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站在系统论和20世纪科学的前沿,用新的思路去考察古老的哲学命题,尝试重建理性哲学
···
【内容简介】
科学和哲学有无内在的共同基础?当代人又怎样基于科学的要求和进展来改造哲学?如何回应量子力学对客观性的挑战,重建科学认识论的基础?
《系统的哲学》收录当代著名思想家金观涛的“哲学三部曲”——《人的哲学》《发展的哲学》《整体的哲学》,以及回顾学术历程的长篇序言。金观涛在本书中对其把握社会历史研究、理解现代性的分析工具进行了全面总结,吸取了系统论、控制论等20世纪新兴方法论科学的重要成果,还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中首次运用的一些新概念,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组织系统理论。它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难题——给组织系统整体性一种科学的表述,还出人意料地解决了辩证理性中“客观性”和“发展悖论”这两方面的难题。对于如何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论去分析古老的哲学命题,本书是一个重要范例...
◆站在系统论和20世纪科学的前沿,用新的思路去考察古老的哲学命题,尝试重建理性哲学
···
【内容简介】
科学和哲学有无内在的共同基础?当代人又怎样基于科学的要求和进展来改造哲学?如何回应量子力学对客观性的挑战,重建科学认识论的基础?
《系统的哲学》收录当代著名思想家金观涛的“哲学三部曲”——《人的哲学》《发展的哲学》《整体的哲学》,以及回顾学术历程的长篇序言。金观涛在本书中对其把握社会历史研究、理解现代性的分析工具进行了全面总结,吸取了系统论、控制论等20世纪新兴方法论科学的重要成果,还结合了社会科学研究中首次运用的一些新概念,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组织系统理论。它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难题——给组织系统整体性一种科学的表述,还出人意料地解决了辩证理性中“客观性”和“发展悖论”这两方面的难题。对于如何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论去分析古老的哲学命题,本书是一个重要范例。
···
【编辑推荐】
◆《系统的哲学》不仅收录金观涛的“哲学三部曲”——《人的哲学》《发展的哲学》《整体的哲学》,以及回顾学术历程的长篇序言,还新增了近年来撰写的《关于意识的哲学思考》和最新的2018版序言。
◆ 科学和哲学有无内在的共同基础?当代人又怎样基于科学的要求和进展来改造哲学?如何回应量子力学对客观性的挑战,重建科学认识论的基础?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金观涛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备受赞誉。在本书中,他对其把握社会历史研究、理解现代性的分析工具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做了进一步的哲学表述,对于想深入理解金观涛思想的读者来说,本书是必读书目。
◆本书不仅吸取了系统论、控制论等20世纪新兴方法论科学的重要成果,还结合了金观涛与刘青峰及其他合作者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首次运用的一些新概念,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组织系统理论。它不仅解决了自身的难题——给组织系统整体性一种科学的表述,还出人意料地解决了辩证理性中“客观性”和“发展悖论”这两方面的难题。对于如何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论去分析古老的哲学命题,本书是一个重要范例。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金观涛
生于1947年,现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名誉研究员。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郑州大学任教;1978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曾任《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科学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20世纪80年代创办“走向未来”丛书;1989年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担任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2008年退休后到台湾政治大学任教。
主要著作有《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与华国凡合著,1983),《系统的哲学》(1988),《历史的巨镜》(2015)。与刘青峰合作以下几本著作:《兴盛与危机》(1984),《开放中的变迁》(1993),《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2000),《观念史研究》(2008),《中国思想史十讲》(2015)。
目录 · · · · · ·
2018年版序言
再版序言
序言20年的追求:我和哲学
我心中的马克思:对思想解放的渴望
陷入黑格尔体系的泥潭
对“彻底辩证法”的恐惧
由哲学向科学退隐
一个在科学神殿中平凡的科学家
属于我自己的“控制论”
哲学在召唤
我的三部曲
知识、价值和终极关怀
第一篇人的哲学——论“客观性”
引言 哲学家的内心独白
第一章理性在困境中……
第一节 影子般的客体
第二节 哲学争论的实验判决:关于贝尔不等式的验证
第三节 存在真是被感知吗?对一个实验的描述
第四节 科学理性的金字塔
第二章 建构主义的尝试
第一节 第18头骆驼
第二节 无差异编码和纠错能力
第三节 神经网络的封闭性
第四节 内稳态和符号主义
第五节 客观实在等于本征态吗?
第六节 量子力学的黑箱解释
第七节 鱼龙混杂的哲学遗产
第三章 客观性和公共性
第一节 对经验可靠性标准的重新考察
第二节 寻找新的奠基石
第三节 同一性疑难和结构稳定性
第四节 人体的结构稳定性:为什么有清醒的直观世界?
第五节 结构稳定性的扩张:科学以人为中心
第六节 构造性自然观和科学解释的结构
第七节 我们仍在笼中谈哲学
第四章 近于上帝的观察者
第一节 “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
第二节 什么是观察者?
第三节 自然规律与仪器同构定律
第四节 理性的飞跃:从观察者到思想者
第五节 回到唯物主义:整体演化论
结束语 展望人的哲学
第二篇发展的哲学——论“矛盾”和“不确定性”
第一章 从“无矛盾原理”的争论谈起
第二章 “矛盾”概念的精确化:悖论对逻辑的破坏
第三章 科学理论纠错机制和集合论悖论的启示
第四章 不确定性和系统内部调节功能的破坏
第五章 无限、量子力学和信息论
第六章 数学家和哲学家共同的成果: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第七章 整体演化理论
第三篇整体的哲学——我们的方法论
引言 理性哲学的理想
第一章 历史的导言:整体方法的兴起
第一节 整体之谜
第二节 内稳态的发现
第三节 从维纳到艾什比:调节行为的起源
第四节 目的性、大脑和学习机制
第五节 生命:介于随机性和因果性之间?
第二章 什么是组织?
第一节 黑箱和整体中的部分
第二节 组织:功能耦合系统
第三节 结构主义三要素
第三章 稳定性、存在和价值
第一节 组织系统的稳定性
第二节 自耦合分析
第三节 维持生存的功能和结构
第四节 存在的逻辑
第五节 吸引子、组织起源和价值
第六节 小结:活的组织
第四章 生长的机制
第一节 从蝴蝶花纹和圆锥曲线的关系讲起
第二节 内稳态对生长的意义
第三节 货币的起源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生长作为层次展开:超目的与超因果
第五章 组织的结构、容量和形状
第一节 组织的层次和结构稳定性
第二节 结构对容量的限制:为什么生长有极限?
第三节 维生结构与突变理论
第四节 形态发生机制
第六章 老化过程和功能异化
第一节 从仪器老化原理讲起
第二节 浴盆曲线和功能对结构的反作用
第三节 衰老理论种种
第四节 功能异化与结构畸变
第五节 模拟演化
第六节 无组织力量和熵增加的异同
第七节 组织演化:我们面临新的综合
后记
附录关于意识的哲学思考
一、意识的科学解释能排除“意识”吗?
二、梦的实验研究
三、意识的心脑模型(AIM)
四、新的综合:相空间的意义
五、意识解释的递归方案
六、唯物论还是唯识论:终将消失的界线?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其实,任何一种哲学理论如果不是内心的体验,那么所谓的理论思考和女中学生的寻章摘句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你只是去吸收被别人咀嚼过的思想中流出的汁液。哲学的启蒙要求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它,它要求理论家不仅用哲学来研究生活,而且要用生活来写哲学。而在文革以前要我们这一代人做到这一点甚为困难。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强大的传统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作为信仰来接受的。而且即使是这一哲学本身的精髓也被一层又一层嚼之无味的常识和说教包裹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总之,理论结构一旦和受控实验同构,它大大地解放了思想的力量,同构一方面意味着思想遵循正确的规范,另一方面使人类第一次可以用思想首先在观念的海洋中探索新经验,当然这些观念探索的证明还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毕竟科学的逻辑结构第一次找到一种方法可以使人大无畏而清醒地把自己那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解放出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节 构造性自然观和科学解释的结构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系统的哲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系统的哲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系统的哲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 更多书评 1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新星出版社 (2005)8.8分 36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哲学】 (爱玛·包法利)
- 三辉图书历年出版全目录 (三辉君)
- 学人文丛——金观涛 (白露@思勉)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西西弗斯的奥德赛__思维与心智模式 (睡眠兄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系统的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超越虚无后存在 2022-04-04 23:03:09
参考系统论方法章节
4 有用 Walt 2023-07-06 15:29:48 荷兰
太好笑了
2 有用 Styxecho 2019-08-24 23:59:31
深深的折服!这才是求真与思辨的应有的姿态!
3 有用 seanzhang 2019-03-03 19:37:53
囫囵吞枣的读过一遍。特别是数学推理部分比较深奥,希望下次能够再来读一遍!
1 有用 日落西山 2019-08-04 17:54:51
很赞叹金老师的宏大而细致的思考。受益于金老师哲学思维的发展历史和过程,也受益于金老师将哲学和科学之间的连接。惊诧于科学的发展是如何依赖于不可靠的意识而顽强、繁荣的发展壮大。关于组织,感觉起了个头,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方面,但没有深入的分析和建构。期待有后续... 似乎我也开始经历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