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
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
◎ 编辑推荐
◆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的伟大斗士,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
◆ 全书所述历史含括广泛,拿破仑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别林 斯基、恰达耶夫、巴枯宁、马志尼 、蒲鲁东、拿破仑三世等人物纷纷登场,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 本书不仅讲述历史,剖析人性,同时是一部自由思想的巨著,为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推崇。
◆ 赫尔岑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曾影响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往事与随想》也可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细细品味。
◆ 项星耀的译本,首次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得到巴金等权威的称赞。
◎ 内容简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 1812 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 世纪 40 年代俄...
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
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
◎ 编辑推荐
◆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的伟大斗士,影响了俄国、欧洲乃至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思想者与革命者。
◆ 全书所述历史含括广泛,拿破仑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别林 斯基、恰达耶夫、巴枯宁、马志尼 、蒲鲁东、拿破仑三世等人物纷纷登场,鲜活生动,妙趣横生。
◆ 本书不仅讲述历史,剖析人性,同时是一部自由思想的巨著,为大思想家以赛亚·伯林所推崇。
◆ 赫尔岑是思想家,也是文学家,曾影响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往事与随想》也可作为一部文学经典细细品味。
◆ 项星耀的译本,首次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并得到巴金等权威的称赞。
◎ 内容简介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心灵史巨著,是赫尔岑用血和泪写成的回忆录。全书的覆盖面相当广,从 1812 年的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的起义,19 世纪 40 年代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1848 年欧洲的革命风云,资产阶级政权对群众的血腥镇压,直到19世纪50年代伦敦各国流亡者的活动和宗派斗争,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的社会政治面貌和新一代革命者——赫尔岑所说的“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的成长,几乎包括了 19 世纪初叶至巴黎公社前夕的整个历史时期。
赫尔岑在俄国的经历使他接触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走卒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的描绘构成了一部“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来到西欧后,又遭遇了 1848 年的革命高潮,目睹了欧洲民族民主运动波澜壮阔的场面,也经历了斗争失败后的惨痛景象。
赫尔岑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政论家,既有革命激情又心怀悲悯,在他笔下展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不畏压制与迫害,在历史波澜中奋勇搏击的历程。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不乏启示与激励的。
◎ 名人推荐
◆ 他的自传是俄国文学与心理学天才的伟大纪念碑之一,堪与屠格涅夫及托尔斯泰的伟大小说并列。
—— 以赛亚·伯林
◆ 星耀同志:二十六日来信收到,知道赫尔岑的“回忆录”即将发排,我十分高兴。您的全译本仍用“往事与随想”的译名,我当然同意,而且我应当感谢您替我偿还了一笔欠了几十年的大债(我一九二八年就计划翻译这部大书!后来又有朋友们帮忙,您也是其中之一,我只译出五分之一,而且“随想”二字还是采用一位读者朋友的建议。)赫尔岑是我的“老师”,他的“回忆录”是我最爱读的一部书。但几年来我疾病缠身,写字吃力,有话写不出,也无力写,只好等我身体养好点,或者您的译文出版时,再拿起笔写出我的喜悦。再一次感谢您。
—— 巴金
◆《往事与随想》是一部自传经典,可与卢梭、司汤达、吉本、托尔斯泰和亨利·亚当斯的自传并列,甚至有人会加上托洛茨基、丘吉尔,像赫尔岑一样,他们知道怎么把个体置于历史当中。
—— 德怀特·麦克唐纳(《往事与随想》英译者)
◆ 他的观察力极其出色,以伟大记者的俭省笔墨讲述故事。他的天赋在于不仅了解人们本身,还了然于他们在历史中的处境。这位不懈而又诚实的观察者在书中给出的观察——运动中的人们经受了什么——我们最好自己去发现。
—— V.S.普利切特(英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 赫尔岑的这本回忆录是十九世纪一部纪念碑式巨著,是重要的文献,更是出色的文学作品。
—— 菲利普·汤因比
往事与随想的创作者 · · · · · ·
-
-
项星耀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岑(1812—1870),俄国思想家、作家、革命家。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 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1835 年,他以“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1842 年回到莫斯科,立即重新投入战斗,并受到迫害。1847 年初,赫尔岑携家到达欧洲,成为流亡者,从此再未返回俄国。1848 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触发他重新思考社会根本问题。1852 年他来到伦敦,随后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北极星》和《警钟》两种刊物,登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章。这些刊物当时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1870 年 1 月,赫尔岑病逝于巴黎。
其代表作有《谁之罪》《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法意书简》《来自彼岸》《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往...
赫尔岑(1812—1870),俄国思想家、作家、革命家。少年时代受十二月党人思想影响,立志走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道路。1829 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1835 年,他以“对社会有极大危险的自由思想者”的罪名被流放。1842 年回到莫斯科,立即重新投入战斗,并受到迫害。1847 年初,赫尔岑携家到达欧洲,成为流亡者,从此再未返回俄国。1848 年欧洲革命的失败,使赫尔岑思想上发生危机,触发他重新思考社会根本问题。1852 年他来到伦敦,随后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北极星》和《警钟》两种刊物,登载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章。这些刊物当时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促进了解放运动的发展。1870 年 1 月,赫尔岑病逝于巴黎。
其代表作有《谁之罪》《科学中的一知半解态度》《关于研究自然的信》《法意书简》《来自彼岸》《论俄国革命思想的发展》《往事与随想》等。
目录 · · · · · ·
译者前言
致尼·普·奥加辽夫
序 言
第一卷 育儿室和大学(1812—1834)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增 补 亚·波列扎耶夫
第二卷 监狱与流放(1834—1838)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三卷 克利亚济马河上的弗拉基米尔(1838—1839)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目 录(中册)
第四卷 莫斯科、彼得堡和诺夫哥罗德(1840—1847)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尼·赫·凯切尔(1842—1847)
1844 年的一个插曲
第五卷 巴黎——意大利——巴黎(1847—1852)
前 言
革命前后
第三十四章 途中
第三十五章 共和国的蜜月
西方小品 第一集
1. 梦
2. 在大风暴中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西方小品 第二集
1. 哀歌
2. 附言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一些已经触及的问题引起的思考
第四十二章
家庭悲剧
一 1848 年
二
三 心的迷乱
四 又是一年(1851 年)
五
六 海洋之夜(1851 年)
七 1852 年
八
增 补
俄罗斯的影子
一 尼·伊·萨佐诺夫
二 恩格尔松夫妇
目 录(下册)
第六卷 英国(1852—1864)
第一章 伦敦的雾
第二章 山峰
第三章 伦敦的流亡者
增 补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他的《论自由》
第四章 两件案子
1. 决斗
2. 巴泰勒米
第五章 “无罪”
第六章 波兰的流亡者
第七章 德国流亡者
第八章 50 年代伦敦的流亡自由民
第九章 罗伯特·欧文
第十章 红衫军
第七卷 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和《警钟》
第一章 高潮和低潮(1858—1862)
第二章 瓦·伊·克利西耶夫
第三章 流亡者中的年轻一代
第四章 巴枯宁和波兰问题
附 录 给波兰的俄国军官委员会的信
第五章 韦瑟利公司的轮船“沃德·•杰克逊号”
第六章 弗·佩切林老爹
第七章 伊·戈洛温
第八卷
断 片(1865—1868)
第一章 杂拌儿
第二章 美丽的威尼斯(1867 年2 月)
第三章 美丽的法兰西
旧信选编(《往事与随想》附录)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波列沃伊的信
选自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的信
选自季莫费·尼古拉耶维奇·格拉诺夫斯基的信
彼得·雅科夫列维奇·恰达耶夫的信
选自皮·约·蒲鲁东的信
托马斯·卡莱尔的信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这种闲适生活中,我回顾着一件件往事,思考着每一句话和每一封信,每一个人和我自己。我看到,我有时这儿错了,有时那儿错了,我看到了我的脆弱,摇摆,行动上的犹豫,别人对我的影响。我这种清理过程中,内心逐渐出现了一种转变……我对谁也不再存有幻想,但是对自己的希望加强了,我变得不再依靠任何人。 空虚包围了我,使我坚强了,它给了我静心思考的时间;我与人们疏远了,那就是不再寻求彻底的了解。我并不回避任何人,但是对人们已不感兴趣。我看到,我与人们没有真正深刻的联系。我是陌生人中的陌生人,我对一些人的同情比对另一些多一点,但是与任何人都没有打成一片。……今天,化装舞会结束了,多米诺斗篷脱下了,桂冠从头上摘下了,面具从脸上拿掉了,我看到了另一些面貌,不是我预先想象的面貌。我怎么办呢?我对许多人的爱减少了,因为我了解得多了,我可以不在脸上流露这一点,但是我不能不感觉到这一点,然而正如我说过的,这些发现并没有使我丧失勇气,宁可说还加强了它。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别林斯基非常怕羞,平常遇见陌生人或者人太多的时候,他就会手足无措;他知道这一点,想要掩饰,结果反而弄得很滑稽。K要他一起拜访一位夫人;离她家越来越近,别林斯基也变得越来越不安,他问,可不可改天再去,说他头痛。K了解他,不理睬他的借口。车到门口,别林斯基一下雪橇,便想溜之大吉,被K一把抓住大衣,拖进了屋子。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往事与随想"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往事与随想"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娜塔莎之舞 9.2
-
- 生活与命运 9.3
-
- 生命是赌注 9.1
-
- 陀思妥耶夫斯基 8.6
-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9.0
-
- 生活的故事 9.7
-
- 俄国文学史 9.6
-
-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9.2
-
- 南方高速 8.8
-
- 鱼王 8.9
往事与随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1 条 )
> 更多书评 61篇
论坛 · · · · · ·
第二章 | 来自没猫病 | 2025-03-30 14:54:54 | |
两个译本你们更喜欢哪个? | 来自momo | 6 回应 | 2025-03-29 08:49:52 |
轻型纸吗? | 来自冬日之光 | 7 回应 | 2024-12-24 14:55:39 |
什么是大自然的三界分类法呀 | 来自魂灵之火 | 1 回应 | 2024-04-16 08:39:32 |
第十六章提到的Vitberg的建筑 | 来自well | 2023-12-23 05:44:29 |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2)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9.2分 643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9)9.4分 177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9.3分 15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若我窮苦,皆賴迷書 (豬貓虎六郎)
- 书海无涯 (佾云)
- 2010年以后9分以上图书 (晚安,本杰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往事与随想的评论:
feed: rss 2.0
21 有用 云也退 2018-12-19 11:42:06
知识分子在说到自己的时候,能否挤走最后一滴泄私愤的动机,这可比他们如何为生民请命更有看头。赫尔岑拼了老命,也要摆脱自己所局限的利害一隅,他憎恶黑尔韦格这样对他构成了致命伤害的小人,但更不能容忍谩骂、揭短的作风在自己的文字中暴露。这三卷书是一场从小我奔向无我的征程。想起一些中国的老学者,写点回忆录干巴巴,提两句同行吧又能引出一番骂战。而这种得理不让人的出息自然又是代代有传承的。
11 有用 念青 2019-07-16 14:44:43
#2019第70本# 我们不活一生,我们只活几个苦难又闪光的时刻。当赫尔岑垂垂老矣,向死亡步步为营,坐在地中海边的庭院,望着窗外的碧蓝色海浪翻腾,迎着海风回忆往昔,他必定会泪流满面,无数苦难的时刻在生命的脉络上闪烁着跳动,渐渐清晰连成一条深浅不一的足迹:作为私生子不能继承父姓却倍受宠爱,和奥加辽夫在麻雀山上用彼此的热情将彼时说不清的理想热泪相拥,被流放后潜入莫斯科在众友帮助下与娜塔莉亚结婚私奔,全... #2019第70本# 我们不活一生,我们只活几个苦难又闪光的时刻。当赫尔岑垂垂老矣,向死亡步步为营,坐在地中海边的庭院,望着窗外的碧蓝色海浪翻腾,迎着海风回忆往昔,他必定会泪流满面,无数苦难的时刻在生命的脉络上闪烁着跳动,渐渐清晰连成一条深浅不一的足迹:作为私生子不能继承父姓却倍受宠爱,和奥加辽夫在麻雀山上用彼此的热情将彼时说不清的理想热泪相拥,被流放后潜入莫斯科在众友帮助下与娜塔莉亚结婚私奔,全家人张灯结彩迎接母亲和儿子的乘船归来却得到丧生大海的噩耗,忍受第三者的出现和一次次的宽宏大量与妻子重归于好。总觉赫尔岑太过宽容善良到懦弱的地步,能忍受第三者一次次破坏家庭婚姻,也隐约酿成妻子过早离世的祸患,那晚过后,他的灵魂可能早随妻子死去,留下肉体做政治斗争。这厚重一生必定无比痛苦也无比幸福。 (展开)
47 有用 成知默 2018-12-24 16:31:18
2018年已读123#12月打卡#赫尔岑说此书是“历史在一个偶然走上它的道路的人身上的反映”,他所写的是一代人如何被时代裹挟着向前、被时代迫害,也是一代人如何对抗这个时代,如何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巨浪滔天的19世纪俄国与欧洲,暗无天日的专制暴行,漫长而沉重的苦难岁月,为了理想与自由的壮怀激烈,侧身于其中,赫尔岑不仅是一个与现实贴身肉搏的亲历者,也是一个目光如炬的见证者:监禁、流放、异国流亡,他... 2018年已读123#12月打卡#赫尔岑说此书是“历史在一个偶然走上它的道路的人身上的反映”,他所写的是一代人如何被时代裹挟着向前、被时代迫害,也是一代人如何对抗这个时代,如何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巨浪滔天的19世纪俄国与欧洲,暗无天日的专制暴行,漫长而沉重的苦难岁月,为了理想与自由的壮怀激烈,侧身于其中,赫尔岑不仅是一个与现实贴身肉搏的亲历者,也是一个目光如炬的见证者:监禁、流放、异国流亡,他如实呈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抗争与幻灭,以及幻灭之后不熄的斗志;作为一个见证者,风云激荡的历史、热血奔腾的斗士,在他笔下是最丰满最不可或缺的时代注脚。赫尔岑贡献了精彩绝伦的人物群像,形形色色的流亡者形象与假借革命名义的跳梁小丑,每一个都神情毕肖、刻画入微。即以此书,赫尔岑足以进入不朽之列。 (展开)
12 有用 Nine 2019-07-05 17:25:41
赫尔岑因为专制迫害而离开俄国,全篇都穿插着对专制对集权对审查的控诉,那是10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同样的事情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6 有用 发条橙阿姨 2019-01-30 04:57:24
1月17日开始-1月30日凌晨4点30分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