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的书评 (753)

阿不壳 2010-06-03 11:28:21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版

用一种死代替另一种死

《双城记》的开头是一段名言:“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这段话被广泛传诵,早已超越国界,不过,美好和糟糕并存是一种什么样的...  (展开)
红尘 2009-02-23 20:10:19 译林出版社1996版

只是关于Carton,不是书评

我只想聊聊Carton,他是整部小说我唯一深爱的人物。当然,相信还有很多其他有自虐倾向、自卑情结、柏拉图情结的读者爱他。 狄更斯本人一定也偏爱他,所以对他的描写才费尽心机。《双城记》的人物性格大多比较单纯,从出场那一刻就一目了然:露西是温柔贤良的;曼内特医生是沧...  (展开)
余地 2006-12-29 19:22:2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双城记》读后感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但我猜知道这句话的人并一定小说《双城记》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这句话为何而说。如果想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以及为何说写出这句经典名句,那自然是要读读原著的。 “---简而言之,...  (展开)
we are 2008-10-30 13:55:2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关于爱与救赎

尽管摆脱不了古典小说的大段说教,也无法避免英伦式的亲密又略显疏离的对话,没有现代小说繁杂的叙事手法,小说仍旧靠单纯讲故事取胜。 恩怨情仇,故事很简单。亚历山大•曼奈德医生囚于巴士底狱中十七年,出狱之后,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幸而在女儿露西照顾关爱之下得以开...  (展开)
Clio 2009-01-27 14:22:3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渐行渐离——记Sydney Carton

“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尽管死了,也一定会复活。所有活着信我的人,一定永生。” ——《圣经•新约•约翰福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双城记》是第一部真正打动我的小说。那个行为不端、前途黯...  (展开)
乐之读 2020-06-29 14:04:46 作家出版社2015版

小孩子才分好坏,成年人只看利弊?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双城记》开篇的这句话,即使是没看过书的,大抵也都有所耳闻。但只有看过书之后,才会意识到,这句话指向的不仅是时代的双面性,而是宏观意义上的矛盾,甚至是哲学层面的二律背反。 刚看完《奇葩说》第四季的最后一集,四届奇葩之王VS....  (展开)
豆友3885817 2010-01-31 20:55:26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两座城、两种人和两个世界的传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两座城、两种人和两个世界的传记 ——读《双城记》 一 在我混乱的记忆深处,《双城记》的结尾总有这样的一副场景: 英俊脸庞的查尔斯•达奈(Charles Darnay) 早已在进入法庭审判之前就被具有同样英俊脸庞的西德尼•卡尔登(Sydney Carton)所替换,走上最后审判的被告席...  (展开)
眉间尺 2013-11-21 21:37:0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版

以革命之名,以自由之名

狄更斯的此书最初读到的只是片段,后来找来完整的全书来读,这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过去多年之后,对于此书最深刻的印象却不是关于主人公的爱情线,而是那些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描写。书中的法国大革命似乎不同于我们历史教科书的那场大革命,各种残暴与死亡交织其中,这或许...  (展开)
qiao di 2018-02-20 20:44:26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版

超脱世俗纯洁的“爱情”

这本书中描写了很多种不同的爱,有正直的曼內特医生为了正义与恶势力做斗争,甚至牺牲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和家庭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私的爱;再如作为慈爱的父亲,曼內特医生为了女儿的幸福,原谅了自己仇人的儿子并接纳他为亲人时所流露出来的宽容的爱;在如年轻的律师为了自己...  (展开)
伦敦在逃火野丽 2014-02-07 23:13:47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on revolution 论革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昨晚把狄更斯的《双城记》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老爷子太会打伏笔,前面几章铺了好几条不同的线,让人云里雾里,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后来几条线索汇集,就像舞台突然拉下了帷幕,观众一下子从黑暗进入了波澜起伏摧枯拉朽的法国大革命的剧本中。草蛇灰线,豁然开朗。真想对老...  (展开)
Mulan 2006-03-10 11:01:50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

《双城记》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生于1812年,卒于1870年。《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发表于1859年,是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双城记》在问世之甫即遭到种种奚落。有传闻说狄更斯在阅读《星期六评论》上对《双城记》的抨击之后,竟然昏迷不醒,卧病数月。...  (展开)
落落 2011-07-21 15:17:27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版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但我猜知道这句话的人并一定小说《双城记》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这句话为何而说。如果想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以及为何说写出这句经典名句,那自然是要读读原著的。       “---简而...  (展开)
未注销 2012-12-03 22:58:14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版

给卡顿

他的出场很普通,除了和达内长得一模一样。他的形象和一个律师相距甚远,他懒散、不修边幅,甚至是放荡不羁。他对镜子中的自己说:“从他(指达内)身上,你可以看到你堕落前的模样,你本来可以成为什么样子!跟他对换一下,你是否也会像他那样受到那对蓝眼睛的青睐,像他那样...  (展开)
生如夏花花 2008-06-09 19:44:1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回归爱的渴望

在那个最令人恐惧、堕落、压抑的动荡年代,在两座充满断头台、死囚犯、流血、告密的城市中,人性并没有因此而泯灭。仍有为了爱而宽容一切的人,因为爱而无私奉献的人,更有用生命来诠释爱情的人。 〈双城记〉围绕法国大革命前后莫奈特医生一家、德法热太太、艾弗雷蒙德三个家庭...  (展开)
芝麻 2022-07-06 16:52:57 译林出版社2020版

双城记

《双城记》故事背景是法国大革命。读这本书的感受是自始至终都能看出狄更斯不但不是“二极管”,更是坚决“不站队”。他既没有站在革命者一边,也没有站在上层建筑一边;他既不一味反对革命,也不盲目支持革命。在他心里革命是什么?“革命是正确的,但是‘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  (展开)
庄生晓梦 2012-10-27 14:37:0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终究是个梦【谨献给不存在又永远存在的西德尼·卡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那些没有风雨大作的夜晚,不幸而万幸地被卷入两个城市间的暴雨漩涡。得以认识卡顿,得以因他而心碎多日,得以在他的世界欣赏真善美。 卡顿的出场就是一场精心的设计。我老觉得,狄更斯在他身上投入的感情是所有人物里最多的。写到西德尼·卡顿,他总是多情的。...  (展开)
花生豆 2012-10-15 21:51:5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7月14日,巴士底日,也就是法国国庆日

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巴士底狱被攻占。史称巴士底日,现为法国国庆日。 巴士底狱(Bastille)是一座曾经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坚固监狱,高30米,围墙很厚,共有8个塔楼,上面放有大炮,监狱内设一军火库。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  (展开)
琪官 2019-02-06 15:16:59 作家出版社2015版

爱比恨更有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dual revolution)。当法国陷入在政治的混乱无序和革命的血腥恐怖中,英国正成为经济世界的引领者,重塑着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早就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英国大有种“隔岸观火...  (展开)
复旦学姐Jess 2014-03-17 23:02:0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双城记》开篇这段话似乎已经被引滥了。“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7 38 后页> (共753条)

订阅双城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