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Homer on Life and Death
译者: 刘淳
出版年: 2015-12
页数: 252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古典学研究
ISBN: 9787301264416
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关于荷马研究中的经典之作,从生与死的主题切入荷马史诗的解读,引导我们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
通过对《奥德赛》《伊利亚特》等荷马史诗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引导读者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
1.作者是牛津大学古典系教授,荷马研究专家。
2. 聚焦于读者耳熟能详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经典文本,对其中涉及的人物性格、场景设定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绘与分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宏伟的史诗画卷。
3. 为对荷马史诗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阅读指引与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荷马史诗的精彩专题研究。作者从史诗文本出发,从生存与死亡这一永恒主题切入荷马史诗的解读,对荷马史诗中的场景描绘、人物刻画等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史诗中有关神明和命运的重要问题。作者通过平易、细致的讨论,引导读者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同时,作者也回应了一些荷马史诗批评中的重要问题,不仅适用于热爱荷马史诗的普通...
一部关于荷马研究中的经典之作,从生与死的主题切入荷马史诗的解读,引导我们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
通过对《奥德赛》《伊利亚特》等荷马史诗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引导读者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
1.作者是牛津大学古典系教授,荷马研究专家。
2. 聚焦于读者耳熟能详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经典文本,对其中涉及的人物性格、场景设定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绘与分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宏伟的史诗画卷。
3. 为对荷马史诗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阅读指引与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荷马史诗的精彩专题研究。作者从史诗文本出发,从生存与死亡这一永恒主题切入荷马史诗的解读,对荷马史诗中的场景描绘、人物刻画等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史诗中有关神明和命运的重要问题。作者通过平易、细致的讨论,引导读者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同时,作者也回应了一些荷马史诗批评中的重要问题,不仅适用于热爱荷马史诗的普通读者,也能为史诗不同阶段的研究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加斯帕·格里芬(Jasper Griffin),英国古典学者,牛津大学古典文学教授,曾多年在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录 · · · · · ·
前言
缩略表说明
引言
第一章象征性场景和意味深长的物件
第二章性格刻画
第三章死亡与神样的英雄
第四章死亡、怜悯与客观性
第五章男女诸神
第六章旁观的诸神与《伊利亚特》的宗教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奥德赛》的诗人以无比客观的口吻告诉我们,歌者德摩多科斯是个盲人:“缪斯女神对他宠爱有加,赐他好处,也给他不幸;她夺去了他的视力,但赋予他甜美的歌声。”古代人相信荷马正是盲眼诗人,这一看法令诗人此处的描写又多了一分辛酸,因为史诗中这位歌者,正映照了诗人自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死亡与神样的英雄 -
《伊利亚特》中占据诗人注意力的英雄正是那些注定死亡的—萨尔佩冬、帕特罗克洛斯、赫克托耳、阿喀琉斯;正是他们,受到诸神的喜爱,也正是他们,将以勇力和卓著换来冰冷而黑暗的死亡。他们接近那可怖的阴阳界限时,宙斯的灼灼双目愈加专注地凝视着他们;他钟爱他们,正因为他们注定灭亡。宙斯允许英雄们取得一时的胜利;所以,以凡人的无知,他们无从知晓,自己在神明的长远谋划中必须死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死亡与神样的英雄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奥德修斯的世界 9.1
-
- 《奥德赛》中的歌手、英雄与诸神 8.8
-
- 从荷马到古希腊抒情诗 9.3
-
- 古典传统 9.5
-
- 古典文学 8.6
-
- 抄工与学者 8.8
-
- 不为人知的奥德修斯 7.8
-
- 阅读希腊悲剧 9.1
-
- 理论的幽灵 9.1
-
- 荷马诸问题 8.0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第一章 象征性场景和意味深长的物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许多物品的奇妙意义, 常常与它们的象征性意义紧密相联......要将奇妙的和象征性的意义决然分开,往往是不可能的。 《伊利亚特》的诗人所创作的这部诗, 比他同时代的寻常史诗规模更大,同时,对作品的组织和整合, 也采用了不同的原则。诗人没有直截了当的叙述一个明显重要的...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请诸君移步《希腊人与非理性》 | 来自麦伦 | 2024-01-13 16:05:42 | |
《荷马史诗》中的“死” | 来自猬实 | 2020-08-10 10:15:55 | |
一场古典人文之旅 | 来自陈归礼 | 2018-02-07 15:04:3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9.3分 122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书海无涯 (佾云)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 豆瓣五星图书【文学理论】 (爱玛·包法利)
- 豆瓣古典主义9.0 (varr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别的熊 2019-04-05 17:58:41
很久没有如此酣畅的阅读体验了。原作虽已出版近四十年,一些观点并不新鲜,但写得动情而有条理,译笔清楚优美。读完第二章立时想重读《伊利亚特》,感受阿喀琉斯的言辞如何“打开了一个辽阔而非人类的视野,呈现出一个远离特洛伊纷争、有着广袤空间的世界。” 也是读第四章才想起《伊利亚特》中如何强调“远离家乡之死”(如果我们记得《奥德赛》的主题之一正是homecoming, 返家)。基本过了前两章后脉络逐渐清晰,接... 很久没有如此酣畅的阅读体验了。原作虽已出版近四十年,一些观点并不新鲜,但写得动情而有条理,译笔清楚优美。读完第二章立时想重读《伊利亚特》,感受阿喀琉斯的言辞如何“打开了一个辽阔而非人类的视野,呈现出一个远离特洛伊纷争、有着广袤空间的世界。” 也是读第四章才想起《伊利亚特》中如何强调“远离家乡之死”(如果我们记得《奥德赛》的主题之一正是homecoming, 返家)。基本过了前两章后脉络逐渐清晰,接下来就是非常详尽的文本细读(不过感觉作者是先对文本全盘接受,“不疑有误”,然后再在这个前提下展开论述的)。捉个虫:第六十一页第五行里的《伊利亚特》显然应该是《奥德赛》。还有一页里出现译名不统一,阿喀琉斯写作阿基里斯,似乎。最后:众神与命运的关系?众神筹划了凡人的命运吗?命运有否可能是独立个体? (展开)
2 有用 风间隼 2018-07-01 10:57:53
抛弃口头程式理论和解析学派的老派文本分析法很扎实,读了确实有助于加深对荷马史诗的理解。里面有两篇是批评Redfield和Levi-Strauss的,作者坚持西方文明的理性特征源自希腊文化的观点,倒是也能在文本中找到不少支持,但是在我看来,他把人物复杂性等同于现代性自我的等式并不能成立。
21 有用 安提戈涅 2018-09-13 22:44:09
很不错的解读,趁着又刷了一遍《荷马史诗》把这本也看了。一言以蔽之,荷马史诗描绘的是人存在之壮丽与人的必死性,格里芬也正是从生与死的角度给出了非常熨帖的文本阐释。他的释读里面其实还内嵌着很丰富的“古今之争”——古代为荷马史诗做笺注释读的学者与当代学者之间观点的博弈与变迁,总体来说当代学者更偏爱宏观的定论,而非个人口味与品位的定夺。梳理了非常多的主题,是对史诗文本的一次系统化整理。其中关于武器与英雄合... 很不错的解读,趁着又刷了一遍《荷马史诗》把这本也看了。一言以蔽之,荷马史诗描绘的是人存在之壮丽与人的必死性,格里芬也正是从生与死的角度给出了非常熨帖的文本阐释。他的释读里面其实还内嵌着很丰富的“古今之争”——古代为荷马史诗做笺注释读的学者与当代学者之间观点的博弈与变迁,总体来说当代学者更偏爱宏观的定论,而非个人口味与品位的定夺。梳理了非常多的主题,是对史诗文本的一次系统化整理。其中关于武器与英雄合为一体的论述,非常接近于薇依对于荷马史诗的判断:这就是一个讲述力量、甚至是“物”本身的故事;早期各民族神话的比较也提到了一点我之前没想过的问题:史诗里人的尊严问题,而尊严恰恰是被文艺复兴传统给完整继承了的;最后讨论凝视的一章也喜欢,因为重读时同样注意到了这个“宇宙视野”,也许可归为精神修炼传统。 (展开)
3 有用 春山 2020-10-24 23:45:13
谢谢姐姐的推荐,每次推荐都能很好地戳中我。这一个月来的最佳阅读体验,顶尖古典学研究著作。吸收了口传理论与跨学科研究范式,扎扎实实地回归到文本细读当中,在成千上万的诗行当中打捞起与生死有关的复杂命题。必须夸翻译,流畅得让人拍案叫绝,用词太过精微巧妙。翻译简直超神。 无所不能、任性妄为的神明与在永不停歇的战争中挣扎的凡人英雄形成了对比;凡人越超脱凡人、越类似神,便越迫近死亡。英雄之为英雄,在于知道自... 谢谢姐姐的推荐,每次推荐都能很好地戳中我。这一个月来的最佳阅读体验,顶尖古典学研究著作。吸收了口传理论与跨学科研究范式,扎扎实实地回归到文本细读当中,在成千上万的诗行当中打捞起与生死有关的复杂命题。必须夸翻译,流畅得让人拍案叫绝,用词太过精微巧妙。翻译简直超神。 无所不能、任性妄为的神明与在永不停歇的战争中挣扎的凡人英雄形成了对比;凡人越超脱凡人、越类似神,便越迫近死亡。英雄之为英雄,在于知道自身命运被牢牢锁定以后的某种向死而生的勇气。 荷马处理死亡的方式又是如此轻盈,用一 个又一个柔软朴实的细节、一些极具象征意味的姿态与物件呈现着可怖的死亡。看似不偏不倚、深受“程式化”影响的叙述当中,其实暗藏着盲眼诗人的怜悯。 (展开)
3 有用 momo 2018-09-12 22:39:33
解读的很细腻也很有感情。第一章关于物件的对比和意味相当有启发。之后几章基本是基于文本的阐释,但阐释的深度有限,很多观点点到为止或是围着打转。但是分析手法略微单一。“对比”贯穿全书,器物意义的对比,人与神的对比等等。最喜欢那句“他(宙斯)钟爱他们,正因为他们注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