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的书评 (28)

twinsanne 2016-05-09 11:58:57

王明珂:宁愿做台湾学界的“毒药猫”

记者 燕舞   王明珂狂称自己的研究范围是“从新石器时代到社会主义新中国”,但这位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称“中研院”史语所)的研究员却从不研读抗日与国共战争史,因为那也是父亲王光辉坎坷命运的一部分。曾就读于武汉“中华大学”的父亲本是造纸商人家...  (展开)
西桐 2018-12-11 17:28:50

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王明珂老师这本书自称是对其以前著作理路的反思与总结,因为是反思性著作,王老师的对话者其实更多是自己,因此在理解这本书时关注王老师本人的思路进展与反思过程最为重要。但鄙未读过王老师其他作品,所以只能在本书中孤立地理解王老师。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明显地发现,...  (展开)
文景 2016-07-04 19:28:34

【转】新京报书评周刊专访王明珂:在反思中剥茧历史

若干年前,一位四川的羌族老人对台湾历史学者王明珂讲述了过去村寨间经常性的暴力冲突和人们时时的恐惧,最后说道:“那是因为过去的人没‘知识’﹐不知道大家都是一个‘民族’”。   “这些话一直纠缠着我,它让我反思:为何我要解构这样的知识(使他们成为羌族的典范...  (展开)
Gaiseric 2022-08-07 16:30:36

透过两元关系的反思——一些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按: 我们生活在两个社会里,一个是实体的现实社会,另一个是想象的精神社会,精神社会存在于我们思维的每一个角落,覆盖在现实社会之上,一定程度上引导我们以精神社会的视角重塑我们眼中的现实社会,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强化精神社会中描述的现实,现实反过来又再次强化这样的精...  (展开)
无事小神仙 2020-06-21 12:14:05

阅读报告

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便是转换思维。当我们在看待历史甚至是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时,换一个视角来理解,或许达不到书中所说看到“社会本相”的深度,但一定会让人有所思考、反思。 首先是历史的建构,这个观点始终贯穿全书。并不只是历史事实造成现在,现在也在构建历史。如果没...  (展开)
摸鱼是打工底线 2023-12-18 23:21:08

什么是真实的“历史”,什么又是历史的“真实”

神书,不管对历史研究是否感兴趣,都强烈推荐看这本书。 这本书是作者对“历史”这一概念、尤其是作为文本阐释存在的“历史”的解构与反思,是通过历史记忆文本的“表相”来探究真实社会“本相”的方法论,也是作者的史观与学术认知。他提出的“反思性研究”方法,是贯穿其几大...  (展开)
大雄 2016-07-26 10:35:13

the reality of representation and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1 无论是中文里的历史,还是英文里的history,都是一词两义:过去真正发生的历史,以及人们记得的、叙述的、书写的历史。 #事实与现实: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构成我们所信赖的“历史”,而是当前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实)使得我们选择某些事实,或创造些对过去的想象,以...  (展开)
桂魄梅妆 2021-04-10 13:12:12

很有启发的一本书

书里对社会核心与边缘之间关系的解读颇为震撼。这种视角当然很多人都能察觉到,但不太好确立该如何书写。人们对沿袭千百年的社会结构确有共识,而他捕捉到的是一个有聚合并富有张力的阶序结构,言其聚合,比如那是“为了维持一个有聚合而又有内部阶序的人群”,比如“为巩固、...  (展开)
白昼如焚 2020-04-03 15:35:06

社会本相与文化表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中内容大致如下 “我们生活在历史知识构成的社会现实之中,历史学者也是如此,社会现实塑造我们对历史的想象与建构,因此,当现实成为一种为社会权力支持的正统,典范,与之相应和的历史也会成为典范知识。” 1.赤脚踩在锐石上久之而不知痛是一种钝化麻木的悲哀。 不只是无意...  (展开)
命像悼念長壽_ 2024-05-03 07:11:50

越成熟的稻子越谦虚

借着零散的碎片时间里读完了这本书,时间跨度有点长,随便写了点自己的看法: 典范历史(社会记忆的载体)造就了认知偏见,包括但不限于我族对他族的想象、权力不对等关系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核心主体对社会边缘群体的特殊对待甚至是异化……历史的书写必然经历过一个挑拣、构建与...  (展开)
星火不熄 2024-04-22 02:36:11

分析到位

本书通过对读史、研究史的方式方法提出反思,试图找出、剥离在重重不同观点和背景下造成的历史扭曲,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作者提出一套“分析种种文本、表征(表相)以探索社会情境(本相)及其历史变化的方法。这是一种结合多种社会科学的历史学研究,我且称之为“反思史学”...  (展开)
momo 2023-07-25 18:34:30

去茧

这是一本历史哲学类的书,其中陈列了许多概念,但作者并没有用概念来搭床架屋。相反,他尽力对每一个抽象的词作出具象的解释,逻辑紧密,环环相扣。书中概念和理论并不单单适用于史学、人类学,它们具有更广泛的实践场景。 尤其是本书开篇论及的认知破茧。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展开)
兰陵笑笑生水瓶 2023-04-11 21:15:22

王明珂的史学方法论

反思性在王明珂笔下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他借用了布尔迪厄的见解,即我们得自于社会的许多偏见,常让我们对外界事物缺乏反思性认识。个人的社会认同,社会现实与学术法则等等均能影响到我们认识外在世界的结果。布尔迪厄在《反思社会学引论》中提出三种认知偏见现象。 (1)社会...  (展开)
太阳下山有月光 2023-03-03 23:32:10

反思与再反思

为了配合《社会记忆与文本分析》这门课,把这本书找来读毕。看之前十分期待,毕竟“其内容是《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等著作的知识论基础”,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我本不应该错,毕竟我曾经看过与这本书如出一辄的《毒药猫理论》...  (展开)
2022-08-14 17:19:46

Mark

用了福柯和布迪厄等分析方法和观点:历史是知识与权利的互文的表象。但书本身的观点也是一种“建构与想象”,需要反思此书的"反思"。首先历史是"构建"的观点,不是近事,克林伍德的“超市"理论早有之,反思这把榔头,即是在尼采那里,目的也是拆了再构建而不是停留在拆。尤其是...  (展开)
逐走 2022-04-17 15:13:36

尝试打破构建的史学反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再看伏尔泰和狄德罗对中国的评价的时候,突然想到,这本书的某些观点很适合对这种看似荒谬却又有合理性的行为作出解释: 以下摘自《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1.更经常的是,我们以知识体系建立起一个虚拟世界,人们生活其中也就是被包在一个大蚕茧里。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有欢笑、...  (展开)
大号雪莉玫 2022-03-21 22:49:40

反思式思考—解构与换位

《反思史学和史学反思》的关键在于反思,王明珂从来不否认历史与客观史实之间存在的联系,但是他都在对文本历史、书写历史或者一些历史观念、传说进行着反思,就我读的部分来看他的反思包括解构与换位,比如对于典范、主导、威权构建出的一系列文化语言的表述,核心为什么会成...  (展开)
伯儀 2020-12-26 13:57:42

灵与肉,温情与冷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与寒冷的冬日相契合,历史通过此书在我心中铺展开无意义与冷酷的色泽。历史学家如同法医,所做的工作既是判断我们的“来处”,亦是为未来指引方向。这一点上《怀旧的未来》给我相似的感慨。 如果历史是时空的亡骸,历史的陈述者便是其灵魂的保存者,他们各自基于自己的立场去解...  (展开)
Viva La Vida 2020-11-14 11:17:45

荷塘蛙鸣与蝴蝶破茧

历史的叙事,如同夏夜荷塘蛙鸣,入耳的,往往仅剩体现权力阶序的、最规律宏亮的声音,是典范的历史;那些被淹没被吞噬的、在社会阶序中被忽略、被压抑的其他蛙鸣,便是华夏边缘的历史。 王明珂先生一生学术研究,偏爱胡焕庸线以西以北的华夏边缘叙事。通过风俗迥异的边地、神秘...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8条)

订阅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