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马歇尔·伯曼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现代性体验
原作名: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译者: 徐大建 / 张辑
出版年: 2013-9
页数: 525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性研究译丛
ISBN: 9787100095624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现代性体验
原作名: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ity
译者: 徐大建 / 张辑
出版年: 2013-9
页数: 525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代性研究译丛
ISBN: 9787100095624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用迷人的笔触,以十九世纪的政治和社会革命为背景,透过哥德、马克思、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主要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矛盾和暧昧不明的现代世界画面。通过重新阐释马克思和深入思考罗伯特·摩西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作者标示出了二十世纪及其以后的发展轨迹。他得出的结论是,适应不断的变化是可能的,建设真正现代社会的希望也正是在这里。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歇尔·伯曼(Marshall Berman)
任教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讲授政治理论和城市生活研究。他的另一部主要著作是《本真性政治学:激进政治学与现代社会的出现》。
目录 · · · · · ·
企鹅版前言:宽广开放的理解方式
前言
导论:现代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一章 歌德的《浮士德》:发展的悲剧
第一变形:梦想者
第二变形:情人
第三变形:发展者
尾声:浮士德和伪浮士德的时代
第二章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
现代主义和现代化
1 融化的图景及其辩证法
2 革故鼎新的自毁
3 赤裸:本来面目的人
4 价值观念的变形
5 光环的丧失
结论:文化与资本主义矛盾
第三章 波德莱尔:大街上的现代主义
1 田园诗的与反田园诗的现代主义
2 现代生活的英雄主义
3 眼睛的家族
4 碎石路中的泥潭
5 20世纪:光环与公路
第四章 彼得堡:欠发达的现代主义
1 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城市
“几何学已经出现”:沼泽地上的城市
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职员和沙皇
尼古拉一世统治下的彼得堡:皇宫与前景的对抗
果戈理:现实的和超现实的大街
话语和鞋子: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2 19世纪60年代:大街上的新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作为前线的街道
大街上的地下人
彼得堡和巴黎:大街上现代主义的两种模式
政治前景
后记:水晶宫、事实和象征
3 20世纪:城市的兴起,城市的衰落
1905年:更多光亮,更多阴影
比利的《彼得堡》:影子通行证
曼杰利什塔姆:无意义的祝福词
结论:彼得堡的前景
第五章 在象征的森林中:关于纽约现代主义的笔记
1 摩西:高速公路的世界
2 20世纪60年代:大街上的呐喊
3 20世纪70年代:把它全带回家
注释
索引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前言
导论:现代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第一章 歌德的《浮士德》:发展的悲剧
第一变形:梦想者
第二变形:情人
第三变形:发展者
尾声:浮士德和伪浮士德的时代
第二章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
现代主义和现代化
1 融化的图景及其辩证法
2 革故鼎新的自毁
3 赤裸:本来面目的人
4 价值观念的变形
5 光环的丧失
结论:文化与资本主义矛盾
第三章 波德莱尔:大街上的现代主义
1 田园诗的与反田园诗的现代主义
2 现代生活的英雄主义
3 眼睛的家族
4 碎石路中的泥潭
5 20世纪:光环与公路
第四章 彼得堡:欠发达的现代主义
1 真实的和不真实的城市
“几何学已经出现”:沼泽地上的城市
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职员和沙皇
尼古拉一世统治下的彼得堡:皇宫与前景的对抗
果戈理:现实的和超现实的大街
话语和鞋子: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2 19世纪60年代:大街上的新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作为前线的街道
大街上的地下人
彼得堡和巴黎:大街上现代主义的两种模式
政治前景
后记:水晶宫、事实和象征
3 20世纪:城市的兴起,城市的衰落
1905年:更多光亮,更多阴影
比利的《彼得堡》:影子通行证
曼杰利什塔姆:无意义的祝福词
结论:彼得堡的前景
第五章 在象征的森林中:关于纽约现代主义的笔记
1 摩西:高速公路的世界
2 20世纪60年代:大街上的呐喊
3 20世纪70年代:把它全带回家
注释
索引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现代性研究译丛(共47册),
这套丛书还有
《日常生活与文化理论导论》《现代性之暗面》《全球时代》《时间的政治》《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
等
。
喜欢读"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4 条 )
伯曼的文学批评与欠发达国家的现代主义
这是一部经典作品,很奇怪我隔了这么多年才去读它,也许是那个胡子拉扎的伯曼在两个月前撒手去见了马克思,冥冥之中也是一种凭吊吧。 先谈的问题是关于文学的阅读方法,这本书可以作为经典的文学系的教科书,恐怕是名副其实的文学批评集吧。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明显...
(展开)
一本现代人献给自己时代的情书
年初看到伯曼的这本《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时,感到惊为天人,一贯讨厌向别人推荐阅读书籍的我至少向三个人推销过这本书,用了无数的感叹号,就连挚爱的加缪以及陀叔,我都未曾向别人吐露过半句。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
(展开)
“往回走可以是向前走的一种途径“—从波德莱尔之大街上的现代主义出发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往回走可以是向前走的一种途径“—从波德莱尔之大街上的现代主义出发 伯曼把现代性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初,在这个阶段中,人们刚开始体验现代生活,还不清楚自己收到了什么东西的撞击。第二个阶段开始于十八...
(展开)
现代性的悖论——读鲍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我的印象里,社会学家的风格总是很理性而又冷峻,他们一般习惯用数据和实证说话,鲍曼的笔触却是细腻而充满感情的。社会学家的分析如此贴近文学文本和建筑文本,把历史、社会、文学、艺术所带给人们的感受融为一炉,这样来阐释现代性,实际上是让读者在这个过程中和作者一... (展开)> 更多书评 4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Penguin Books (1988)9.1分 128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3)8.9分 999人读过
-
Verso Books (1983)9.1分 28人读过
-
Verso (2010)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书海无涯 (佾云)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一家之鉴 (成知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的评论:
feed: rss 2.0
55 有用 Alan 2015-08-10 14:57:20
好书!80年代初的作品,今天读了仍充满力道。作者倾向于认为,现代主义,或者说,对于现代性的判断,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有一种“堕落”,在艺术上表现为盲目脱离日常而鼓吹艺术自主性,或是在理论上对现代生活的批判达到极致而近乎一种虚无主义(从马尔库塞到福柯)。作者在大篇幅中论述的,是更早期的,更具活力的现代主义,他们勇于思索及批判现代性的“世界-历史”图景,但同时又热烈地探寻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家’”的方... 好书!80年代初的作品,今天读了仍充满力道。作者倾向于认为,现代主义,或者说,对于现代性的判断,在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有一种“堕落”,在艺术上表现为盲目脱离日常而鼓吹艺术自主性,或是在理论上对现代生活的批判达到极致而近乎一种虚无主义(从马尔库塞到福柯)。作者在大篇幅中论述的,是更早期的,更具活力的现代主义,他们勇于思索及批判现代性的“世界-历史”图景,但同时又热烈地探寻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家’”的方法。第四章《彼得堡:欠发达地区的现代主义》可谓本书最酣畅淋漓的一章,其思路可以和后来的后殖民思潮接通,为我们思考西欧以外地区的现代性的“在场/缺场”的辩证状态以及其物质、精神结构提供参考。 (展开)
4 有用 空山 2018-01-13 21:23:23
一月打卡书,读得非常愉快。在没读此书前,看书名“现代性体验”,以为是现代、性体验,这让我小小的激动了一下,看了内容以后才发现是现代性、体验,我觉得我又想多了。我们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被这个世界改变着,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比我们原有的设想更多的东西,而现代主义宽广开放的理解方式,赋予了我们日常生活一种新的高度与深度。书里出现的一些著作,有些读过,有些没读,想找来都看看,感觉会很有意思。
53 有用 真猪奶茶 2016-02-05 21:43:51
“成为现代的人,就是将个人和社会的生活体验为一个大漩涡,在不断的崩解和重生、麻烦和痛苦、模棱两可和矛盾之中找到自己的世界和自我。”
7 有用 万人迷! 2020-05-12 10:02:25
看到作者如此热爱自己,自己如此深入作者骨髓,马克思欣慰地笑了。
12 有用 胡桃木 2016-11-06 16:21:38
为什么要把作者注放在最后。。。 第四章感觉真的厉害,从彼得堡的列夫斯基大街入手,展现俄罗斯现代性书写的一条脉络,其中不乏地底人、水晶宫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象征,单张拎出也不为过!只是要读透还真的要花功夫!
0 有用 gladeskii 2024-11-09 11:23:37 上海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马歇尔伯曼 正版书籍 现货老版珍藏
0 有用 momo 2024-11-02 18:02:50 北京
真的写得不要太好,大师就是大师,感觉自己下辈子也写不出这么好的论述文,完美呈现了“智力的悲观主义,意志的乐观主义”,坚定有力量的温和左翼笔触,真的很少见的佳作
0 有用 避月如仇 2024-10-31 19:19:25 江苏
从文本作为现代性精神纬度、城市作为现代性物质表现的角度来表现现代性本身那种躁动不安、矛盾、自我否定,也就是列奥·施特劳斯所说的“没有什么比现代内部的无限变革更成为现代性的特征了”。在“进步”、“变革”的包裹下现代性不但否定封建、农业时代的陈迹、对神圣的东西进行祛魅,而且还不断否定它自身。人类的精神世界被时代精神不断撕扯,最终造就了尼采这样的人,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重建直至精神崩溃,奈何作为“末人”... 从文本作为现代性精神纬度、城市作为现代性物质表现的角度来表现现代性本身那种躁动不安、矛盾、自我否定,也就是列奥·施特劳斯所说的“没有什么比现代内部的无限变革更成为现代性的特征了”。在“进步”、“变革”的包裹下现代性不但否定封建、农业时代的陈迹、对神圣的东西进行祛魅,而且还不断否定它自身。人类的精神世界被时代精神不断撕扯,最终造就了尼采这样的人,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重建直至精神崩溃,奈何作为“末人”的我们没有尼采似的能力、也没有他的勇气。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需要自我重建、自我否定,需要在现代性的源头去寻求历史性。 (展开)
0 有用 censored dump 2024-10-20 12:03:35 上海
绕开美国船长、凯瑟琳大帝之类的翻译坑,伯曼的写作还是体现出一种70年代美国的旺盛胃口,或不如说快意,既在臧丕福柯、阿伦特等20世纪人物,也在滔滔冲荡的文风——回归19世纪混沌、雄辩也啰嗦的状态,既是文艺评论也是历史分析(可对照新文学的感时忧国)。其对浮士德与苏联建设,马克思与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林荫大道形塑的穷人视线,彼得堡的欠发达现代等论述饱含洞察。总之伯曼把现代性描述为一种充满内在矛盾和辩证法... 绕开美国船长、凯瑟琳大帝之类的翻译坑,伯曼的写作还是体现出一种70年代美国的旺盛胃口,或不如说快意,既在臧丕福柯、阿伦特等20世纪人物,也在滔滔冲荡的文风——回归19世纪混沌、雄辩也啰嗦的状态,既是文艺评论也是历史分析(可对照新文学的感时忧国)。其对浮士德与苏联建设,马克思与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林荫大道形塑的穷人视线,彼得堡的欠发达现代等论述饱含洞察。总之伯曼把现代性描述为一种充满内在矛盾和辩证法的过程,不仅坚固皆消融,而且主体“发现他们也是进程的客体”,不仅革故鼎新,而且“无法与过去分手”,高速公路的理性化伟力总是伴随大街的前现代吼叫——如果说要把握现代敏感,不如说就是那些文字不足以把握的部分,正如纽约章节暗示的,对现代运动/艺术的罗列,不如直接去看去听,比如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 (展开)
0 有用 宇宙牌儿香烟 2024-10-15 17:29:53 河北
所谓现代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一种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允许我们去历险,去获得权力、快乐和成长,去改变我们自己和世界,但与此同时它又威胁要摧毁我们拥有的一切,摧毁我们所知的一切,摧毁我们表现出来的一切。现代的环境和经验直接跨越了一切地理的和民族的、阶级的和国籍的、宗教的和意识形态的界限:这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性把全人类都统一到了一起。但这是一个不断崩溃与更新、斗争与冲突、模棱两可与痛苦的巨大旋涡。... 所谓现代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一种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允许我们去历险,去获得权力、快乐和成长,去改变我们自己和世界,但与此同时它又威胁要摧毁我们拥有的一切,摧毁我们所知的一切,摧毁我们表现出来的一切。现代的环境和经验直接跨越了一切地理的和民族的、阶级的和国籍的、宗教的和意识形态的界限:这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性把全人类都统一到了一起。但这是一个不断崩溃与更新、斗争与冲突、模棱两可与痛苦的巨大旋涡。所谓现代性,也就是成为一个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中,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