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群星文化
原作名: Brief an den Vater
译者: 林家任
出版年: 2015-12
页数: 120
定价: NT$220
装帧: 精装
ISBN: 9789869206129
内容简介 · · · · · ·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語作家卡夫卡
給親愛的父親,最深沉的內心告白
想認識卡夫卡,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現代全新譯本,德文直譯繁體中文
《城堡》裡始終進不去的土地測量員、《審判》中在暗夜被莫名判處死刑的銀行經理,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K。
《蛻變》裡無情地對變成半人半蟲的兒子扔蘋果的父親、
《判決》裡不停嘲諷獨生子去投河的父親,
他們暴躁的脾氣、強勢不留情的言語,又全都指向卡夫卡生命裡最重要的一個男人。
如果說,K是卡夫卡的化身,那個無所不在的高大身影,便是卡夫卡的父親赫曼。
「親愛的父親,最近你問我,為什麼我會說我對你心存畏懼……」
直到父親詢問他為何害怕自己,卡夫夫壓抑多年的情感,終於有了提筆振書的宣洩機會,得以傾訴無法在父親懷中用言語哭訴的那些事情。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冬,三十六歲的卡夫卡用打字機寫下了四十五頁的長信,和兩頁半的手寫稿,鼓起勇氣把這...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語作家卡夫卡
給親愛的父親,最深沉的內心告白
想認識卡夫卡,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現代全新譯本,德文直譯繁體中文
《城堡》裡始終進不去的土地測量員、《審判》中在暗夜被莫名判處死刑的銀行經理,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K。
《蛻變》裡無情地對變成半人半蟲的兒子扔蘋果的父親、
《判決》裡不停嘲諷獨生子去投河的父親,
他們暴躁的脾氣、強勢不留情的言語,又全都指向卡夫卡生命裡最重要的一個男人。
如果說,K是卡夫卡的化身,那個無所不在的高大身影,便是卡夫卡的父親赫曼。
「親愛的父親,最近你問我,為什麼我會說我對你心存畏懼……」
直到父親詢問他為何害怕自己,卡夫夫壓抑多年的情感,終於有了提筆振書的宣洩機會,得以傾訴無法在父親懷中用言語哭訴的那些事情。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冬,三十六歲的卡夫卡用打字機寫下了四十五頁的長信,和兩頁半的手寫稿,鼓起勇氣把這封卡夫卡最著名的家書交由母親轉寄父親,不過他的父親最終並沒有看到這封信,因為卡夫夫的母親並沒有轉交,而是又退回給自己兒子的手裡。
這封信在一九二四年卡夫卡過世後,跟著其他囑咐馬克思.布洛德(卡夫卡的摯友與遺產執行者)要銷毀的手稿,一起被保留下來,在二戰結束過後,直到一九六六年始有德文英譯版出版面世。臺灣曾短暫有過繁體中譯版,但多年以前已絕版。此次,《噢!父親》以德語原始版本,重新翻譯為繁體中文出版。
在信裡,卡夫卡細敘父親為他帶來的恐懼,深度剖析自己和父親之間矛盾的親子關係,是如何影響自己的個性及其人生的選擇──課業、工作、結婚,甚至是寫作本身。
為何卡夫卡的小說裡,總有一個巨大的壓迫身影?為何卡夫卡會恐懼婚姻,將婚姻視為「一塊被封鎖的禁地」?為何在外人面前以言談幽默聞名、辨才無礙的卡夫卡,只有在父親面前,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又缺乏自信的「失敗者」?所有的疑問都在此有了答案……
噢!父親的创作者
· · · · · ·
-
弗兰茨·卡夫卡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
猶太裔德語作家,一八八三年七月三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時期的布拉格(今日之捷克共和國)。
卡夫卡先後在文科中學學習捷克語,查理斐迪南大学修習德語和藝術歷史,因此能流利地說捷克語與德語。一九○六年獲法學博士,畢業後短暫任職法庭的法律助理、後任職忠利保險公司,一九○八年到工人意外保險協會期間,卡夫卡首度在月刊發表散文作品。
一九一二年,是卡夫卡寫作關鍵性的一年,他開始創作小說《美國》,接著又通宵寫出短篇小說《判決》,並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中篇小說《蛻變》。也是在同一年,他認識了未婚妻菲莉絲。其後幾年陸續完成長篇小說《審判》、《城堡》,還有短篇小說《司爐》、《鄉村醫生》、《流刑地》《飢餓藝術家》等作品。除了文學創作,卡夫卡喜歡用書信交流,一九一九年,他寫下了《噢!父親》,也曾與和他交情最好的...
法蘭茲.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
猶太裔德語作家,一八八三年七月三日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時期的布拉格(今日之捷克共和國)。
卡夫卡先後在文科中學學習捷克語,查理斐迪南大学修習德語和藝術歷史,因此能流利地說捷克語與德語。一九○六年獲法學博士,畢業後短暫任職法庭的法律助理、後任職忠利保險公司,一九○八年到工人意外保險協會期間,卡夫卡首度在月刊發表散文作品。
一九一二年,是卡夫卡寫作關鍵性的一年,他開始創作小說《美國》,接著又通宵寫出短篇小說《判決》,並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中篇小說《蛻變》。也是在同一年,他認識了未婚妻菲莉絲。其後幾年陸續完成長篇小說《審判》、《城堡》,還有短篇小說《司爐》、《鄉村醫生》、《流刑地》《飢餓藝術家》等作品。除了文學創作,卡夫卡喜歡用書信交流,一九一九年,他寫下了《噢!父親》,也曾與和他交情最好的妹妹歐特拉,還有戀人菲莉絲、米蓮娜留下大量書信。
他三次與人訂婚卻又解除婚約。一九二四年六月三日因肺結核逝世,並留有遺囑給摯友馬克斯.布洛德,請好友將他全部的書稿銷毀,但布洛德卻違背其遺願,將之整理出版,使得後世有機會看見卡夫卡的大量遺稿、日記與書信。
卡夫卡雖然到去世後才受到矚目,但其擅長描寫人性的荒誕與疏離,深深地影響了後世的存在主義流派,除了被沙特與卡繆視為存在主義的先驅;其帶著荒謬卻又直指人心牟盾的寫作風格,讓卡夫卡現代主義文學寫作的小說獨樹一格,產生了卡夫卡式一詞(Kafkaesque),用來描述現代人荒誕、詭譎、矛盾、充滿壓迫的事件或精神狀態。
■譯者簡介
林家任
一九七五年生,淡江大學德語系畢,熱衷歐陸文化及語言。目前任職出版界。
目录 · · · · · ·
噢!父親 全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据我看来,结婚,建立一个家庭,生儿育女,在这动荡不安的世界上供养他们,甚至还领他们走一段路,这是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极限了......看来,许多人轻而易举便做到了这一点,这并不证明这件事容易办到,因为,实际上并不是许多人都做到了这一点,这是其一;其二,这些为数不多的人多半不是“做”了这件事,他们只不过是“遭遇了这件事而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致父亲 -
婚姻这桩事是我所不可企及的,因为那正是您所特有的领域。有时我想象一张展开的世界地图,您伸直四肢横卧在上面。我觉得仿佛只有在您覆盖不到的地方,或者在您达不到的地方,我才有考虑自己生存的余地。根据我想象中的您那庞大的身躯,这样的地方并不多,仅有的那些地方也并不令人感到多少欣慰,而婚姻尤其不在此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致父亲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噢!父親"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噢!父親"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卡夫卡中短篇全集. II 9.4
-
- 失蹤者 8.9
-
- 城堡(德文手稿完整版) 8.9
-
- 不道德教育講座 8.3
-
- 身為職業小說家 8.6
-
- 第一人稱單數 8.0
-
- 总结 8.7
-
- 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 8.8
-
- 鼠疫 9.0
-
- 理性的梦魇 9.1
噢!父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爱之隔:卡夫卡《给父亲的信》(一)

很好的一本心灵书籍!

性格细腻、记忆力太好的卡夫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封长达52页纸的给父亲的信,读下来有些震惊,一是卡夫卡用这么长的篇幅、从各个角度、多个细节举例,表述自己对父亲在教育过程中对自己的消极影响和自己的不满,把自己性格的缺陷(例如胆小懦弱、犹豫不决)归因于父亲的日常指责和否定;二是从中国式的思维来说,子女对父母... (展开)
似乎是好多人写给父亲的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我总忍不住难受到要停下来,因为卡夫卡所描述的事情我似乎再熟悉过,没想到百年前后事情也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这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如果删掉多子女以及犹太教的部分,似乎是一封我也可以给父亲寄出的信。 卡夫卡幸运吗?他很幸运,他成长在一个犹太商人已然算富裕的家... (展开)
《致父亲》奥地利 弗兰茨·卡夫卡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华文出版社 (2017)8.3分 296人读过
-
秋高爽读|每满100减50
-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9.6分 30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2分 547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4)7.9分 1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噢!父親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李二狗 2017-03-13 22:21:01
想起他写的《判决》,因为父亲的误解儿子选择了跳入河中。而卡夫卡面对父亲时候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或许是这样压抑的环境塑造了大师卡夫卡。而也让人想起了很多人的父亲,他们都是这样用希望和欲望占有着,指导着他的孩子。
0 有用 bsrhrnedt 2022-08-02 23:34:20
信没转交到父亲手中的原因:她可以粉饰一切,但越过自己的情意不被允许。人性即是如此,抛开父母子女的虚幻表象,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
0 有用 蒸饺猫猫 2023-05-22 07:43:38 德国
一些压抑的控诉/感觉无聊
0 有用 Elika 2016-12-08 17:22:30
生活在父亲寄予厚望的阴影中的卡夫卡的眼神永远都是忧郁与不自信的,死后作品的阴郁及寓言式的文学风格和小时候的经历息息相关,对他的喜爱我总深藏在心底,因为深有所处,尤为爱惜。2016.12.8在株洲读完。
0 有用 悟饭 2021-01-22 20:37:27
马家辉推荐。 推荐给每对关系不融洽的父子。书中简介上说「卡夫卡把家書交由母親轉寄父親,不過他的父親最終並沒有看到這封信,因為卡夫夫的母親並沒有轉交,而是又退回給自己兒子的手裡」,为什么母亲不把信交给父亲,我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