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文化苦旅》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该书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余秋雨:
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余秋雨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金石堂具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近十年来,他凭借着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资源,投入对中国文脉、中国美学、中国人格的系统著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杂志等机构一再为他颁奖,表彰他“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目录 · · · · · ·
原版小序001
新版小序005
第一部分 如梦起点
牌坊 002
寺庙 016
信客 024
第二部分 中国之旅
我的山河 046
都江堰 054
道士塔 061
莫高窟 071
沙原隐泉 079
阳关雪 084
西域喀什 089
废井冷眼 098
杭州宣言 108
黄州突围 117
山庄背影 131
宁古塔 148
抱愧山西 162
风雨天一阁 181
第三部分 世界之旅
漂泊者 194
这里真安静 206
鱼尾山屋 217
北欧寒夜 236
远方的海 250
写经修行 260
第四部分 人生之旅
谢家门孔 278
巴金百年 295
佐临遗言 320
寻石之路 341
文化之痛 355
天人对话 368
为妈妈致悼词 383
祭笔 390
· · · · · · (收起)
新版小序005
第一部分 如梦起点
牌坊 002
寺庙 016
信客 024
第二部分 中国之旅
我的山河 046
都江堰 054
道士塔 061
莫高窟 071
沙原隐泉 079
阳关雪 084
西域喀什 089
废井冷眼 098
杭州宣言 108
黄州突围 117
山庄背影 131
宁古塔 148
抱愧山西 162
风雨天一阁 181
第三部分 世界之旅
漂泊者 194
这里真安静 206
鱼尾山屋 217
北欧寒夜 236
远方的海 250
写经修行 260
第四部分 人生之旅
谢家门孔 278
巴金百年 295
佐临遗言 320
寻石之路 341
文化之痛 355
天人对话 368
为妈妈致悼词 383
祭笔 390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环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那么,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余秋雨软精装套系7本—传家典藏版(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行者无疆》《千年一叹》《中国文脉》《山河之书》《何谓文化》
。
喜欢读"文化苦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文化苦旅"的人也喜欢 · · · · · ·
文化苦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90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8.6分 6350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2001)7.7分 111643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8.2分 36028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1992)7.8分 1063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图书合集 (藻荇)
- 我最爱的图书
- 我最爱的图书
- 我最爱的图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化苦旅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纪诺亚 2023-08-02 11:20:57 江苏
这本书,豆瓣上有好几个版本,我选择了自己刚读完的版本来标记。 重温这本书,这次大概是第三遍了。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读它的喜爱和震撼,记得那些被我们在课堂上一再引用的著名段落;一方面,我也记得本世纪初开始文坛和媒体对作者余秋雨大量的批评和负面报道,尤其是汶川地震后的“含泪劝说”,大概令他的形象跌至最低点。于是,在读这本已经大量改版过的书时,不断读到作者对当年大众泼脏水、挥大棒的场景... 这本书,豆瓣上有好几个版本,我选择了自己刚读完的版本来标记。 重温这本书,这次大概是第三遍了。心情比较复杂。一方面,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读它的喜爱和震撼,记得那些被我们在课堂上一再引用的著名段落;一方面,我也记得本世纪初开始文坛和媒体对作者余秋雨大量的批评和负面报道,尤其是汶川地震后的“含泪劝说”,大概令他的形象跌至最低点。于是,在读这本已经大量改版过的书时,不断读到作者对当年大众泼脏水、挥大棒的场景描述,也不断读到他由此遭受的屈辱和愤懑,以及为何不回应的种种缘由。孰是孰非,难以判断。我只能从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来看,抛开那些文革时期真假难辨的故事,抛开当代公知对他人格上的抨击,他的文化散文还是值得一读的。 下一本,《中国文脉》。 (展开)
5 有用 开满阳光的树 2018-02-12 11:46:02
我欣赏余秋雨对文化的赤诚。尤其是鱼尾山屋这一篇。那么多曾经比中国文化更璀璨的世界古文明都在或战火或侵略或演进中被取代被消亡,但中国文明保存下来了,外来的文化到了中国都是被融合,却动摇不了我们民族文化大的根基。的确值得骄傲,感觉可以列为初中生高中生必读,树立文化自信和居安思危的思想。但是不推荐人生之旅这部分,有点含沙射影。以前其实看过这本书,但是感觉白读了。所以为什么说书读百遍。
0 有用 追云的CK 2025-03-26 17:44:22 广东
我把他当做一本旅游推荐书来看,意外的好玩哈哈
1 有用 武川 2022-04-12 17:52:51
再次读了一遍《文化苦旅》,新版做了一些篇目调整,最精彩的篇章都留下了。余秋雨的散文很耐读,尤其是语言的顺畅、清晰,遣词造句,颇具匠心,很见功力。他的历史散文充满了一个文人对历史的喟叹,从喟叹声中可以感受其学识的广博、思考的深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用实际行动保持着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有的状态,他手握一支笔践行着自古以来传统读书人的精神信念。边行边思边写,边述边咏边叹,其行文洋洋洒洒。很多篇章充满... 再次读了一遍《文化苦旅》,新版做了一些篇目调整,最精彩的篇章都留下了。余秋雨的散文很耐读,尤其是语言的顺畅、清晰,遣词造句,颇具匠心,很见功力。他的历史散文充满了一个文人对历史的喟叹,从喟叹声中可以感受其学识的广博、思考的深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用实际行动保持着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有的状态,他手握一支笔践行着自古以来传统读书人的精神信念。边行边思边写,边述边咏边叹,其行文洋洋洒洒。很多篇章充满历史深处的忧思,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他用散文让大众重新认识历史、了解文化、感悟文明。他也受过很多批评,极富争议。也许部分批评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毕竟人文领域的话题没有绝对标准,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他笔耕不辍,他的文字对文化的传播有着巨大的贡献。有对比,才见高低,当今文化影响力,舍余其谁? (展开)
4 有用 生存在海拔四米 2018-05-04 13:53:04
敢说关于文革的真话的当代作家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