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在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后首次推出的修订版。新版继承了首版“以学理论证思想,以思想提升学理”的特色,内容上进行了大幅更新,呈现出作者十年间对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和思考。
知识分子死亡了吗?有没有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被高度专业化、文化被商业操纵和元话语被解构的后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史铁生、黄远生、金岳霖、顾城、王元化……一连串锥心追问与熟悉身影之下,对新世纪知识分子命运前途的冷峻讨论以及上世纪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激情回眸双向展开……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修订版)的创作者
· · · · · ·
-
许纪霖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东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近著有《启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一书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目录 · · · · · ·
一、知识分子死亡了吗?
二、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三、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
四、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社会
五、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
· · · · · · (更多)
一、知识分子死亡了吗?
二、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三、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
四、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社会
五、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
六、另一种理想主义
七、从中国的《忏悔录》看知识分子的心态与人格
八、走出阁楼以后
九、在诗意与残忍之间
十、“我是19世纪之子”
修订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常识只能在一个发展缓慢的社会中发挥合法性功能,如同过去的传统社会一般。 有机知识分子通常都会表现出民粹主义的倾向,将底层民众的道德感和正义感抽象地加以美化,但一谈到具体的民众,他们又表现出极端的鄙视和不信任,认为他们无法表达自己、代表自己,需要向自己这样的有机知识分子来为民众伸张正义,发出声音。但在福柯看来,这样的矛盾背后事实上蕴涵着某种压抑机制,有机知识分子暗中参与了组织民众正当表达的权利机制……相反的是,妨碍民众表达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查禁权利,一种在社会网络中无所不在的权利。知识分子本身就是这权力系统的一部分,甚至连他们是“社会良心代言人”这一观念,也成为这一权利系统的一部分,因为他组织了民众直接表达的正当意愿。因此,福柯认为,知识分子的真正作用不在于为民众代言,而是与身临其中的权利形式作斗争,揭示知识分子话语与权力统治之间的隐蔽关系。 ……为了这样一个历史的终极目的,整体的革命是需要的,哪怕革命要付出血腥和暴力的代价。萨特当年就是为这种伴随着恐怖和暴力的革命合理性做出过辩护,但曾经是萨特亲密战友的加缪,以人道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批评萨特,认为萨特的这种与革命携手的存在主义也是一种神化,“是对历史的神话,因为把历史看成是唯一的绝对。人不再信上帝,而是信历史”。 ……与尼采的虚无主义不一样,反抗最后要服从正义的法则。世界上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是自杀,而唯一真正严肃的道德问题是谋杀。为了永远忠实于大地,我们只有选择正义和符合人道主义的反抗。 在特殊知识分子看来,真理与权力不可分割,任何权利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真理的话语系统支撑着他,给予权利以合法性,真理之所以是真理,也是因为在现实关系中体现了一种权力的关系。因此,作为知识与真理生产者的知识分子内在于权力之中,是权力的帮闲。(福柯《权利的阐释》) 假如说知识分子的批判是具体的,但社会的权利网络却是整体的,具体的、零碎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
媒体与文化工业还有更厉害的一招,就是它容许并且鼓励异端,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批判,因为这些极端的声音,在一个政治权威主义的时代是市场的稀缺商品,有超额利润的空间。虽然风险很大,但高风险必有高利润,资本的所有者为了牟取潜在的暴利,愿意铤而走险。在这样的商业原则支配之下,异端的声音受到资本的不断鼓励被释放出来,而且越是趋于偏激、极端,越是受到市场的鼓励,会赢得所谓的收视率、点击率、出版印数,通过资本主义的投入—产出的会计制度,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利润。而为市场所无形操控的民间知识分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批判的自我立场,从理性的批判滑向迎合市场对稀缺资源的特殊需求,一味取悦于观众的观赏偏好,声调越来越偏激,越来越激愤,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的知识分子批判,变成一个煽情的演员手势、一种矫揉做作的舞台造型、一连串博取掌声的夸张修辞。而所谓的正义、良知和真理,在这样的市场作秀闹剧中,变为虚张声势的图腾和得心应手的道具——这样的媒体知识分子,与左拉所代表的传统知识分子,在精神气质上何其遥远!如同海涅所感叹的: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公共知识分子如何可能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修订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许纪霖自选集 8.3
-
- 藤影荷声好读书 8.4
-
- 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7.6
-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8.8
-
- 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 8.1
-
- 从黄山白岳到东亚海域 7.7
-
- 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 7.8
-
- 文学与历史叙述 8.8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修订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全书笔记】知识分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知识分子十论》.许纪霖.2003年10月第1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知识分子死亡了吗? 知识分子概念:【俄国】与主流社会有着疏离感、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特别是到的批判意识的群体。精神性而非职业性。(3)【法国】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是那些以独立的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 (展开)
公共知识分子如何成为可能

永远在野——中国知识分子十论简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许纪霖论80年代知识分子与90年代的区别: 1.知识分子公共性的丧失。知识分子开始学院化,进入现代知识体制。知识分子成为某个知识领域的专家,但缺乏人文关怀。用韦伯的观念来说,是从天职感calling到志业感vocation,从神魅时代到解魅时代。 2.知识分子的再度边缘化。尤其是南...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8.0分 835人读过
-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2016)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学人文丛-许纪霖 (白露@思勉)
- 经眼录【自用】 (ariosto)
- 旧书新版 (名字写在水上)
- 精选书 (夜骐)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5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修订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前知先生 2020-02-29 23:28:12
强烈推荐!
0 有用 蓝色屋檐 2022-05-16 16:29:33
花了几天时间,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写的真是太好了!!既对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做了思想史、社会史、心灵史的梳理,更不断叩问着现当代的每一位所谓“知识分子”如何抱有道德与良知。
0 有用 * 2024-09-09 19:32:09 北京
似乎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但好像也不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0 有用 摸鱼居士 2017-08-01 11:42:21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7 有用 树隐 2016-03-21 13:52:50
不管怎样,对我这样的启蒙分子,向往成为自由、独立及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但恐怕在“有学术的思想、有思想的学术”之间,我无一能及,只得求思想自由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