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
译者: 尹晓冬
出版年: 2006-1
页数: 144
定价: 1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小说街
ISBN: 9787802250178
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个关于“书店”(或者也可以说是关于“书”)的、近乎悲情的小说。主人公弗萝伦丝似乎是为了寻找一种叫“意义”的东西才决定在一个名为哈堡的小镇上开家书店。但是,正如“老屋”中那个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敲打鬼”一样,以加玛特夫人为代表的小镇上的各个阶层的势力在有意无意间对这个书店充满了排斥甚至敌意,就是那个图书分类工作做得极好的小姑娘――克里斯汀,也对所有关于书的东西充满了怨恨。随着惟一支持弗萝伦丝及其书店的绅士――布朗迪希先生的去世,书店也因此凄然关闭。作者文笔娓娓,简洁隽永,小说中弥漫着悲情气氛。
作者简介 · · · · · ·
佩内洛普·菲兹灯拉德,堪称英国当代文坛文风最为简洁隽永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看不出惊世骇俗的野心,写人写事闲闲道来,却极贴切深入”。她总共创作了九本小说。1979年因《离岸》获得布克奖。她最受欢迎的小说《蓝花》在1995年曾经十九次被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还赢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
丛书信息
喜欢读"书店"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书店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9 条 )
> 更多书评 99篇
-
1960年冬天,弗洛伦斯先送走沉重的行李,搭乘汽车经由萨克斯福德·泰伊和国王墓地,前往火石集市。沃利替她把手提箱送到了汽车站。洪水再次泛滥,路两边的田野都浸在闪闪发光的水面下。她在火石集市搭乘10点46分的火车去利物浦街站。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地域感棒极了,风景的描述没有任何多余文字,就是那种标志性的简约: 从地平线一头到另一头,天空...
2020-04-29 11:07:17 1人喜欢
1960年冬天,弗洛伦斯先送走沉重的行李,搭乘汽车经由萨克斯福德·泰伊和国王墓地,前往火石集市。沃利替她把手提箱送到了汽车站。洪水再次泛滥,路两边的田野都浸在闪闪发光的水面下。她在火石集市搭乘10点46分的火车去利物浦街站。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引自第149页 地域感棒极了,风景的描述没有任何多余文字,就是那种标志性的简约: 从地平线一头到另一头,天空明亮起来。高空的白云连绵不绝,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里,沼泽地看起来就像在云层之间。 引自第159页 《书店》的最后一段没有忧郁,没有情绪,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依依惜别,甚至连对话都没有,语言平淡实在,只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弗洛伦斯的感情。但这是个很可怕的词,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读过的最悲伤的句子。悄无声息,却压倒一切,就像这部小说本身。 引自第162页 回应 2020-04-29 11:07:17 -
佛罗伦斯谴责自己自高自大、自欺欺人,并且故意歪曲。她是一名女店主:为何人人都应当期待她为艺术做点儿事?够奇怪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几乎表示愿意离开老屋了。她仍然坚持有所怀疑,只是因为她的虚荣心受到伤害,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P34 毫无疑问,设想她被赶出家们,并且有权力之手正迫使她迁至本迪的咸鱼店,是有些荒唐无稽。 然而,意志力复活了,这并非源于她自身的任何努力,而是五月末一个星期二的早晨,在十...
2022-06-23 19:52:20
-
佛罗伦斯•格林自己也不知道,1959年那个晚上,她究竟睡着没有。那时,她一直忧心着要不要买下“老屋”,及其在海滨上的仓库,并把“老屋”改成哈德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当时她还犹豫不决,所以一整晚辗转反侧。她曾经看过一只飞过河口的鹭,飞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吃掉它抓到的鳗鱼。同时,鳗鱼也想方设法避免被吃掉的命运,时而1/4时而1/2,有时候甚至都有3/4的身体都溜出去了。这两只动物的结果如何难以知晓,毕竟他们的搏... (2回应)
2014-02-12 18:00:18
佛罗伦斯•格林自己也不知道,1959年那个晚上,她究竟睡着没有。那时,她一直忧心着要不要买下“老屋”,及其在海滨上的仓库,并把“老屋”改成哈德镇上唯一的一家书店。当时她还犹豫不决,所以一整晚辗转反侧。她曾经看过一只飞过河口的鹭,飞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吃掉它抓到的鳗鱼。同时,鳗鱼也想方设法避免被吃掉的命运,时而1/4时而1/2,有时候甚至都有3/4的身体都溜出去了。这两只动物的结果如何难以知晓,毕竟他们的搏斗太激烈了。弗洛伦斯觉得她一整晚都没睡着,而和所有言不由衷的人一样,她也觉得那晚她所以失眠,一定是因为她满脑子想的都是那只鹭。 她固然有一颗良善的心,但说到自我保护,这就没太大用处了。她人生过半,八年多来,她都住在哈德镇上,生活来源不过是亡夫留下的极少的遗产。然而最近,她开始在想,她能不能向自己,也向别人,证明她能自食其力。人们往往认为,在东安格利亚清冷的氛围中,生存才是唯一的主题。要么死亡,要么残喘,居民们这么认为。在这里,要么活到七老八十,要么马上就被抬到教堂,被咸湿的泥土掩埋。 她身材矮小,体格干瘦但不显脆弱,从前面上似乎不是很起眼,从后面看则完全不起眼。人们很少谈到她,甚至在哈德镇上也极少有人聊到她,可这个镇上,就连远远走来的是哪个人居民都一清二楚,而看到的每个人都是别人八卦的中心。她一年四季穿的衣服也没有多大变化。大家都知道她的冬装,就是那种可以一年穿过一年的款式。 1959年的哈德镇上,没有炸薯条和鱼,没有自助洗衣店,除了隔周日的露天电影外,镇上并没有电影院,但人们感觉到他们需要这些,但没有一个人想到,自然也没人有人会想到佛伦伦斯盘算着要开一间书店。 “我现在肯定不能代表银行给你任何明确的承诺—毕竟我不是最终决策的人—但是我得说,我们原则上不会拒绝放贷。现在政府对于向私人放贷还比较严,但还是有一些很明显的松动迹象。啊,我可不是在泄露国家机密。当然,你几乎不会碰到什么竞争。小蜜蜂羊毛店倒有几本小说出租,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但得保证你对这个行业极有阅历。” 佛罗伦斯正准备第三遍告诉他自己到底想干的是什么,恍惚间就看到了年少的自己和朋友。25年前,她们还一头卷发,脖子上挂着铅笔,在威戈莫大街的穆勒书店当店员。她印象最深的是盘点,那时候,穆勒先生会先喊一声“安静”,拿出抽签决定的盘点人员分配表,故意一字一顿地念,谁和谁一组。人手总是不够的,而那时候,1934年的时候,她运气特别好,竟和买诗的查理•格林分到了一起。 “我还是个丫头的时候对这事就了如指掌了。”她说,“我想这么多年了,其本质也还是大同小异的。” “但你从来没做过管理。好吧,有些话我还是得提醒你。或者说,这是我对你的忠告。” 哈德镇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行业,一听说有个新的,就好比内陆忽然感受到一阵海风,也轻轻地搅动了银行的一池死水。 “不会太耽误您的时间吧,基布尔先生?” “哦,你总得让我做好判断。换个说法吧,你得问问自己,你什么时候想到要开间书店的?你的目标是什么?不管做什么活计,这总得先问问。你是想为咱们这个小镇做些服务么?还是想赚笔大钱?或者您,格林夫人,生活一成不变的您,得知道,60年代以后世界早已翻天覆地,而您,是不是对这些变化一无所知呢?我老想着,怎么就没一些正规课程教人怎么做小本生意呢……” 但教银行老总管理的课程倒肯定是有的。说到熟悉的话题,基布尔先生就找到了说话的节奏,他唾沫星子横飞,娓娓向格林太太讲述专业记账的重要性,讲还贷体系,讲机会成本。 “……有一点我必须向您说明,夫人,尽管现在您还不大可能遇到,但坐我这位置的人眼界都得放宽,这一点就显得再显而易见不过了。任何时候,只要现金流入少于现金流出,那么就可以估计,很快您就会遇到经济困难。” 这东西,佛罗伦斯第一天领工资的时候就知道了,那时候,16岁的她就靠自己养活了。她强忍着不反唇相讥。她不过是穿过市场来到银行大厦,大厦坚固的红墙挡住了盛行风,就这样的距离,她的决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是自己变得更加理智而长袖善舞了么? “先生,关于存货的问题,基本上我的存货都能从穆勒书店购得,毕竟它现在在倒闭清仓。”这话她说得淡定,但其实内心里,她却觉得穆勒倒闭于她的记忆而言,实在是一个重磅炸弹。“只不过现在我还没预估出数量。要说到房产,您也觉得3500磅买下‘老屋’和牡蛎仓库是笔划算的买卖吧?” 银行经理却犹豫了一下,这倒让她有点吃惊。 “那房子已经闲置了很久了。当然,这是房屋中介和销售--桑顿先生对吧—的事情了。”这话说得委婉,却多少弱了气势,因为哈德镇上也就只有两个房产销售。“但是我现在觉得这价钱还可以砍点下来……房子又不会走掉,我觉得您可以多等一会……又破……又潮……” 佛罗伦斯打断道,“镇上也就只有这栋大厦不潮。我看您是在这里工作太久了,才会有这么多要求的。” “……我还听说有人提过—在我这位置上我完全可以说我知道肯定有人提过—这房子也有可能征作别用—当然,不管什么时候都可能出现二次销售的嘛。” “自然,我会尽量减少成本的。” 经理本打算挤出一个理解的微笑,不过马上就省了这个麻烦,因为佛罗伦斯尖锐地补充说,“但我完全没打算要再卖掉它。活到我这大把年纪才开始往前走确实比较少见,不过既然我已经做了,那我就不打算要后退了。人们还能打算拿老屋干嘛?过去七年他们干嘛不做呢?乌鸦在里面搭窝、瓦片都掉了一大半、满屋子都是老鼠的臭味。难道把它修整下,让人们能站在里面看会书不会更好么?” “您难道在说文化?”经理的语气里半是遗憾半是钦佩。 “文化是外行人在说的。我不可能亏本经营。莎士比亚是专业的。” 佛罗伦斯本不会这么容易就乱了阵脚,但至少她能认真地做好一些事,这倒是她的一大财富了。经理轻声安抚道,读书得花不少时间。“我老希望能多些空闲。你知道,大家一说起银行关门的时间,误区可多了。就我自己来说吧,我晚上就基本没什么好放松的。您别误会,我床边就放了一本好书,这书可是价值无穷啊。等我退休了,我犯困前肯定要读上几页的。” 她想了想,照这速度,这经理读完一本好书恐怕得一年多。一本书平均也就12先令6便士 。她长长叹了一口气。 她其实一点都不了解基布尔先生。哈德镇上了解他的也寥寥无几。尽管他们总能听到,从新闻啊,从广播啊,说英国近几年经济欣欣向荣,不过镇上的居民还是觉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所以想到银行经理,他们还是能有多远躲多远的。鲱鱼捕捞量在缩减,海军征兵减少,很多退休的老人靠着固定收入生活。所以基布尔先生和居民微笑致意或者匆匆打开他奥斯丁-剑桥轿车的车窗朝外挥手打招呼的时候,他往往得不到回应。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和佛罗伦斯说这么久的话,尽管他们的对话一点都不像是商场上的对话。实际上,在基布尔先生看来,这简直成了闲话家常,而他本不该容许这样的事情的。
2回应 2014-02-12 18:00:18
-
佛罗伦斯谴责自己自高自大、自欺欺人,并且故意歪曲。她是一名女店主:为何人人都应当期待她为艺术做点儿事?够奇怪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几乎表示愿意离开老屋了。她仍然坚持有所怀疑,只是因为她的虚荣心受到伤害,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P34 毫无疑问,设想她被赶出家们,并且有权力之手正迫使她迁至本迪的咸鱼店,是有些荒唐无稽。 然而,意志力复活了,这并非源于她自身的任何努力,而是五月末一个星期二的早晨,在十...
2022-06-23 19:52:20
-
1960年冬天,弗洛伦斯先送走沉重的行李,搭乘汽车经由萨克斯福德·泰伊和国王墓地,前往火石集市。沃利替她把手提箱送到了汽车站。洪水再次泛滥,路两边的田野都浸在闪闪发光的水面下。她在火石集市搭乘10点46分的火车去利物浦街站。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地域感棒极了,风景的描述没有任何多余文字,就是那种标志性的简约: 从地平线一头到另一头,天空...
2020-04-29 11:07:17 1人喜欢
1960年冬天,弗洛伦斯先送走沉重的行李,搭乘汽车经由萨克斯福德·泰伊和国王墓地,前往火石集市。沃利替她把手提箱送到了汽车站。洪水再次泛滥,路两边的田野都浸在闪闪发光的水面下。她在火石集市搭乘10点46分的火车去利物浦街站。火车开出站时,她坐在那里,羞愧地低着头因为她生活了将近十年之久的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引自第149页 地域感棒极了,风景的描述没有任何多余文字,就是那种标志性的简约: 从地平线一头到另一头,天空明亮起来。高空的白云连绵不绝,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里,沼泽地看起来就像在云层之间。 引自第159页 《书店》的最后一段没有忧郁,没有情绪,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依依惜别,甚至连对话都没有,语言平淡实在,只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弗洛伦斯的感情。但这是个很可怕的词,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读过的最悲伤的句子。悄无声息,却压倒一切,就像这部小说本身。 引自第162页 回应 2020-04-29 11:07:17
论坛 · · · · · ·
没看完 | 来自[已注销] | 34 回应 | 2014-08-26 11:30:30 |
没买的别买了 | 来自台灯坏了 | 4 回应 | 2009-06-20 03:34:28 |
哪里可以找到英语的原版哇? | 来自[已注销] | 2009-05-03 20:02:44 | |
原来现代的英国文学依然如此美丽 | 来自鹳狸猿爸爸 | 2008-10-18 12:41:5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Mariner Books (1997)8.7分 34人读过
-
中信出版集团 (2019)7.7分 923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0)7.4分 708人读过
-
Mariner Books (2015)9.1分 2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书的书 (卡博维)
- 布克奖提名作品的中译本 (加比)
- 【别想摆脱书】 (米姐起飞)
- 据说翻译的不好的书(你读过哪些翻译得比较差的书?) (茶亦添香 书可增识)
- 子夜书社 (lucy)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书店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小米=qdmimi 2009-06-23 14:47:48
真淡……
1 有用 欢乐分裂 2018-07-19 19:26:51
翻译着实减分,读来既寡淡又拗口,原本的内敛克制变味成云山雾罩的不知所指;小镇的保守与偏见比幽灵作祟更可怕,以一种无形的、缓慢的、损耗的方式,慢慢吞噬一颗拥有梦想的灵魂,在冠冕堂皇的优雅借口下,永远是权势的倾斜与利益的本质在驱动,大众并不需要毒舌的纳博科夫。“凡是可能被人相信的事物,都是「真理」的影像。”
1 有用 Arietta 2018-08-19 22:09:30
好优雅的作品,不是一气呵成的技法精湛,也不会精彩到不忍分神,没有激烈的情节推动或情绪的冷沸,但它游引你在这样的平淡真切里凝神敛吸,不敢惊动梦中沼泽的鹭鸟和潮岸的砂砾。真像收入了整片芒草原的旷漠和冷清。
0 有用 . 2009-04-10 16:16:36
反正是半途而废……没耐心
5 有用 sevear 2007-09-15 15:40:54
翻译是实在太差了。
0 有用 蓦然囬首 2022-07-01 00:57:02
她就是想要开一家书店,但是这个小镇并不需要一间书店… 讽刺的是,所谓的“文化中心”,竟要以关闭一间书店为代价。 然而翻译真的是一言难尽…本来英文中的长难句你放到中文书里更长更拗口,前半本硬着头皮才读下去。
0 有用 麦冬玫瑰 2022-06-21 17:13:10
因此,弗洛伦斯被遗弃了。没有书店,没有书。确实,她保留了两本人人文库的书,它们从来不曾热卖过。一本是拉斯金的《直到最后》,另一本是班扬的《罪人受恩记》。两本书里都夹着古老的书签,我将成为人人的向导,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与你同行,拉斯金的那本里面还有一片压过的黄龙胆,颜色淡极了。这本书或许在五十年前的春天到过瑞士。
0 有用 Esperanza 2022-05-14 15:01:45
不是很长的书,看完整本书,5个小时的旅程才过半。文字太流畅了,所以显得最后的结局尤其艰涩。弗萝伦丝对布朗迪希的误解让人悲伤,好人未见于世。恐怕,弗萝伦丝之所以不去他的葬礼,就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与曾经信赖的布朗迪希仿佛不曾相识。
0 有用 青岚 2022-05-11 16:10:47
@2018-08-12 07:08:26
0 有用 月岛 2022-03-12 22:31:08
补标。大学时在书架前闲逛,被封面的一行小字吸引:“我就是想开一家书店”。饶有兴致地看完,不禁陷入潺潺不绝的伤感。正怔忡间,随手把书扣在桌上,突然看见封底的另一行小字:“可这个小镇不需要一间书店。”一时呆住,有如被命运拨弄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