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最著名的工人出身的作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之一。
青年水手马丁・伊登偶然结识了上流社会的罗丝小姐,受她的启发,发愤自学,并开始了艰苦的创作生涯。尽管处处碰壁,他仍不愿听从罗丝的安排,进她父亲的事务所,做个“有为青年”。后来他突然时来运转,以前被退回的稿件纷纷得到发表,成为当红作家。以前看不起他的亲友都争先恐后地来请他吃饭,连已和他决裂的罗丝也主动前来投怀送抱。这使他看清了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对爱情所抱的美妙幻想也彻底破灭……
马丁·伊登的创作者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很想对这个姐姐亲热些,她是个好人,而且他知道她爱他,不过是以她自己的方式。不知为什么,随着岁月的流逝,她越来越失去了本来面目,越来越使他困惑。他想,一定是过度劳累,加上拖儿带女和丈夫的唠叨改变了她。他突生灵感,忽然想到她的天性似乎也有了陈腐蔬菜跟肥皂泡沫的气味,就像在店里做买卖时她收紧的油腻腻的角币和分币那样。 “去吃早饭吧,”她粗声粗气地说,暗地里却很高兴。她有几个四处流浪的兄弟,这一个是她最喜欢的。"俺说啊,俺一定要亲你一下,“她说的时候心里突然一颤。 她用拇指和食指把湿淋淋的肥皂泡沫先从一只手臂,再从另一只手臂上抹掉。他的手搂住她粗壮的腰部,吻了吻她湿漉漉的,正在冒着热气的嘴唇。泪水涌进她的眼眶,与其说由于强烈的感情,还不如说是由于长期劳累带来的虚弱。她把他从身边推开,不过他已经一眼瞥见了她湿润的眼眶。 ”早饭在炉膛里,“她急匆匆地说。”积木应该起床了。俺得起个大早洗衣服。好吧,动作麻利些,早一点出门。今儿不会是好日子,汤姆走了,贝纳德只好自己去赶车。“ 马丁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厨房,她通红的脸庞和邋遢的模样像硝酸一样蚀刻进他的脑海里。他相信,如果她有些空闲时间,她会疼爱他的。可是她劳累得半死不活。贝纳德·希金波森这样驱使她干活真是个畜生。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感到,那一吻里实在没有什么美的成分。不错,这一吻并不寻常。多少年来,她只在他远航归来或者即将出海的时候吻他。可是这一吻有肥皂味道,而且他注意到她的嘴唇松弛,没有一般人亲吻时应有的迅速而有力的嘴唇的压挤劲,这是一位疲惫不堪的妇人的吻,她劳累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忘记了如何亲吻。他记得在她没有出嫁以前,她能整个晚上跟最棒的小伙子跳舞,虽说当天她刚做完了一天的洗衣房的重活,而且对跳了舞后马上又要干另一天的重活也满不在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页 -
“你这傻瓜!”他冲着镜子里自己的影子嚷道。“你想写作,你尝试写作,可是你心里却一点儿可写的东西也没有。你心里有些什么呀?——只有一些孩子气的看法,一点儿不成熟的感情,好些没有好好吸收的美,一大团黑黝黝的无知,一颗被爱情充塞得快要迸裂的心,还有跟你的爱情一般庞大、跟你的无知一般无用的野心。可是你竟想写作!嘿,你现在才刚沾着点边儿,开始找到一些可写的东西呢。你对美的本质一无所知,却想创造美,那怎么成呢?你对生活的种种基本特征一无所知,却想写生活。世界对你就像一个难解的谜,而关于生活,你写来写去也只可能写些你对生活的方式所不了解的事,可是你却想写世界和生活的方式。可是别灰心,马丁,我的孩子。你迟早写得成的。你了解得很少,少得可怜,可是你如今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可以了解更多了。有一天,要是你运气好的话,你也许会把凡是能够了解的事物差不多全了解得清清楚楚。那时候你才能写作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马丁·伊登"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丁·伊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2 条 )

《马丁伊登》读后感五:换个角度看罗丝的父母
在马丁伊登的角度,女主罗丝和她的父母,都是势利狭隘僵化的资产阶级,不过,作为读者,我换成罗丝的角度,发现罗丝父母,尤其是罗丝的母亲,对女儿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成功的,母女之间的感情也是很少见的融洽。 当发现女儿和一个,她完全不赞同的男性走得非常的近的时候,她没...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9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8.8分 2694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94)8.7分 20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7分 213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8.6分 75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长江文艺出版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半支竹简)
-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TCL)
- 外国文学收藏 (青禾熟稻香)
- Romantic Era to Belle Époque (一颗大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马丁·伊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Noor-ho-tebbe 2016-12-18 20:38:23
再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好惭愧,大一的时候看这本书觉得自己要有理想,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而今被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困扰,活在痛苦之中。不像当初的自己。希望能够找回那时候的感觉,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兴趣和对理想的追逐。
0 有用 咕噜人生 2013-05-03 09:49:31
伟大的奋斗史,悲剧的爱情,悲哀的人性
0 有用 曹不解 2019-10-15 21:23:35
19-10-08住在塔希提岛上的布里森登正沉醉在《蜉蝣》的世界中,他厌恶美被无知解剖并侵犯 19-10-15 前半段简直就是我的半自传,读书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突然发现在百年前的灵魂与现代灵魂的交互碰撞。一个男人的成功需要另一个女人的启发,生活欲望需要互相理解的思想与灵魂的交流
0 有用 lookyelin 2013-06-23 17:53:23
无可逃脱的绝望,积极向上的自毁
0 有用 陈英俊 2011-07-09 12:24:39
一本能够给人以自省的书,有时会和主人公一同醒悟,或者一同看清某个外物。又因为带有自传性质,因而细腻,深刻,生动,感人。杰克伦敦笔下的马丁伊登,连同杰克,会留在我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