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歌德著的《亲和力》出版于1809年,是继《少年维特的烦恼》之后另一部内涵深沉丰富的杰作。本书主要讲述了两对男女的情感纠葛,爱德华与夏洛蒂夫妇历尽波折,直到中年终成眷属,婚后在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一天因丈夫朋友与妻子侄女的先后到来,打破了平静,四人之间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最终导致男人们的放逐,女人们的孤寂这一悲惨结局。独具匠心的细节安排,严谨的逻辑推理,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手法,被作者成功地糅合在了一起。尤其是作者将自然科学原理运用到人文社会中,以化学术语“亲和力”比喻主人公之间的各种关系,贯穿整部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始终。
亲和力的创作者
· · · · · ·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十八世纪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出生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大学时学习法律,当过短时期的律师。年轻时曾经梦想成为画家,但在看到著名画家的作品时,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于是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诗剧《浮士德》、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长篇小说《亲和力》和自传《诗与真》等。《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的成名作。作为“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反叛精神。
高年生,男,1932年生,汉族.教授。从事德国文学、翻译理论的教学和研究。1982年获联邦德国赫兹基金会奖学金,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研修两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奥蒂莉日记摘录
第三章
奥蒂莉日记摘录
第四章
奥蒂莉日记摘录
第五章
奥蒂莉日记摘录
第六章
第七章
奥蒂莉日记摘录
第八章
第九章
奥蒂莉日记摘录
第十章
奇怪的小邻居(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爱德华致奥蒂莉
第十七章
奥蒂莉致友人书
第十八章
附录
《亲和力》——一部内涵深沉丰富的杰作
· · · · · · (收起)
喜欢读"亲和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亲和力"的人也喜欢 · · · · · ·
亲和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神秘主义的物质交感与神圣疯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凝视自然-神秘的人来说,没有偶然,一切都是象征与隐喻。 世界是一个象征之林,所有看似无法言语的事物都在缄默中互相感应。当人越接近自然、离人的秩序越远,就越能捕捉静谧之中的呼应,就像空旷寂静的草原上来往无阻的风声最能致人疯狂,进入沉默的象征之林也会被无法停... (展开)
名为奥狄莉的解谜游戏

感情重组却失败的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完歌德《亲和力》(24.4万字)。是一个四角恋爱故事。主要情节:早年相爱却没能成为眷属的爱德华和夏绿蒂,在各自经历过一次婚姻后,终成眷属。可爱德华为了照顾怀才不遇的挚友奥托,对妻子纠缠不休,非要她同意把奥托接到家里来一起生活;作为补偿,爱德华也极力促成妻子把... (展开)

【转】黄凤祝:爱和艺术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论歌德的《亲和力》和本雅明对“无性美学”的批判

一切都取决于身不由己的习惯和无从把握的偶然
>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上海三联书店 (2015)7.7分 16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8)8.1分 966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07)8.0分 66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7.8分 51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3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亲和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小_崇延谭 2023-06-20 08:56:59 山东
结构设置属实精妙,而且很歌德。不过对于这种固执、热情强烈到溢出纸页的男人,以及乱七八糟的婚姻生活,我眼下还是既不喜欢,也缺乏共情能力。
0 有用 白也 2023-03-05 22:49:56 广东
用化学角度来解释爱情这种事
0 有用 Saturn 2025-01-20 15:32:36 北京
当四人之间的离析重组借“亲和力”被解构为分子运动,自由意志暴露了自身的傀儡戏。歌德似乎沉醉于某种“创造”活动:园林布景、建筑设计、排练演出、音乐伴奏、诗歌朗诵,在这种类似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中,贯穿始终的线索是爱德华夫妇试图以人造的几何美学规训荒野,最终“罪孽之子”溺亡于他们亲手设计的人工湖,恰似自然的魔神对文明矫饰的审判。另外全书戳在我痛点上的是教养带来的“植物般的缄默”。
0 有用 艾克君 2024-01-05 23:58:45 日本
混乱的四角恋的情感纠葛,激情与理性之间的冲突,化学的“亲和力”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置换、重组、毁坏、破灭,再度连接。
0 有用 榕楠 2023-09-27 14:26:18 北京
他的亲和力,我的镇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