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周保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然后一起讨论。这样的交流,夜以继日,经年堆叠,已有数十万字。通过撰写和阅读这些文字,教师与学生两者均获得了超出流俗之上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持。
在书中周保松正面回答了下面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自由人,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必会做出选择,那么,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离开这个目的有多远了?政治的本义是什么,怎样把个人的幸福和制度、政治生活融合为一?公正,在我们的社会、我们认定的最重要价值中,占据什么位置?作者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他对个人成长和学术经历的追述,有亲切的体验和感人的故事,让书中的理念更具有可信的力量。此外,作者的哲学启蒙老师陈特在癌症病故前,与他做了五次长谈,分别关于幸福和意义等终极问题。陈特一生罕有著述,...
周保松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师,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他把对哲学、人生与大学教育的种种思考写下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学生,然后一起讨论。这样的交流,夜以继日,经年堆叠,已有数十万字。通过撰写和阅读这些文字,教师与学生两者均获得了超出流俗之上的精神与信念的支持。
在书中周保松正面回答了下面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自由人,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也必会做出选择,那么,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追寻的?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离开这个目的有多远了?政治的本义是什么,怎样把个人的幸福和制度、政治生活融合为一?公正,在我们的社会、我们认定的最重要价值中,占据什么位置?作者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他对个人成长和学术经历的追述,有亲切的体验和感人的故事,让书中的理念更具有可信的力量。此外,作者的哲学启蒙老师陈特在癌症病故前,与他做了五次长谈,分别关于幸福和意义等终极问题。陈特一生罕有著述,书中这五篇对谈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仁厚的智者。
走进生命的学问的创作者
· · · · · ·
-
周保松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保松 七十年代初生于中国农村,1985年移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毕业,英国伦敦政治及经济学院博士。现于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任教,曾获中文大学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及校长模范教学奖。著有《小王子的领悟》(2016)、《政治的道德:从自由主义的观点看》(2014)、《自由人的平等政治》(2010)、《相遇》(2008)、《政治哲学对话录》(2004)等。
目录 · · · · · ·
自序:活得好这回事
致谢
辑一 学生
1. 或许不是多余的话
2. 独一无二的松子
3. 政治、学术与人生
4. 论辩和论政
5. 读书之乐
附录 新亚学规
6. 政政人何所重
7. 走进生命的学问
辑二 老师
8. 夜阑风静人归时
最后的五堂课:与陈特先生对谈
9. 之一:体验死亡
10. 之二:追寻意义
11. 之三:善恶幸福
12. 之四:师友杂忆
13. 之五:论情说爱
14. 光照在黑暗里——纪念沈宣仁先生
附录 沈宣仁先生给作者的最后一封电邮
15. 真正的教者──侧记高锟校长
辑三 大学
16. 中大人的气象
17. 我所理解的新亚精神
18. 做个自由人——《政治哲学对话录》序
19. 个人自主与意义人生——哈佛学生的两难
20. 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重建中国大学的价值教育
21. 大学的价值:周保松、梁文道对谈
辑四 回忆
22. 童年往事
23. 倘佯在伦敦书店
24. 淘书心情
25. 寻找以赛亚.伯林
26. 活在香港——一个人的移民史
27. 行于所当行——我的哲学之路
代后记 可有可无的灰尘(陈日东)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j既然我们只能活一次,我们就应该认真对待自己认真对待价值……我们常常感到无力,因为我们自觉太卑微,以为什么也改变不了。既然什么都改变不了,也就不必坚持什么;既然没什么好坚持,是非对错遂不必在意……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因为我们在世界之中,只要我们做对的事,过好的生活,世界就会不同。这包括活得真诚正直,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拒绝谎言拒绝堕落,关心身边的人,珍惜美好的事物,参与公共事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7页 -
在大学执教初期,做痛苦的苏格拉底抑或快乐的猪──这个问题经常困扰保松。他启发学生,教导学生种种价值,明白争取社会公义的重要,并要努力做个正直公正的人。但学生一旦离开校园,面对的往往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弱肉强食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世界。学生遂面对巨大挣扎。愈认真愈执着的学生,可能愈痛苦挫折愈大。那么,做老师的,应否要为学生所受的苦负责?假若当初学生没上他的政治哲学课,不受意义和价值问题困扰,安心跟着主流走,会不会活得更舒服?“人生识字忧患始”,保松常常不得不停下来,再三追问这些问题。活得好和活得公正,到底是互不相干彼此对立,还是密不可分互相成全?读完上面提及的那篇文章,我知道,保松在为人师表八年后,终于解开了这个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代后记 可有可无的灰尘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走进生命的学问"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走进生命的学问"的人也喜欢 · · · · · ·
走进生命的学问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4 条 )

爱与正义——评周保松《走进生命的学问》


进生命的学问,启迪心灵的书籍 -----读周保松《走进生命的学问有感》

也许,我会去中大看看你。
> 更多书评 3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37°暖书单(一) (37°暖)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 科学种田 (相风乌)
- 无读不丈夫——豆瓣8.0(100+)藏书 (沉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走进生命的学问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小北向荣 2020-02-28 07:35:05
我和陈生十二年师生缘,如今想来,一一如昨。中大草木依然,山水依然,只是陈生的笑声,陈生的话语,陈生在黄昏下一个人散步的身影,却于一夕之间,远于千里之外,怎不教人怀念。夜阑风静人归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寂寥,长留我心且鼓励我前行的是老师的教导。
7 有用 momo 2019-08-29 02:16:25
【2019.57】1.周保松老师太真诚、太善良啦(而且还帅)。如果自己有幸成为教师,希望能向他一样把育人放在首位。尽量避免让学校成为职业训练所,让教育被市场逻辑绑架(城市发展局限于经济也是一个道理)。2.保持对历史决定论的怀疑,“共产主义”社会存赖于资源的无限,但地球正陷于环境和能源危机之中,并且这个构想在时间维度上离现实太过遥远。3.人的死亡不代表一切归于虚无,要肯定自我存在的不可替代性,体味生... 【2019.57】1.周保松老师太真诚、太善良啦(而且还帅)。如果自己有幸成为教师,希望能向他一样把育人放在首位。尽量避免让学校成为职业训练所,让教育被市场逻辑绑架(城市发展局限于经济也是一个道理)。2.保持对历史决定论的怀疑,“共产主义”社会存赖于资源的无限,但地球正陷于环境和能源危机之中,并且这个构想在时间维度上离现实太过遥远。3.人的死亡不代表一切归于虚无,要肯定自我存在的不可替代性,体味生命赋予的一切,经历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与容颜变迁(同时也要意识到其他人对他们自己的独特性)。4.《行于所当行—我的哲学之路》是《自由人的平等政治》的后记,读这篇可以为读下本做准备,提前了解关于罗尔斯自由主义的观点。5.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到港中大、伦敦的waterstone's书店、马克思墓这些地方看看 (展开)
1 有用 一块饼干 2019-08-11 09:34:23
好吧我承认我对大学老师有偏见。明明生活是单调的安稳悠闲,却要装得饱经世事和历经沧桑。
0 有用 Ex 2019-04-29 20:04:41
做了6000多字的笔记。20190415-0429借自长春市图书馆
1 有用 小饼干儿酱 2020-03-25 16:39:25
关于大学价值的思考挺感人;回忆移民和留学的部分也很有意思。 但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周保松老师好像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一个能将自己思考结论投入生命实践的人,本身就值得敬佩和学习。 危险的是不屑行动的人:独自沉思时是一个样子,以为理解生命真谛、看透世间真相,感觉好极了;但一旦跳入社会洪流就立马是另一番样子。 此外,看周老师友人的后记,突然明白了,虚无主义具有让人停止思考... 关于大学价值的思考挺感人;回忆移民和留学的部分也很有意思。 但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周保松老师好像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虽不赞同他的观点,但一个能将自己思考结论投入生命实践的人,本身就值得敬佩和学习。 危险的是不屑行动的人:独自沉思时是一个样子,以为理解生命真谛、看透世间真相,感觉好极了;但一旦跳入社会洪流就立马是另一番样子。 此外,看周老师友人的后记,突然明白了,虚无主义具有让人停止思考的强大功效,正是因为它的批判力,但它本身并非真理,故易陷入只拆不建的混乱。难怪阿伦特说,虚无主义是永远伴随着思考的危险。套用金观涛评马克思主义的话说:虚无主义作为反思之巨镜是成功的,但它不能脱离自己反思的对象独立存在。 不过我反对虚无主义主要是因为,听起来怎么怪中二的…… 跑题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