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
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 内容简介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 名人推荐
检读这部著作,我们大体可以窥见近百年来国际学术界在“印度佛教”领域内,所注重的是哪些层面,所解决的又有哪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再注意每章所附的注释说明,则更能加强我们对印度佛教研究史的认识。作者在通史体裁的运用上,可以说掌握得...
“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
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 内容简介
《印度佛教史》一书是卓越的日本佛教学者平川彰先生论述印度佛教的通史类著作,内容详尽,叙述简洁,广泛综合东西方印度佛教研究成果。其论理分明,剖析层层深入,很大程度上恢复了印度佛教的历史概貌,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是“学术性的佛教研究”的经典之作,为初学者了解印度佛教的完美入门书,亦为广大佛学研习者和爱好人士的必备指南。
◎ 名人推荐
检读这部著作,我们大体可以窥见近百年来国际学术界在“印度佛教”领域内,所注重的是哪些层面,所解决的又有哪些问题。如果我们能再注意每章所附的注释说明,则更能加强我们对印度佛教研究史的认识。作者在通史体裁的运用上,可以说掌握得颇为得心应手。这部书能译介到汉传佛教学术界是值得赞叹的。
——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蓝吉富教授
《印度佛教史》以“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佛教”“后期大乘佛教”“密教”等五章,来论述印度佛教源流之生灭,令鉴往知来;并探究佛陀本怀与宗派发展,使本末有序。此书各种议题考名责实,参考资料巨细靡遗,内容条理分明,文笔深入浅出,不仅是学者专家之参考必备,也是初学大众的入门指南。本书是我研究生时期的佛学研究启蒙书,乃至今日身为教授,也常置于案头,以便教学与研究。《印度佛教史》名重国际,是学术界经典之作。
——惠敏法师
印度佛教史的创作者
· · · · · ·
-
平川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平川彰(1915—2002),日本爱知县人,著名佛教研究学者。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梵文学科,专攻印度哲学与佛教学。后致力于原始佛教、阿毗达磨佛教、大乘佛教、戒律的研究。历任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国际佛教学大学院等校教授,1993年成为日本最高学术机关—学士院会员。平川彰先生在1959年以《律藏的研究》一书获文学博士学位。他的其他主要著作包括《原始佛教的研究》《初期大乘佛教的研究》《大乘起信论》《印度、中国、日本佛教通史》《印度佛教史》等多种著述、译作和论文,有《平川彰著作集》(全17卷)行世。
目录 · · · · · ·
序二 鉴往知来,学习佛陀的人间关怀
溯源穷流,发挥菩萨之人本精神
译者序
自序
缩写表
前言
第一章 原始佛教
第二章 部派佛教
第三章 初期大乘佛教
第四章 后期大乘佛教
第五章 秘密佛教
后记
校对者记
索引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依《经集》的《彼岸道品》(Pārāyana-vagga)的《序偈》,住在德干高原的哥达维利(Godhāvarī)河上游的婆罗门跋婆犁(Bāvarī),听到佛陀的名声后,为了闻法而派遣16位弟子。16位弟子由哥达维利河上游的波提塔那(Patiṭṭhāna,Paithan)经由南路,也就是由郁禅尼经过卑提写、憍赏弥、沙祇等而到舍卫城。然后这16位婆罗门童子向佛发问,佛陀予以回答的内容即成为《彼岸道品》而流传下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7页 -
而《经集》(Suttanipāta)的古诗《彼岸道品》(Pārāyanavagga)中,记载了住在南印度德干地区的跋婆犁(Bāvarin)婆罗门的弟子十六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印度,闻法于释尊之事;这应是佛教传到南印度以后的事情。他们由德干的波提陀那(Patiṭṭhāna),经由阿槃提国的优禅尼(Ujjenī)、卑提写(Vedisa),再经过憍赏弥、沙祇(Sāketa,娑鸡多)城等,而到舍卫城。这条从德干通到舍卫城的道路称作“南路”(Dakkhiṇāpatha),是自古就贯通的通商道路。但那时释尊不在舍卫城,所以他们再经由“北路”到王舍城,在此见佛闻法,成为佛弟子。这十六位婆罗门青年中有阿逸多(Ajita)与弥勒(Tissa-Metteyya),是被比定为后来的弥勒菩萨的人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印度佛教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印度佛教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印度佛教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这么好的书,可惜是轻型纸 | 来自果中壳 | 4 回应 | 2024-11-14 18:55:43 |
关于培佩在释迦族故址挖掘出的佛陀遗骨 | 来自玛琦 | 3 回应 | 2020-04-12 10:06:59 |
校對者記 | 来自方枪枪 | 2 回应 | 2018-09-18 12:22:02 |
本书详细目录 | 来自后浪 | 4 回应 | 2018-09-13 23:07:0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04)9.3分 103人读过
-
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3)9.7分 56人读过
-
春秋社 (201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后浪2018书目」 (后浪)
- 这几本有点意思 (Endler)
- 黄书 (丝绒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26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印度佛教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猫只 2020-05-30 23:22:45
这几乎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史书之一,一气呵成!将佛教发展、重要的人物与历史的前进,教义的演变编织在一起,脉络清晰,阅读过程中,时长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想想以前自己在慈宁宫雕塑馆的那些讲解词,实在太入门也太多不准确的地方了。如果现在再给我机会去讲,相信能梳理出一篇脉络更加清晰的讲解词。
4 有用 小黑 2019-08-12 12:41:45
大块头书,但读起来并不费力,能够很好的了解佛教起源与发展,日本佛教憎侣在佛教的研究上比我们深入太多了,国内佛教大概也就骗点香火钱了吧,但西藏的大乘佛教还需要好好了解,有机会找些书学习一下
6 有用 撒旦的咆哮 2020-08-25 20:59:00
此书对佛学所涉无多的读者而言其实并不友好。根据《校对者记》,原来原版著作均用现代日语,而庄昆木译成中文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传统中国佛学的词汇和句法,这就使本书反倒比原版更不易为普通读者所理解。更何况印度人名地名纷繁,佛经典籍浩瀚,对普通读者而言非常陌生,各类名目纷至沓来简直令人头晕目眩,因此要从此版本的《印度佛教史》来窥知印度佛教之面目,对外行人来讲恐怕仅能获得一些零星印象。我的体会是,佛教乃认识... 此书对佛学所涉无多的读者而言其实并不友好。根据《校对者记》,原来原版著作均用现代日语,而庄昆木译成中文后,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传统中国佛学的词汇和句法,这就使本书反倒比原版更不易为普通读者所理解。更何况印度人名地名纷繁,佛经典籍浩瀚,对普通读者而言非常陌生,各类名目纷至沓来简直令人头晕目眩,因此要从此版本的《印度佛教史》来窥知印度佛教之面目,对外行人来讲恐怕仅能获得一些零星印象。我的体会是,佛教乃认识论之学,要脱离苦讹,就要在修行中不断辨识各类错误的虚幻的认识,获得正确的真实的认识,以此方得涅槃。 (展开)
6 有用 孤竹呓语 2019-02-10 23:34:32
台湾学者蓝吉富在该书序言中将佛学研究分为信仰式研究和学术式研究,相比于目前汉传佛学界的学术失范现状,平川彰的这本纯学术著作显得尤为可贵。虽然是七十年代面世的著作,但作为佛学入门级书籍足矣。平川彰按照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秘密佛教的时间线进行叙述,并且梳理了当时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此书也算是平川彰的学术研究大纲,几乎每一段时期都有相应的专著,尤其是对大乘佛教的起源提出了“佛塔集团说”的创见。
40 有用 隐清 2018-09-12 15:58:48
此书绝版已久,后浪出一本以满足收藏,装帧如此精良,实乃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