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本讲希腊罗马历史的小书。作者企图要言不烦,勾出希腊罗马古典奴隶制社会发展的轮廓。
摘自本书卷头语
作者简介 · · · · · ·
吴于廑(1913— ) 中国当代历史学家,世界史专家。
安徽休宁人,生于1913年4月。1935年,毕业于东吴
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44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两年后,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武汉大
学担任教学工作,为了更广泛地向青年人介绍人类文明,
他撰写了《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
出版)。不久,吴于廑又承担编写高等学校历史专业世界
通史教科书的任务,和周一良一起共同主编了多卷本的
《世界通史》,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阐明了世界历史发
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规律,吴于廑还主编了配合教学的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从1962年起到
1974年,曾多次再版。1962年,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
著选》,选译上自希腊古典时代,下迄十九世纪西方史学
名著,并附加著者简介和典故、制度、人物注释,力求使读...
吴于廑(1913— ) 中国当代历史学家,世界史专家。
安徽休宁人,生于1913年4月。1935年,毕业于东吴
大学,后赴美国留学,1944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两年后,又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武汉大
学担任教学工作,为了更广泛地向青年人介绍人类文明,
他撰写了《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
出版)。不久,吴于廑又承担编写高等学校历史专业世界
通史教科书的任务,和周一良一起共同主编了多卷本的
《世界通史》,用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阐明了世界历史发
展的主要线索和基本规律,吴于廑还主编了配合教学的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从1962年起到
1974年,曾多次再版。1962年,吴于廑主编《外国史学名
著选》,选译上自希腊古典时代,下迄十九世纪西方史学
名著,并附加著者简介和典故、制度、人物注释,力求使读
者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西方优秀史学遗产。吴于廑还致
力于世界社会经济史研究。1982年,发表了《从中世纪前
期西欧的法律和君权说到日耳曼马克公社的残存》和《吉
本的历史批判与理性主义思潮》等文章。1983年在《世界
历史》第1期上发表《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
论文,从宏观出发,提出了对世界历史再认识的必要性,
论证了亚欧大陆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形成以及前者对
后者三次大冲击的意义与影响。1984年,在《历史研究》上
发表另一篇力作《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论述西欧
社会从农本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受到了学
术界的极大关注。1987年,在《世界历史》上发表《历史上
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一文,阐述了农耕世界在孕
育工业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近代工业世界在农耕
世界的成长历程等。15、16世纪是人类历史发生巨大变革
的时期,此时开始了农本经济向商品经济、封建主义向资
本主义的过渡,人类社会从分散、孤立、闭塞的原始状况
向整体发展。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这二个世纪所发生的历
史,吴于廑主编了《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
从整体角度探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东西
方农本经济的特点、发展状况、国家政策、航海贸易等当
时国内很少有人涉足的领域。建国以来,我国世界史学科
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体系和观念仍然停滞在各国、各
地区历史的简单相加,缺乏整体性和内在联系,为改变这
种落后局面,吴于廑作了不懈的努力,不仅在多种场合一
再强调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宏观性,而且在实际研究中力
求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世界史,为此付出艰苦努力,主编
了体现这种新思想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专著,指
出应当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摆脱孤立、封闭、保守的状
况,重新认识世界历史,从全球整体角度观察和思考世界
历史和现实,从而作出正确抉择。吴于廑现任武汉大学历
史系教授、世界上古及中古史两个学会名誉会长、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历史学评论组成员。吴于廑的主要著作有:
《古代的希腊与罗马》、《世界通史》(合作主编)、《世界通史
资料选辑》(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
(主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http://myy.cass.cn/file/2006010517218.html
目录 · · · · · ·
一 克里特和迈锡尼 1
二 从荷马时代到古典希腊城邦形成的前夕 10
第二章 雅典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7
一 由氏族到国家和国家形成后的社会变化 17
二 从梭伦改革到克利斯梯尼的改革 22
· · · · · · (更多)
一 克里特和迈锡尼 1
二 从荷马时代到古典希腊城邦形成的前夕 10
第二章 雅典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7
一 由氏族到国家和国家形成后的社会变化 17
二 从梭伦改革到克利斯梯尼的改革 22
一 自足的经济 32
第三章 斯巴达 32
二 尚武的社会生活 35
第四章 雅典的强盛和繁荣 41
一 对波斯的战争 41
二 雅典的海上霸权 49
三 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52
四 奴隶制民主的政治生活 56
五 雅典全盛时期的文化生活 61
第五章 从希腊霸权的更迭到亚历山大东侵 72
一 伯罗奔尼撒战争和旋起旋仆的霸权 72
二 马其顿霸权和亚历山大东侵 79
第六章 台伯河上的小城邦 86
一 罗马国家的形成 86
二 贵族共和国的内部斗争 91
第七章 罗马的扩张和社会变化 97
一 罗马的军团 97
二 地中海上新霸权的出现 99
三 扩张期间的社会经济变化 105
一 奴隶的处境和奴隶起义 110
第八章 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世纪 110
二 挽不回的兵农合一制 117
三 军事独裁的形成和共和国的崩溃 124
第九章 奴隶制大帝国的全盛 136
一 渥大维——新的恺撒 136
二 所谓“罗马的和平” 141
第十章 罗马奴隶制帝国的衰亡 153
一 第三世纪的危机 153
二 徒劳无益的改革 160
三 最后的崩溃 166
· · · · · · (收起)
喜欢读"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的人也喜欢 · · · · · ·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功底深厚,读来身临其境

没有“阶级”的古代希腊和罗马


奴隶制下的罗马兴衰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读书笔记

阅读缘起➕总评➕脉络
> 更多书评 1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7.9分 49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8.1分 163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8.5分 44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Enjambement 2017-08-26 17:04:55
一本关于古希腊罗马历史概况的小册子。考虑写作的年代,奴隶社会的定性和对线性发展的强调在所难免,而另一方面,先生对「移民」、「希腊化」等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又是透彻而超前的。穿插书中的场景尤佳,富有真实感。另外,118页下的注释所引的话似乎应出自Appian,而非Plutarch之手。
1 有用 海畔居士 2011-03-26 23:47:56
2011.3.26 一口气读完,史家的好文笔!
0 有用 -- 2020-03-22 19:08:16
难能可贵看到那个年代没有主义的小册子
0 有用 盐少许 2021-09-10 11:31:39
读过,这本书我都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有时代特色,强调阶级,除了细致外,想不起其他内容。
0 有用 纳西小伙 2025-07-25 13:11:01 尼泊尔
2025.7.25 加德满都住处上午读完。吴于廑运用颇具时代特征的政治经济史学叙事视角清晰扼要地梳理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完整发展历史,充分展现了从古希腊早期氏族社会经由两次希波战争确立雅典和斯巴达的双头军事联盟,进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走向雅典主导的城邦联盟和地中海沿岸殖民地奴隶制贸易体系;后起的罗马人则首先从早期的元老院-公民大会-执政官三头结构的共和国体制出发,在逐步颁布法令推动平民地位提升的政治改... 2025.7.25 加德满都住处上午读完。吴于廑运用颇具时代特征的政治经济史学叙事视角清晰扼要地梳理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完整发展历史,充分展现了从古希腊早期氏族社会经由两次希波战争确立雅典和斯巴达的双头军事联盟,进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走向雅典主导的城邦联盟和地中海沿岸殖民地奴隶制贸易体系;后起的罗马人则首先从早期的元老院-公民大会-执政官三头结构的共和国体制出发,在逐步颁布法令推动平民地位提升的政治改革同时,对外接连征服拉丁同盟、伊特拉斯钦和希腊城邦后经由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最终在前三雄的军事强人独裁和后三雄的元首制设立中转变为横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接下来长达两个世纪的罗马和平虽然在文化上颇具建树,但官僚体系臃肿化、土地兼并形成地主-教会离心运动和军队高额开支最终以蛮族入侵和奴隶起义终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