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罗丹论》是里尔克初到巴黎为探究罗丹的雕塑艺术而写的一本艺术评论专著。里尔克在罗丹身边多年,以其细腻的观察和诗人的笔触撰写了这部关于罗丹其人其艺术的论著,成为艺术史上的一部杰作。
梁宗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法语教育家于一身的翻译家,也是法国象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影响的旗手。梁宗岱的翻译与文论为众多译家推崇备至,被视为一位高山仰止的前辈,但由于一些历史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这套八卷本精装版《梁宗岱译集》收录了梁宗岱一生所有翻译作品,全面而丰富地向读者和研究者呈现梁译经典作品。
※ 文学翻译一代宗师
※ 中国比较文学先驱者
※ 梁宗岱译诗译文全集
这套《梁宗岱译集》包括梁宗岱所有翻译作品:
《一切的峰顶》(歌德 等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莎士比亚 著)
《浮士德》(歌德 著)
《交错集》(里尔克 等著)
《蒙田试笔...
《罗丹论》是里尔克初到巴黎为探究罗丹的雕塑艺术而写的一本艺术评论专著。里尔克在罗丹身边多年,以其细腻的观察和诗人的笔触撰写了这部关于罗丹其人其艺术的论著,成为艺术史上的一部杰作。
梁宗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法语教育家于一身的翻译家,也是法国象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影响的旗手。梁宗岱的翻译与文论为众多译家推崇备至,被视为一位高山仰止的前辈,但由于一些历史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这套八卷本精装版《梁宗岱译集》收录了梁宗岱一生所有翻译作品,全面而丰富地向读者和研究者呈现梁译经典作品。
※ 文学翻译一代宗师
※ 中国比较文学先驱者
※ 梁宗岱译诗译文全集
这套《梁宗岱译集》包括梁宗岱所有翻译作品:
《一切的峰顶》(歌德 等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莎士比亚 著)
《浮士德》(歌德 著)
《交错集》(里尔克 等著)
《蒙田试笔》(蒙田 著)
《罗丹论》(里尔克 著)
《歌德与贝多芬》(罗曼•罗兰 著)
《梁宗岱早期著译》(梁宗岱 著)
罗丹论的创作者
· · · · · ·
-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作者
-
梁宗岱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宗岱(1903-1983),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和教授。一九二四年留学欧洲,与保罗•瓦莱里、罗曼•罗兰等文学大师过从甚密;一九三一年底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等著名学府。著述广及诗歌创作、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批评,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 他是瓦莱里的入室弟子
※ 他是罗曼•罗兰的授权译者
※ 他是徐志摩的诗友
※ 他是冯至的译诗同道
※ 他是朱光潜的“畏友”
※ 他是巴金、傅雷、罗念生的辩友
※ 他是卞之琳、罗大冈的老师
我认识这个种族的第一个人是梁宗岱先生。……他跟我谈诗带着一种热情,一进入这个崇高的话题,就收敛笑容,甚至露出几分狂热。这种罕见的火焰令我喜欢。
——瓦莱里
我已经收到你那精美的《陶潜诗选》,我衷心感谢你。这是一部杰作,从各方面看:灵感,迻译,和版本。
——罗曼•罗兰
...
梁宗岱(1903-1983),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和教授。一九二四年留学欧洲,与保罗•瓦莱里、罗曼•罗兰等文学大师过从甚密;一九三一年底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等著名学府。著述广及诗歌创作、中外文学翻译和文艺批评,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 他是瓦莱里的入室弟子
※ 他是罗曼•罗兰的授权译者
※ 他是徐志摩的诗友
※ 他是冯至的译诗同道
※ 他是朱光潜的“畏友”
※ 他是巴金、傅雷、罗念生的辩友
※ 他是卞之琳、罗大冈的老师
我认识这个种族的第一个人是梁宗岱先生。……他跟我谈诗带着一种热情,一进入这个崇高的话题,就收敛笑容,甚至露出几分狂热。这种罕见的火焰令我喜欢。
——瓦莱里
我已经收到你那精美的《陶潜诗选》,我衷心感谢你。这是一部杰作,从各方面看:灵感,迻译,和版本。
——罗曼•罗兰
梁氏的译文对原文体会深入,诠释委婉……所入颇深,所出也颇纯。
——余光中
梁宗岱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丰碑。
——柳鸣九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罗丹的成熟期可以两件作品为界:始之以《塌鼻人》的头,终之以《青铜时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页 -
罗丹未成名前是孤零的。荣誉来了,他也许更孤零了吧。因为荣誉不过是一个新名字四周发生的误会的总和而已。 …… 这作品已经成为无名的了,正如一片平原是无名的,或者象大海一样在地图上、典籍里和人类心目中才有名号,而实际上只是一片汪洋、波动与深度而巳。 …… 他的生平是属于那些不容叙述——无终无极的生命之一。 …… 手臂是一种奢侈品……没了手她还想挽留,没了臂它还要拥抱。 …… 天堂近了,却还未达到;地狱相去不远,却还未忘掉。 …… 这里是罪恶和诅咒,刑罚和幸福。我们骤然领悟:掩饰这一切,埋没这一切,却又装扮到似乎绝无其事的世界,必定要变为贫乏的。 …… 他的灵魂是那么轻盈,所以负载他那沉重的身躯若无其事。 …… 他已经动身了,却还一度回顾,并非回顾城门,也不是回顾那些啜泣的人,也不是回顾他的伴侣,他只回顾他自己。他的右臂举起来,伸展,摇晃;他的手在空中张开,放走了一些不知什么东西,正如人们把自由放给笼鸟一样,这是一切犹豫与疑惑的启程,属于未来的幸福,属于目前虚待的痛楚,属于那些不管住在哪里而我们或许有一天会碰到的人;属于明天或后天的一切可能性,亦属于人们想象以为遥远、温甜、沉静,而且将经过一个很长时间才来临的死。 …… 说不定梅利诺特在一个凄清的下午独自去看那《地狱之门》时,曾经感到这层吧。说不定重新开始的希望,在他那已经半碎的心里又一度跳动吧。说不定,如果可能,当他独自和他一起的时候,他曾叩问这个人: “你过去的生命是怎样的?” 罗丹就会回答: “很好。” “你曾经有过仇敌吗?” “他们并不妨碍我工作。” “光荣呢?” “逼我工作。”。 “朋友呢?” “勉励我工作。” “女人呢?” “我的工作教我爱慕她们。”。 “但是你曾经年轻过吗?” “当然啦,不过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庸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罗丹论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罗丹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罗丹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让火焰与镜子重新复活

里尔克的文字没问题 但是图片不够好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8.2分 295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8.5分 118人读过
-
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5)8.7分 3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一个出版编辑的下场 (何家炜)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书非买不能读也 (拉维克)
- 藝術/美學 (貓毛咖啡)
- 我的書架 (貓毛咖啡)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罗丹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羊以 2018-09-07 22:45:50
研究里尔克在诗歌历程上受他人影响的关节点,应该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早期到中期的转变过程中,罗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里尔克甚至为此改变了诗歌风格,写了一批物诗,在本书第二部分的演讲词里面,就是以“物”作为关键点切入的。并且从这篇文章可以窥见海德格尔喜欢里尔克的某种因素。而里尔克的诗歌从中期到后期的转变过程中,塞尚则越来越重要,并非偶然的,里德的《现代雕塑简史》是以罗丹作为起始点,《现代绘画简史》是以塞尚... 研究里尔克在诗歌历程上受他人影响的关节点,应该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早期到中期的转变过程中,罗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里尔克甚至为此改变了诗歌风格,写了一批物诗,在本书第二部分的演讲词里面,就是以“物”作为关键点切入的。并且从这篇文章可以窥见海德格尔喜欢里尔克的某种因素。而里尔克的诗歌从中期到后期的转变过程中,塞尚则越来越重要,并非偶然的,里德的《现代雕塑简史》是以罗丹作为起始点,《现代绘画简史》是以塞尚作为起始点。。奇怪的是,那本里尔克艺术随笔集《永不枯竭的话题》没有收录关于二者的相关文章。。 (展开)
0 有用 童书小读伴 2017-12-07 15:34:25
在一个浩瀚的穹隆里,他把他的宇宙竖立在我们头上,安放在大自然里。
0 有用 Sisyphus 2019-11-18 17:26:18
继《给青年诗人的信》之后趁热打铁读了里尔克的作品,差点当传记来读,其实这是一首赞歌,一篇美术评论。突然想到,评论真的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理解艺术吗?无知的眼睛看到的,和透过评论家的眼睛看到的,有何异同呢。
0 有用 瓦 2019-08-18 17:00:26
煎熬的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来自罗丹与里尔克的生命力,终于读完了。。。。。
0 有用 ReginaPhalange 2024-08-12 00:52:43 江苏
《给青年诗人的信》(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书里收录了《罗丹论》等杂文,听说著名翻译家梁宗岱翻译得更贴切原文,我在2024.07.18—07.20读了一遍他翻译的《罗丹论》。里尔克(奥地利现代杰出唯心主义诗人)1902年结识罗丹(欧洲现代伟大雕塑家),1903年写成《罗丹论》。“他(罗丹)的艺术并不建立在什么伟大的思想之上,而在于一种小小的认真的实现上。/人们虽不和他说话,石头却对他谈心。(书也对我谈... 《给青年诗人的信》(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书里收录了《罗丹论》等杂文,听说著名翻译家梁宗岱翻译得更贴切原文,我在2024.07.18—07.20读了一遍他翻译的《罗丹论》。里尔克(奥地利现代杰出唯心主义诗人)1902年结识罗丹(欧洲现代伟大雕塑家),1903年写成《罗丹论》。“他(罗丹)的艺术并不建立在什么伟大的思想之上,而在于一种小小的认真的实现上。/人们虽不和他说话,石头却对他谈心。(书也对我谈心)/每个人都有他下决心的方式,每个都有他活这最后一刻的方式,用他们的灵魂活着,用那保持生命的躯体去忍受着。/罗丹的胜利就在于他始终坚守着他的作品,他用大自然的方法回答一切破坏:重振旗鼓和百倍努力地创作。”我和罗丹都喜欢在心旷神怡的清晨去公园漫步,静观公园里堂皇璀璨的晨兴,爱好完整无暇的最初的时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