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荣格把宗教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人类的心灵探索、时代的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宗教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荣格还对艺术,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做出了许多精彩的论断。
未发现的自我的创作者
· · · · · ·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北部的康斯坦斯湖畔,1961年逝世。他是瑞士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毕生致力于人类灵魂及其深处奥秘的探索,对研究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格曾受弗洛伊德的器重,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观点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研究的思路与领域。因在里比多、无意识和人格发展的认识上产生重大分歧,特别是对里比多概念的不同见解,导致荣格从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中分裂出来,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把宗教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以致其中一些概念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较晦涩难懂。荣格的人格理论包括三部分:意识、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他认为,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不同,它潜存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从来不为人的意识所感知。从无意识这一概念出发,荣格把他的心理学理...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北部的康斯坦斯湖畔,1961年逝世。他是瑞士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毕生致力于人类灵魂及其深处奥秘的探索,对研究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格曾受弗洛伊德的器重,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主席。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观点突破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研究的思路与领域。因在里比多、无意识和人格发展的认识上产生重大分歧,特别是对里比多概念的不同见解,导致荣格从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中分裂出来,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把宗教与灵魂等弗洛伊德尚未注意到的重要问题引入分析心理学的领域中,以致其中一些概念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较晦涩难懂。荣格的人格理论包括三部分:意识、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他认为,集体无意识与个体无意识不同,它潜存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却从来不为人的意识所感知。从无意识这一概念出发,荣格把他的心理学理论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的心灵探索、时代的精神潮流、文学艺术与宗教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
目录 · · · · · ·
Ⅰ 未发现的自我
第一章 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
第二章 与大众思想相抗衡的宗教
第三章 西方国家在宗教问题上的观点
第四章 个体对自身的了解
第五章 对生命的哲学解析和心理学解析
第六章 自我认知
第七章 自我认知的意义
Ⅱ 符号与梦的解析
第一章 梦的意义
第二章 潜意识的功能
第三章 梦的语言
第四章 梦的解析中的类型问题
第五章 梦的象征之原型
第六章 宗教象征的功能
第七章 治愈分裂
· · · · · · (收起)
喜欢读"未发现的自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未发现的自我"的人也喜欢 · · · · · ·
-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8.2
- 依恋三部曲•第三卷 丧失 9.0
-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全新修订本) 8.7
- 潜意识之门 7.7
- 时空之外 9.1
- 创伤与复原 9.2
- 廖阅鹏催眠圣经 8.7
- 不存在的人 8.2
- 心理创伤疗愈之道 8.4
未发现的自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和自己玩耍就已经很热闹了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听了水木丁老师在红豆LIVE上对《未发现的自我》的讲解,也看了文章原文,主要收获如下: 认知和逻辑是两码事,认知更为基础。如一个精神病患者,总是在别人碰他的时候哭闹,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一块玻璃,而玻璃是易碎的,是不能被碰的。逻辑没有错,问题就出在了认知上。所以,盲... (展开)>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关于第13章的invenire一词 | 来自❤ Lane | 1 回应 | 2021-06-02 05:52:1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8.6分 893人读过
-
Signet (2006)9.2分 26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2021)8.3分 102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暂无评分 1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我偶然看到2 (明生)
- Will (greatabel)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 网易蜗牛读书精选 (谷乐胡)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70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未发现的自我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hirrx 2020-08-17 17:15:12
我们对潜意识的知识显示其为一种自然现象,并如同自然本身,它至少是中性的。它包含了人类本性的全部方面——明亮的与黑暗的、美丽的与丑陋的、美好的与邪恶的、深刻的与愚蠢的。研究个体的和集体的象征是一项严峻的任务,并还未被人们掌握。但至少已经起步。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果是令人鼓舞的,并且看上去,它们对许多困扰现代人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14 有用 kacozi 2020-09-24 15:00:00
世界难看书籍排名,休谟第一,荣格第二。虽然同样是精神分析和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就好看很多,即使看起来明明是荣格更有道理。 荣格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被直接(科技)和间接(国家领袖的统治策略)的改变,压制并伤害了心灵深处从远古祖先那里传承来的集体潜意识,放弃了宗教信仰这种本能需要,这就是现代人心理疾病多发的原因——丢失了真实的自我。 世界慢慢站在了神的对立面,人类失去了从各种繁琐诡异的宗... 世界难看书籍排名,休谟第一,荣格第二。虽然同样是精神分析和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就好看很多,即使看起来明明是荣格更有道理。 荣格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被直接(科技)和间接(国家领袖的统治策略)的改变,压制并伤害了心灵深处从远古祖先那里传承来的集体潜意识,放弃了宗教信仰这种本能需要,这就是现代人心理疾病多发的原因——丢失了真实的自我。 世界慢慢站在了神的对立面,人类失去了从各种繁琐诡异的宗教仪式中获得安全感的途径。不再像原始人那样对世界充满敬畏的同时,进行心灵认同和灵魂参与,而是与世界有了清晰的界限,这种丢失掉的本能和安全感正是做出正确决定时所必须的。这种缺失令人类更容易被金钱、权利、酒精所诱惑。 虽然上帝再也不像原来一样跟人类对话,但天使和魔鬼却一直存在,只是换了名字。 (展开)
17 有用 das Rätsel 2020-06-04 13:30:34
人与人的关系或迟或早都要达到这样一个顶点:在这里,总有一方会感到他正在被迫牺牲自己的个性以迎合对方,但双方都认定必须保有自己全部的个性,迎合的结果只能使理解告吹。合适的看法应当是,理解只能达到理解与知识相平衡的程度,不惜一切寻求理解反而对理解双方有害无益。
1 有用 丢丢 2020-06-25 21:36:38
大概是我水平不够,看不懂。
1 有用 陈楸帆 2020-06-03 18:03:09
荣格的伟大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希望他的思想不会被庸俗化、工具化、功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