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谷川道雄揭示隋唐帝国开成的前提、过程与本质的力作,初版于1971年,1998年作者作了重大增补后再版。龙谷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博士李济沧全文译出。这是一本以十六国北朝政治史为具体内容,而以隋唐帝国形成根据和历史本质为问题意识的实证之作,也是作者著称的“豪族共同体理论”由以提出并得以成立的奠基之作。作者从十六国北朝寻觅隋唐帝国的原始形态和形成动力,指出国家与民众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互依存的一面,“没有民众的积极作用,隋唐帝国便不可能出现”。作者深入到六朝隋唐社会的内部和基层,把摸这一时代的精神脉搏,揭示出从纷乱的十六国发展到强盛的隋唐帝国的历史内在逻辑,突破了战后日本中国史学界强调世界史基本规律而忽视中国历史特色的研究范式,标志着一种新的中国中古史阐释体系的成立。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谷川道雄,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多有建树。
李济沧,南京师大副教授,博士,曾留学日本。
目录 · · · · · ·
中文版自序
序说 论隋唐帝国的本源 ——中国中世的国家与共同体
第一编 古代世界帝国的崩溃与五胡诸国家的兴立
序 章
第一章 南匈奴的自立及其国家
一 刘渊自立的历史背景
· · · · · · (更多)
序说 论隋唐帝国的本源 ——中国中世的国家与共同体
第一编 古代世界帝国的崩溃与五胡诸国家的兴立
序 章
第一章 南匈奴的自立及其国家
一 刘渊自立的历史背景
· · · · · · (更多)
中文版自序
序说 论隋唐帝国的本源 ——中国中世的国家与共同体
第一编 古代世界帝国的崩溃与五胡诸国家的兴立
序 章
第一章 南匈奴的自立及其国家
一 刘渊自立的历史背景
(一)释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二)南单于权威的丧失及其恢复过程
二 前赵后赵政权的历史结构
(一)问题考察的视角
(二)前赵后赵国家中的匈奴世界
(三)皇帝权力的两个方向
第二章 慕容国家的君权与部族制
一 慕容燕简史
(一)鲜卑族的兴起
(二)慕容国家的胎动
(三)慕容廆的建国
(四)慕容皝的称霸辽东辽西
(五)慕容儁的帝国建设
(六)慕容暐与前燕的灭亡
(七)后燕的复兴
(八)后燕的瓦解
二 慕容燕皇权的特征
三 军事体制诸问题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史上苻坚的位置
一 问题所在
二 前秦国家的正当性
三 优待鲜卑的精神
四 统一事业与德治主义
五 前秦皇权结构上的矛盾
第二编 北魏统一帝国的统治结构与贵族制社会
第一章 北魏的统一过程及其结构
一 从部落联盟到部落解散
二 华北的统一与州镇制
三 北魏国家的诸阶段与汉人贵族
四 门阀主义诸政策的推行
第二章 北魏官界的门阀主义与贤才主义
一 序言
二 孝文朝的两种立场
三 北魏末期的门阀主义
四 结语
第三章 北魏末期的内乱与城民
一 内乱中诸势力
二 城民的概念
三 北魏的军事体制与城民
四 内乱的意义
第三编 北朝后期的新旧贵族制之争
第一章 北朝后期的乡兵集团
一 序言
二 乡兵结集的诸例
三 乡兵集团的结构
四 乡兵集团与门阀社会的变质
第二章 北齐政治史与汉人贵族
一 序言
二 高氏政权的成立与展开
(一)高欢称霸的诸契
(二)东魏政权的成立与内部抗争
(三)魏齐革命的内情
(四)文宣朝的抑压勋贵
(五)孝昭帝的复古政治
(六)武成帝与恩幸
(七)后主朝的党争
(八)北齐的灭亡
三 汉人贵族与政治现实
(一)北齐政治的推进者
(二)关于所谓勋贵
(三)汉人贵族中的新倾向,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北周的天王称号
一 秦汉以后的王号与皇权
二 五胡诸国天王号之例
三 天王号与封建的政治体制
四 西魏北周的周礼主义与天王号
第四章 周末隋初的政界与新旧贵族
一 周隋革命与门阀官僚
二 高颎与隋朝政界
(一)前言
(二)开皇之治的代表性官僚集团
(三)高颎的新贵族性格
(四)高颎集团的新官人像
(五)高颎的至公立场
补编府兵制国家论
第一章 武川镇军阀的形成
一 序言
二 关中政权的成立与武川镇集团
(一)六镇之乱与武川镇
(二)武川镇民的南下
(三)阎氏的信
(四)宇文泰的被拥立
(五)关中政权的成立
(六)贺拔岳的西征军与武川镇集团
三 武川镇社会与武川镇军阀
(一)乡里武川镇的内涵
(二)武川镇社会的结构
(三)武川镇集团与西魏二十四军
第二章 两魏齐周时期的霸府与王都
一 序言
二 东魏的两都制
三 北齐的两都制
四 西魏北周的两都制
五 中国的再统一与两都制
第三章 府兵制国家与府兵制
一 序言
二 霸府与府兵制
三 都督府制度的展开与府兵制
四 皇帝与府兵
第四章 西魏二十四军的成立与豪族社会
一 序言
二 广募豪右,与*统领乡兵
三 乡望,与*豪右
四 结语
第五章 府兵制国家论
一 序言
二 府兵制与兵民分离
三 豪右与乡帅
四 率募与授官
五 隋代的豪右与乡兵
六 府兵制与皇权
七 结语
译者后记
关系地图
· · · · · · (收起)
序说 论隋唐帝国的本源 ——中国中世的国家与共同体
第一编 古代世界帝国的崩溃与五胡诸国家的兴立
序 章
第一章 南匈奴的自立及其国家
一 刘渊自立的历史背景
(一)释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二)南单于权威的丧失及其恢复过程
二 前赵后赵政权的历史结构
(一)问题考察的视角
(二)前赵后赵国家中的匈奴世界
(三)皇帝权力的两个方向
第二章 慕容国家的君权与部族制
一 慕容燕简史
(一)鲜卑族的兴起
(二)慕容国家的胎动
(三)慕容廆的建国
(四)慕容皝的称霸辽东辽西
(五)慕容儁的帝国建设
(六)慕容暐与前燕的灭亡
(七)后燕的复兴
(八)后燕的瓦解
二 慕容燕皇权的特征
三 军事体制诸问题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史上苻坚的位置
一 问题所在
二 前秦国家的正当性
三 优待鲜卑的精神
四 统一事业与德治主义
五 前秦皇权结构上的矛盾
第二编 北魏统一帝国的统治结构与贵族制社会
第一章 北魏的统一过程及其结构
一 从部落联盟到部落解散
二 华北的统一与州镇制
三 北魏国家的诸阶段与汉人贵族
四 门阀主义诸政策的推行
第二章 北魏官界的门阀主义与贤才主义
一 序言
二 孝文朝的两种立场
三 北魏末期的门阀主义
四 结语
第三章 北魏末期的内乱与城民
一 内乱中诸势力
二 城民的概念
三 北魏的军事体制与城民
四 内乱的意义
第三编 北朝后期的新旧贵族制之争
第一章 北朝后期的乡兵集团
一 序言
二 乡兵结集的诸例
三 乡兵集团的结构
四 乡兵集团与门阀社会的变质
第二章 北齐政治史与汉人贵族
一 序言
二 高氏政权的成立与展开
(一)高欢称霸的诸契
(二)东魏政权的成立与内部抗争
(三)魏齐革命的内情
(四)文宣朝的抑压勋贵
(五)孝昭帝的复古政治
(六)武成帝与恩幸
(七)后主朝的党争
(八)北齐的灭亡
三 汉人贵族与政治现实
(一)北齐政治的推进者
(二)关于所谓勋贵
(三)汉人贵族中的新倾向,
第三章 五胡十六国北周的天王称号
一 秦汉以后的王号与皇权
二 五胡诸国天王号之例
三 天王号与封建的政治体制
四 西魏北周的周礼主义与天王号
第四章 周末隋初的政界与新旧贵族
一 周隋革命与门阀官僚
二 高颎与隋朝政界
(一)前言
(二)开皇之治的代表性官僚集团
(三)高颎的新贵族性格
(四)高颎集团的新官人像
(五)高颎的至公立场
补编府兵制国家论
第一章 武川镇军阀的形成
一 序言
二 关中政权的成立与武川镇集团
(一)六镇之乱与武川镇
(二)武川镇民的南下
(三)阎氏的信
(四)宇文泰的被拥立
(五)关中政权的成立
(六)贺拔岳的西征军与武川镇集团
三 武川镇社会与武川镇军阀
(一)乡里武川镇的内涵
(二)武川镇社会的结构
(三)武川镇集团与西魏二十四军
第二章 两魏齐周时期的霸府与王都
一 序言
二 东魏的两都制
三 北齐的两都制
四 西魏北周的两都制
五 中国的再统一与两都制
第三章 府兵制国家与府兵制
一 序言
二 霸府与府兵制
三 都督府制度的展开与府兵制
四 皇帝与府兵
第四章 西魏二十四军的成立与豪族社会
一 序言
二 广募豪右,与*统领乡兵
三 乡望,与*豪右
四 结语
第五章 府兵制国家论
一 序言
二 府兵制与兵民分离
三 豪右与乡帅
四 率募与授官
五 隋代的豪右与乡兵
六 府兵制与皇权
七 结语
译者后记
关系地图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北魏末期的一个倾向是门阀子弟喜好京官,忌避为郡县守令。比起做乡村的朴实的领导者,他们更崇尚首都那华美的官廷生活。尽管平时有着许多豪言壮语,但当战乱纷起,被任命为一军之将出征时,他们却个个束手无策。尔朱荣最终决心残杀朝士,据说就是因为这些都市贵族的柔弱性以及骄慢曾经刺激过他之故。河阴之变、孝庄帝暴死、孝武帝西奔等,面对这些迫临身旁的事态,那些贵族并无任何有效的对策,他们或是寄身于四方群起的豪侠,或是走上隐于名山之道。以乡村为背景,希望利用自己的力量来克服危局的望族出身者作为一种类型,暂且称之为“豪侠”,而与之相对的贵族形象却可以用“浮华”之语来形容。这种两极分化与贵族个人态度的分化同时进行,可以说是贵族精神本身的分化。 说东魏一北齐的政治史是“浮华”再次压倒“豪侠”并夺回中央政治领导权的过程并不过分。以质朴为宗旨的西魏一北周,其政治与此截然不同,限于篇幅,对此不能详述。不过,西魏在大统九年(543年)以后的政策方针是积极推行乡兵的结集,这就是对北魏末年以来的乡兵结集予以制度化与普遍化。如果这一看法不误,那么东西两魏政权在政治方向上就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同时它还预示了隋唐政权的特征。也即是说,从传统的门望到奴婢,各种各样的阶层之间出现水平化的现象,其中的一个结晶即为武力集团这一形式,由此形成了武人色彩浓厚的新贵族阶级,可以说这一现象就隐藏在统一帝国建立的背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编 北朝后期的新旧贵族制之争 -
对此,人们经常把南北朝到隋唐的发展看作王朝与贵族相互斗争最后由前者占据优势的过程。但是,这样的理解是抓不住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在这里,弄清包含在贵族社会内部的非贵族因素即民众的力量逐渐增强并走向自立之道的历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寒人、寒门进人仕途,工商业者在政治经济上的活动,各种贱民在身份上的变化,再加上发生于外部的异民族的南进及其王朝建设等等,诸如此类现象在南北朝时期业已出现。贵族社会由此而发生某些变化,贵族与非贵族因素缠绕在一起,相互作用,这也导致了贵族社会的变异。显示这种变化程度与变化状况的,不是别的,正是制度。事实上,到南北朝后期,土地所有、聚落组织军队制度、官僚机构等各个领域内部都可以看到制度上的变化。隋唐帝国正是建立在这些新制度之上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北魏官界的门阀主义与贤才主义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 8.9
-
-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 9.2
-
-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9.3
-
- 九品官人法研究 9.4
-
- 魏晋南朝官品与官资制度秩序研究 9.1
-
-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八卷) 9.2
-
- 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 8.4
-
- 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 9.2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3 条 )


“中国历史是我的情人!”——访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谷川道雄
来源:读书周报 作者:朱自奋 日前,京都大学教授、日本“京都学派”当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80高龄的谷川道雄应邀前往华东师大历史系讲学。与此同时,他的学术代表作《隋唐帝国形成史》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学术中心咖啡厅,记者采访了谷川道雄先...
(展开)

> 更多书评 3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8.8分 752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8.8分 570人读过
-
筑摩書房 (1998)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❾书单: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唐代研究 (阿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城山色半城花 2022-03-07 11:06:44
论和述太多,史料证之太少。不过谷川先生的一些总结观点很有创见,而且能在自己的逻辑体系内,纠正值得商榷的一些前辈观点,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关于魏晋南北朝的一个历史研究,我很赞同谷川氏提出的贵族国家和异民族问题致使分合的观点,尤其是六朝动荡的原由基础之上,分析了一些集团在自由民和贱民地位追求之间摆荡,提出了从乡党共同体连接国家共同体的设想,最终形成隋唐帝国。很有现代社会学的视野。这让我想起了安德森的《... 论和述太多,史料证之太少。不过谷川先生的一些总结观点很有创见,而且能在自己的逻辑体系内,纠正值得商榷的一些前辈观点,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关于魏晋南北朝的一个历史研究,我很赞同谷川氏提出的贵族国家和异民族问题致使分合的观点,尤其是六朝动荡的原由基础之上,分析了一些集团在自由民和贱民地位追求之间摆荡,提出了从乡党共同体连接国家共同体的设想,最终形成隋唐帝国。很有现代社会学的视野。这让我想起了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至少,中国中古时期并非是一个宗教/王朝/血缘共同体,我觉得用陈寅恪先生的“文化共同体”称之更为恰当。 (展开)
0 有用 _㏒ 2024-11-25 19:19:53 日本
如果我們看到史料的另一面,也會知道貴族制度的精神並不扎根於和群眾的連帶感與作為共同體指導者的責任感中,鄉論主義在南朝後期徒有其表。貴族精神的根基是對於清,對於美 對於博學的追求所衍生的自豪感。
0 有用 正字员外置 2022-05-30 13:43:57
确实很经典,可以列入隋唐史必读书目。一星扣给翻译,读不通的地方有点多。
0 有用 成无惧 2021-04-05 20:03:07
20210405值得再读。
0 有用 勃艮第外星海豚 2023-03-29 00:18:03 湖北
日本的视角看中国史,魏晋时期北朝血缘制民族国家的发展,“万恶之源”孝文帝改革,皇权与门阀,军权与府权的分离与统一,二元国都,作为地方寒门豪族的关陇集团伴随府兵制兴起,伴随着皇权对地方军队的控制与权力集中,隋唐贵族制帝国的根基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