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译注的创作者 · · · · · ·
-
阴法鲁 译者 / 校注 / 编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吴乘权和吴大职是叔侄二人,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吴乘权字楚村,博览经史,学识丰富,一生以授馆为业,所著除《古文观止》外,尚有《纲鉴易知录》传世。吴大职字调侯,秉承家学,颇有才气。他同叔父吴乘权一起在家乡“课业子弟”。《古文观止》就是他们教授弟子诵读古文的讲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页 -
臧僖伯进谏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习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国君就不要去理会它。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的行为符合法度与礼制的规定。所以,用讲习大事的行动来检验法度的差等,就称为法度;用材料来表明器物的文采,就称为礼制。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这就称为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因此,春猎称蒐,夏猎称苗,秋猎称狝,冬猎称狩,都是为了在农闲的时间用这些方式来讲习大事的。每隔三年,还要出兵演习,(并借此来检验成果)演习完毕,再整治队伍回来,到庙堂里饮酒庆贺,祭祀祖宗,清点军用器物。彰显器物车服旌旗的文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第伦次,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这种表示威仪的礼制的。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军用器物,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山林河湖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但那是贱役的小事,有关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要亲自过问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古文观止译注"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儒林外史 8.4
-
- 古代汉语(第二册) 9.2
-
- 古詩源 9.4
-
- 撒马尔罕的金桃 8.7
-
-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9.2
-
- 闲情偶寄 8.6
-
- 最後的“天朝” (增訂版) 9.5
-
- 八十年代访谈录 8.2
-
- 往事并不如烟 8.6
-
-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8.7
古文观止译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7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9 )
-
中华书局 (1987)9.1分 38600人读过
-
中华书局 (1959)9.4分 141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1959)9.2分 1765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9)9.3分 108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最爱的图书
- 我最爱的图书
- 我的书 (Flames)
- 古典文学 (牧人远歌)
- 我的中国古典文学读物 (轩辕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古文观止译注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守株待兔秀秀子 2019-02-07 15:49:29
第一篇是冯谖客孟尝君。青少年时代读过的两本古典文学书之一。
0 有用 貓·薄荷 2010-04-13 21:42:17
又一套 谢谢那位老爷爷帮我淘书
0 有用 道 2022-11-13 20:36:18 北京
用心之作
0 有用 寡欢 2020-04-06 01:23:32
实体标记
0 有用 杨秉卓 2024-07-24 01:30:11 云南
家父藏书,幼时翻阅,恨力之不及,难求甚解,止于名篇名句,如今终于(能)一鼓作气通读全书了,长大还是有那么一些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