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的创作者
· · · · · ·
-
唐纳德·里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唐纳德·里奇(Donald Richie),1924年出生于美国,日本电影、文化专家。
1947年,唐纳德·里奇随军来到日本东京。很快,他就对日本文化、特别是日本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尝试写作影评。1948年,他相识了被誉为“日本电影教母”的川喜多夫人,两人在向西方世界介绍和推广日本电影的过程中,结下了长期而深厚的友情。也正是通过她的介绍,里奇结识了当时名满日本影坛的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
自1953年起,唐纳德·里奇定期为《日本时报》撰写影评。1959年,他出版了《日本电影:艺术与工业》,这也是第一部用英语介绍日本电影的专著。之后,里奇发表了大量介绍、论述日本电影及社会的专著与文章,开始了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日本文化“情缘”。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是这个空幻世界的一位过客。你以一种远远超出良好的教养所要求的情感,文雅地歌颂(物之哀)那些威胁(甚至最终将消灭)你的个体存在的种种绝对的特质。你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你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你知晓它的法则,你也接受这些法则。它们是对的,因为它们存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1页 -
任何欲透过高踞于三脚架上的摄影机来观察人生的企图,都是胡闹;盘坐于榻榻米上的日本人的视线标准,必然成为他们观察身边世界的视线标准 然而小津的节奏其实并不慢。它们创造了自身的时间,对于被小津的世界吸引的观众而言,他们被引入了一种纯粹的心理时间,现实的时钟时间则不复存在。而一开始看起来静止的世界,完全没有活动的世界,只不过是它的表象而已。在此静态的表面之下,人们发现潜在于所有日本家庭之下的狂流,以及日本人在面对自己的家庭时,表现出的温和沉着的气概。 也许日本人在承受生而为人的矛盾时,更多的是叹息,而不只是嘲笑,是赞美这无常而难尽人意的世界,而不仅仅是发现它的荒谬。 而那些指责小津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的影评人,很明显是将社会问题限定于政治问题的定义里。因为事实上,没有什么社会问题能比两代人之间无可避免的误会,比任何社会中存在的无庸置疑的不公平,比人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对安全感的渴求等,更能够称为社会问题的了。 小津所说的,更确切地说是,人物在既定的约束之内,通过自觉地选择这条道路或那条道路,而形成自己的性格。人并不是探究自身,发现一种已经成形的性格,于是认清其为己有。不如说,人走出人性的蒙昧状态,形成一种独立的人格,形成矛盾以及其他一切。 如果一个人在纸上一角画上几笔,正如中国的北宋画家所做的一样,那么纸上未画的部分俨然像被画满一样——它构成一个空间,对已画上的角落进行说明,赋予其形体,创造出它的背景和环境。同样,正如在日本的花道中,不仅是小花枝本身,还有它们之间的空间,都被视为最终完成的作品的一部分。这是“无”的观念——空无和沉默是作品的一部分,各有其积极的作用。沉默在对话完了之后出现,赋予之前的对话以意义。空无在动作完成之后出现,赋予之前的动作以意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7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的人也喜欢 · · · · · ·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与小津同在的时光 (译后记)
翻译唐纳德•里奇的《小津》的几个月,正是充满着各种纷扰和纠缠的2008年的上半年。这一段时间里,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自不免和其他大多数国人一样,过得颇为艰难而曲折。很幸运的是,因为有小津安二郎的陪伴,这一段时光,又使我在感怀伤世之余,得以躲进一个相对平静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2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3分 1366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7)8.4分 2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8.3分 293人读过
-
L'Age d'Homme (1990)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阅读日本电影 (诺曼底客)
- 文艺女青年郑秀文的阅读生活 (吃货羊)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Sammi讀過の書 (sing)
- 电影学习(未完一直补充中) (不鸟万阿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无涯无涯亦无涯 2013-02-05 11:51:17
小津的电影看得不多,甚至有些看睡过去。这种电影模式和结构与香港电影《桃姐》《天水围的日与夜》类似,日本的更简更少更静更空。这本书可以管中窥豹,了解日本美学乃至东方美学的核心。前几天在pageone设计专区看到一本讲日本设计的“手感”之重的书,“粗、拙、糙”之美,这点与中华文化差异很大,但一样是深得我心的。
1 有用 自婆娑 2012-09-01 21:02:30
真本书经典!
1 有用 ākinī 2015-12-12 22:27:05
看着看着觉得果然还是里奇(以及佐藤)写的最正 然后发现。。这本不就是《小津》嘛 翻译还是高过内地版一筹啊
1 有用 Edward 2011-03-06 09:24:45
好书,分析得很透彻,每部电影都写到了
1 有用 vivi 2013-08-08 16:41:48
物之哀,镜头和古建筑,静物,情感的容器,节奏和时间,幽寂。小津马麻,尾上松之助。2021年9月重读:现场中,大家随地而坐,听小津讲故事,场子里有说有笑的,人人无不觉得小津可爱极了。……但是,当他开始调度演员的时候,气氛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