内容简介 · · · · · ·
【注】:这本书由于dangdang网提供的资料里少了一位isbn编号,请大家收藏时注意,收藏《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建议采用这一本: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15660/。——豆瓣团队。
————————————————
本书旨在以现代性问题为焦点,审理百年来的欧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观察和把握,既非单纯评述,亦非系统论析,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迄今的社会理论的问题性。在考察欧美社会理论、探析现代性问题的思路中,我着意引人现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毫不隐瞒地说,我是带着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来审理欧美的社会理论的,这基于一个个人的观点:并没有与欧美的现代性绝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性,尽管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历史的具体性。因此,把对中国的现代性的思考引入对欧美社会理论的审理过程是有益的。
在本...
【注】:这本书由于dangdang网提供的资料里少了一位isbn编号,请大家收藏时注意,收藏《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建议采用这一本: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15660/。——豆瓣团队。
————————————————
本书旨在以现代性问题为焦点,审理百年来的欧美社会理论对现代性的观察和把握,既非单纯评述,亦非系统论析,力求通过进入现代性问题的纵深来讨论迄今的社会理论的问题性。在考察欧美社会理论、探析现代性问题的思路中,我着意引人现代中国的基本问题。毫不隐瞒地说,我是带着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来审理欧美的社会理论的,这基于一个个人的观点:并没有与欧美的现代性绝然不同的中国的现代性,尽管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历史的具体性。因此,把对中国的现代性的思考引入对欧美社会理论的审理过程是有益的。
在本书中,中西二元景观因此将遭遇进一步的挑战:现代的问题性成为现代思想的主题,从根本上讲,这些问题对中西文化理念和社会形态的演化都是命运与共的。我并不打算抹煞或忽略现代性问题在中西方思想和社会中的具体历史差异,但我更愿尝试协调现代性命运的休戚与共和历史差异之间的张力。欧美的社会理论在基本构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均已有极为丰富的积累。建构中国的社会理论,既不可能撇开这些积累,也不应仅限于译述和套用,带着中国问题进入西方问题再返回中国问题,才是值得尝试的思路。本书不想面面俱到地罗列排比欧美社会理论的主流论说,而是依自己的问题意识有选择地论涉(哪怕在欧美学界已被遗忘或未受重视的)切己的论说。这并不是为了建构所谓中国化或本土化的社会理论(这种提法乃基于中西二元景观),我关心的是,如何让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参与社会理论的修茸,从而推进对困扰现代思想的现代性问题的把握。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创作者
· · · · · ·
-
刘小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刘小枫教授(1956-),男,重庆人,1978.09—1982.07 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09-1985.01 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宗白华,甘霖);1989.04—1993.07 就读于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Heinrich Ott)。
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
(1)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2)
(2)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1995)
(3)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2)
(4)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文学术出版) 顾问(1995年以来)
(5)中国现象学学会 执行委员(1995-2001)
(6)香港现象学学会 秘书长(1995-2001)
(7)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课题 审定顾问(1...
刘小枫教授(1956-),男,重庆人,1978.09—1982.07 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09-1985.01 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宗白华,甘霖);1989.04—1993.07 就读于瑞士巴塞尔大学,获哲学博士(Heinrich Ott)。
曾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
(1)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2)
(2)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研究员(1995)
(3)中山大学“逸仙”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2012)
(4)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文学术出版) 顾问(1995年以来)
(5)中国现象学学会 执行委员(1995-2001)
(6)香港现象学学会 秘书长(1995-2001)
(7)香港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研究课题 审定顾问(1995-1998)
(8)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兼职博导(1994-2003)
(9)中国比较古典学学会会长(2011年至今)
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重启古典诗学》、《拣尽寒枝》、《设计共和》、《共和与经纶》、《睇视之光》、《比较古典学发凡》、《王有所成》等,编修有《凯若斯》,译有《柏拉图的<会饮>》(华夏,2003)。代表性论文有:(1)《王有所成》,台湾《哲学与文化》卷四十;(2)《政制与王者》,《求是学刊》,2013年第2期;(3)《卢克莱修的诗性启蒙——<物性论>卷三行978-1023绎读》,《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1期等等。
现在研究方向 为古典诗学、古典语文学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系及“古典诗学实验班”开设如下课程: 文艺学原理与古典诗学、古典诗学原著讲疏、古希腊语文学导引、古典拉丁语文学导引、古典学引论等。科研项目:有(1)“经典与解释:柏拉图注疏集”,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010至今);(2)“基督教与西方古典传统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2010-2013)主编《经典与解释》(CSSCI辑刊);“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丛书主编、“中国传统:经典与解释”等多套大型丛书。
一直倡导建立中国自己的古典学,又提出”新国父论“等极富争议的理论,是当代中国思想界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辜鸿铭看到的,满清政体有种族性贵族结构。但推翻满清政权,也就中断了现代化承担者的上层资源,现代化承担者转移到新兴知识人身上。 新兴知识人来自社会下层,其社会力量因绅—士结构的解体和与帝制科层联结渠道的中断而被削弱。这些受现代思想影响到新兴知识人必须从社会中占有某一阶层,才能构成自身的政治势力。换言之,知识人必须重新组织社会的成员,使之结集,以便形成建构民族国家的政治力量。为此,知识人必须先行组织起来,晚晴至民初,中国社会中政党出现,反映了这一政治需求。中国政党的出现,并无社会阶层现代分化的基础。欧美政党的出现,以工业社会的新阶级分化为前提:工业化城区的发展使工人阶层和市民阶层日趋结集,政党要么在工人阶层的社群中形成,要么在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的社群中形成。群众社会先行形成,与之同构发展的是现代代议民主制(公民投票与议会权力)的政制结构,促成政党政治的形成。在中国,情形则不同:在政党出现和政党政治形成之时,群众社会并未形成。中国的政党需要“组织”群众,而“组织”群众的需要则要求强势的价值理念。 中国现代化的群众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群众的性质差异在于:群众不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自然结集起来的,而是由知识人群体组织的政党动员、组织而结集起来的。 共产党在创建之始,就不是一个纯政治性的争夺,它的政党理念不是仅仅定位在政党政治的框架之内的,而是伸展到终极历史中的神圣真理的领域……中国的政党与欧美政党之立意的根本差异在于:中国的政党使命是国族间的生存竞争中民族国家的整合性建构,而不是国内社会分化的阶层和利益集团的诉求整合。 从现代社会理论看,“文革”事件作为怨恨的爆发,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社会是在内部的结构性冲突的结果。平等是社会主义精神的基本理念,而政党伦理导致的恰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不平等的政治不平等;政党伦理与国家集体中的财富及权力分配的同构,使“红”色阶层出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5.51 政党伦理与群众 -
资本主义经营不仅构成了社会物质生产新的条件和形式,而且深层地更改了社会阶层的构成,更改了日常生活的样式,社会生活秩序是理性化的、按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的机制来构成的,不仅劳动,而且社会机体和日常生活领域都因此而商品机制化了。随着因企业经济而不断聚集的人口和劳动的密集化,大城市出现了,大城市的生活伦理亦随之形成,与传统的乡村式伦理势不两立。工业化和商业化劳动把大量农民改塑为城镇市民,制造出日已远离自然和生活直接性的城市群众。由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引导出各种新的社会联盟和群体性是,他们不是靠情感和信仰,而是靠计算、纪律和金钱保障来维系……可以看出特洛尔奇尤其注意作为现代结构的构成因素的资本主义精英的社会伦理后果:赢利意识、奢侈和享受欲的高涨必然增强人的此岸(世俗)感,显示伦理、个体理性主义催生出一种现世乐观主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转】李猛:我们如何理解现代性?——评刘小枫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十九世纪男儿,二十世纪废柴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硬邦邦的读书笔记)

刘小枫 吴伯凡:关于《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对谈

读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

一些梳理,以及刘小枫的犹豫不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是刘⼩枫1998年出版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的 再版,内容是原书的前三章(原书后半部分以《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为题单独出版),主要是对“现 代性社会理论”的⼀些知识性梳理。书中刘⼩枫所说的“现代性社会理论”实际上主要... (展开)
取消本质的现代性本质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太好了这书 | 来自清秋木 | 2008-06-25 11:58:51 | |
这本书卡夫卡诗歌书店可能可以进到。 | 来自有草莓无底线 | 2006-10-29 16:56:4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8.7分 179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1998)8.7分 513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7.7分 127人读过
-
Oxford (1996)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岊湬的书柜(1) (岊湬)
- 现代思想史 (闲知)
- 君子善善从长 (何东来)
- 《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参考书 (即梵)
- 涅瓦十字街 (涅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3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潜潜 2008-03-31 17:14:02
总是不明白,好的书总是晦涩和精英的,大众永远也提不起兴趣去正视一些生存最根本的问题.
0 有用 铣 2012-11-21 22:57:19
今年又读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有走出这本书的范围。
0 有用 Flora 2010-02-19 22:31:09
有关现代性理论,研究必读
1 有用 crab 2010-08-04 10:36:08
那些学术词语读起来真费劲啊~ 然而是好看的。
0 有用 麦饭石 2008-10-29 15:41:34
我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