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 力冈 / 冀刚
出版年: 2017-7
页数: 630
定价: 5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外国文学名著精品
ISBN: 9787533949372
内容简介 · · · · · ·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
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日瓦戈医生的创作者
· · · · · ·
-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是著名的肖像画家,母亲是著名的钢琴家。少年时期他曾有意当音乐家,学习了六年音乐之后,又放弃了音乐改读文学。1906年他随父母访问了德国,1909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又转到历史哲学系,1912年到德国马堡大学就读一年,研究新康德主义派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开始和一些未来派艺术家交往,并开始发表作品。十月革命后,他长期在教育部图书馆工作。
帕斯捷尔纳克早期以诗歌创作为主,1914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之后又发表了《在街垒上》(1917)、《生活, 我的姐妹》(1922)、《崇高的疾病》(1924)等诗作。三十年代起以小说创作为主,先后发表了 《旅行护理》》 (1931)、《斯彼克托尔斯基》(1931)、《重生》(1932)等作品。卫国战争之...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生于莫斯科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是著名的肖像画家,母亲是著名的钢琴家。少年时期他曾有意当音乐家,学习了六年音乐之后,又放弃了音乐改读文学。1906年他随父母访问了德国,1909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后又转到历史哲学系,1912年到德国马堡大学就读一年,研究新康德主义派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开始和一些未来派艺术家交往,并开始发表作品。十月革命后,他长期在教育部图书馆工作。
帕斯捷尔纳克早期以诗歌创作为主,1914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云雾中的双子星座》,之后又发表了《在街垒上》(1917)、《生活, 我的姐妹》(1922)、《崇高的疾病》(1924)等诗作。三十年代起以小说创作为主,先后发表了 《旅行护理》》 (1931)、《斯彼克托尔斯基》(1931)、《重生》(1932)等作品。卫国战争之后的1948年,他开始创作《日瓦戈医生》,1956年完成并在次年发表后,轰动国内外,并使作家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具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和思想深度, 善于在历史演变的背景下透视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和思想变异,真实而又细致地描写主人公多情而波动的内心世界与冷酷无情的客观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从而达到反思历史、呼唤人性的目的。《日瓦戈医生》便是他创作追求的集中代表。
目录 · · · · · ·
第一章五点钟的快车
第二章另一境地的少女
第三章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
第四章大势所趋
第五章告别旧时代
第六章在莫斯科过的一个冬天
第七章旅途中
第二部
第八章到达
第九章瓦雷金诺
第十章大路上
第十一章林中战士
第十二章山梨树
第十三章带雕像的房子对面
第十四章重返瓦雷金诺
第十五章结局
第十六章尾声
第十七章日瓦戈的诗
附录一帕斯捷尔纳克小传
附录二逸事数则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同你就像最初的两个人,亚当和夏娃,在世界创建的时候没有任何可遮掩的,我们现在在它的末日同样一丝不挂,无家可归。我和你是几千年来在他们和我们之间,在世界上所创造的不可胜数的伟大业绩中最后的怀念,为了悼念这些已经消失的奇迹,我们呼吸,相爱,哭泣,互相依靠,互相贴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89页 -
最大的痛苦在于:我爱你可你不爱我。我极力想找出这种责难的含意,想解释它,证实它,于是到自己身上去找原因,回顾我们整个生活和我对你所了解的一切。可是我找不到缘由,回忆不起做了什么错事招致这样的不幸。你是误解了我,不是善意地看我,你看到的我是歪曲了的,就像照哈哈镜里的面影一样。 可我是爱你的。啊,我多么爱你,你是难以想象的!我爱你身上一切独特的禀性,不论它们是好是坏,爱你身上一切普普通通的特点;它们结合起来便不同寻常,这才是我所珍惜的。我爱你那因为这些内在精神而变得高尚的脸庞,没有这一切也许你并不漂亮。我爱你的天赋和聪慧,它们仿佛完全弥补了你所缺乏的意志力。所有这一切,对我都弥足珍贵,我不知有比你还好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0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日瓦戈医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3 条 )





谁为你我点燃一朵雪夜的烛火?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5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8.5分 5875人读过
-
Pantheon (1997)8.9分 65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8.6分 3419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8.3分 179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21购书统计 (ly的读享生活)
- 外国文学 (清-旻-)
- 书单|拓宽知识维度 (楊過)
- Россия и СССР (Янчик)
- 2023年3月起已购 (怎奈夜凉荑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日瓦戈医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不想吃猫的鱼 2022-08-16 08:31:56
变革伴随着流血和牺牲,个人的命运被时代裹挟,在顺从和挣扎中去寻求平衡,对于一个平凡的人来讲,无法去评判对与错,只能从历史中寻求答案。庆幸于所处的时代,和平而宁静。
0 有用 念念 2024-01-19 09:51:11 广东
翻译不行
0 有用 慕愁空 2022-12-25 15:37:48 浙江
在动荡的历史中,想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多么难呀。一开始读得很莫名,怎么突然就跳去讲一个不相干的人物,到章节末把线索汇聚在一起,事情就串连起来了。
0 有用 即兴判断 2017-11-26 18:00:38
在尤拉的心灵里,一切都被搅乱、被颠倒了,一切都是非常独特的——他的观点、习惯和禀赋。他极端敏感,他的见解之新颖是无法描述的。
6 有用 宽宽宽叔 2019-10-27 01:59:55
当反复的革命带来社会的动荡与家庭的分离,当人被瞬息万变的时代裹挟着前进,而不得不抛下身边的一切时,何为对?何为错?我不认为日瓦戈是渣男,他对每一个爱人的爱都是真的。同理,拉拉对丈夫和对日瓦戈的爱也是真的。作为资深渣男,我特能理解,并深表同情。 作为进步的代价,战争、革命,将整个国家的每一个细胞都卷入了政治运动之中。作者对革命前的那种一团和气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非常怀念,对苏维埃政权没有几句好话。也... 当反复的革命带来社会的动荡与家庭的分离,当人被瞬息万变的时代裹挟着前进,而不得不抛下身边的一切时,何为对?何为错?我不认为日瓦戈是渣男,他对每一个爱人的爱都是真的。同理,拉拉对丈夫和对日瓦戈的爱也是真的。作为资深渣男,我特能理解,并深表同情。 作为进步的代价,战争、革命,将整个国家的每一个细胞都卷入了政治运动之中。作者对革命前的那种一团和气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非常怀念,对苏维埃政权没有几句好话。也难怪能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文中夹杂着大量的风光描写。真是太美了,看得我恨不得明天就动身去俄罗斯,住日瓦戈住过的城市,坐日瓦戈坐过的火车。 我平时对文学完全不感冒,这本书是我近10年来读过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感觉畅快淋漓,特别是后面,从第13章开始进入高潮和精华部分。两周读完。翻译不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