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
译者: 徐大建
出版年: 2005-11
页数: 251 页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界教育名著译丛
ISBN: 9787208058637
内容简介 · · · · · ·
孩子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将创造历史。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
人选《教育漫话》译丛的图书有三个标准,一是经时间和实践检验公认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名著;二是语言简明、确切、通俗,可读性强,易于理解和运用;三是适宜中等文化水准的父母、教师和有兴趣者阅读。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既然他们的玩具全都不该从购买中得到,那么你所允许他们拥有的玩具又从何而来呢?”我的答复是,他们的玩具要自己做,至少也得自己努力试着去做;在此以前,他们一件玩具也不能有,尤其是,任何一件精巧的玩具也休想得到。一粒圆润的石子、一张纸、一串母亲的钥匙,或是任何不会使他们受到伤害的东西,在小孩子看来,其好玩的程度并不亚于那些花大价钱从店铺里买来的奇怪玩意儿,那是一玩就会弄坏弄破的。儿童若不是玩惯了这种玩具.他们是决不会因为没有那种玩具就觉得乏味或发脾气的;他们年幼时,玩什么东西都行;等到他们年龄渐长,如果不是别人愚蠢地花些钱,使他们富有玩具,他们就会自己去做。一旦他们自己有了任何构想,要去亲手制作时,他们就应该得到教导及帮助。不过如果他们自己不去动手,只是一味懒洋洋地坐着,百无聊赖,一心指望别人给他们提供现成的,他们就什么都不应该得到。如果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那就较之买些昂贵的玩具给他们,更能得到他们的喜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5页 -
教育上普通最后的一部分是旅行,大家通常都觉得旅行之后事情便完了,一个绅士就完成了。我承认到国外去旅行是有很大的益处的,不过我觉得普通派遣青年人出国旅行的时间是最不能够使他们得到那种好处的。旅行的主要好处可以归纳成两类:第一是语文;第二是看多了人,交接惯了各种各色的人,知道了他们的性情、习俗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和自己所在的教区和临近的人迥不相同,他便可以在智慧和审慎上获得长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教育漫话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教育漫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绅士养成的秘密及启示

挑挑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版的问题

《教育漫话——德育》

洛克教育思想的几点讨论与质疑
> 更多书评 38篇
-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的事也都变得像做游戏一样 53页 每个人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尽量得到发展,但是要把另一种天资强加给他,那只会自费力气即便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能勉为其难,永远带有一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使人感到不舒服。 我承认,矫採造作的毛病不是儿童从小就有的,不是没有经过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种杂草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里,而是生长在花园里,由于园丁的疏忽或无能,才滋长起来的。 个人之所以能够...
2019-11-18 18:37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的事也都变得像做游戏一样
53页
每个人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尽量得到发展,但是要把另一种天资强加给他,那只会自费力气即便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能勉为其难,永远带有一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使人感到不舒服。 我承认,矫採造作的毛病不是儿童从小就有的,不是没有经过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种杂草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里,而是生长在花园里,由于园丁的疏忽或无能,才滋长起来的。 个人之所以能够矫揉造作,起因于管理与 养的感觉;它想改正本性中的缺点,并且总是具有一个值得称赞的目的,即取悦别人,尽管它总是达不到这一目的;它越是劳心费神地去装出优雅的举止,它离优雅的举止便越远。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我们越该提防它,因为它正是教育所产生的毛病;这的确是一种走入了歧途的教育,但是青年人或者由于自己的过错,或者由于周围的人行为不端,却常常受到这种教育。 优雅的态度永远讨人喜欢,但只要考察一下就会发现,优雅的举止在于永远自然而然地在恰当的场合做恰当的事。我们遇到一个温文尔雅、友善殷勤的人,是没有不高兴的。一个落落 大方、能够控制自己和自己的一切行为、不粗俗狭隘、不孤高做慢、也没沾染任何重大缺点的人,是没有人不喜爱的。从这种 完善的心灵所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行为,由于是心灵的真实标记, 当然也会使我们感到高兴;而这种行为既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就 不能不是从容自如、毫不勉强做作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美, 引自第53页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年轻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怯懦无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归给私人教育的弊病。其实这并不是在家庭里面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毛病。较之于怯懦和不懂人情世故,邪恶是更顽固更危险的毛病 引自第60页 导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教养之外,还应该深知世态人情;他应该懂得他那个时代人们的行径、脾性、罪恶、骗术和点,尤其是他本国的人。学生到了能够懂得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应当能把这些事情告诉学生;他应该使学生练达人情,应该向学生揭穿人们的各种假面具,使学生看得出假面具底下的真相,以免他像一般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一样,如果没有人在旁边提醒,便会以黑为白、以貌取人、自我炫耀、对优雅的举止或乐于助人的行为进行冷嘲热讽。导师应该教导学生,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推测和防备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人的图谋,对人既不过于多疑,也不过于轻信;由于年轻人最容易走极端,不是过于多疑就是过于轻信,导师便应当对此加以纠正。人们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表现,常常最能说明他们的本来面目和内心状况,尤其是当他们不故意做作、没有提防的时候,导师应该使学生习惯于尽量根据这些迹象,对别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应该使学生熟悉人世的真情实况,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地评价一个人,既不把人看得太聪明也不把人看得太愚蠢。这样,他就可以安安全全、不知不觉地由一个孩子长成一个成人,渡过整个人生旅程中这一个最危险的阶段 引自第92页 由于这样堕落下去,弄得名誉扫地、疾病缠身、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从而引起他的警锡,并且还使他看到,那些扮成朋友、假装敬重他们、使得他们堕落的人,居然也瞧不起他们,甚至当他们堕落之时趁火打劫,欺负他们。这样,便可以使他在付出昂贵的经验代价之前就明白,那些人之所以劝他舍弃导师所给的严肃认真的训诚和他自己的理性忠告、说那是被人管束,其目的只不过是想自己控制他,那些人要他相信,自己已经是个成人了,行为是自己作出的,为的是他自己的快乐,而其实呢,他还完全是个孩子,被他们引诱去作最有利于他们的坏事。 现在欧洲学校所时兴的大部分学间和通常的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绅土所不需要的,没有它,既不会对他自己造成任何重大的贬损,也不会妨碍他的事业。但是小心谨慎和良好的教养,却是在人生的事事处处中都不可少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因为不谨慎或缺乏教养,而吃了苦头,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在进入社会时,其为人处世显得比较生疏拙劣;小心谨慎和良好教养这类品质,本来最应该进行教育培养,也最应该得到教师的帮助,可是大家往往不重视它们,不认为这些品质的培养教育是导师的主要职责,或甚至认为那根本不是导师的事。大家嚷嚷的,只是拉丁文和学问;最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那些大部分不属于一个绅士所应当精通的事情;但绅士所需要的,却是事业家的知识,是合乎他地位的行为举止,是要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成为国内杰出的有用人オ。 师生在一起的时候,不应当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传授课业和严加训导。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习惯于运用理性来想一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会使得规则更容易被接受、在学生中间扎下的根更深,并且会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受教:当他看到自己有了知识便能够谈论事情,当他能够参加大家的谈话、自己所讲的道理有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听从、并由此找到了乐趣与信任时,他就会开始看重知识了尤其在道德、慎重与教养方面,应当把各种事例放到他的面前,让他自己进行判断。这种做法,比箴言能够更好地启发儿童的理性,无论你把箴言解释得如何明白,也比不上这种做法,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记住各种实践规则。这种做法能使事物深人2人心,并且连同它们的证据一起留驻在心灵之内;相对来说,话语至多不过是对事物的含糊不清的描述,还够不上称作事物的真实影像,因此很快就会被人遗忘。让学生对各种实例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与导师一起探讨一些合适的事例,较之让学生闷不作声、漫不经心,昏昏沉沉地听导师的讲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优雅与正义的基础和标准,并且会对自己应做的事情有更加生动更加持久的印象;至于遇到任何问题都去吹毛求疵地从逻辑上辫论一番,或者高谈论一通自己的看法,那就更不能使学生受益了。这两种做法,一种是把思想用在机智与虚假的色彩上、而不用在真理上;另一种则是在传播谬误,教人争吵;两者都会破坏人的判断力,使人离开正确而公平的推理;因此,凡是想要进步、想要受人欢迎的人,都应当小心地避免这两种做法。 引自第104页 我不怕再三强调的一件事情是,就儿童的每一个行为而言,无论它涉及什么事情,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我们主要(我几乎要说是唯一)应当考虑的是,它将对儿童的心灵产生什么影响:它会使儿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当儿童的年岁大了一些时它是否还适合于他;如果对它加以鼓励,当他长大成人之后它会把他引向何处。 他们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对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应该有良知,不要把他们引入歧途。他们的问题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不很重要,我们也应认真地回答,因为,这些问题(由于我们早就知道它们的答案)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值一提,但对于ー无所知的人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儿童还很陌生,他们所遇到的一切,最初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东西,就像我们以前一样。儿童若能遇到文明有礼的人,会容忍自己的无知并帮助自已摆脱无知,那是他们的幸福。 儿童所做的各种事情,只要符合其年龄特点,对于儿童来说是没有什么轻重之分的;他们之所以会把某件事情看得比另一件事情重要,那是因为受了别人的影响所以,凡是被儿童周围的人当作奖励去给予他们的东西,就真的会起到奖励的作用。运用这种技巧,儿童的管教者就可以自由选择,是用跳房子来奖励跳舞呢,还是用跳舞来奖励跳房子;是让他们喜欢抽陀螺呢,还是让他们喜欢读书;是让他们喜欢掷球呢,还是让他们喜欢研究地理。儿童所意愿的就是忙个不停,忙他们自以为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忙他们以为是父母或他们所敬重、所信任的人奖励他们去做的事情。 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其次一种美德,是良好的教养。不良教养在行为举止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忸怩羞怯,另一种是轻狂放肆;要避免这两种情况,便应当恰如其分地遵守条规则:既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引自第158页 良好教养的目的与要务,就在于软化天性的梗直生硬,使人的脾性变得温良柔和,乃至可以做到谦恭顺从,与必须要交往的人融治相处 引自第160页 回应 2019-11-18 18:37 -
48第一,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力图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的方法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鼓励它,在我们身上增强这种倾向,那是产生一切恶行和罪恶的根源。一个儿童,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打而苦读起来,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打而不吃了,其行为动机除了肉体的快乐和痛苦、怕挨打受苦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更大的肉体快乐、或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
2019-11-17 20:46
48第一,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力图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的方法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鼓励它,在我们身上增强这种倾向,那是产生一切恶行和罪恶的根源。一个儿童,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打而苦读起来,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打而不吃了,其行为动机除了肉体的快乐和痛苦、怕挨打受苦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更大的肉体快乐、或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而已。用这样的动机来管束和指导儿童的行为,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除了在他身上培养起我们本该予以根除的趋乐避苦的倾向之外,还有什么呢?因此我觉得,对于儿童的任何管教,如果不能使他为做错了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使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用处的 S49第二,棍棒惩罚自然会使儿童对导师要他们爱好的东西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某些事物,儿童最初是能够接受的,但当他们因为这些事物而受到棒打和责骂后,便痛恨起这些事物来,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吗?在儿童身上发生这种情形,是不应当感到奇怪的,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是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使他们接受任何事物的。任何无害的、其本身引不起某人兴趣的娱乐,假如他没有心思去玩,却有人用棍棒去打他,用恶言恶语去骂他,硬逼他玩;或是玩的时候,因为某些情况就常常被人这样对待,难道他不会厌恶那种娱乐吗?结果自然是会厌恶的。令人恼火的情境,通常是会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无辜事物的;假如有人常用某个杯子,喝使人恶心的药水,那么只要一见到那个杯子,就可以令人翻胃,哪怕杯子洁净无比,样子美观绝伦,质料名贵厚重,里面的东西也总不能使他感到好吃 S50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只能养成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棍棒威逼的时候,儿童会屈服,会假装服从;可是一且不 用棍棒,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到惩罚时,他便会放任自己的自 然倾向;这种倾向根本不会由于体罚的方法有所改变,相反会在 他的身上继续增长,而且经过这种约東之后,一且爆发起来往往 更加凶猛。 s51第四,这种管教如果极其严厉,虽然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由于它会破坏人的精神,结果会带来一种更糟糕 更危险的毛病,那时你虽然去除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却换来 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他的违反天性的拘謹状态的确可以取悦于那些喜欢驯良死板的儿童的蠢人,因为这种儿童既不吵闹,也不会使他们受到任何烦扰;但这种儿童终其一生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是没有用处的,而且很可能也不会使朋友们感到愉快。 引自第40页 虽然我赞同大家的看法,认为儿童应当有几种不同的玩具,但是我以为,这些玩具全都不应该通过购买得到。不买玩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儿童常常由于购买而拥有过多的玩具,从而养成一种见异思迁、贪多务得的心理,内心总也不得安宁,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却时时都在追求更多的东西,对自己已有的东西总也不感到满足。 引自第147页 回应 2019-11-17 20:46
-
不过,有一种过错,也只有这种过错,我认为儿童是应当受到棍棒惩罚的 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 唯一真正合乎德性的约束,是因为做错了事、应受惩罚而感到羞耻。如果儿童被打而并不感到羞耻,那么棍棒所产生的痛苦是容易消失并被遗忘的,而且不久就会由于习惯于挨打而失去威慑力量。
2018-06-03 12:44
-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的事也都变得像做游戏一样 53页 每个人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尽量得到发展,但是要把另一种天资强加给他,那只会自费力气即便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能勉为其难,永远带有一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使人感到不舒服。 我承认,矫採造作的毛病不是儿童从小就有的,不是没有经过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种杂草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里,而是生长在花园里,由于园丁的疏忽或无能,才滋长起来的。 个人之所以能够...
2019-11-18 18:37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的事也都变得像做游戏一样
53页
每个人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尽量得到发展,但是要把另一种天资强加给他,那只会自费力气即便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能勉为其难,永远带有一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使人感到不舒服。 我承认,矫採造作的毛病不是儿童从小就有的,不是没有经过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种杂草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里,而是生长在花园里,由于园丁的疏忽或无能,才滋长起来的。 个人之所以能够矫揉造作,起因于管理与 养的感觉;它想改正本性中的缺点,并且总是具有一个值得称赞的目的,即取悦别人,尽管它总是达不到这一目的;它越是劳心费神地去装出优雅的举止,它离优雅的举止便越远。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我们越该提防它,因为它正是教育所产生的毛病;这的确是一种走入了歧途的教育,但是青年人或者由于自己的过错,或者由于周围的人行为不端,却常常受到这种教育。 优雅的态度永远讨人喜欢,但只要考察一下就会发现,优雅的举止在于永远自然而然地在恰当的场合做恰当的事。我们遇到一个温文尔雅、友善殷勤的人,是没有不高兴的。一个落落 大方、能够控制自己和自己的一切行为、不粗俗狭隘、不孤高做慢、也没沾染任何重大缺点的人,是没有人不喜爱的。从这种 完善的心灵所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行为,由于是心灵的真实标记, 当然也会使我们感到高兴;而这种行为既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就 不能不是从容自如、毫不勉强做作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美, 引自第53页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年轻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怯懦无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归给私人教育的弊病。其实这并不是在家庭里面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毛病。较之于怯懦和不懂人情世故,邪恶是更顽固更危险的毛病 引自第60页 导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教养之外,还应该深知世态人情;他应该懂得他那个时代人们的行径、脾性、罪恶、骗术和点,尤其是他本国的人。学生到了能够懂得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应当能把这些事情告诉学生;他应该使学生练达人情,应该向学生揭穿人们的各种假面具,使学生看得出假面具底下的真相,以免他像一般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一样,如果没有人在旁边提醒,便会以黑为白、以貌取人、自我炫耀、对优雅的举止或乐于助人的行为进行冷嘲热讽。导师应该教导学生,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推测和防备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人的图谋,对人既不过于多疑,也不过于轻信;由于年轻人最容易走极端,不是过于多疑就是过于轻信,导师便应当对此加以纠正。人们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表现,常常最能说明他们的本来面目和内心状况,尤其是当他们不故意做作、没有提防的时候,导师应该使学生习惯于尽量根据这些迹象,对别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应该使学生熟悉人世的真情实况,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地评价一个人,既不把人看得太聪明也不把人看得太愚蠢。这样,他就可以安安全全、不知不觉地由一个孩子长成一个成人,渡过整个人生旅程中这一个最危险的阶段 引自第92页 由于这样堕落下去,弄得名誉扫地、疾病缠身、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从而引起他的警锡,并且还使他看到,那些扮成朋友、假装敬重他们、使得他们堕落的人,居然也瞧不起他们,甚至当他们堕落之时趁火打劫,欺负他们。这样,便可以使他在付出昂贵的经验代价之前就明白,那些人之所以劝他舍弃导师所给的严肃认真的训诚和他自己的理性忠告、说那是被人管束,其目的只不过是想自己控制他,那些人要他相信,自己已经是个成人了,行为是自己作出的,为的是他自己的快乐,而其实呢,他还完全是个孩子,被他们引诱去作最有利于他们的坏事。 现在欧洲学校所时兴的大部分学间和通常的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绅土所不需要的,没有它,既不会对他自己造成任何重大的贬损,也不会妨碍他的事业。但是小心谨慎和良好的教养,却是在人生的事事处处中都不可少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因为不谨慎或缺乏教养,而吃了苦头,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在进入社会时,其为人处世显得比较生疏拙劣;小心谨慎和良好教养这类品质,本来最应该进行教育培养,也最应该得到教师的帮助,可是大家往往不重视它们,不认为这些品质的培养教育是导师的主要职责,或甚至认为那根本不是导师的事。大家嚷嚷的,只是拉丁文和学问;最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那些大部分不属于一个绅士所应当精通的事情;但绅士所需要的,却是事业家的知识,是合乎他地位的行为举止,是要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成为国内杰出的有用人オ。 师生在一起的时候,不应当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传授课业和严加训导。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习惯于运用理性来想一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会使得规则更容易被接受、在学生中间扎下的根更深,并且会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受教:当他看到自己有了知识便能够谈论事情,当他能够参加大家的谈话、自己所讲的道理有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听从、并由此找到了乐趣与信任时,他就会开始看重知识了尤其在道德、慎重与教养方面,应当把各种事例放到他的面前,让他自己进行判断。这种做法,比箴言能够更好地启发儿童的理性,无论你把箴言解释得如何明白,也比不上这种做法,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记住各种实践规则。这种做法能使事物深人2人心,并且连同它们的证据一起留驻在心灵之内;相对来说,话语至多不过是对事物的含糊不清的描述,还够不上称作事物的真实影像,因此很快就会被人遗忘。让学生对各种实例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与导师一起探讨一些合适的事例,较之让学生闷不作声、漫不经心,昏昏沉沉地听导师的讲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优雅与正义的基础和标准,并且会对自己应做的事情有更加生动更加持久的印象;至于遇到任何问题都去吹毛求疵地从逻辑上辫论一番,或者高谈论一通自己的看法,那就更不能使学生受益了。这两种做法,一种是把思想用在机智与虚假的色彩上、而不用在真理上;另一种则是在传播谬误,教人争吵;两者都会破坏人的判断力,使人离开正确而公平的推理;因此,凡是想要进步、想要受人欢迎的人,都应当小心地避免这两种做法。 引自第104页 我不怕再三强调的一件事情是,就儿童的每一个行为而言,无论它涉及什么事情,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我们主要(我几乎要说是唯一)应当考虑的是,它将对儿童的心灵产生什么影响:它会使儿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当儿童的年岁大了一些时它是否还适合于他;如果对它加以鼓励,当他长大成人之后它会把他引向何处。 他们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对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应该有良知,不要把他们引入歧途。他们的问题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不很重要,我们也应认真地回答,因为,这些问题(由于我们早就知道它们的答案)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值一提,但对于ー无所知的人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儿童还很陌生,他们所遇到的一切,最初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东西,就像我们以前一样。儿童若能遇到文明有礼的人,会容忍自己的无知并帮助自已摆脱无知,那是他们的幸福。 儿童所做的各种事情,只要符合其年龄特点,对于儿童来说是没有什么轻重之分的;他们之所以会把某件事情看得比另一件事情重要,那是因为受了别人的影响所以,凡是被儿童周围的人当作奖励去给予他们的东西,就真的会起到奖励的作用。运用这种技巧,儿童的管教者就可以自由选择,是用跳房子来奖励跳舞呢,还是用跳舞来奖励跳房子;是让他们喜欢抽陀螺呢,还是让他们喜欢读书;是让他们喜欢掷球呢,还是让他们喜欢研究地理。儿童所意愿的就是忙个不停,忙他们自以为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忙他们以为是父母或他们所敬重、所信任的人奖励他们去做的事情。 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其次一种美德,是良好的教养。不良教养在行为举止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忸怩羞怯,另一种是轻狂放肆;要避免这两种情况,便应当恰如其分地遵守条规则:既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引自第158页 良好教养的目的与要务,就在于软化天性的梗直生硬,使人的脾性变得温良柔和,乃至可以做到谦恭顺从,与必须要交往的人融治相处 引自第160页 回应 2019-11-18 18:37 -
48第一,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力图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的方法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鼓励它,在我们身上增强这种倾向,那是产生一切恶行和罪恶的根源。一个儿童,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打而苦读起来,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打而不吃了,其行为动机除了肉体的快乐和痛苦、怕挨打受苦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更大的肉体快乐、或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
2019-11-17 20:46
48第一,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力图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的方法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鼓励它,在我们身上增强这种倾向,那是产生一切恶行和罪恶的根源。一个儿童,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打而苦读起来,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打而不吃了,其行为动机除了肉体的快乐和痛苦、怕挨打受苦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更大的肉体快乐、或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而已。用这样的动机来管束和指导儿童的行为,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除了在他身上培养起我们本该予以根除的趋乐避苦的倾向之外,还有什么呢?因此我觉得,对于儿童的任何管教,如果不能使他为做错了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使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用处的 S49第二,棍棒惩罚自然会使儿童对导师要他们爱好的东西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某些事物,儿童最初是能够接受的,但当他们因为这些事物而受到棒打和责骂后,便痛恨起这些事物来,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吗?在儿童身上发生这种情形,是不应当感到奇怪的,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是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使他们接受任何事物的。任何无害的、其本身引不起某人兴趣的娱乐,假如他没有心思去玩,却有人用棍棒去打他,用恶言恶语去骂他,硬逼他玩;或是玩的时候,因为某些情况就常常被人这样对待,难道他不会厌恶那种娱乐吗?结果自然是会厌恶的。令人恼火的情境,通常是会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无辜事物的;假如有人常用某个杯子,喝使人恶心的药水,那么只要一见到那个杯子,就可以令人翻胃,哪怕杯子洁净无比,样子美观绝伦,质料名贵厚重,里面的东西也总不能使他感到好吃 S50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只能养成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棍棒威逼的时候,儿童会屈服,会假装服从;可是一且不 用棍棒,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到惩罚时,他便会放任自己的自 然倾向;这种倾向根本不会由于体罚的方法有所改变,相反会在 他的身上继续增长,而且经过这种约東之后,一且爆发起来往往 更加凶猛。 s51第四,这种管教如果极其严厉,虽然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由于它会破坏人的精神,结果会带来一种更糟糕 更危险的毛病,那时你虽然去除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却换来 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他的违反天性的拘謹状态的确可以取悦于那些喜欢驯良死板的儿童的蠢人,因为这种儿童既不吵闹,也不会使他们受到任何烦扰;但这种儿童终其一生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是没有用处的,而且很可能也不会使朋友们感到愉快。 引自第40页 虽然我赞同大家的看法,认为儿童应当有几种不同的玩具,但是我以为,这些玩具全都不应该通过购买得到。不买玩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儿童常常由于购买而拥有过多的玩具,从而养成一种见异思迁、贪多务得的心理,内心总也不得安宁,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却时时都在追求更多的东西,对自己已有的东西总也不感到满足。 引自第147页 回应 2019-11-17 20:46
-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的事也都变得像做游戏一样 53页 每个人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尽量得到发展,但是要把另一种天资强加给他,那只会自费力气即便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能勉为其难,永远带有一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使人感到不舒服。 我承认,矫採造作的毛病不是儿童从小就有的,不是没有经过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种杂草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里,而是生长在花园里,由于园丁的疏忽或无能,才滋长起来的。 个人之所以能够...
2019-11-18 18:37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的事也都变得像做游戏一样
53页
每个人的天生才智都应该尽量得到发展,但是要把另一种天资强加给他,那只会自费力气即便竭力加以粉饰,充其量也只能勉为其难,永远带有一种局促不安和矫揉造作,使人感到不舒服。 我承认,矫採造作的毛病不是儿童从小就有的,不是没有经过教导的天性的产物。这种杂草不是生长在荒芜的野地里,而是生长在花园里,由于园丁的疏忽或无能,才滋长起来的。 个人之所以能够矫揉造作,起因于管理与 养的感觉;它想改正本性中的缺点,并且总是具有一个值得称赞的目的,即取悦别人,尽管它总是达不到这一目的;它越是劳心费神地去装出优雅的举止,它离优雅的举止便越远。因为这个理由,所以我们越该提防它,因为它正是教育所产生的毛病;这的确是一种走入了歧途的教育,但是青年人或者由于自己的过错,或者由于周围的人行为不端,却常常受到这种教育。 优雅的态度永远讨人喜欢,但只要考察一下就会发现,优雅的举止在于永远自然而然地在恰当的场合做恰当的事。我们遇到一个温文尔雅、友善殷勤的人,是没有不高兴的。一个落落 大方、能够控制自己和自己的一切行为、不粗俗狭隘、不孤高做慢、也没沾染任何重大缺点的人,是没有人不喜爱的。从这种 完善的心灵所自然地流露出来的行为,由于是心灵的真实标记, 当然也会使我们感到高兴;而这种行为既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就 不能不是从容自如、毫不勉强做作的。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美, 引自第53页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年轻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怯懦无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家归给私人教育的弊病。其实这并不是在家庭里面进行教育的必然结果,也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毛病。较之于怯懦和不懂人情世故,邪恶是更顽固更危险的毛病 引自第60页 导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教养之外,还应该深知世态人情;他应该懂得他那个时代人们的行径、脾性、罪恶、骗术和点,尤其是他本国的人。学生到了能够懂得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应当能把这些事情告诉学生;他应该使学生练达人情,应该向学生揭穿人们的各种假面具,使学生看得出假面具底下的真相,以免他像一般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一样,如果没有人在旁边提醒,便会以黑为白、以貌取人、自我炫耀、对优雅的举止或乐于助人的行为进行冷嘲热讽。导师应该教导学生,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推测和防备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人的图谋,对人既不过于多疑,也不过于轻信;由于年轻人最容易走极端,不是过于多疑就是过于轻信,导师便应当对此加以纠正。人们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表现,常常最能说明他们的本来面目和内心状况,尤其是当他们不故意做作、没有提防的时候,导师应该使学生习惯于尽量根据这些迹象,对别人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应该使学生熟悉人世的真情实况,既不过高也不过低地评价一个人,既不把人看得太聪明也不把人看得太愚蠢。这样,他就可以安安全全、不知不觉地由一个孩子长成一个成人,渡过整个人生旅程中这一个最危险的阶段 引自第92页 由于这样堕落下去,弄得名誉扫地、疾病缠身、穷困潦倒、被人看不起,从而引起他的警锡,并且还使他看到,那些扮成朋友、假装敬重他们、使得他们堕落的人,居然也瞧不起他们,甚至当他们堕落之时趁火打劫,欺负他们。这样,便可以使他在付出昂贵的经验代价之前就明白,那些人之所以劝他舍弃导师所给的严肃认真的训诚和他自己的理性忠告、说那是被人管束,其目的只不过是想自己控制他,那些人要他相信,自己已经是个成人了,行为是自己作出的,为的是他自己的快乐,而其实呢,他还完全是个孩子,被他们引诱去作最有利于他们的坏事。 现在欧洲学校所时兴的大部分学间和通常的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绅土所不需要的,没有它,既不会对他自己造成任何重大的贬损,也不会妨碍他的事业。但是小心谨慎和良好的教养,却是在人生的事事处处中都不可少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因为不谨慎或缺乏教养,而吃了苦头,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在进入社会时,其为人处世显得比较生疏拙劣;小心谨慎和良好教养这类品质,本来最应该进行教育培养,也最应该得到教师的帮助,可是大家往往不重视它们,不认为这些品质的培养教育是导师的主要职责,或甚至认为那根本不是导师的事。大家嚷嚷的,只是拉丁文和学问;最注重的,是让学生掌握那些大部分不属于一个绅士所应当精通的事情;但绅士所需要的,却是事业家的知识,是合乎他地位的行为举止,是要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成为国内杰出的有用人オ。 师生在一起的时候,不应当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传授课业和严加训导。听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习惯于运用理性来想一想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会使得规则更容易被接受、在学生中间扎下的根更深,并且会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受教:当他看到自己有了知识便能够谈论事情,当他能够参加大家的谈话、自己所讲的道理有时候能够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听从、并由此找到了乐趣与信任时,他就会开始看重知识了尤其在道德、慎重与教养方面,应当把各种事例放到他的面前,让他自己进行判断。这种做法,比箴言能够更好地启发儿童的理性,无论你把箴言解释得如何明白,也比不上这种做法,而且还能使他们更好地记住各种实践规则。这种做法能使事物深人2人心,并且连同它们的证据一起留驻在心灵之内;相对来说,话语至多不过是对事物的含糊不清的描述,还够不上称作事物的真实影像,因此很快就会被人遗忘。让学生对各种实例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与导师一起探讨一些合适的事例,较之让学生闷不作声、漫不经心,昏昏沉沉地听导师的讲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优雅与正义的基础和标准,并且会对自己应做的事情有更加生动更加持久的印象;至于遇到任何问题都去吹毛求疵地从逻辑上辫论一番,或者高谈论一通自己的看法,那就更不能使学生受益了。这两种做法,一种是把思想用在机智与虚假的色彩上、而不用在真理上;另一种则是在传播谬误,教人争吵;两者都会破坏人的判断力,使人离开正确而公平的推理;因此,凡是想要进步、想要受人欢迎的人,都应当小心地避免这两种做法。 引自第104页 我不怕再三强调的一件事情是,就儿童的每一个行为而言,无论它涉及什么事情,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我们主要(我几乎要说是唯一)应当考虑的是,它将对儿童的心灵产生什么影响:它会使儿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当儿童的年岁大了一些时它是否还适合于他;如果对它加以鼓励,当他长大成人之后它会把他引向何处。 他们刚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对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应该有良知,不要把他们引入歧途。他们的问题虽然有时候看起来不很重要,我们也应认真地回答,因为,这些问题(由于我们早就知道它们的答案)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值一提,但对于ー无所知的人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所熟悉的东西,儿童还很陌生,他们所遇到的一切,最初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东西,就像我们以前一样。儿童若能遇到文明有礼的人,会容忍自己的无知并帮助自已摆脱无知,那是他们的幸福。 儿童所做的各种事情,只要符合其年龄特点,对于儿童来说是没有什么轻重之分的;他们之所以会把某件事情看得比另一件事情重要,那是因为受了别人的影响所以,凡是被儿童周围的人当作奖励去给予他们的东西,就真的会起到奖励的作用。运用这种技巧,儿童的管教者就可以自由选择,是用跳房子来奖励跳舞呢,还是用跳舞来奖励跳房子;是让他们喜欢抽陀螺呢,还是让他们喜欢读书;是让他们喜欢掷球呢,还是让他们喜欢研究地理。儿童所意愿的就是忙个不停,忙他们自以为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事情;忙他们以为是父母或他们所敬重、所信任的人奖励他们去做的事情。 一个绅士所应具备的其次一种美德,是良好的教养。不良教养在行为举止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忸怩羞怯,另一种是轻狂放肆;要避免这两种情况,便应当恰如其分地遵守条规则:既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引自第158页 良好教养的目的与要务,就在于软化天性的梗直生硬,使人的脾性变得温良柔和,乃至可以做到谦恭顺从,与必须要交往的人融治相处 引自第160页 回应 2019-11-18 18:37 -
48第一,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力图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的方法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鼓励它,在我们身上增强这种倾向,那是产生一切恶行和罪恶的根源。一个儿童,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打而苦读起来,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打而不吃了,其行为动机除了肉体的快乐和痛苦、怕挨打受苦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更大的肉体快乐、或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
2019-11-17 20:46
48第一,我们人类的天性倾向于迷恋肉体的与现实的快乐,而力图避免一切痛苦,但体罚的方法不仅不能控制这种倾向,反而会鼓励它,在我们身上增强这种倾向,那是产生一切恶行和罪恶的根源。一个儿童,本来不喜欢念书,现在因为怕打而苦读起来,本来爱吃不卫生的水果,现在因为怕打而不吃了,其行为动机除了肉体的快乐和痛苦、怕挨打受苦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吗?他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更大的肉体快乐、或避免更大的肉体痛苦而已。用这样的动机来管束和指导儿童的行为,结果会怎么样呢?结果除了在他身上培养起我们本该予以根除的趋乐避苦的倾向之外,还有什么呢?因此我觉得,对于儿童的任何管教,如果不能使他为做错了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使他感到肉体上的痛苦,那是没有用处的 S49第二,棍棒惩罚自然会使儿童对导师要他们爱好的东西产生逆反心理。对于某些事物,儿童最初是能够接受的,但当他们因为这些事物而受到棒打和责骂后,便痛恨起这些事物来,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吗?在儿童身上发生这种情形,是不应当感到奇怪的,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是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来使他们接受任何事物的。任何无害的、其本身引不起某人兴趣的娱乐,假如他没有心思去玩,却有人用棍棒去打他,用恶言恶语去骂他,硬逼他玩;或是玩的时候,因为某些情况就常常被人这样对待,难道他不会厌恶那种娱乐吗?结果自然是会厌恶的。令人恼火的情境,通常是会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无辜事物的;假如有人常用某个杯子,喝使人恶心的药水,那么只要一见到那个杯子,就可以令人翻胃,哪怕杯子洁净无比,样子美观绝伦,质料名贵厚重,里面的东西也总不能使他感到好吃 S50第三,这种奴隶式的管教,只能养成一种奴隶式的脾气。棍棒威逼的时候,儿童会屈服,会假装服从;可是一且不 用棍棒,没人看见,知道不会受到惩罚时,他便会放任自己的自 然倾向;这种倾向根本不会由于体罚的方法有所改变,相反会在 他的身上继续增长,而且经过这种约東之后,一且爆发起来往往 更加凶猛。 s51第四,这种管教如果极其严厉,虽然也可以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由于它会破坏人的精神,结果会带来一种更糟糕 更危险的毛病,那时你虽然去除了一个放荡不羁的青年,却换来 了一个心神沮丧的家伙,他的违反天性的拘謹状态的确可以取悦于那些喜欢驯良死板的儿童的蠢人,因为这种儿童既不吵闹,也不会使他们受到任何烦扰;但这种儿童终其一生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是没有用处的,而且很可能也不会使朋友们感到愉快。 引自第40页 虽然我赞同大家的看法,认为儿童应当有几种不同的玩具,但是我以为,这些玩具全都不应该通过购买得到。不买玩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儿童常常由于购买而拥有过多的玩具,从而养成一种见异思迁、贪多务得的心理,内心总也不得安宁,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却时时都在追求更多的东西,对自己已有的东西总也不感到满足。 引自第147页 回应 2019-11-17 20:4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8.3分 541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4天到货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8.6分 204人读过
-
暂时无货, 1天前曾上架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8.7分 9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教育漫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风轻云淡 2013-02-08
虽说这是一本把儿子培养成绅士的书,但里面的教育思想值得老师和家长学习。尤其是现在的家长,不仅仅把孩子生出,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而对孩子更多的影响则是在家庭的教育。我们每个有孩子的大人都必须学着做家长。
0 有用 三月惊蛰 2008-06-20
孩子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将创造历史。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
0 有用 Ylizabeth阿瑶 2014-03-12
想起大学是读过洛克的
0 有用 odd 2012-11-25
一切恶习善行的源头都是习惯。
0 有用 虚言 2017-11-03
我觉得更多的是学到如何教育自己
0 有用 sunny夏 2019-09-04
很多思想现在仍有很大的价值,算是完成了考研时一直想看的心愿
0 有用 佳佳佳佳佳me 2017-11-29
洛克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和政治家。对于里面他所提出的大部分观点我都是十分服气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智育是第二位。如何从小教育孩子成为一个绅士,他写的很详细,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0 有用 虚言 2017-11-03
我觉得更多的是学到如何教育自己
0 有用 马克菠萝 2016-01-11
略有参考价值,由于是百年前的著作(书信),一些看法已经不合时宜了
0 有用 Ylizabeth阿瑶 2014-03-12
想起大学是读过洛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