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的书评 (16)

小白tiny 2013-10-30 18:00:49

对于这本书的评论

这本讲稿——经过罗纳德•贝纳尔富有技巧的精心编排和介绍——大胆、有创造力、富有责任感……阿伦特将一般或者说扩展了的审美判断看作康德政治哲学的一条线索,这一极富创造性的主张,让她能够在审美和实践之间找到一座桥梁,而这对于研究康德的其他人来说,仍然是未知之域...  (展开)
drowser 2015-10-10 19:04:19

关于审美判断力的一个案例

在《判断力批判》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实现从审美判断力(主要是崇高感)到纯粹实践理性(道德)的过渡,换言之,表明这两种能力之间的一种亲缘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分分钟想到的是不久前与我姑父的聊天,他的经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暑假去姑姑家,姑父...  (展开)
哲夫成城 2019-08-12 21:28:24

【转】应奇:政治的审美化与自由的绝境——康德与阿伦特未成文的政治哲学

在透过当代自由主义的局促的理论视野去理解和解释康德的政治哲学,而自称康德主义者又成为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的风尚的时代,重温阿伦特从《判断力批判》的“审美判断力批判”去挖掘和重建康德的未成文政治哲学的工作,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在重新梳理康德的成文政...  (展开)
文景 2013-12-10 10:25:48

南方都市报:“续写”汉娜·阿伦特未竟之作 专家整理出阿伦特阐释康德的讲稿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李昶伟 众所周知,20世纪重要的政治哲学家、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晚年收官之作《心智生活》是一部没有写完的书。1975年12月4日阿伦特突然去世前,刚写完该书的第二卷“意志”部分,第三卷“判断”只留下一张写着标题及两句题词的稿纸,静静躺在打字机的...  (展开)
Tom的避难所 2022-10-17 16:03:30

作为单数和复数的人:《康德政治哲学讲稿》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言:现代性的背景 在这部分里,我结合的是罗纳德·纳贝尔为本书撰写的序言以及本书中阿伦特在《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以下简称《讲稿》)之前所写的《<思索>后记》来考察阿伦特以及康德在进行判断力建构时的时代背景。 我们可以将启蒙运动视作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康德作...  (展开)
诚明 2022-07-21 00:48:13

阿伦特:《康德政治哲学讲稿》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康德从未写过某种政治哲学”【15】(he never wrote a political philosophy. p.7.)阿伦特认为康德很晚才逐渐意识到与社会性截然有别的政治性是人的在世状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此时已近迟暮,无力也无暇就此论题经营自己的哲学。【19】(p.9.)注意到康德《道德底形上...  (展开)
哲夫成城 2020-09-01 20:21:12

【转】王寅丽:未写出的政治哲学——阿伦特对康德判断力概念的政治阐释

【作者简介】王寅丽,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汉娜·阿伦特: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鄂蘭》(生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译著有文森特·德贡布《当代法国哲学》、阿伦特《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爱与圣奥古斯丁》、希尔...  (展开)
林中鹿藏 2024-01-10 13:01:00

旁观者还是西西弗斯?

读来令人慰藉的一本书,阿伦特的未竟之作:《心智生活》卷三「判断」,接续「思索」「意愿」处理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当下(刹那)的缝隙。阿伦特通过解读《判断力批判》来审视康德未见诸于文字的政治哲学思考。 阿伦特将政治哲学视作现象学来思索,在黑格尔的「终局审判」和康德的...  (展开)
飞天小歹徒 2022-07-22 00:17:51

手冲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编者文165 //友谊即继承,是对ta者(无论活的/死的/在场的/不在场的)之典范性的萃取。 不愿意或没有能力选择自己榜样或同伴的人,即那些无法通过判断与ta人联系「在一起」的人,那些对一切漠不关心、拒绝作任何判断的人,在现代社会很平常,但却是最危险...  (展开)
大甜甜~~ 2014-06-16 01:24:38

公共政治的阀门

暮年的汉娜•阿伦特抱病为几个学生讲授康德和他的《判断力批判》。未久,相濡以沫的丈夫布吕歇尔去世。她的学生们都记得,“她颤抖着回到课堂上,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吸烟。”这堂课仍在陆陆续续地上,5年后,阿伦特也辞世,留下未竟的《心智生活》和这份授课讲稿。 ...  (展开)
经观书评 2014-01-11 15:43:40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夏一璞/文 思考,是哲学的应有之义,是哲学家的本能,是他的生活方式,更是他神圣的使命。然而,在常人看来,把思考拔高到普世的高度,试图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思考着的人,或许恰恰反映出哲学的起源地,希腊东方主义骨子里带的“哲学家的傲慢”:惟有哲学家的求真才为属人的意...  (展开)
鸿渐 2023-12-08 09:59:40

阿伦特而非康德的政治哲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康德的政治哲学,常与历史哲学混合在一起,以著名的《回答》与《法权的形而上学》为例,这两篇文章既归属于“历史理性批判”的标题,也被划归“康德政治哲学”的范畴,这似乎暗示了康德的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交错。而从诠释的角度出发,前述的交错以一种暗示性(然而相当强)...  (展开)
堂吉磕碜 2023-02-04 14:05:25

共情还远远不够

1:阿伦特的这段论述真精彩,继而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人无法100%共享ta人的情绪,即因他人处境,自己产生了类似情绪。 共情还有一个特点,很容易让人停留在“情”这一层面,而在某些层面,停留在“情”这一层面还远远不够,所以要再进一步,要去判断。 ...  (展开)
鹅鹅鹅 2021-01-19 17:24:49

今天仍然需要回溯到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着是个教案。 阿伦特似乎认为康德的批判工作再一次凸显了观看者与行动者的分离与对立。这种张力在柏拉图那是政治与哲学的分离,在亚里士多德那是政治或者行动最终要指向处在最高地位的沉思生活。到了康德那里,这表现为一种人和世界的意义与生活创造者本身的分离。在永恒进步...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小知儿 2014-02-14 06:48:17

第一财经日报:对人之意义的追寻----专访贝纳尔教授(Ronald Beiner)

采访,翻译:姚颖(小知儿) 康德对阿伦特影响至深。 1970年,阿伦特受邀在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讲学,《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主体即为当时备课稿的整理。讲稿中所呈现的内容,被认为是阿伦特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心智生活》未能完成的第三卷“判断”的预备。系统思考人类的精神活...  (展开)
小知儿 2014-02-07 06:09:29

Ronald Beiner: Foreword to LKPP in Chinese edtion

嗯。。。觉得前言里有些概念翻的有点不一般,所以向贝纳老师要了英文版,贴在这里,以飨有兴趣的童鞋。 Foreword to the Chinese Edition When I first conceived the idea of bringing out an edition of Hannah Arendt’s Kant Lectures in their entirety (Mary McCarth...  (展开)

订阅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