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暴力的5星书评 (21)

小李匪盗 2010-01-12 11:06:4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拳打文明冲突,脚踢社群主义

拳打文明冲突,脚踢社群主义——评阿马蒂亚·森《身份与暴力》 李华芳 作为重拾经济学的伦理之维哲学功底深厚的经济学家,森这几年来一直关心“自由与正义”的话题,例如在早先的《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一书中,他就论证争论传统对印度民主制度的正面影响,以及由民主趋正义...  (展开)
长亭 2014-05-01 05:20:2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从前有个人叫小明

从前有个人叫小明。小明是个证券交易商,素食主义者,迷信星座,喜欢后摇滚,同性恋者,并且笃信上帝创造达尔文是为了检验信仰的坚定与否,还是个犹太人。 偶然一天,小明来到了一个叫豆瓣的网站。他迅速而又愉快地发现了豆瓣有个小组功能,于是加了一些小组,《金融业》...  (展开)
西西弗下山记 2010-02-12 19:07:0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自由优先于身份

自由优先于身份——评阿玛蒂亚.森《身份与暴力》 关于这本书的重要性,单从这些关键词就可以一目了然:社群主义、文明冲突、恐怖主义、全球化、原教旨主义、文化多元主义、文化决定论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或思潮与当今世界持续不断的冲突与暴力密切相关。阿玛蒂亚.森在...  (展开)
水月孤桥 2010-11-13 15:55:5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单一身份的幻象—《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读后感

森,亚洲经济学界的代表人物,至今唯一一位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social choice theory(社会选择理论),这也是印度经济学家所擅长的领域。印度经济学家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本国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经济学研究的独特风景。可以说,...  (展开)
稻草人 2011-07-11 18:42: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标签是一种暴力

说实话,对于这本说的理解和我后知后觉的性格是如此相像:2年后,我才体会到这本书中观点的重要性和意义。于是,有了这篇迟到的读后感。 事情要从2010年十月我陪几个大学生第一次去拜/采访刘九龙。 采访结束后,在大学生们录完后,我做总结。 我就引用了书中的观点:艾滋感染...  (展开)
玥然纸上 2014-08-29 00:39:21

身份的单一认知,是暴力,也是懒惰

这本书的大致意思是: 每个人都有很多很多重身份,它可能是被动赋予的,可能是主动选择的。但是别人用什么身份来划分你,是无法选择的。而只认单一的身份划分,是一种暴力,也是人类社会引发暴力的一个导火索,对人群煽风点火的利器。 比如,一个在上海的新疆小伙子,除了体貌...  (展开)
月下白桦 2017-07-02 11:25:47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单一身份的恶魔

一句话概括:单维的身份划分如何产生暴力。 读后感: “即使我们对历史进行一次随意审视,便会发现我们人类有一种不断地犯同一种错误的悲哀倾向。我们害怕与我们稍有差别的陌生人或其他人。当我们害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摆布别人。我们有随时可以被利用的情感系统,当这些...  (展开)
唐山 2011-04-10 07:40:4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破解命运的谎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这本小书已经看过三次,每次都令人感慨甚深,钦佩于作者的逻辑力量,他用常识为我们破解了生活中种种幻觉。 在我们生命中,总有命运的羁绊,但命运是实际存在的,还是虚假的?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命运的实有,比如曾国藩说过,不信命...  (展开)
glassheart 2013-01-19 11:30:0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在理性与感性间回归人性,在理想与现实间守望真情——读《身份与暴力》有感

在理性与感性间回归人性,在理想与现实间守望真情 ——读《身份与暴力》有感 世事尘嚣,尤需心灵澄净。浮生一梦,姑且负重前行。 不论是新中国,还是古希腊,不论是耶稣基督,还是佛陀释迦,不论是《旧制度与大革命》所描述的法国,还是《飘》所描述的美国,都曾经历...  (展开)
Alopor 2012-02-27 23:13:0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由活熊取胆与种族屠杀所感二三事

brandps兄强烈推荐下,特别找了这个屋外狂风骤雨的冷夜,试做旁观者,了解贤者们的认知视角。 阅毕,不提内容所述例子,倒是很容易联想到几个地方,例如说,网上讨论颇为激烈的活熊取胆,无数人抱怨极尽不人道,的确是事实,但从另一个角度,为何被取胆的不是鸡鸭鹅或者...  (展开)
弥翁 2017-12-16 21:15:48

被迫真实的身份与我的冲突

这是一本相对较晦涩的书,很多内容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的读和理解。 虽然我只是读了一遍,但是我觉得我可以稍微写一点东西来回应这本书对于我的心灵的召唤。 读这本书或者读完这本书时,我常常想起我自己,在我的生活中,我无数次在自己的诸多身份中转换和抉择,我当时依据了...  (展开)
沐风雨林 2017-06-07 09:59:5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未来社会暴力的解决之道

我是谁?人,中国人,男人,年轻人,黄种人,亚裔,汉族,留学生,物理博士,异性恋,弟弟,舅舅,儿子,怀疑论者 ………… 有太多太多的标签可以标定出我是谁。然而就算把所有的标签都综合起来也代表不了我。 但是现实中标签就是无处不在,找工作填写的表格,周围的人,无时...  (展开)
花火 2013-07-31 21:53:5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单一身份的幻象

这本书总的来说只讲了一个观点,就是以单一身份对他人进行认同是有害的。虽然之前不知从哪里也接触过这个观点,但看完了书还是觉得作者讲得很精彩。我从来没有把单一身份认同观拓展到“不同文明的冲突”、“西方与非西方”、“多元单一文化主义”等宏大又隐蔽的方面。读完后才...  (展开)
小佩 2012-11-12 09:54:4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带着标签的世界

很有意思,在现在的这个世界里,你随时随地都会被贴上各种标签,比如我:中国人,东北大汉,左撇子,留学生,豆瓣男,篮球迷。诸如此类的标签让我在任何一个同类的团体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记得08年第一次去北京新东方的时候,当时一个班都是高考结束的学生,对于异地的都...  (展开)
懒风 2012-08-06 19:33:34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抵制对人类的渺小化

常常有人说,某些人看书,只是为了在书里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论。我必须承认,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很多支持。 但是,我认为阿玛蒂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妥协或者说是不够直接,这是在我相信他不至于没有看到这么明显的问题的前提下说的。政治家对于社群主义的崇拜,仅仅只是因为...  (展开)
织田集团副会长 2011-06-27 00:32:06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

我想到了中国

作者是印度人,写的是印度,英国以及美国,但是或许真是由于“全球化”,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的影子。 书中提到反应式的对非西方身份的认同,恰恰是中国的现状。 中国的“反西方”,首先是反日本,虽然日本不算西方,但是作为G8的份子,不得不说,日本离欧美比东...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1条)

订阅身份与暴力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