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艺术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馨。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但好景不长。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他的文学创作难以进行。在此情形下,他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透明 Transparence,在政治与媒体的语言中,这个词意味着:面对公众的目光,揭示个体的生活。这让我想到安德烈·布勒东以及他那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玻璃屋中的愿望。玻璃屋:一个古老的乌托邦,同时又是现代社会最可怕的方面之一。存在着这样一个定律:国家的事务越是不清不楚,个人的事情就越必须透明;官僚主义尽管代表的是公事,但它是匿名的、秘密的、有密码的,是无法让人理解的,而私人则必须展示他的健康情况、经济情况、家庭情况。而且,假如大众媒体判决、决定的话,他就再也得不到一刻的隐私,不管是在爱情中,在疾病中,还是在死亡中。打破别人隐私的欲望是侵犯性的一种古老形式,今天,这一形式已经机构化(官僚主义体制以及它的那些卡片;媒体以及它的那些记者),在道德上合法化(获得资讯的权利成了人的第一权利),并被诗性化了(通过一个美丽的词:透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部分 六十七个词 -
对自我的探究总是而且必将以悖论式的不满足而告终。 我们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制约,受到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处境的制约,而且这些处境使我们越来越变得人人相似。 有什么办法可以不通过心理去把握自我?把握自我,在我的小说中,就是意味着,抓住自我存在问题的本质,把握自我的存在密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小说的艺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小说的艺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3 条 )




受诋毁的塞万提斯遗产

小说的艺术,是为了对抗“存在的遗忘”


小说的本质:照亮人的存在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0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9.0分 1379人读过
-
Harper Perennial (2003)9.3分 7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8.7分 726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9.2分 108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作家参考丛书 (大不了)
- 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文学 (一九八零)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米兰·昆德拉 年表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 米兰·昆德拉作品(翻译版)(豆瓣最全) (五指不见伸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小说的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狡兔三窟 2017-11-20 19:51:04
所有“小说家”都是优秀的“社会学家”。 “如果一部小说未能发现任何迄今未知的有关生存的点滴,它就缺乏道义。认识是小说的唯一道义。” 小说的智慧。小说的勇气。 人类及其世界的可能性领域。 (窃以为这个译本最好,要比上海译文的好。)
1 有用 鲁闽 2010-05-19 13:34:57
很有道理。
0 有用 rica7350 2022-03-04 23:21:31
放在眼下这个时间点来读,分外契合。
0 有用 第六感 2012-04-29 14:43:55
这本书充分佐证了现代文学主题哲学化的倾向,而哲学化的基础在于现代生活的虚无化和非自然化。但实际上卡夫卡的文学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的先声和源流,这也为小说的存在合法性做出了充分的辩护。
0 有用 走 2015-04-10 21:39:49
想起来曾经读过,貌似是这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