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的4星书评 (217)

余地 2006-12-29 19:22:2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双城记》读后感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但我猜知道这句话的人并一定小说《双城记》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这句话为何而说。如果想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以及为何说写出这句经典名句,那自然是要读读原著的。 “---简而言之,...  (展开)
we are 2008-10-30 13:55:22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关于爱与救赎

尽管摆脱不了古典小说的大段说教,也无法避免英伦式的亲密又略显疏离的对话,没有现代小说繁杂的叙事手法,小说仍旧靠单纯讲故事取胜。 恩怨情仇,故事很简单。亚历山大•曼奈德医生囚于巴士底狱中十七年,出狱之后,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幸而在女儿露西照顾关爱之下得以开...  (展开)
眉间尺 2013-11-21 21:37:0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版

以革命之名,以自由之名

狄更斯的此书最初读到的只是片段,后来找来完整的全书来读,这也是很多年前的事情。过去多年之后,对于此书最深刻的印象却不是关于主人公的爱情线,而是那些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描写。书中的法国大革命似乎不同于我们历史教科书的那场大革命,各种残暴与死亡交织其中,这或许...  (展开)
qiao di 2018-02-20 20:44:26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版

超脱世俗纯洁的“爱情”

这本书中描写了很多种不同的爱,有正直的曼內特医生为了正义与恶势力做斗争,甚至牺牲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和家庭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私的爱;再如作为慈爱的父亲,曼內特医生为了女儿的幸福,原谅了自己仇人的儿子并接纳他为亲人时所流露出来的宽容的爱;在如年轻的律师为了自己...  (展开)
未注销 2012-12-03 22:58:14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版

给卡顿

他的出场很普通,除了和达内长得一模一样。他的形象和一个律师相距甚远,他懒散、不修边幅,甚至是放荡不羁。他对镜子中的自己说:“从他(指达内)身上,你可以看到你堕落前的模样,你本来可以成为什么样子!跟他对换一下,你是否也会像他那样受到那对蓝眼睛的青睐,像他那样...  (展开)
生如夏花花 2008-06-09 19:44:1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回归爱的渴望

在那个最令人恐惧、堕落、压抑的动荡年代,在两座充满断头台、死囚犯、流血、告密的城市中,人性并没有因此而泯灭。仍有为了爱而宽容一切的人,因为爱而无私奉献的人,更有用生命来诠释爱情的人。 〈双城记〉围绕法国大革命前后莫奈特医生一家、德法热太太、艾弗雷蒙德三个家庭...  (展开)
花生豆 2012-10-15 21:51:5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7月14日,巴士底日,也就是法国国庆日

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巴士底狱被攻占。史称巴士底日,现为法国国庆日。 巴士底狱(Bastille)是一座曾经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坚固监狱,高30米,围墙很厚,共有8个塔楼,上面放有大炮,监狱内设一军火库。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  (展开)
琪官 2019-02-06 15:16:59 作家出版社2015版

爱比恨更有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dual revolution)。当法国陷入在政治的混乱无序和革命的血腥恐怖中,英国正成为经济世界的引领者,重塑着传统经济和社会结构。早就把国王送上断头台的英国大有种“隔岸观火...  (展开)
one_sunnyday 2017-06-21 15:03:3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读完双城记

法国小说总是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卡顿感到惋惜,希望狄更斯还有什么伏笔,但故事已经讲到了末尾。 最开始听说《双城记》,说是描写法国大革命,但是读完之后发现作者并没有用大量笔墨直接叙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却营造了大革命的气氛,用仁爱化解仇恨,用人道化解暴力...  (展开)
夏知丘 2008-03-26 16:17:2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版

革命让人疯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几日对这句话颇有体会。感觉如果每天坚持阅读,阅读就会变得轻松,但若稍有怠懈,就会离文字的感觉很远。 这几日将《双城记》读完,里尔克的法文诗和车槿山先生翻译的马尔多罗之歌仍半途而废地躺在床上,亦如深宫中的女子等待着皇帝的宠幸。书那么...  (展开)
ERICSHI 2014-12-23 16:42:2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A Book Report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The first time I saw the name of the book A Tale of Two Cities, I just wonder why it named in this way. Its name greatly draws my attention. What do two cities refer to? Is a novel about love or adventure? And what does the novel want to tell us? With these...  (展开)
纳洛博 2008-06-24 12:46:37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版

阅读《双城记》

作家确实绕不过他所存在的那个时代,无论他多么富有想象力和预测能力。狄更斯,这个生活于19世界的伟大作家无论如何在写作的过程中逃不过他对于历史宏大叙事的极度观照。 是啊,一个作家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怎么可能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呢?带着强烈的历史痕迹,忠实于自己...  (展开)
fireinice 2007-03-02 11:49:23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版

革命从来不是温文尔雅的

  狄更斯显然不是站在革命者的立场上描写革命的,一个在腥风血雨中的复仇与爱情故事显的是如此老套。   最后的自白与开卷相映成趣。我想,不管怎样,这本书会引起你对革命的思考。如果你想的话  (展开)
方塘 2019-11-06 14:16:45 中信出版集团2019版

双城记的隐形主角 ——读中信出版集团《双城记》马鸣谦译本

译者马鸣谦在后记中说,法国大革命是《双城记》隐形的真正主角,此语切中肯綮一针见血。达尼露西夫妇、曼内特医生、德伐日夫妇、卡尔顿先生、洛里先生、克朗彻先生、普罗丝小姐一众人物粉墨登场,饰演着慷慨悲欢的个人命运,而主宰一切的命运之神就是法国大革命。 一、山雨欲来...  (展开)
1011琉璃苣 2020-08-14 23:48:11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双城记》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开篇第一句话被无数次引用。但我猜知道这句话的人并一定小说《双城记》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也不知道这句话为何而说。如果想理解这句话的原意,以及为何说写出这句经典名句,那自然是要读读原著的。 “---简而言之,那个时...  (展开)
时间的玫瑰 2010-03-19 11:48:35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转载:BY李海鹏

如今到处都有人说“这是最好的年代,这是最坏的年代”,可我觉得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读《双城记》。这本书太阴郁、太崇高了,不适合我们这个快乐的年代。书中有个脑筋急转弯儿倒是值得分享一下:当一位老爷躺在床上,由四个仆人伺候着喝一杯热巧克力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答...  (展开)
Joey 2023-11-01 12:30:14 译林出版社2020版

长短评

狄更斯文笔很好,这本翻译也不错。但它是“太人性的”。当你用这种观点去理解各种社会实践,甚至是一场革命的时候,能得到结果什么呢?一边是暴政,一边是暴民,狄更斯先生这类人于是卡在中间了。他的理解方式本身就框定了他的选择,历史观颇有些浅薄。 回到作品,结构设计方面...  (展开)
LL 2018-09-07 22:48:23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版

双城记——爱总是要比恨有力得多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当我读完一些沉重的小说之后,就会想去读狄更斯。并非他描写的英国不够黑暗,而是我在他那里总能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局。久而久之,我似乎被他说服了,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就是我所读到的狄更斯。 但这部小说不同,它终结于死亡。 在其他故事里并非没有死亡,但那不是故事...  (展开)
Sugarman 2024-02-03 18:19:44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版

这个译本也没有评价的那么差

读的第一本狄更斯小说,上海译文出的张玲的这个译本好像也没有评论里说的那么不堪,翻译上能发现几处错误,但不影响整体的质量。后面张玲的解读对于理解双城记有很大的帮助。有机会读一下宋兆霖的译本,看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狄更斯还是偏通俗小说一类,思想层面跟陀思妥...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 (共217条)

订阅双城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