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宋教仁是“民初四杰”之一,是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政坛核心人物之一。1913年3月在上海火车站,宋教仁即将北上就任总理之际,他被刺杀,这是民国第一血案,轰动了整个社会。1913年开春,新生的中华民国百废待举。新一届国会大选业已结束,国民党 大获全胜。此时,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问鼎总理,势不可挡。恰在宋教仁北上之际,却不幸遇刺于上海沪宁车站。政党领袖身体的消亡,注定演化成政治事件乃至于军事斗争。这看起来像是1913年事变逻辑链条中的第一个环节。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民国呈现出一片溃败之势。但问题在于,“刺宋案”至今仍是一个历史疑问。到底是谁主使刺杀宋教仁,无论是当日还是今天,仍是一个不断被争议的话题。而诡异的局面,却在1913年并不清晰的“事实”上出现了。刑事案件演化为政治攻伐,进而上升为军事斗争,从而改变历史航道。刺宋案案情本身,已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各种...
宋教仁是“民初四杰”之一,是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政坛核心人物之一。1913年3月在上海火车站,宋教仁即将北上就任总理之际,他被刺杀,这是民国第一血案,轰动了整个社会。1913年开春,新生的中华民国百废待举。新一届国会大选业已结束,国民党 大获全胜。此时,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问鼎总理,势不可挡。恰在宋教仁北上之际,却不幸遇刺于上海沪宁车站。政党领袖身体的消亡,注定演化成政治事件乃至于军事斗争。这看起来像是1913年事变逻辑链条中的第一个环节。多米诺骨牌开始倒塌,民国呈现出一片溃败之势。但问题在于,“刺宋案”至今仍是一个历史疑问。到底是谁主使刺杀宋教仁,无论是当日还是今天,仍是一个不断被争议的话题。而诡异的局面,却在1913年并不清晰的“事实”上出现了。刑事案件演化为政治攻伐,进而上升为军事斗争,从而改变历史航道。刺宋案案情本身,已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各种政治力量,究竟是因何种动因汇聚到了宋案之上,并且由此导致了大分裂乃至于大败局。
作者简介 · · · · · ·
张晓波,浙江海宁人,现任新浪网历史频道主编。近年来致力于近代中国转型研究。编著有《辛亥风云》。部分文论见《政治与法律评论》、《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书城》、《东方历史评论》等。
目录 · · · · · ·
自序 / 1引子 / 5
第一章 帮会、政客与民初政治百态 —再探 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真相 /15
沪宁车站 /19谁是刺客?谁是主谋? /24“密电”/35“毁宋酬勋位”/41政客与政治 /46若隐若现袁世凯 /53宋案中人的结局 /57
第二章 宋教仁早年:1882—1904 /61
晚清湖南之崛起 /64宋教仁之家世 /67漳江书院之求学 /74初历革命风潮 /78种族革命思想 /82
· · · · · · (更多)
自序 / 1引子 / 5
第一章 帮会、政客与民初政治百态 —再探 1913年宋教仁遇刺案真相 /15
沪宁车站 /19谁是刺客?谁是主谋? /24“密电”/35“毁宋酬勋位”/41政客与政治 /46若隐若现袁世凯 /53宋案中人的结局 /57
第二章 宋教仁早年:1882—1904 /61
晚清湖南之崛起 /64宋教仁之家世 /67漳江书院之求学 /74初历革命风潮 /78种族革命思想 /82
第三章 同盟会合与分
/87宋教仁在日本 /89对日本的观感 /94成立同盟会 /98同盟会之纷争 /104东北之行与间岛问题 /110
第四章 革命内部的领导权争夺
/117缺乏领袖的革命 /118黎元洪的意外与不意外 /123中部同盟会的决策与失策 /129湖北革命与长江革命 /132武昌,或者南京 /138宁沪“大元帅”之争 /143内阁制与总统制 /149辛亥期间的宪法文本 /157
第五章 惰性军政集团开始形成 —北洋军阀的 1911—1913
/165历史的疑问 /168失去士绅的满洲亲贵 /171政权让渡 /176共和交换 /183惰性军政集团的生成 /188惰性军政集团的束缚 /192乱源 /198
第六章 民初的政治,难产的平衡
/201民初的议会与政党政治 /203民初的政党格局 /209民初三大党派 /212难产的平衡:唐绍仪、陆征祥两届短命内阁 /216
尾声 未完成的政治 /227
附言 宋教仁的家庭 /231
参考书目与文献 /236
· · · · · · (收起)
喜欢读"民国的开端"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 7.6
-
- 1913革命的反革命 6.9
-
- 明朝没有沈万三 7.9
-
- 史记志疑 8.9
-
- 万卷 7.5
-
- 父亲的声音 8.3
-
- 最寒冷的冬天Ⅱ 7.5
-
- 俄罗斯的安娜 7.9
-
- 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 8.4
民国的开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教仁一去,民主随之远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前,我曾经在维基百科上看过很多关于宋教仁的词条。 所以对宋教仁的政治理念和被刺杀前后的事件都比较清晰。 我一直认为,宋教仁一死,三权分立和民主政治也随之远去了。而且,民国众多人才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扛起宋教仁的大旗。从此,中华民族与民主渐行渐远。 唯一值得欣慰的... (展开)
回望百年前的宋教仁遇刺案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民国那些事 (圣)
- 浪花淘尽英雄之民国列传 (YUANYUAN)
- 2013年新书(第三辑) (嘉木立)
- ❾书单: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 2013年新书(第四辑) (嘉木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民国的开端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抹小茶kid 2013-04-23 10:40:24
作者考证了不少资料,详实严谨。
2 有用 切... 2013-09-16 11:56:30
全书考小节而不忘大端,传个人而牵及远近。时势造就了宋,可惜宋却来不及造就时势。北洋军阀属惰性军政集团的观点有创见。
0 有用 阿魏 2020-01-28 15:16:07
清末民初,湖广乘势而起,其中多少人前仆后继……其中精神应永存
0 有用 小荷儿 2020-11-26 01:44:11
太有趣了,首先是切入点的视角独特,其次是把江湖草莽气写的刚刚好,比啥宋教仁日记一类的好读多了
1 有用 祭天金人 2017-01-24 07:42:05
和另一本关于宋教仁的书《退潮的革命》一起读的。倘若当时宋教仁不死,国民党取得议会领导权并和袁世凯即合作又斗争,没有二次革命,中国是否可以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呢?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宋教仁之死确实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