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Nicéphore Niépce)、欧仁·阿特热(Eugène Atget)乃至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摄影小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德国哲学家、文化批评家和散文家。出身犹太望族。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1933年,纳粹上台,他离开德国,定居巴黎,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论文和评论。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出境的数次努力均未果后,身心俱疲的他在法西边境的小城博港选择了自杀。他的著作在其身后大量出版,为他赢得了越来越高的荣誉。
本雅明的思想融合了德国观念论、浪漫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犹太教神秘主义等多个传统中的元素,并在美学理论、文学批评和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有持久而深切的影响。他最广为人知的论文包括《翻译者的任务》(1923年)、《摄影小史》(1931年)、《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年)和《历史哲学论纲》(1940年)等。
目录 · · · · · ·
2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 061
3 绘画与摄影—第二巴黎书简,1936年 / 125
4 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 157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摄影小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摄影小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摄影哲学的思考 8.8
- 低垂之眼 8.9
- 观察者的技术 8.4
- 每一个疯狂的念头 8.5
- 艺术力 9.2
- 霍克尼论摄影(增订本) 8.9
- 决斗写真论 8.5
- 瓦尔特·本雅明之后的艺术史 8.7
- 表征的重负:论摄影与历史 7.6
- 视觉机器 8.1
摄影小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7 条 )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简单笔记:灵光;中国书法
> 更多书评 8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5分 3534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8.4分 2084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7分 643人读过
-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8.7分 29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理想国 书香2017 (理想国imaginist)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2018年读漏记 (思郁)
- 2018年购书目录 (思郁)
- 待买 (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摄影小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斐君 2018-02-26 15:21:56
再版。
6 有用 萌力强6号 2018-11-26 10:58:55
翻译的句式之间为了句子看起来“精彩”而丢掉了连贯性,另外这个编排方式不喜欢。
36 有用 bird 2018-03-18 21:08:25
完美地看不懂~~
48 有用 海带岛 2018-08-10 17:48:41
这几篇文章总是常读常新,因为每次都让我觉得“你之前居然会觉得自己读懂了”。每种新技术的出现与旧技术向更广泛人群的下沉都会引起沙龙局内人的恐慌。或者说,当旧技术到达下沉的瓶颈期,就会有新技术被发明来抚慰无论如何都无法掌握旧技术的群体。我们有时觉得新技术是前卫和难以接近的,但其实它的本质反倒往往是亲切的。(我大概是在胡说八道了,拍照的时候可千万要把这些都忘掉哦,不是一个范畴的事。)
38 有用 深渊大饭店 2019-03-08 11:01:46
译的好,在对于韦伯的祛魅,马克思的拜物教,卢卡奇的物化几乎照单全收的情况下,如何和阿多诺不同,走一条抵抗法西斯主义的革命道路。是不是因为本雅明对于俄国的先锋运动到苏联的一脉看得过高?和布莱希特又似乎不一样,布莱希特在戏剧中看到民主和对话的可能,但本雅明却选择没有交互性的电影来把所有人变成批评家的位置?换言之,他的电影几乎就是先锋电影,似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和摄影机的对话才是可能的,而不全是镜头所主... 译的好,在对于韦伯的祛魅,马克思的拜物教,卢卡奇的物化几乎照单全收的情况下,如何和阿多诺不同,走一条抵抗法西斯主义的革命道路。是不是因为本雅明对于俄国的先锋运动到苏联的一脉看得过高?和布莱希特又似乎不一样,布莱希特在戏剧中看到民主和对话的可能,但本雅明却选择没有交互性的电影来把所有人变成批评家的位置?换言之,他的电影几乎就是先锋电影,似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和摄影机的对话才是可能的,而不全是镜头所主导的对于艺术家的物化和对于观众的暴力。结论似乎变成了一种游击式的图景,和卢卡奇不同,似乎更后现代一点。/《摄影小史》写得早,似乎还是游击式的面貌更强一点,拒绝一种总体的建构,而是在每一个碎片里实现批判。但从摄影到电影,又是巨大的断裂,本雅明其实是非常先锋的,先锋艺术和大众的关系如何跨越,极其困难。 (展开)
1 有用 文航 2024-12-20 15:31:49 河南
看的时候感觉懂了,这段写得好认同,那段引用不好不赞同,真要总结写点什么的时候又觉得没完全看懂不好去评价。不过翻译和时代问题是对理解(共情、认同)不容忽视的阻碍。
0 有用 李忠兜有280 2024-12-16 14:28:01 重庆
《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两篇,观点太有创造力,不只可以用于摄影,几乎可以完美适用于短视频、网文…
0 有用 chenan 2024-12-10 21:33:48 江西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洞见,翻译扣一星 12.10 于瑶湖图书馆
0 有用 泥白鸽 2024-12-04 15:21:11 中国香港
哈哈哈高校摄影教学需要这样生动的讲解
0 有用 南美杉 2024-12-03 21:55:21 浙江
美丽美丽,可爱啊三明治人本雅明😭!摄影小史一篇勾连出很多论文的新问题,又能做下去了好感动…后两篇翻译糟糕,第二巴黎书简一篇可作为30年代先锋派文本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