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为一位大师级的导师、批评家和小说家,纳博科夫在对这部西班牙经典名著作了逐章概要讲解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极为严谨的讲稿,充分展示了他对《堂吉诃德》的一系列洞见。一般认为《堂吉诃德》是一部温和的讽刺作品,但纳博科夫认为这种解释纯属陈词滥调,他将《堂吉诃德》视作这样一部作品:描述那位著名的骨瘦如柴的骑士经历一系列残酷事件,却仍葆有荣誉和天真。如同《文学讲稿》和《俄罗斯文学讲稿》,本书让读者跟随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真正富原创力的文学思考者聚焦于西方文学名著的目光,经历一场对经典文本颠覆性解读的冒险。
对幻想主题的精心阐述,多么有力,富有批评性和戏剧性。它是想象力反观自身的洞见。
——V.S.Pritchett,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这些充满奇妙活力的、特别古怪而可疑的讨论……将引领更多的读者回到《堂吉诃德》。
——Ronald D...
作为一位大师级的导师、批评家和小说家,纳博科夫在对这部西班牙经典名著作了逐章概要讲解的基础上,创作了这部极为严谨的讲稿,充分展示了他对《堂吉诃德》的一系列洞见。一般认为《堂吉诃德》是一部温和的讽刺作品,但纳博科夫认为这种解释纯属陈词滥调,他将《堂吉诃德》视作这样一部作品:描述那位著名的骨瘦如柴的骑士经历一系列残酷事件,却仍葆有荣誉和天真。如同《文学讲稿》和《俄罗斯文学讲稿》,本书让读者跟随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真正富原创力的文学思考者聚焦于西方文学名著的目光,经历一场对经典文本颠覆性解读的冒险。
对幻想主题的精心阐述,多么有力,富有批评性和戏剧性。它是想象力反观自身的洞见。
——V.S.Pritchett,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这些充满奇妙活力的、特别古怪而可疑的讨论……将引领更多的读者回到《堂吉诃德》。
——Ronald De Feo,The Nation
作者简介 · · · · ·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俄罗斯出生的美国小说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文体家,1973年因其终生成就被美国授予国家文学金奖。他曾执教于威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等名校,讲授文学。他是全球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著作颇丰,其中包括《洛丽塔》、《微火》、《阿达》和《说吧,记忆》。
丛书信息
喜欢读"《堂吉诃德》讲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堂吉诃德》讲稿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堂吉诃德》讲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要了解小说本质,必了解其创作过程
> 更多书评 12篇
-
闲倚一枝藤 (诗酒趁年华)
堂吉诃德把人生比作一场喜剧,到了这次喜剧的终结,皇帝也好,商人也好,骑士也好,蠢人也好,脱下将他们加以区分的衣衫,进坟墓的时候他们都是平等的。桑丘•潘沙把人生比作一盘棋,到了棋局的终了,王也好,卒也好,就都装回袋子里去。 好像是下册第十二章的话。 读原著的时候反而没注意到这种段落。 可能这样的内容,经过转述显得更美吧。第一人称言之凿凿地说这些,总觉得不能信。2013-11-06 20:57:13 2人喜欢
-
王看山 (O brave new world)
关于形象 P2 人物…几乎一经作家创作就开始离开书本到处漫游了。 P5 身份,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事关见解,或事关坚定信仰的问题。它就是一篇阐述意义如何进入事物,如何进入生活的论文。这是一部论述着魔的书,论述在这不在着魔的世界里着魔的不合时宜的书。 P8 塞万提斯创造了一个比这部书更加出名的人物,因为这个任务已经跳出了这部小说—— 进入了艺术,进入了哲学,进入了政治的象征体系,进入了有文化修养的人的民间传...2015-11-28 18:57:12
关于形象 P2 人物…几乎一经作家创作就开始离开书本到处漫游了。 P5 身份,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事关见解,或事关坚定信仰的问题。它就是一篇阐述意义如何进入事物,如何进入生活的论文。这是一部论述着魔的书,论述在这不在着魔的世界里着魔的不合时宜的书。 P8 塞万提斯创造了一个比这部书更加出名的人物,因为这个任务已经跳出了这部小说—— 进入了艺术,进入了哲学,进入了政治的象征体系,进入了有文化修养的人的民间传说。 P11 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唯一可以旗鼓相当的是在影响的问题上,是在精神滋养方面……形象会跳出书本而单独传颂下去。然而莎士比亚的剧本将摆脱自身投下的阴影,继续传下去。 P16 最重要、最令人难忘的性格特点,即“随心所欲的崇高性格”(影响了《死魂灵》《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 P27 (桑丘)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不过他还是一个巧于辞令的无赖…不过他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第二部开首,他自己却扮演了一个魔法师的角色,并且以非常残酷、非常怪诞的方式助长加深了他的主子的最大的上当受骗(即把杜尔西内娅“变成”一个农村粗妇) P29 马德加西亚“当桑丘的精神从现实上升到幻想的时候,堂吉诃德的精神却从幻象下降到现实。这两条曲线交叉在他们冒险历程最伤心的时刻,也是小说中最残酷的时刻之一。” P91 把我们这部令人痛苦的、野蛮的书,看做是富有同情心和幽默的作品的范例,完全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是一个站不住脚的判断。 P130 我们已不再笑话他。他的纹章是怜悯,他的口号是美。他代表了一切的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 对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较多的引申,而且不都是仅按照文本展开,而是从文本出发,因为 “人物…几乎一经作家创作就开始离开书本到处漫游了”。西方对于堂吉诃德的普遍同情和推崇,体现了对于理想主义者、献身理想事业者的尊敬。塞万提斯和荷马一样明白残忍乡民们的喜好,但如果现代读者对于这些往往堕落到不文明闹剧的情节感到滑稽可笑这激起了某种施虐(包括精神、肉体)带来的快感(可能还有个“残酷闹剧文学传统”)。如果说骑士小说塑造了堂吉诃德,他在其中找到了身份认同,后人在堂吉诃德的形象中则找到了新的身份认同。不是来自他的滑稽古怪行为本身,而是背后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再是堂吉诃德从骑士小说中继承的忠君护教、纯洁的爱情,而是他孤身按照理想匡扶世界的悲剧精神、“随心所欲的崇高性格(包括了骑士小说中的田园牧歌、豪侠精神)”、时过境迁的悲凉感叹(“堂吉诃德在火药已经取代了魔药的时代,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打斗的真正骑士了”),堂吉诃德不再像古希腊悲剧中人物有神的帮助,而是完全靠自己的信念。 关于结构 P15 一轨半小说,并且有少数道岔(第二部在桑丘做总督、堂吉诃德在公爵那里两个地方切来切去) P41 在这部小说的第二部第四十四章,塞万提斯就集中在第一部近结尾处的《十日谈》式的插入期间的故事进行辩解,语气不免带有相当的嘲讽。(框架结构) P47 他要把他的人物根据各自的性格和情感全部集中起来——既要将他们都集中在一起,又要让他们在读者的眼睛里保持个性,以便让读者始终记住他们的特点,让他们一齐活动起来,一个都不遗漏。所有这一切都相当拙劣,也没有艺术性可言,尤其是因为一会儿之后他们把这场混战忘得一干二净。(到《包法利夫人》中集中、审视人物的时候就发展到了妙笔生花的程度) 关于细节 P21 (堂吉诃德的沉默,要求语言的准确性,礼貌客气,不能容忍对杜尔西内娅的批评,不求回报的神圣的爱,偶尔会出现恐惧) P59 (五十八章对于雕像的评论“这些圣徒和骑士从事的职业就是我所从事的,那就是拿起武器来…他们都是圣徒,因此,他们从事的是一场圣战,而我所从事的斗争是按照俗人的方式进行的”,预示了堂吉诃德的人生归宿。这种理智与疯狂,很接近李尔王,第四幕第七场) P86 (桑丘在当公爵的时候被人打了,然后说“让我回去寻找我过去的生活,这样我就可以从我目前的死亡中复活”,透露了尊严) P105 在他的四十个冲突中,他要对付的是多种多样的人、动物和机械装置……他的主要敌人是魔法师 关于写作目的 P47 我得到的印象却是这一切都被极其过度地夸大了,而且塞万提斯什么也没有消灭 P48 创作一部上千页的书,就为了在一件既不很值得又不很紧迫(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解决)的事情上再多花一点精力,那简直就是塞万提斯在做与堂吉诃德挥剑斗风车一类的冒险活动一样疯的举动。 P49 (塞万提斯假造了一个摩尔人来“提升真实性”、神父对于骑士小说表现出了无比的知识和喜爱、对于流浪女人田园牧歌等描写都符合骑士小说的特点) P54 (兰斯洛特也是放弃了骑士的称号,这也是堂吉诃德的最终结局) P56 堂吉诃德在火药已经取代了魔药的时代,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打斗的真正骑士了。 (主要就是反驳塞万提斯写这部书的目的是反骑士小说,纳博科夫认为塞万提斯对骑士小说的批评主要是受到“道德功利主义的时代”的要求,同时这也是“使他的描写流浪汉和无赖的冒险事迹的小说写得下去的既方便又无危险的小手法”。如果说他是反骑士小说的,那么那些为爱情疯狂隐退荒野的人也是应该批判的,那么这部小说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回应 2015-11-28 18:57:12 -
RIC (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一个文学作品人物渐渐地与产生这个人物的书脱离了关系,离开了他的祖国,离开了他的创作者的书案,在游历西班牙之后又来游历世界。因此,堂吉诃德比塞万提斯构思的时候要伟大得多。三百五十年来,他穿越了人类思想的丛林与本原,而他的活力更充沛,他的形象更高大。他代表了一切的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2015-05-08 18:20:48
-
RIC (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部虚构的作品的细节越是生动,越是新鲜,它离所谓的“现实生活”就越远,因为“现实生活”说的是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是平平常常的感情,是众所周知的芸芸众生,是普普通通的人间世事。 即使出现了不平常,那么也是现实生活对虚构世界的一种模仿。自语言诞生以来,人类就从未满足于活在平常的现实生活中。2015-05-08 18:08:05
-
闲倚一枝藤 (诗酒趁年华)
-
闲倚一枝藤 (诗酒趁年华)
俄底修斯从根本上说是安全的;他就像一个健康的梦里的健康的人,不管他遇到什么险恶,他总是要醒过来的。希腊的命运之星,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会放射出稳定不动摇的光芒。但是在我们这部书里,忧郁的堂是独立的。对于他的磨难,非常奇怪,基督教徒的神是漠不关心的。 喜欢这种东拉西扯的评述。2013-11-06 20:52:20
-
王看山 (O brave new world)
关于形象 P2 人物…几乎一经作家创作就开始离开书本到处漫游了。 P5 身份,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事关见解,或事关坚定信仰的问题。它就是一篇阐述意义如何进入事物,如何进入生活的论文。这是一部论述着魔的书,论述在这不在着魔的世界里着魔的不合时宜的书。 P8 塞万提斯创造了一个比这部书更加出名的人物,因为这个任务已经跳出了这部小说—— 进入了艺术,进入了哲学,进入了政治的象征体系,进入了有文化修养的人的民间传...2015-11-28 18:57:12
关于形象 P2 人物…几乎一经作家创作就开始离开书本到处漫游了。 P5 身份,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事关见解,或事关坚定信仰的问题。它就是一篇阐述意义如何进入事物,如何进入生活的论文。这是一部论述着魔的书,论述在这不在着魔的世界里着魔的不合时宜的书。 P8 塞万提斯创造了一个比这部书更加出名的人物,因为这个任务已经跳出了这部小说—— 进入了艺术,进入了哲学,进入了政治的象征体系,进入了有文化修养的人的民间传说。 P11 塞万提斯与莎士比亚唯一可以旗鼓相当的是在影响的问题上,是在精神滋养方面……形象会跳出书本而单独传颂下去。然而莎士比亚的剧本将摆脱自身投下的阴影,继续传下去。 P16 最重要、最令人难忘的性格特点,即“随心所欲的崇高性格”(影响了《死魂灵》《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 P27 (桑丘)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赖,不过他还是一个巧于辞令的无赖…不过他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在第二部开首,他自己却扮演了一个魔法师的角色,并且以非常残酷、非常怪诞的方式助长加深了他的主子的最大的上当受骗(即把杜尔西内娅“变成”一个农村粗妇) P29 马德加西亚“当桑丘的精神从现实上升到幻想的时候,堂吉诃德的精神却从幻象下降到现实。这两条曲线交叉在他们冒险历程最伤心的时刻,也是小说中最残酷的时刻之一。” P91 把我们这部令人痛苦的、野蛮的书,看做是富有同情心和幽默的作品的范例,完全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是一个站不住脚的判断。 P130 我们已不再笑话他。他的纹章是怜悯,他的口号是美。他代表了一切的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 对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较多的引申,而且不都是仅按照文本展开,而是从文本出发,因为 “人物…几乎一经作家创作就开始离开书本到处漫游了”。西方对于堂吉诃德的普遍同情和推崇,体现了对于理想主义者、献身理想事业者的尊敬。塞万提斯和荷马一样明白残忍乡民们的喜好,但如果现代读者对于这些往往堕落到不文明闹剧的情节感到滑稽可笑这激起了某种施虐(包括精神、肉体)带来的快感(可能还有个“残酷闹剧文学传统”)。如果说骑士小说塑造了堂吉诃德,他在其中找到了身份认同,后人在堂吉诃德的形象中则找到了新的身份认同。不是来自他的滑稽古怪行为本身,而是背后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再是堂吉诃德从骑士小说中继承的忠君护教、纯洁的爱情,而是他孤身按照理想匡扶世界的悲剧精神、“随心所欲的崇高性格(包括了骑士小说中的田园牧歌、豪侠精神)”、时过境迁的悲凉感叹(“堂吉诃德在火药已经取代了魔药的时代,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打斗的真正骑士了”),堂吉诃德不再像古希腊悲剧中人物有神的帮助,而是完全靠自己的信念。 关于结构 P15 一轨半小说,并且有少数道岔(第二部在桑丘做总督、堂吉诃德在公爵那里两个地方切来切去) P41 在这部小说的第二部第四十四章,塞万提斯就集中在第一部近结尾处的《十日谈》式的插入期间的故事进行辩解,语气不免带有相当的嘲讽。(框架结构) P47 他要把他的人物根据各自的性格和情感全部集中起来——既要将他们都集中在一起,又要让他们在读者的眼睛里保持个性,以便让读者始终记住他们的特点,让他们一齐活动起来,一个都不遗漏。所有这一切都相当拙劣,也没有艺术性可言,尤其是因为一会儿之后他们把这场混战忘得一干二净。(到《包法利夫人》中集中、审视人物的时候就发展到了妙笔生花的程度) 关于细节 P21 (堂吉诃德的沉默,要求语言的准确性,礼貌客气,不能容忍对杜尔西内娅的批评,不求回报的神圣的爱,偶尔会出现恐惧) P59 (五十八章对于雕像的评论“这些圣徒和骑士从事的职业就是我所从事的,那就是拿起武器来…他们都是圣徒,因此,他们从事的是一场圣战,而我所从事的斗争是按照俗人的方式进行的”,预示了堂吉诃德的人生归宿。这种理智与疯狂,很接近李尔王,第四幕第七场) P86 (桑丘在当公爵的时候被人打了,然后说“让我回去寻找我过去的生活,这样我就可以从我目前的死亡中复活”,透露了尊严) P105 在他的四十个冲突中,他要对付的是多种多样的人、动物和机械装置……他的主要敌人是魔法师 关于写作目的 P47 我得到的印象却是这一切都被极其过度地夸大了,而且塞万提斯什么也没有消灭 P48 创作一部上千页的书,就为了在一件既不很值得又不很紧迫(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解决)的事情上再多花一点精力,那简直就是塞万提斯在做与堂吉诃德挥剑斗风车一类的冒险活动一样疯的举动。 P49 (塞万提斯假造了一个摩尔人来“提升真实性”、神父对于骑士小说表现出了无比的知识和喜爱、对于流浪女人田园牧歌等描写都符合骑士小说的特点) P54 (兰斯洛特也是放弃了骑士的称号,这也是堂吉诃德的最终结局) P56 堂吉诃德在火药已经取代了魔药的时代,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打斗的真正骑士了。 (主要就是反驳塞万提斯写这部书的目的是反骑士小说,纳博科夫认为塞万提斯对骑士小说的批评主要是受到“道德功利主义的时代”的要求,同时这也是“使他的描写流浪汉和无赖的冒险事迹的小说写得下去的既方便又无危险的小手法”。如果说他是反骑士小说的,那么那些为爱情疯狂隐退荒野的人也是应该批判的,那么这部小说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
回应 2015-11-28 18:57:12 -
RIC (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一个文学作品人物渐渐地与产生这个人物的书脱离了关系,离开了他的祖国,离开了他的创作者的书案,在游历西班牙之后又来游历世界。因此,堂吉诃德比塞万提斯构思的时候要伟大得多。三百五十年来,他穿越了人类思想的丛林与本原,而他的活力更充沛,他的形象更高大。他代表了一切的温和、可怜、纯洁、无私,以及豪侠。这诙谐的模仿已经变成杰出的典范。2015-05-08 18:20:48
-
RIC (艺术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于是,这最终的比分是20-20,或者按照网球赛的记分法来说是6-3,3-6,6-4,5-7。但是第五盘永远不会进行,死神把比赛取消了。根据冲突的次数来记分,结果也是平局,那就是二十胜对二十负。而且,小说第一部与第二部都是平局,分别是十三比十三和七比七。在似乎是一本如此不连贯、如此杂乱的书中,这种胜利与失败的绝对均衡,是让人感到非常惊讶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作者有人们难以理解的写作能力,即艺术家的取得和...2015-05-08 18:16:06
于是,这最终的比分是20-20,或者按照网球赛的记分法来说是6-3,3-6,6-4,5-7。但是第五盘永远不会进行,死神把比赛取消了。根据冲突的次数来记分,结果也是平局,那就是二十胜对二十负。而且,小说第一部与第二部都是平局,分别是十三比十三和七比七。在似乎是一本如此不连贯、如此杂乱的书中,这种胜利与失败的绝对均衡,是让人感到非常惊讶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作者有人们难以理解的写作能力,即艺术家的取得和谐效果的直觉。 引自第127页 不知道写到这里,纳博科夫是否会同样惊讶于自己在前文所下的“不能把这本书称作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结论。
回应 2015-05-08 18:16:0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8.2分 448人读过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4)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晶文社 (1992)暂无评分
-
Debolsillo (2021)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堂吉诃德》讲稿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citizenzxc 2009-10-15 23:11:13
很颠覆,纳博科夫完全不接受对堂吉诃德的片面吹捧,言辞十分犀利。残酷,粗糙,错误多,对话见长,描写弱,人物形象大于作品...这一下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印象完全不同了,看书的时候还是应该多独立思考啊
0 有用 橘川 2015-02-09 19:39:59
干货不多,但黑得很有道理。Don Quijote这部作品的残酷性和粗制滥造。
2 有用 周游雪场 2019-12-25 06:14:47
实在是没必要,因为是纳博科夫,因为是批评名著,就觉得好上了天。其实纳博科夫的分析思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从头到尾就是两句话,甚至堂吉柯德的死亡一幕,他也能用原作残忍狡诈这一句给搪塞过去。狡诈残忍粗暴当然是原作的一个面目,但只有你纳博科夫复杂,塞万提斯就是个简单的人吗
0 有用 废人王亮 2017-09-30 13:32:53
纳博科夫就是那种,你即便不认同他的观点,也没法拒绝他批评文字魅力的批评家。
0 有用 托马斯.慢 2011-08-19 19:55:41
全书梗概:这么有趣的点子被人用如此一种充满遗憾的方式完成了,纳老于是迁怒于塞万提斯,对这个生活于400年前的西班牙人冷嘲热讽。(纳老毕生都在阐述此观点:写得不够完美的小说根本就不叫小说。)
0 有用 查拉图斯特猪 2022-05-26 13:30:09
虽然恶评频出 倒也算公正
0 有用 喝水没烦恼 2022-05-10 20:11:29
虽然不认同纳博科夫总的论断,但其每一则分析都颇中肯綮,对胜利与失败20:20均衡的分析尤其精彩。纳博科夫说桑丘的俏皮话和谚语不大会挑逗得人哈哈大笑,又云书中的喧闹嬉戏场面也不能叫现代人笑得肚子作痛,看来我不是纳眼中的现代人了(笑哭)
0 有用 無意绪 2022-02-21 17:25:06
纳博科夫好牛,《奥德赛》《埃涅阿斯纪》……读堂的时候想到的一些对应基本都被他说过了😭 差一星在排版不好看,以及封面上“《洛丽塔》作者”的label,私以为在这里是作为导师、评论者的纳博科夫。
0 有用 Finally 2022-01-04 10:30:08
初中在还没有看堂吉柯德的时候就看了这本,学校的图书角。看了好久,只记得纳博科夫犀利的评语,书页斑驳,看起来老旧,被翻阅多次的痕迹。今年在看完堂吉柯德原著和音乐剧后再回来看会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0 有用 南阳野人 2021-11-23 22:26:30
纳博科夫很好,但为了这不负责任愚弄读者的翻译和审稿的编辑必须扣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