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本书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性,*适宜用作初学者的入门书。讲贯中国历代政治思想的原委和利弊,并附录作者自述治学的经历。
内容简介
本书系1935年吕思勉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的演讲。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把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理清头绪,更会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
作者简介 · · · · · ·
吕思勉(1884—1954),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毕生致力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
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先秦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宋代文学》《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中国制度史》《文字学四种》《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从部落进于封建 部落大概可分为渔猎、游牧、农耕。大抵山林川泽,多从渔猎进于农耕;平原旷莽之区,则从渔猎进化到畜牧。《尸子》云燧人氏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大约古代山东半岛之地,有一个渔猎进化到农耕的民族,便是巢燧羲农,而黄帝则为河北游牧之族。 阶级的出现:社会愈进步,分工的作用愈显著,处于特别地位的人,自然愈形重要。专门指挥统率的人,权力逐渐增大,就成为君的起源。其偏于保存智识的人,则成为僧侣阶级。 当此时代,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阶级的对立是:一贵族,二自由民,三奴隶。起初贵族和自由民之间相去近,自由民和奴隶相去远;到后来掌权者权力日渐发达,于是贵族和自由民相去渐远,自由民和奴隶相去日近,驯至彼此通婚,而混合为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讲 上古到战国的社会变迁 -
二、从封建进于统一 政治:在战国以前,列国要互相吞并,一国中的大夫也要互相吞并,如此一步步向前,晋国的六卿并成三家,春秋的百四十国变为战国时的七国,世运渐进于统一。 社会:1、土地私有买卖渐渐出现。2、生产方法进步,手工业渐渐脱离农家而独立,交换频繁,专司交换的商人也出现了。3、商业发达,高利贷出现,出现农民流亡,投靠富豪变为佃农,或卖身为奴。 阶级:1、都市的工商业家、乡下大地主作为新阶级兴起了。2、封建时代的贵族日益沦落。3、列国战争置郡县,官僚阶级兴起(来源于新兴的工商家、地主知识分子、没落旧贵族)。 军事:古代战争,军士全用本族人,且以王族贵族为中心,被征服之族不做正式军队,仅用于保守地方。“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到春秋时,为加强战力,一则蓄养勇士,求精锐,二则训练民众,求数量。 三、统一是大势所趋 封建时代,政治虽然四分五裂,但社会的同化是不断进行的。到春秋战国时,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都已大略一致。从民族和国家的全体上看,是由分趋合,走上进化的大路的。 从社会组织上看,因前此良好的制度(君政)逐渐废坠;人和人之间的善意逐渐消失;而至于酿成病态。于是有所谓政治者,起而对治之。政治是药,他是因病而起的,亦是想治好病的。人谁不想好?谁肯安于坏?于是有政治上种种的主张而形成政治思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讲 上古到战国的社会变迁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理学纲要 8.2
-
- 两个世界间的托克维尔 8.4
-
- 朱维铮史学史论集 8.7
-
- 阅读施特劳斯 8.2
-
- 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9.1
-
- 宋初政治研究 8.4
-
-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 8.3
-
- 历史与社会 9.0
-
- 章太炎与明治思潮 8.9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关于“公心”与“私心” 的一点不同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第8页提到一个人的心有善恶两念交战,分别是公心和私心。 公心,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仁。一个人好,就希望大家好,甚而至于为著人家不恤牺牲自己。 私心,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但不肯损己以利人,还要损人以利己。 所以“公心”是好的,“私心”是不好的,但是我... (展开)
了解国家行为的启蒙书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华书局 (2012)8.2分 317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4)7.8分 64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8.0分 15人读过
-
大有书局 (2023)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体制研究 (虾球二宝)
- 大家小书·思想 (大家小书)
- 政治学学习入门书单(自用) (奥芙乐迩)
- 东方屠龙术史考 (陆犯焉不识)
- 小說 詩歌 社科 (火星掉在柴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官山 2023-02-16 09:17:59 上海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1 有用 我想去北欧 2025-03-23 12:28:45 云南
治政治思想史怎么能只想着阶级阶级?吕虽强调社会学知识,可心里只有激进社会学知识。 虽偶有锐见,但是当我接触过冯天瑜、刘泽华、萧公权、瞿同祖的东西就会觉得吕思勉治史,其内容错漏百出。 1.不能只反对官僚不反君。和《中国官僚政治》一个毛病。看错了问题的根源,权力只对权力来源负责,问题上官僚是对君主负责,不对民负责。基本的判断都是出问题的。 2.就思想论思想的内容太少。完全是主观分析一个社会情况再来聊聊... 治政治思想史怎么能只想着阶级阶级?吕虽强调社会学知识,可心里只有激进社会学知识。 虽偶有锐见,但是当我接触过冯天瑜、刘泽华、萧公权、瞿同祖的东西就会觉得吕思勉治史,其内容错漏百出。 1.不能只反对官僚不反君。和《中国官僚政治》一个毛病。看错了问题的根源,权力只对权力来源负责,问题上官僚是对君主负责,不对民负责。基本的判断都是出问题的。 2.就思想论思想的内容太少。完全是主观分析一个社会情况再来聊聊思想。就算只有这样,也没问题,可是用🐴术阶'级论硬套中国历史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尽管没有明说,可是你细细品,都是阶级那一套来诠释中国。 3.偶有锐见提到国家社会的不同,政府豪强权力应该限制(p56,p139)。但都属于浮光掠影,也不系统分析。 (展开)
2 有用 陆仁贾 2021-12-31 15:34:28
好书需细读,久不读古文属实阅读能力就下降许多,最后一篇谈读书治学在别的书里读过。“读书如掠地”一直在践行。
0 有用 momo 2022-10-16 15:13:20 上海
待二刷
0 有用 多吃青菜少长肉 2022-01-18 18:59:43
《附录》部分《中国政治与中国社会》概括的阐述了吕思勉先生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整体通贯认识。吕老着眼于环境的“交通”把中国的文化划分为三大时期:(1)中国文化独立发展时期。(2)中国文化受印度影响时期。(3)中国文化受欧洲影响时期。附录最后的治学经验展示了吕思勉先生学习历史的进径,而且吕老治史重视社会学的认识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