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作名: VERTIGINE DELLA LISTA
译者: 彭淮栋
出版年: 2013-10
页数: 408
定价: 19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图文馆
ISBN: 9787511717535
内容简介 · · · · · ·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炮制了三册图文并茂的概念史巨著。头两本分别论美论丑,我虽佩服他的广博,但没读出什么新意。只有最近这一本《无限的清单》才叫我大开眼界。照样是取材丰富地编选了你听过和没听过的文本段落,和你见过与没见过的图画相片,但这一回他明显地放足了心力,因为他要处理每一个爱书人都会碰到的最切身的问题。
——梁文道
◆ 艾柯,这位以博学与非凡才能著称的作家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作品:博雅精妙的文字、富有见地的分析、令人兴奋的阐释,全书充盈着迷人与神秘的信息。
——英国《卫报》
◆ 艾柯谦虚地“炫耀”着他那非凡的学识。这本书囊括了非常多精美的图片。那奶油般细腻的书页让人乐于翻阅;书中内容以不同字体的文字区别开来,适切又美观;观赏书中图片更是让人心生愉悦。
——英国《旁观者》杂志
◆ 这是一部丰富、奇妙的关于“清单”的“清单”。艾柯具有一种博采众长、深谙奥秘的能力,让思维在脑内自由流动确实是快乐所在。
——英国《苏格兰周末报》
◆ 如果流落荒岛,这本书将是莎士比亚与《圣经》之外的第三选择,它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The Tablet
◆ 艾柯的作品具有一种在书页上舞动、在脑中回荡的独特魅力。
——《每日电讯报》
◆ 艾柯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呈现“清单”这个概念是如何随世纪更迭或各个不同时期的演进而变换含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书中收录了众多精彩的文学文本与精美艺术品图片来阐释他的观点。
——goodreads.com
无限的清单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意大利人,生于1932年,现居米兰,执教于博洛尼亚大学。他是享誉国际的作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艾柯被誉为“当代达·芬奇” ,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出版过140多部著作,横跨多个领域,都有经典性的建树。他在欧洲已成为知识和教养的象征,知识分子都以书架上放一本艾柯的书为荣。
【译者简介】
彭淮栋,生于1953年,台湾新竹县竹东镇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肄业,曾任出版公司编辑,现任报纸编译。译文以典雅著称。曾译《美的历史》《丑的历史》《无限的清单》《西方政治思想史》《现实意识》《格格不入》《论晚期风格》等数十部著作。
目录 · · · · · ·
第一章:阿喀琉斯之盾及其形式 9
第二章:清单和目录 15
第三章:视觉清单 37
第四章:难以言喻 49
第五章:事物的清单 67
第六章:地名清单 81
第七章:清单,清单,还是清单 113
第八章:往返于清单与形式之间 131
第九章:枚举式的修辞 133
第十章:奇迹清单 153
第十一章:收藏和宝藏 165
第十二章:奇珍柜、百宝箱 201
第十三章:属性清单与本质清单 217
第十四章:亚里士多德的望远镜 231
第十五章:过度:拉伯雷以降 245
第十六章:过度而连贯 279
第十七章:混乱的枚举 321
第十八章:大众媒体里的清单 353
第十九章:令人晕眩的清单 363
第二十章:实用的和诗性的清单 371
第二十一章:非正常的清单 395
附录
作者与出处索引 400
艺术家索引 401
佚名作者插图 405
剧照 405
参考书目 406
图片来源 40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形式条理连贯的枚举,可见于拉辛(Racine)的戏剧《费德拉)(Phaedra)。例如剧中2.2:“我的弓,我的标枪,我的战车,全都令我麻烦”。还有卡尔维诺小说《蘑菇似的月亮(世界的回忆)》中这份预言式的清单:“他继续描述会在那些浮现的陆地上演化出来的生命,那些将会上升的,以石头为地基的城市,骆驼和马和狗和猫以及队商将会走在上面的道路,以及那些金矿和银矿,以及白檀木森林和马六甲,以及大象,以及金字塔,以及那些塔和钟,以及避雷针,以及那些电车轨道、起重机、电梯、摩天楼、国定假日的彩带和旗帜、剧院和电影院门面上各色各样的灯光,在盛大的演奏会之夜,那些灯光和珍珠项链灿烂相映。” 不过,在传统修辞里,对贪得无厌而令人读来头晕的清单,找不到有意思的定义,尤其是那些相当漫长,内容包罗万象又繁杂的清单(虽然由于处理的是同一个论述宇宙,诸如饮料或金钱,因此那些物事仍然具有同质性),例如布兰诗歌(Carmina Burana),或者数世纪之后,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The Nonexistent Knight)里的简短段落(“你们必须同情:我们是乡下女孩…除了宗教礼拜、逾越节三日祭、九日祈祷、田里的工作、打谷、葡萄收成、鞭打仆人、乱伦、火灾、吊刑、入侵的军队、劫掠、强奸,以及瘟疫,我们什么都没见过”)。弥尔顿、维庸(Villon)、马斯特斯(Lee Masters)、蒙塔莱(Montale)也都有很经典的枚举例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枚举式的修辞 133 -
人和事物难以言说,地名也是,但作家也运用不及备载式的清单表述法。以西结(Ezekiel)列举各种特质来衬托推罗(Tyre)之大,阿波利奈尔(Sidonius Apollinare)列举建筑和广场来凸显纳尔邦(Narbonne)之美,狄更斯费心点名伦敦各个被笼罩全城的煤灰变得形同隐形的地点,爱伦·坡用他灵视般的目光注视一系列不同的个体,视之为“一群人”,普鲁斯特(Proust)唤起他童年的城市,卡尔维诺(Calvino)唤起大汗(忽必烈)梦想的城市,桑德拉尔(Cendrars)透过对沿途不同地方的回忆,刻画火车横渡西伯利亚的喘气,惠特曼(这位最擅长开列不可收拾、令人头昏眼花的清单的诗人),从他出生的岛屿开始,把地名一个一个堆积起来。 关于堆积地名,雨果的《九三年》里有一张奇特的清单,是朗德纳克(Lantenac)侯爵列举的凡迪省(Vendee)地点,都用口头传达给水手哈马洛(Halmalo),以便他带着起事的命令走遍那些地方。可怜的哈马洛明显没办法记住那么一长串清单,我们也不宜认为雨果指望我们记得:这张巨大的空间清单,用意只是要暗示那场民间造反规模之大。 另外一份令人眼花缭乱的地名清单是乔伊斯写的,在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Finnegans Wake)里称为“安娜·利维亚·普鲁拉贝尔”(Anna Livia Plurabelle)那一章,为了让读者感受爱尔兰利菲河(Liffey)的流动,乔伊斯插入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河流名字,成百上千个,有的化成双关语,有的使用合成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地名清单 8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无限的清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无限的清单"的人也喜欢 · · · · · ·
无限的清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 更多书评 2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Rizzoli (2009)8.1分 40人读过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2)8.8分 39人读过
-
Rizzoli (200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3(上) (ICE CHAN)
- Umberto Eco作品大陆版 (Viking)
- 无尽的书单 (Viking)
- 豆瓣读书2013年度最受关注图书-非虚构类 (豆瓣读书)
- 书海无涯 (佾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无限的清单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坚定躺平的锡兵 2014-01-30 22:24:16
这是份元清单啊。
25 有用 安提戈涅 2016-11-22 21:46:54
艾柯对于清单的沉迷让我联想到约翰·伯格对欧洲古典绘画中那种陈列、展示与锱铢必较的审美偏好的观察。这是一种以一元应对多元的努力、一种用有限来勾勒无限的挣扎、一种必然性对于可然性的追问、一种语言对于世界的崇拜、一种匮乏对于满溢的狂喜。清单式的审美偏好之所以涌现于无数文学作品、艺术产品中,正是因为渺小人类的巨大的野心与激情。艾柯终究难以摆脱自恋和对于博尔赫斯的崇拜——他毫不遮掩地夹带私货,把《玫瑰之名》... 艾柯对于清单的沉迷让我联想到约翰·伯格对欧洲古典绘画中那种陈列、展示与锱铢必较的审美偏好的观察。这是一种以一元应对多元的努力、一种用有限来勾勒无限的挣扎、一种必然性对于可然性的追问、一种语言对于世界的崇拜、一种匮乏对于满溢的狂喜。清单式的审美偏好之所以涌现于无数文学作品、艺术产品中,正是因为渺小人类的巨大的野心与激情。艾柯终究难以摆脱自恋和对于博尔赫斯的崇拜——他毫不遮掩地夹带私货,把《玫瑰之名》与《波多里诺》中的清单欲望与博尔赫斯的清单叙事并列。 (展开)
3 有用 Galois 2018-12-15 12:27:20
彭淮栋译的书每次总能刷新我对翻译认知的下限...之前还吐槽他翻译Eco引用的作品不用业界权威的译文,好吧,这本书干脆就不译了(Claude Closky的Marabout是个语音音节梗,一般也是原文+翻译大意,而老彭就直接抄原文了。如果说这处尚可理解,其他未完成的译文竟敢出版我也服了他的勇气了)...PS. 读最后一章老彭用自造词翻译罗素悖论真是喜感,怪不得大家看不懂(滑稽)
1 有用 小米=qdmimi 2013-10-17 18:11:03
看完了,居然吐了几千字的槽……缓缓再发……
3 有用 柴郡猫·Ledin 2013-12-29 20:09:45
与其说作者试图以开清单的本质表达了无限,不如说作者将他的学识在此书中展露无遗,完成了其一生艺术认知的有限的穷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