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暴力的4星书评 (17)

wenwen 2009-12-23 09:29:5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我们丰富的身份是如何被单一化的?

身份真的只有一种吗? 多年前我阅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隐隐约约地发现某种学术不足。后来我听见某些官员在不同的场合慷慨陈词,把民族、国家、东方这样一些宏大词语锁在人们的身份上,言语之间,他们理所当然把亨廷顿的观点当成了不起的理论工具。实...  (展开)
等待戈多 2013-04-14 22:40:4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身份的陷阱——读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想》有感

人类学家认为我们所有人类有着同一个祖先,人的冒险精神不但让我们学会使用工具,还让我们去开阔新的天地,从东非草原上走出来,我们昂首挺胸望向远方,自此我们分居各地少于联系,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有自己的传统、信仰、首领和生活方式。文明发展,我们又重新联系起来,联...  (展开)
30天修改一次 2013-05-02 10:05:3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以书为镜,可以明己。

以书为镜,可以明己。 一个人拥有多重的身份,身份之间有重合有交叉。当事情发生的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自己,才能对自己有更加清楚仔细的认识。这也是出于对自我多重身份的考虑。所谓立场、角度、身份、标签,差不多都有类似的意思,而认识到要换身份换角度去看待自己并...  (展开)
分析进路之家 2017-06-22 19:31: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身份认同的宿命:冲突与暴力?

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对观念有着这样的看法:“经济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各种观念,其力量之大,出乎常人之意料。实际上,统治世界的不过就是这些观念而已。……既得利益之势力,往往被人夸大,实则远不如各种观念之潜移默化影响。……或早或晚,或好或坏,危险的不是既得利益...  (展开)
长安老农 2011-06-11 15:28:3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书评

第一个书评传不上去,估计说错话了。没心情再重写了。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些身份起作用,把这些身份归类分析也许是个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有那些身份?父亲,丈夫,儿子,中国人,职员,佛教徒,异性恋者••••••  (展开)
我非衣 2010-10-09 18:30:5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身份社会与社会身份

无差别的社交网站导致无差别的喧嚣。当你的开心网好友里加满了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还有你女朋友时,她就不需要去找你以前的老照片来比较。——老婆,我真的有瘦的时候。——当然,如果我们把这种无差别再扩大一线。想象一个叫约翰的家伙,他是个同性恋者,又是一个...  (展开)
希望炒菜不崩油 2020-06-03 22:49:3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社群主义

森作为一名生活在英国的印度公民,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提出了当前流行的各种身份认同学说的批评。他在本书中反对社群主义以及宗教极端主义的对个人身份认同归属的单一属性划分,人们的身份认同是多元的,身份认同的优先顺序不应该是被外部因素所决定的,而应该是主体的理性选择所...  (展开)
就很可疑 2020-03-07 11:00:2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假如灭霸来临

亨廷顿认为,各文明根深蒂固的差异使得全球一体化是痴人说梦的幻想。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不是他们,甚至我们与他们是敌人。 果真如此吗?诺奖经济学得主、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的著作《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想》反驳了亨廷顿。 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在英国,我是中国...  (展开)
惊奇脆片 2020-03-01 12:06:06

对身份认同的重新审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阿马蒂亚在本书中讨论对身份认同的推理与审视,主要批判当前流行的社群主义与文化主义思想。他认为身份认同在提供群体归属感的同时还会由于其排他性而制造隔阂,而预设一种单一的分类观会造成文明的冲突。“承认身份具有普遍的多重性,一种身份的重要与否不必抹杀掉他种身份的...  (展开)
better&better 2019-03-08 10:13:5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不要将人类渺小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的文化身份极为重要,但还要看到,文化身份尚有许多限制。 第一,文化虽然重要,但它并不是决定我们生活和身份的唯一重要因素。其他因素,诸如阶级、种姓、性别、职业、政治立场,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第二,文化也不代表一种统一的特性。同一种一般的文化环境下,存在大量...  (展开)
C计划思辨教育 2016-11-04 04:26:3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身份与暴力 | 周末荐书

出自C计划小站 这周五,我们正式启动了[自知读书 X C计划]第一期读书会的报名。准备和大家共读的第一本书,便是《身份与暴力》。 推出这期读书会招募后,不少小伙伴在后台问我们,C计划为何要推荐这本书?它与批判性思维有什么关系? 阿马蒂亚森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  (展开)
放羊的老鼠🐱 2016-08-20 23:54:4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善用其身份

在老彭的反复推荐下,读了这本书,读后不得不承认,这是NGOer必须读的书目之一。 在第一次与江西的艾滋病感染者刘九龙接触之后,刚刚入行做兼职公益人的我就开始做艾滋病反歧视的项目,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对感染者这个群丝毫无感,而看到其他人对感染者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  (展开)
Green 2011-01-18 13:18:0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

跳出因《文明冲突》理论给世界已深深划出的鸿沟,让我们看看实际的世界是怎样的。多元化的社会必然让我们有了多元化的身份,这个简单普遍的真理一直被我们忽视,人们习惯用于受某种煽动力量的蛊惑,被选择性的忽略一部分凸显另一部分,陷入非理性的误区。  (展开)
火屠 2010-05-13 19:16:5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信仰仅仅是一种身份象征

信仰仅仅是一种身份象征,没有好坏优劣,更不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工具。看完《我的名字叫可汗》这部电影,回头再看这本书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很有思辨性的一本好书,值得大家一看……  (展开)
厚道的david 2010-02-15 21:05:2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多重身份的重要性

讨论的论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容易被人忽视,但确实很有道理,每个人的身份的多样性往往被一个群体所忽略,而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很容易把自己划归为了一类身份的一个群体中,大多数时候这样的身份类别划分是普遍存在也是被普遍接受的,如果处理得好,还能促进一个群体中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
暴君托克维尔 2010-12-05 13:20:5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内部充满差异的和谐共同体的形成到底是否可能?森的回答是坚持自由主义就无所不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花了两天的零碎时间,终于翻完了这本小册子。很有启发,所以推荐。 森老师是在讨论当今世界中一个无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在现实社会中都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全球化和因此造成的流动性与地区、国家日益贫富不均等问题的“烈度”逐渐增大,所需要直面的差异的逐渐增大,一个...  (展开)
天哥 2010-08-15 11:29: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j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4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  (展开)

订阅身份与暴力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