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它道出了大国盛世背后的欢笑与悲歌。
它讲述了大地震后一对小同学的故事,一个成为了国家英雄,另一个失去胳膊为明天的生计发愁;它讲述了一群被人遗忘的弃婴的生活,婴儿被亲生父母抛弃,在收留者那里成为得到社会资本的筹码,并最终死于一场大火;它讲述了到西欧的8万青田人建立的商业王国;它讲述了广西上林乡淘金者在非洲遭驱逐的故事;它讲述了互联网如何启发了苏北一个村庄的民主冲动……
作者希望借助笔下的人和故事,可以带来一些思考:国家发展的时候,如何提升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感,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上水面,沐浴光照。
陌生的中国人的创作者
· · · · · ·
-
杨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猛
资深记者,非虚构作家。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2010年荣获日本举办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主办的“最佳环境报道奖”。从1995年起开始记者工作,迄今18年,专注非虚构写作,曾深入新闻现场,报道中朝、中国在缅甸大型投资、四川大地震等。
目录 · · · · · ·
自序 寻访陌生的中国人
1 经济动物
八仙过海
金奴
淘宝村的冬天
2 摇摆的信仰
赞美诗
隐士
合唱团
3 田园将芜
发现莫言
荒野淘金
回家
最后的眷村
4 幽暗心灵
命若垃圾
双头女婴存世录
同桌的你
5 国家囚徒
国家敌人
陌生的中国人
换偶者
6 帝国的边缘
夺宝奇兵
澳门大佬
开往平壤的火车
· · · · · · (收起)
1 经济动物
八仙过海
金奴
淘宝村的冬天
2 摇摆的信仰
赞美诗
隐士
合唱团
3 田园将芜
发现莫言
荒野淘金
回家
最后的眷村
4 幽暗心灵
命若垃圾
双头女婴存世录
同桌的你
5 国家囚徒
国家敌人
陌生的中国人
换偶者
6 帝国的边缘
夺宝奇兵
澳门大佬
开往平壤的火车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2004年企业破产,他拿了5万元“买断”下岗。这是命运转折点。老婆很快背叛了他,2005年和他离婚,跟着一个经商者跑了。跟他同一个院子住的5家人,集体下岗一年后全都离婚,他说“命运惊人相似。” “下岗后我从没开心笑过一次。”黄生荣说,他的眼神泛着忧愁,“以前工作好了啥都不操心,老婆也由组织介绍。现在这个社会道德低下、没有安全感。” 面对戴诚的简单粗暴,老人们没有不适与反抗。相反,他们习惯了依附这个集体,他们年轻时就习惯了这种集体主义生活。戴诚说,“只要让老人一天不来合唱团,第二天他们就会病倒。”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6页 -
1958年,北京普及了经租房制度,经租房就是国家替房主经营管理个人房屋,租给另外的个人,每月向房东返还20%或更多一些的房租。经租房从产权上并没有没收,但是经营权收归国有。土地维权人士华新民曾称,1958年大约6000度位私房主因此受到了冲击。 北京正日益形成一种强调实用性的建筑风格,一面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一面是实用性极强的密集住宅。你几乎找不到祖先生活的痕迹,以及曾经滋养了中国人的品性的优雅空间。…… 马秀明总结自己的经验说,“光主张权利是不够的。还要去做多方面的努力,包围和反包围,永远不要放弃。我对中国的现实做好了足够的精神准备,最不济,败了,还可以有安置”。特别是不到特殊情况,马秀明不选择走司法这条路,因为她意识到拆迁往往有政府背景,通过法院,主动权就不会掌握在自己手里。而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掌握了各类证据,局面形成僵持后,主动权就回到了自己的手上。听起来有些荒唐,但这是中国的现实,道出了一个阅尽世事者的生存经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陌生的中国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陌生的中国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陌生的中国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kindle版本(14年人大出版社)第二章没有大合唱那一节 | 来自默默 | 2020-01-27 12:34:01 | |
。 | 来自蕾丝鞭。 | 2018-01-31 08:50:05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时代的一粒粒沙 (向西)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TOP100 (451½°F™)
- 吾土吾民·当代非虚构写作 (Laik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陌生的中国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Mia 2015-02-11 00:45:58
我所不知道的中国,还有多少人没见过尊严,多少人天天与死亡擦肩。杨猛是个值得尊敬的记者,在他笔下是丰富又围绕主线的人物和细节,真实而有力。没有过多过分的情感和氛围引导。我不喜欢庞麦郎那篇文章,单纯是觉得文章氛围营造显得过分用力,有意无意显露出不理解和悲悯的情绪。
1 有用 提拉米苏苏 2017-08-20 12:50:09
中国之大,生活之多维,偶尔一窥
0 有用 momo 2015-06-27 15:25:51
好
3 有用 狂气之瞳改 2019-12-20 11:39:11
“中国成为一个一流国家还缺少什么?如果人民无法享受到参与其中的快乐,这种崛起就是残缺不全的。”
1 有用 olala 2015-04-07 11:20:04
china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