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Pour une morale de l'ambiguïté
译者: 张新木
出版年: 2013-1
页数: 248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蒙娜·德·波伏瓦系列
ISBN: 9787532759422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Pour une morale de l'ambiguïté
译者: 张新木
出版年: 2013-1
页数: 248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蒙娜·德·波伏瓦系列
ISBN: 9787532759422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永真 急制 [crafted by Aaron Nieh.] (释年)
- 2012年11.1~12.3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37°暖书单(二) (37°暖)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聶 永真。 (阿禾小仙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模糊性的道德的评论:
feed: rss 2.0
18 有用 abitobssesed 2019-04-02 14:49:31
波伏娃写得很费神,但意思其实很简单,即重新为道德界定边线与原则,有着存在主义的意味。对于罪行的关注是个着力点。但如果你看懂尼采《善恶的彼岸》或者《论道德的谱系》之后,这本就不必看了。虽然有一定文采和思想性。
1 有用 . 2014-06-26 16:59:01
对于人们面对自由的退缩、无视等种种局面,在波伏娃看来,其原因都是“这世界不是由自己所参与构建的,所以在这世界中人是不自由的(或意识不到自己的自由,或无心无力挣脱不自由)。”虽然通篇在为存在主义的道德哲学并不是空口白话而反驳,但她到底没能提出一条明确的原则告诉人们存在主义道德究竟要人们怎样做,更不必说一套完整的、可供操作的理论——她只是不断地重复告诉人们,要追求自由、要反抗暴力。但之后如何呢?
3 有用 高压电 2013-08-16 16:02:17
什么人可以评判人呢?他以谁的名义说话呢?
29 有用 La Notte 2019-02-26 18:27:48
波伏娃不仅给萨特提供了存在主义思想的基本灵感来源 而且在萨特所提出存在的议题上更进一步 完成了从“存在”到“生存”的跨越 揭示了人类境况中的存在主义问题与哲学内涵
2 有用 水族馆在逃水母 2022-09-09 13:20:35 北京
虽然只零零散散抓住了一些碎片,但也已经很醍醐灌顶了。就不一知半解地在这里放厥词了!
0 有用 Pizarnic 2024-11-21 13:13:07 浙江
波伏娃在本书中为“存在主义”正名,重新阐释了“自由”的系列观念,并将其和行动、目标、他人连接起来再论述,最喜欢的一段是:“不管我们周围世界的体积有多么庞大,不管我们有多么的无知,不管即将到来的灾难风险有多大,也不管我们个人在庞大的集体中有多么弱小,应该说我们今天还是自由的,如果我们选择让我们的生存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我们就是绝对自由的……换句话说,结果与良好的意愿并不见外,意愿在自我实现中... 波伏娃在本书中为“存在主义”正名,重新阐释了“自由”的系列观念,并将其和行动、目标、他人连接起来再论述,最喜欢的一段是:“不管我们周围世界的体积有多么庞大,不管我们有多么的无知,不管即将到来的灾难风险有多大,也不管我们个人在庞大的集体中有多么弱小,应该说我们今天还是自由的,如果我们选择让我们的生存处于向无限性开放的有限性中,我们就是绝对自由的……换句话说,结果与良好的意愿并不见外,意愿在自我实现中将以结果为目的。如果每个人真的做他该做的事,那么每个人的生存将得到拯救,而不用幻想一个天堂,即所有人在死亡中获得和解的那个天堂。”值得一提的是,波伏娃将女人、孩子的生存处境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结合起来,将自由与战争、暴力、革命和权力放在“存在”的框架下再论述,补充了萨特所没有的视角,论述专业流畅精简深刻 (展开)
0 有用 廿一 2024-11-03 16:23:20 澳大利亚
反复读了很久才渐渐读明白,很好的存在主义,非常有能量。
0 有用 罗西 2024-10-20 22:16:54 上海
晦涩难懂但又很有道理,整体偏学术性,有些内容看了让人醍醐灌顶,准备去看《第二性》了
0 有用 云潇 2024-10-01 15:39:38 广西
虽然我很喜欢波伏瓦,但我还是没办法和她沟通与交流。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渊博的学者只能对与 他的知识水平相等的人说话。
1 有用 無限魔人ナギナ 2024-09-22 20:40:36 日本
十几年前接触存在主义的时候,并未曾想会在机缘巧合之下回归。如果说十几年前对于存在与自由的理解只是一株模糊的萌芽,那当下的这份理解便是一颗充满无力感的果实。正因为积累了道德与善良,才会总觉得自身面对“选择”的时候充满问题,因为企图用自己的正义去贯穿社会的不公平,这份意志会呼唤人独立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为之付出,而贯彻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陈腐的壁垒和怠惰的集团人性。正是这份庞大的压迫,让想打破与超越现状的渴... 十几年前接触存在主义的时候,并未曾想会在机缘巧合之下回归。如果说十几年前对于存在与自由的理解只是一株模糊的萌芽,那当下的这份理解便是一颗充满无力感的果实。正因为积累了道德与善良,才会总觉得自身面对“选择”的时候充满问题,因为企图用自己的正义去贯穿社会的不公平,这份意志会呼唤人独立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为之付出,而贯彻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陈腐的壁垒和怠惰的集团人性。正是这份庞大的压迫,让想打破与超越现状的渴望映射出了自由,渴望通过解除他人的不公平回应自己的良知、去抚慰自己的善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