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庄子评传》内容简介: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当然,和各国各种不同传统思想文化一样,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中,也是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而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不对;一知半解、信口开河或囊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对。
庄子评传的创作者
· · · · · ·
-
颜世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颜世安,男,1956年7月出生,祖籍山东曲阜,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思想家中心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
1998-99年度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曾发表专著一部《庄子评传》、译著一部《摆脱困境》,论文四十多篇。有关论著曾获全国第一届青年优秀社科论文奖三等奖,江苏优秀社科成果奖二等奖。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庄子固然主张回到自然,但并不是因为“个人”可以得到安顿,而是自然的呈现(道),可以使人从一个完全不同的意义来理解个人生命。一般意义的“个人”出路问题“道”是拒绝回答的。道的意义恰在于否定个人”总是替自打算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方式。这是庄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后面论“道”的几章中对此将详尽分析。 因此实际上在庄子思想中,一般意义的个人出路最终是找不到的。庄子把个人生命的脆弱无根放在天地这个大背景中,而不仅仅是社会背景中,这是有意味的。这种说法表明庄子认定人生最终没有安顿之地。 (查看原文) -
古代的解庄子者重视游世。但是自从郭象注庄,系统发扬安命不争的世俗快乐主义,对游世含意的解释就被定下了一个主调。其实,像阮籍那样以夸张的游戏言行讽世道,并表达天地无籍可走无所依傍的苍茫感,未始不是对庄子游戏人间思想的一种准确解释。这种阮籍式的解释在后来的注庄解庄中甚少有继踵者。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庄子评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庄子评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9 条 )


从隐居避祸自保,再到游世至避世的达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庄子生活在社会剧烈动荡不安的战国乱世时期,促使他对乱世之中个人所遭遇的种种痛苦有独特的体验。“在寻求避祸自保的问题上,庄子特别悲观,认为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个人根本不可能找到安全的存身之地和稳妥的生活方式。” 因此,在乱世中寻求避祸自保,同时在反抗流俗意见上... (展开)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庄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初版于1999年,属于“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系列,一度已经绝版。 而在豆瓣上,这本作品更是有9.1的高分。 这位被评价“像月亮一样好”的颜世安老师,是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深耕先秦诸子领域多年,曾在央视的节目里主讲庄子、老... (展开)
庄子思想的精神根源,是对人生痛苦的感受

颜世安:《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再版后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原名《庄子评传》,收在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出版至今已20余年。此次浦睿文化以“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名出新版,感谢热心读者的认可。 此次再版,除了少数字词改动,没有做大的修改。本来曾有修改的想法,初版以后不久,我对庄子思想中的一些问题就... (展开)
自由的庄子还是忘我的庄子——读颜世安《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

《游世与自然生活——庄子评传》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生平著述 生卒年和故里 生卒年 · 庄子生活于前四世纪中期到前三世纪早期,大约在前369年——前296年 • 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前286年(马叙伦) • 生于公元前355年,死于前275年(吕振羽) • 生于公元前328年,死于前286年(范文澜) • 生于公元前365年,死于... (展开)
不是要彻底脱离世间,而是怀着孤独冷傲的嘲讽来面对世间。
> 更多书评 6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9.1分 1631人读过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9.3分 6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荒岛图书馆议员2009阅读之选 (長良川)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彼岸)
- 庄子研究 (白露@思勉)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读日无多快买书 (飞鸟之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庄子评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28 有用 jiu 2019-09-01 00:57:53
「补标」 对我影响极大或者可以说最大的一本书。反复读过好多次,抄过很多句子,在很多失意失落片刻想起来庄子,和岩山的话语。颜老师像月亮一样好。「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1 有用 行营都统林黛玉 2024-05-13 16:59:19 浙江
武黎嵩老师所荐,2023.11.25借作业机会翻翻,叹适合我高中的精神状态,今再读毕,亦不为晚。 庄子思想固然有自由的一面,但更深刻的是其自傲、自新的一面。庄子是对现实世界极为执着的人,但他只能以虚弱的状态活着,结一朵无实花,散发幽微的香。世界是让人痛苦的,世俗、自私是奴役着人的,所以要“齐物”,跳出“我”的尺度,重新回归自然,寻找一种新的可能。
2 有用 槿生_Sarah 2020-01-06 11:01:33
这本挺用心有想法的,比王阳明那本强多了。即使没有读过《庄子》,看这本书也能对其有一个整体性的思路和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作者的文笔也非常优美。应该是这个系列中优秀的作品了。
5 有用 隐清 2020-04-02 07:47:36
庄子:生平是谜,贫苦黔首;生于乱世,感于生命孤弱,希求精神上超脱;对世俗道德的怀疑,对自我中心的戏谑;自沉于卑微之境而齐生死,玩世不恭而灵魂放逐,不期待,不妥协的游戏于世;逍遥游,随遇而安,知北游,无我而返自然;大道本于自然,道不可言,须忘言而得意。一死生,齐万物,达于无我之境,遨于天地之间,庄子乃中国避世自得,精神解放之祖源。
5 有用 🍐 2020-07-01 22:48:44
颜世安先生用心灵的感应和滚烫的情感感受着庄子,亦考证精审,配合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之美文,更能感受庄子“戏谑与嘲讽”的外壳下“灵魂深处的不平”。想起老师的老师说过,带着感情研究文学,尤其是诗歌(或诗化的文本)是不错的,用美的语言记录心灵的共鸣是文学的使命之一,尤以闻一多为例。读了两位学者的文字,亦能感受到文学的美与飘逸灵动,感受到庄子厌世情怀之下涌动的情感,旷达与无奈的交织,看淡世事,任运随化,... 颜世安先生用心灵的感应和滚烫的情感感受着庄子,亦考证精审,配合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之美文,更能感受庄子“戏谑与嘲讽”的外壳下“灵魂深处的不平”。想起老师的老师说过,带着感情研究文学,尤其是诗歌(或诗化的文本)是不错的,用美的语言记录心灵的共鸣是文学的使命之一,尤以闻一多为例。读了两位学者的文字,亦能感受到文学的美与飘逸灵动,感受到庄子厌世情怀之下涌动的情感,旷达与无奈的交织,看淡世事,任运随化,则是人最真实的生命姿态,毫无矫饰。后来苏轼盛赞庄子之文言己所之欲言,想必也在人生的体验之中感受到了这些,思绪飞扬,更甚于庄子。鲁迅笔锋犀利,余华号称“冷酷叙事”,自然主义,荒诞派,以冷漠的棱镜反射出现实的光影,看似“血脉里流动着冰渣子”,可其实正是冷中寓热,是一种“按住激愤的艺术”,对抗式的嘲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