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青衣》裡的筱豔秋,畢飛宇把她視為《懷念妹妹小青》裡長大的妹妹,京戲裡的水袖,在他腦子裡不時飄動,有時是稻草,有時是抺布;《玉米》他一點把握也沒有,沒人能理解那個寫《青衣》的傢伙,竟然反潮流「回到鄉下」;寫《平原》時他每天健身舉啞鈴,內外充滿力量,他終於找到和長篇很「般配」關係。《推拿》是因為健身受傷接觸盲人推拿,受到「何時脫離歷史腳手架」的刺激才寫出來的。
評論家張莉、小說家畢飛宇,透過這場極具邏輯的對談,梳理出畢飛宇的創作歷程、寫作理念。
他們從成長談起,關於父親的邏輯教育、詩詞啟蒙,到閱讀知青文學、先鋒文學、哲學名著、中外名著對他產生的影響;畢飛宇也真誠分享了許多有趣、精闢見解,諸如成功拆解海明威小說脈絡的激動、從城牆磚頭靈光閃過找到中國歷史怪現象、批判與懷疑是小說家的氣質、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人物書寫觀念先行同等重要、汪曾祺與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可...
《青衣》裡的筱豔秋,畢飛宇把她視為《懷念妹妹小青》裡長大的妹妹,京戲裡的水袖,在他腦子裡不時飄動,有時是稻草,有時是抺布;《玉米》他一點把握也沒有,沒人能理解那個寫《青衣》的傢伙,竟然反潮流「回到鄉下」;寫《平原》時他每天健身舉啞鈴,內外充滿力量,他終於找到和長篇很「般配」關係。《推拿》是因為健身受傷接觸盲人推拿,受到「何時脫離歷史腳手架」的刺激才寫出來的。
評論家張莉、小說家畢飛宇,透過這場極具邏輯的對談,梳理出畢飛宇的創作歷程、寫作理念。
他們從成長談起,關於父親的邏輯教育、詩詞啟蒙,到閱讀知青文學、先鋒文學、哲學名著、中外名著對他產生的影響;畢飛宇也真誠分享了許多有趣、精闢見解,諸如成功拆解海明威小說脈絡的激動、從城牆磚頭靈光閃過找到中國歷史怪現象、批判與懷疑是小說家的氣質、時間與空間的關係、人物書寫觀念先行同等重要、汪曾祺與杜斯妥也夫斯基不可學習模仿……這些經驗與理念,爆出了驚喜的火花,也讓人了解,他如何成為無法被定位、也拒絕被定位的成功小說家。
畢飛宇的成功,絕非憑空而來,他的養分來自大量閱讀、學院系統訓練,他長期關注社會與人,秉持著作家的社會責任,透過小說向社會表達他的批判與質疑。張莉的精心提問,畢飛宇幽默生動的答問,率真地展露他驕傲、刻苦、執著的一面,打破一般訪談式文章的生硬拘謹,不僅內容扎實飽滿,讀來格外酣暢痛快,且收穫豐盛。
小說生活的创作者
· · · · · ·
-
毕飞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畢飛宇
一九六四年生於江蘇興化。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曾任教師,後從事新聞工作。八○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他的文字敘述鮮明,節奏感掌握恰到好處。曾獲得英仕曼亞洲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百花文學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獎等,《推拿》獲選為《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著有《玉米》、《青衣》、《平原》、《造日子》、《推拿》等書。
張莉
河北保定人。學者,批評家。二○○○至二○○七年先後就讀於清華大學中文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出版《浮出歷史地表之前: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發生》、《魅力所在:中國當代文學片論》、《姐妹鏡像》等專著。論著獲第三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中國婦女研究會第三屆婦女/性別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十三屆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一四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等。曾任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現為天津師...
畢飛宇
一九六四年生於江蘇興化。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曾任教師,後從事新聞工作。八○年代中期開始小說創作,他的文字敘述鮮明,節奏感掌握恰到好處。曾獲得英仕曼亞洲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百花文學獎、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獎等,《推拿》獲選為《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
著有《玉米》、《青衣》、《平原》、《造日子》、《推拿》等書。
張莉
河北保定人。學者,批評家。二○○○至二○○七年先後就讀於清華大學中文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出版《浮出歷史地表之前: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發生》、《魅力所在:中國當代文學片論》、《姐妹鏡像》等專著。論著獲第三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中國婦女研究會第三屆婦女/性別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十三屆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一四年度華文最佳散文獎等。曾任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現為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現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
目录 · · · · · ·
1 屁股決定腦袋
2 真實的邊界
3 用哲學思索這個世界
4 思維要有品質
經歷
1 孤獨是有價值的
2 自行車上的堅持
3《雨花》中綻放
4 城牆下的夜遊者
5《孤島》的心很大
6 作家與批評家的有效對話
7 魯迅文學獎
8 告別先鋒的〈敘事〉
9 為人的姿態
10 電影《推拿》
11《青衣》、《玉米》的譯介
12 南大教授
質地
1 物理學之後
2 歷史的腳手架
3 地球上的王家莊
4「里下河小說流派」
5 寫作的難度
6 用語言確認世界
7 寵愛「人物」
8 及物的日常生活
9 尊嚴是平等
閱讀(一)
1 唐詩
2《紅樓夢》與《水滸傳》
3《聊齋志異》
4 魯迅
5 張愛玲
6 周作人
閱讀(二)
1 歐美文學
2 俄羅斯文學
3 現代主義文學
寫作歷史
1〈敘事〉
2〈哺乳期的女人〉
3〈是誰在深夜說話〉
4〈懷念妹妹小青〉
5〈地球上的王家莊〉
6〈大雨如注〉
7 短篇和唐詩
8 《玉米》
9《上海往事》和《那個夏季,那個秋天》
10《平原》
11《推拿》
12《蘇北少年唐吉訶德》
後記 張莉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屁股决定脑袋 话说到这里,我特别想说电影或者艺术,我们看到的电影都是宜传“好人好事”的,可是,帮助我们成长的,确实哪些坏人和坏事,这很有意思。——艺术到底拓宽了善还是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知青和农民是有交叉点的,文化补充、利益分配、性。 疯牛过来了,会爬树的人会爬到树上去,站在树上看,那些不会爬树的呢,只能在大地上跑。一旦你在树上,你也会害怕,但是,这害怕和没有上树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在许多问题上,知青是树上的人,而真正的农民一直在树下,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2、真实的边界 老师讲解的太正确了,没有误解,也没有心照不宣,更没有自然而然的韵律,我说的是唐诗的语感和节奏,许多东西,如果你在童年或者少年时代当作玩具玩过,它就会成为你的肌肤,我不太赞成早期教育,那个是没用的,但是,我相信早起的陪伴,还有玩耍,在你的童年,只要是陪伴过你的,或者说,你当过玩具玩过的,那你就很难摆脱它的影响。 我的工作就是虚构,但是。有一个东西我必须面对,那就是基本事实。这个基本的事实可以分两头来说:一个是现实的基本事实;一个是逻辑上的基本事实。就虚构而言,逻辑的基本事实是可以突破现实的基本真实的,但是依然有它的边界。 我们中国人在对待“真”这个问题上其实是特殊的,西方人注重客体,也就是“真”本身,而中国人呢?强调的是主观感受,最终成了一个抒情性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东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汉语其实是一种偏于抒情的语言,而不是逻辑。 你会不断地跟你最初遇到的那个作品斗争,反刍,回顾,反省。 我自然有疑问,为什么总是这样呢?任何东西重复到一定的量就可笑了。 年轻人都有这样的九段,突然觉得自己的老师“跟不上”自己了。内心狂傲得不行。 对我来讲,一个孩子,是不可能知道“生活”的,也不可能对“生活”感兴趣。作为那个时代的中学生,我感兴趣的只能是“山河人民”,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01 成长 -
我要感谢王蒙,他那个时候有一本书,叫《当你拿起笔》,我读过许多遍,这本书可以看作我的第一本“写作指南”。对我来说,王蒙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在新时期,他引进西方的小说修辞是最早的,他那个时候也很有争议。在今天,许多人在谈起先锋小说的时候很容易疏忽王蒙,这个是不对的,没有王蒙,就没有后来的先锋小说。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王蒙开始“意识流”,我第一次看到“意识流”这三个字的时候有点蒙,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对一个乡村孩子来说,要理解“意识流”的确有点困难,但是,不理解也无所谓,我就模仿,那模仿不是自觉的,举一个例子,王蒙在《夜的眼》中写道,咣当一声,夜黑了。这样的叙述很吸引我,可是,当我把类似的句子用到作文里的时侯,我的语文老师就不满意。可我在心里是不服的,还骄傲,觉得他们老土,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们out了。年轻人都有这样的阶段,突然觉自己的老师“跟不上”自己了,内心狂傲得不行,可是,外人一点也看不出来。都是孩子的心思。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成长
> 全部原文摘录
小說生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小说生活》:对话,文学的一种新可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何凯凯(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生活离不开对话,因而语言每天都在发生着无数次的排列组合。对于小说家和批评家而言,作者渴望高明的读者,读者也需要产生共鸣的声音。所以,对话也就成为文学新的可能。 作家毕飞宇的新书《小说生活》,记录了他和评论家张莉历时半... (展开)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8.4分 33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8.2分 16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小說生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張子易 2015-11-28 23:49:18
自從在書店逛到它,就預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畢飛宇張莉對話錄,聊文學,又不止文學。背後的寬廣才是更有意思的。書摘了半本隨筆,很喜歡。推薦。
0 有用 fei 2019-10-19 11:01:42
看了收获公众号上的摘录后入手。毕飞宇的小说没看过,看过他的小说课,此番又看她和评论家张莉的对话,对其中的闪光点会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