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潘绥铭教授的主持下,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2000年、2006年和2010年,三次对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进行了全国总人口的随机抽样调查。这本书就是三次调查的结果的汇总与分析。
本书深刻地揭示出,在21世纪的前10年里,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有一些很出乎人们的意料。本书分为多个专题,不仅包括18~61岁中国人的性观念、性欲、性生活、性技巧等,也包括婚外情、一夜情、找“小姐”等各种非主流的性关系,还包括14~17岁少年的性状况,更包括了“多元性别”与同性恋等的情况。在每个专题里不仅发布了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且剖析了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还从性文化的高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性之变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从1985年开始,在中国创立与推广性社会学,主要是在连续的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亲密消费、性生活的内在矛盾等。 他提出“全性”(sexuality)的研究范畴,主张在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中,在情境、互动与变化中,研究其现象及意义。他还主张:“全性”与“社会性别”(gender)是相互建构的、不可分割的。
在方法论方面,他基于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思想,创立了“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以及“社区考察法”、“求异法”和“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等操作模式,并将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田野研究之中。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性社会...
潘绥铭,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从1985年开始,在中国创立与推广性社会学,主要是在连续的多项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奠定了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基本概念:初级生活圈、中国性革命、性产业、性化、亲密消费、性生活的内在矛盾等。 他提出“全性”(sexuality)的研究范畴,主张在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中,在情境、互动与变化中,研究其现象及意义。他还主张:“全性”与“社会性别”(gender)是相互建构的、不可分割的。
在方法论方面,他基于解释主义与社会建构论的思想,创立了“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以及“社区考察法”、“求异法”和“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等操作模式,并将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定量问卷调查和定性田野研究之中。
黄盈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是性社会学、女性身体、性工作,以及定性研究方法等。著有《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性社会学》(合著)、《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合著),以及数十篇论文。
目录 · · · · · ·
1. 权利与快乐的兴起
2. 主体建构的研究视角
3. 本书的四次全国调查的简介
4. 什么人、什么话题更敏感?
第二章 主体构建的性
5. 性道德观的革命
6. 性欲望的主体建构
7. 性的独处与独立
8. 脏与耻:性的负面建构
9. 性的心虚
讨论:性制度的情感动力
第三章 身体之性
10. 性之酷:“性风采”
11. “亲密消费”
12. 胖瘦与性
13. 女性减肥:身体的想象与管理
14. 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性
讨论:注意身体,性的身体!
第四章 社会化的性
15. 性的社会寿命
16. 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性
17. 人口流动中的性
18. “看黄”剖析
19. 网上性爱与网下的性实践
讨论:性与阶级的相互建构
第五章 性别之性
20. 阴蒂知识及其作用
21. 性/别的交往与沟通
22. 性别气质的主体建构
23. 多元的社会性别与性取向
讨论:性,不应有别
第六章 关系中的性
24. 爱不分先后:婚前性行为
25. “无性婚姻”行将逝去
26. 夫妻爱情与“性福”
27. 性关系中的性高潮
28. 性行为革命:性技巧的社会禁忌之瓦解
讨论:性生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第七章 健康的性
29. 上网与身心健康之关系
30. 性烦恼
31. 性病与风险行为
32. 新毒品,新威胁
讨论:性的“医学化”与“病态化”批判
第八章 少男少女之性
33. 性化时代的中国少年
34. 青少年心中的性与爱
35. 独生子女与“单性别成长”
36. 成年人眼中的性教育
37. 性教育的效果
38. 少年的性爱
讨论:未成年人的性权利
第九章 非主流的性
39. 男人的多伴侣
40. 女性的多伴侣
41. 婚外之性
42. 一夜情
43. 多人的性行为
讨论:异性专偶制的苛政
第十章 交易中的性
44. 非商业的买性与卖性
45. 男客分析
46. 小姐为什么能在“严打”中生存?
讨论:卖淫不是性
第十一章 性的防护
47. 童年的性接触
48. 暴力与性
49. 性骚扰
讨论:主体建构视角的最佳例证
第十二章 论调查方法
50. 整体真实度:减少问卷调查失真的新方法
51. 属性变量的量化转换初探:“有条件赋值法”
52. 隐蔽人群的规模推算
53. 网站性调查批判
讨论:研究方法反思
第十三章 总论:“全性”
54.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反思
55. “全性”的新概念:本研究的全面设计
56. 全性的总分
57. 开放与保守:全性的倾向
58. 中国性文化的走向
· · · · · · (收起)
喜欢读"性之变"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性之变"的人也喜欢 · · · · · ·
- 我在现场 7.4
- 论方法 9.4
- 金赛性学报告 8.4
- 男人之间 7.8
- 情欲、伦理与权力 8.0
- 性社会学 7.7
- 认识性学 8.9
-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9.3
- 文凭社会 7.9
- 跨越边界的社区(修订版) 9.5
性之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这书涨到600多了。 | 来自大果圆柏 | 5 回应 | 2024-10-24 22:24:54 |
9月14日 周六 19:00,潘老师在彼岸书店的活动 | 来自黄小蓉 | 1 回应 | 2013-09-16 09:32:07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余是夫的性学书目(持续添加……) (迎风追)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性/别/爱研究(2) (🦉的瓦涅密)
- 身体-性别研究 (H.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性之变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mauvaisang_ 2022-12-27 10:16:42 美国
潘绥铭带领人大社会学研究所做的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抽样调查,研究了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中国人的性生活、性观念、性关系(集中在异性恋框架下)等等的变化,这些数据不可谓不宝贵,开头描述上个世纪性学研究的变化也值得一看,例如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的转向等等。但整本书最令我不满的地方在于潘绥铭对数据的解读,作为国内领先的性学研究者,他从数据分析中得来的观点大部分都是大段大段的张口就来,什么阴阳互补,男... 潘绥铭带领人大社会学研究所做的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抽样调查,研究了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中国人的性生活、性观念、性关系(集中在异性恋框架下)等等的变化,这些数据不可谓不宝贵,开头描述上个世纪性学研究的变化也值得一看,例如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的转向等等。但整本书最令我不满的地方在于潘绥铭对数据的解读,作为国内领先的性学研究者,他从数据分析中得来的观点大部分都是大段大段的张口就来,什么阴阳互补,男性身材胖是心宽体胖,还说出女性不去三陪消费是因为女性欲望低这种结论?实在是太欠缺女性主义视角。建议直接看数据,不要太关注其总结的观点。 (展开)
9 有用 胖胖 2020-12-02 21:04:00
看了很多豆瓣的评价,把书中作者这段话先送给大家:“千万别迷信包括本书在内的任何问卷调查的结果。它们充其量只能反映出问卷设计者眼中的世界,与现实生活必然存在着差距。这是问卷调查这种研究方法与生俱来的、无药可医的缺陷,最理想的状态也不过是努力缩小其间的差距。” 也如作者所说,自己的观点不代表读者眼中的真实和全面,但只有容纳这些偏见,读者才能去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真实和全面,这可能是很私人体验的东西。 回到... 看了很多豆瓣的评价,把书中作者这段话先送给大家:“千万别迷信包括本书在内的任何问卷调查的结果。它们充其量只能反映出问卷设计者眼中的世界,与现实生活必然存在着差距。这是问卷调查这种研究方法与生俱来的、无药可医的缺陷,最理想的状态也不过是努力缩小其间的差距。” 也如作者所说,自己的观点不代表读者眼中的真实和全面,但只有容纳这些偏见,读者才能去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真实和全面,这可能是很私人体验的东西。 回到书本身,读完真的是获益匪浅,原来中国人的性生活和我想象中的差距如此之大,原来国人对待性还是很开放的,愿意尝试接纳一些在外界看来“变态”的性,只是大家不宣于口,而又讳莫如深。印象最深的是婚外情和小姐那几章节,道德上的专偶制的婚姻让婚外情的比例增加,离婚不可耻,不要用道德的借口困住自己。 (展开)
18 有用 韧勉 2014-11-22 11:30:37
基本上上课都讲过,如今想来全校的本科选修课尺度能如此之大,也算难忘了,如今潘老退休了,后辈真遗憾!
192 有用 [已注销] 2014-11-25 15:44:51
老潘感叹过,自己做的这三次调查在中国空前,恐怕也是绝后了。因为再也没有人可以像他一样申请千万经费,带领数十学生在全国开展此类调查了。所以也是他一生心血之作了吧。视角好,眼光毒,数据全,文风飘逸。但分析有点浪费这么珍贵的数据。。
95 有用 豆友3885817 2014-08-28 13:20:08
这本书通过调查统计和科学研究表明,学历、社会地位、智力越高的,性生活水平越高,对性的要求越高,对多伴侣、YP、婚外性、性交易更宽容。这也印证了我的想法,随着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会实践开放婚姻、多伴侣关系、性派对、YP等非主流性行为。
0 有用 大致若鱼 2024-12-03 13:20:12 四川
前11章看到了作者的考究与勇敢,最后两章看到了以往男性视角中的盲点。 “性本无别,人误加之;若要平等,有性无别。 社会上之所以会产生‘男人重生理’的误解,其实仅仅是因为许多丈夫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情,尤其是不善于在性生活中用言语来表达。 无视人的社会属性,硬要拿生物学来解释人类的一切。这催生了形形色色的决定论,诸如神经内分泌、脑电波与脑构造、基因等等,几乎每一项生物学与医学的进展,都曾经被拿来解释人... 前11章看到了作者的考究与勇敢,最后两章看到了以往男性视角中的盲点。 “性本无别,人误加之;若要平等,有性无别。 社会上之所以会产生‘男人重生理’的误解,其实仅仅是因为许多丈夫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爱情,尤其是不善于在性生活中用言语来表达。 无视人的社会属性,硬要拿生物学来解释人类的一切。这催生了形形色色的决定论,诸如神经内分泌、脑电波与脑构造、基因等等,几乎每一项生物学与医学的进展,都曾经被拿来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文化。 笔者这里的分析绝对不可以解释为‘因为受害者是这样,才会受到性骚扰’,而是‘这样的受害者更加容易识破性骚扰’。 其实,这些生物学家纯粹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中的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如果问到自己有没有性伴侣,那么全天下的女性,有几个人会把强奸自己的那个男人计算进来?” (展开)
0 有用 沧海一粟 2024-10-31 14:57:28 云南
补
0 有用 母老虎 2024-10-12 19:04:07 江苏
巨作。整篇。我就是对性骚扰这篇的描述抱有:你还是不懂。你调查的时候还没有开始me too。你不知道权力,职场性骚扰多么普遍。你居然说不多见。中国人权位高的人追求德高望重?哎
0 有用 豆友1PFQCQPMQ4 2024-10-02 17:19:41 四川
不错不错,涨了许多姿势
0 有用 无底深海 2024-10-01 21:43:03 陕西
社会科学不应该有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