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兰德尔·柯林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培文
副标题: 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原作名: Violence: A Micro-sociological Theory
译者: 刘冉
出版年: 2016-6
页数: 596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书系·社会科学译丛
ISBN: 9787301271032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培文
副标题: 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原作名: Violence: A Micro-sociological Theory
译者: 刘冉
出版年: 2016-6
页数: 596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培文书系·社会科学译丛
ISBN: 9787301271032
内容简介 · · · · · ·
在受动作片电影和畅销惊悚小说影响而产生的流行误解中,在社会科学家的常规解释中,暴力往往与贫困、种族或意识形态仇恨、家族疾病等特定情况联系在一起。本书从微观社会学角度出发,借助视频录像、民族志调查,近距离研究暴力真正发生时的情况,引导读者进入真实而令人不安的人类冲突世界:从军队暴力、警察暴力、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抢劫、运动暴力到武装冲突,进而揭示了暴力动力学,解释了为什么暴力通常会是对弱者的暴行、为何通常会在众人面前进行仪式性展览,或进行秘密恐怖袭击和谋杀;以及为什么少数人能够操控暴力;最后则提供了应对乃至消除暴力的方法。
暴力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1.作者介绍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的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Dorothy Swaine Thomas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关于政治与经济变迁的宏观社会学、社会冲突等。
2.代表作品
《互动仪式链》(2004),被列入商务世界学术名著译丛。
目录 · · · · · ·
目录
中文版序
第一章 暴力冲突的微观社会学
[第一部分暴力的肮脏秘密]
第二章 冲突性紧张和无能的暴力
第三章 恐慌进攻
第四章 攻击弱者(一):家庭暴力
第五章 攻击弱者(二):霸凌、拦路抢劫、持械抢劫
[第二部分净化后的舞台暴力]
第六章 公平搏斗表演
第七章 作为娱乐的暴力
第八章 运动暴力
[第三部分暴力情境的动力与结构]
第九章 打斗能否开始及如何开始
第十章 少数暴力人士
第十一章 情绪注意力空间中的暴力主导
第十二章 尾声:实用的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中文版序
第一章 暴力冲突的微观社会学
[第一部分暴力的肮脏秘密]
第二章 冲突性紧张和无能的暴力
第三章 恐慌进攻
第四章 攻击弱者(一):家庭暴力
第五章 攻击弱者(二):霸凌、拦路抢劫、持械抢劫
[第二部分净化后的舞台暴力]
第六章 公平搏斗表演
第七章 作为娱乐的暴力
第八章 运动暴力
[第三部分暴力情境的动力与结构]
第九章 打斗能否开始及如何开始
第十章 少数暴力人士
第十一章 情绪注意力空间中的暴力主导
第十二章 尾声:实用的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创造性学者从其先辈处获得的并不仅仅是文化资本,而是还包括思考的技术,以及如何有效地反驳对手,如何觅得创造新理论与新风格的机会等。这些技术正是他们的导师能够在争夺注意力空间的战斗中获胜的原因;他们能够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新的场景,或是发明新的技术。创造性学者能够将周边的学术界以及其中的忠诚与冲突都内在化;他们能够比竞争者思考得更快,并能生产出吸引读者的思想。他们之所以会对自己的领域有着近乎直觉的感悟,是因为他们早已将不同学术派别的思想技术深深内化。他们的思考并不费力,因为思考本身会带来在学界的地位。他们并不只是与其他人或抽象的理念辩论,而是同时与这两者辩论;他们会在学界合纵连横。这些合作与冲突都将他们推向了学界中心。创造性精英对学界中的位置有一种无师自通的直觉,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支持者与对手是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情绪注意力空间中的暴力主导 -
这两者都与蒙塔涅的类型相符:顶层是那些掌握了攻击性技巧并会用其来控制他人的大师,他们抓住了主动权,不会因为他人的行动而影响自己的心情。那些因为自己地位太低而进行反抗的人,只会进一步巩固这种地位。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培文书系·社会科学译丛(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地球村里的诸神》《改变人类学》《中国的城市变迁》《大转型的社会理论》《现实的社会构建》
等
。
喜欢读"暴力"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暴力"的人也喜欢 · · · · · ·
暴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
臉譜 (2018)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社会学与政治学 (王荣欣)
- 政治学 (叙拉古之惑)
- 37°暖书单(一) (37°暖)
- Interesting books (小实)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暴力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恶夫 2017-10-07 19:24:51
非常啰嗦,尽管案例生动且丰富,正文将近500页实在没必要。只研究微观的暴力情境,互动的取向谈不上多么有洞见。翻译流畅,例如醉酒暴力中提到酒后某人骚扰名叫琳达的姑娘,中文是“琳达 琳达 林子好大”,不禁找来英文版对照:“ Linda, Linda, let-me-in-da”。
12 有用 tifanie 2019-07-04 23:02:44
对照英文看的,翻译得真棒,阅读过程简直是我的自修翻译课了。比起所谓的大师,不妨多看看这些年龄相仿的优秀同辈如何精益求精,会更加切身。
0 有用 Athos 2019-08-06 15:18:38
抛开社会经济根本动因,只关注暴力发生现场的情绪行为机制。简直太棒!全面详实且语言简练干净毫无学术腔。看那么多负面社会新闻在这里可以得到强有力的支撑。一分扣给不拿图片版权直接出纯净版这种无奈又鸡贼的做法。
1 有用 Vanessa。 2017-11-16 22:17:08
凶残的本性无法改变。
34 有用 nothing传叔 2016-12-11 15:55:41
不是很接受这种微观暴力理论,不过有几页分析校园欺凌,这几天看到也算十分应景。。。全书可以压缩三分之一,定价降一半,就能比现在畅销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