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长篇小说《迷惘》是卡内蒂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共三十章。第一部:没有世界的头脑;第二部:没有头脑的世界;第三部:世界在头脑中。小说描述汉学家彼得·基恩博士受贪婪而愚蠢的女佣苔莱瑟的摆布,最后精神失常,自焚而死,以此影射希特勒上台前欧洲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揭示了法西斯猖獗横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瑞典学院院士约翰内斯·埃德费尔特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的授奖词中指出,《迷惘》“以纳粹主义残酷地玩弄权术为背景,蕴含着深远的预见性”,称赞卡内蒂“以丰富多彩的作品,尖锐地抨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为人道主义事业做出了贡献”。
《迷惘》的第一部着重描写彼得·基恩离群索居的生活。基恩厌恶人们的虚荣心和贪图享受的本性,不愿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摒弃公职,过着穴居般的生活。他爱书成癖,藏书累万;他节欲守戒,埋头读书;他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头脑中惟有书本,没有世界,...
长篇小说《迷惘》是卡内蒂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共三十章。第一部:没有世界的头脑;第二部:没有头脑的世界;第三部:世界在头脑中。小说描述汉学家彼得·基恩博士受贪婪而愚蠢的女佣苔莱瑟的摆布,最后精神失常,自焚而死,以此影射希特勒上台前欧洲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揭示了法西斯猖獗横行的历史背景及其必然性。瑞典学院院士约翰内斯·埃德费尔特在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的授奖词中指出,《迷惘》“以纳粹主义残酷地玩弄权术为背景,蕴含着深远的预见性”,称赞卡内蒂“以丰富多彩的作品,尖锐地抨击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为人道主义事业做出了贡献”。
《迷惘》的第一部着重描写彼得·基恩离群索居的生活。基恩厌恶人们的虚荣心和贪图享受的本性,不愿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他摒弃公职,过着穴居般的生活。他爱书成癖,藏书累万;他节欲守戒,埋头读书;他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头脑中惟有书本,没有世界,图书就是他的世界。他在四十岁时雇用了一个名叫苔莱瑟的女管家,此人其丑无比,浅薄轻浮,心狠手辣。她费尽心机,骗取了基恩的信任和好感,与他结了婚。他俩的结合并非出于正常人的感情需要,而是各有各的打算:基恩对异性从来就感到厌恶和恐惧,他是为了自己的图书馆免遭火灾才娶她为妻的;苔莱瑟嫁给这个书呆子则是为了能控制他,以取得他的全部财产。她和基恩结婚后就撕下了假面具,到处寻找基恩的存折和财产,逼他写遗嘱,从心灵上和肉体上残酷折磨基恩,最后把他赶出家门,使基恩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迷惘》的第二部描写基恩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基恩置身街头,还在惦念自己的图书馆。他痛苦无比,胡里胡涂地陷进了一个“没有头脑的世界”——一个藏污纳垢的小酒店,一个赌窟和妓院,这里出没的是流氓、赌棍、妓女和骗子。基恩在那里结识了以偷窃和诈骗为生的犹太人驼背菲舍尔勒,后者自称是高明的“棋王”,假装要帮助基恩拯救书籍,以骗取他的钱财。正当他俩去当铺“为书赎身”时,恰好遇上苔莱瑟及其姘夫看门人前去当书。他们反诬基恩是小偷和疯子,基恩遭到他们一顿毒打,还被带到警察局审讯。骗子菲舍尔勒乘机溜走,后被同伙劫财杀死。
《迷惘》的第三部描述基恩被看门人领回家去,作为精神病人关在一间斗室里,受尽残酷的虐待。在巴黎当精神病医生的格奥尔格·基恩突然收到驼背菲舍尔勒发去的一份电报,得知他的哥哥“疯了”,便专程从巴黎赶到哥哥身边,通过私访查到了关基恩的地方,并设计把苔莱瑟及其姘夫赶出基恩的家,基恩回到了自己的图书馆。原来的世界恢复了,但基恩被破坏了的神经系统并没有恢复过来。他头脑里的世界崩溃了,他终日怀疑这是事实,担心再度被赶走,陷入无比的恐怖和迷惘之中。当晚他把全部图书堆积起来纵火焚烧。他站在书上仰天大笑,葬身火海,与自己的图书馆同归于尽。
迷惘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埃里亚斯·卡内蒂是当代杰出的德语作家,但在一九八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并不是声名显赫的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默默无闻。由于他本人的身世特殊,远离祖国,不愿多抛头露面,人们对他了解很少。他的长篇小说《迷惘》在一九三五年出版后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一九六三年再版后才在欧洲传开,人们才开始对他深刻的洞察力、杰出的创作才能和冷静而辛辣的笔触有所了解。
卡内蒂一九○五年生于保加利亚的鲁斯丘克(今鲁塞),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他自幼随父母生活在英国和奥地利,先后在瑞士和德国法兰克福等地求学,通晓西班牙语、英语、德语和法语。一九二四年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化学,一九二八年获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定居维也纳,开始用德语写作。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年轻的卡内蒂先后两次去柏林,在那里逗留了六个月,有幸会见了德国进步作家维兰特·赫茨尔德和布莱希特等,接触到柏林...
埃里亚斯·卡内蒂是当代杰出的德语作家,但在一九八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并不是声名显赫的作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默默无闻。由于他本人的身世特殊,远离祖国,不愿多抛头露面,人们对他了解很少。他的长篇小说《迷惘》在一九三五年出版后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一九六三年再版后才在欧洲传开,人们才开始对他深刻的洞察力、杰出的创作才能和冷静而辛辣的笔触有所了解。
卡内蒂一九○五年生于保加利亚的鲁斯丘克(今鲁塞),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他自幼随父母生活在英国和奥地利,先后在瑞士和德国法兰克福等地求学,通晓西班牙语、英语、德语和法语。一九二四年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化学,一九二八年获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定居维也纳,开始用德语写作。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年轻的卡内蒂先后两次去柏林,在那里逗留了六个月,有幸会见了德国进步作家维兰特·赫茨尔德和布莱希特等,接触到柏林大都市的现实生活,在都市的所见所闻给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一年,他分别用德语和英语进行创作,发表作品,长篇小说《迷惘》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一九三八年纳粹侵占奥地利后,他因是犹太人,被迫流亡,去了英国伦敦,并在那里定居,后取得英国国籍。他在那里主要用英语写作和发表作品,因而有些作品先有英文版本,然后再由他译成德文出版。除了一九八一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外,他还获得格奥尔·毕希纳奖(1972),奈利·萨克斯奖(1995),约翰·彼得·赫贝尔奖(1980),弗朗茨·卡夫卡奖(1981)。他深受奥地利著名作家布罗赫·穆齐尔和克劳斯等人的影响。他创作勤奋,态度严肃,作品有长篇小说、剧本、政论、札记和杂文等。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剧本《婚礼》叙述维也纳一座正在举行婚礼的大厦突然倒塌,全体宾客同归于尽,剧本以此象征腐朽社会的没落与崩溃。剧本《虚荣的喜剧》(1950)描写某国统治者下令销毁全国所有的镜子,全国人民为之哗然,镜子的黑市交易迅速泛滥成灾,终于激怒人民,引发了一场起义。剧本《确定了死期的人们》(1964)叙述某国人民个个都知道自己的死期,人人在颈上挂了一个小盒子,据说其中载有个人出生和死去的日期。某年有个五十岁的人偶然打开盒子,发现里面竟空无一物。顷刻间,生命失去了保障,全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他写的这些剧本揭露和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贪婪、自私、放纵和不安全感;剧本都没有主角,没有情节,只表现某种场面和状况,其描写的事件是荒诞的,但影射和讽刺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他的论文集《群众与权力》(1960)力图分析法西斯取得统治和群众受愚弄的原因;《耳闻集》(1974)评介了五十位作家。其它作品还有札记集《人的领域——1942—1972札记》(1973)、杂文集《良心话》(1975),以及两部自传《获救的舌头》(1977)和《耳中火炬》(1980)。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为了能睡足八小时,八小时无所事事,其余的时间他们就只好去干那些令人讨厌的工作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对他来说,科学和真理是同一概念。人们唯有与世人隔绝,才能接近真理。日常生活是各种谎言的肤浅的混合,有多少过路行人,就有多少说谎者。因此,他对过路的人根本不屑一顾。人类就是由这些蹩脚的演员所组成,在这些蹩脚的演员中又有谁的面孔能够吸引他呢?这些面孔都是瞬息即变的,同一个角色连一天都坚持不了。这一点他用不着看就知道,经验在这儿是多余的。他一心要做个首尾一贯的人。不仅是一个月、半年,而是整个人生都要始终如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迷惘"的人也喜欢 · · · · · ·
迷惘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迷惘》:是谁疯了?彼得·基恩?还是这世界?


读书笔记2251:迷惘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2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7.8分 239人读过
-
Fischer (Tb.), Frankfurt (1965)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1)7.9分 106人读过
-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6年8月)8.8分 7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毕希纳文学奖(Georg-Büchner-Preis) (康叔度)
- 一网打尽---诺贝尔文学奖优秀中译本(1981~2000) (zhuwilly)
- 星丛·外国小说 (胡桑)
- 卡内蒂 (RMR)
- Booklist-2014 (mibo los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迷惘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七国三边未到忧 2012-10-05 12:18:40
连着一起看,加深理解
0 有用 Dolphin 2016-05-15 09:38:54
内容给人的感觉的确是很迷惘,女主人公算是女版的葛朗台吧,自诩为正派的人,实则贪婪、放荡,呵呵,莫大的讽刺。有时候,毁灭才是在迷惘时最好的出路,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诗人、作家、艺术家,或者说普通人去自残自杀。
1 有用 奔跑的风 2016-02-02 21:39:09
我原本高傲的支配书本,却无奈遭书本左右,迷惘中,我选择带着书本逃离这个肮脏的世界。
0 有用 Little Icarus 2016-12-18 22:05:46
喜欢卡内蒂缓慢推进的叙述风格。
0 有用 扶不起 2021-02-28 21:14:57
喜欢,家里很在就有的一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