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Na Drini ćuprija
译者: 高韧
出版年: 2019-4-1
装帧: 平装
丛书: 波斯尼亚三部曲
ISBN: 9787532169122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Na Drini ćuprija
译者: 高韧
出版年: 2019-4-1
装帧: 平装
丛书: 波斯尼亚三部曲
ISBN: 9787532169122
内容简介 · · · · · ·
《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表现形式新颖别致的小说,仅用20多万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个国家450年的历史。它既准确地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维合格勒城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也细致地勾画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
德里纳河上的桥即是作者构思的焦点,几乎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化身。它在地理上连结着东方和西方,在时间上联结着过去和现在。“桥”,它更像人民苦难的目击者,好似反映波斯尼亚历史的万花筒或多棱镜,叙述着有关波斯尼亚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庄严史诗。
德里纳河上的桥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游记作家、文学批评家。
一战时参加爱国运动而被捕入狱,惨遭流放,在此期间目睹并经历了种种苦难,获释后任职高级外交官。二战时期拒绝与法西斯合作,写下构思巧妙的史诗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国家解放后,担任南斯拉夫作协主席,创作了多部极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曾获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和一级人民勋章。
1961年,因“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你的祖囯的历史中找到了主题并且描绘了人类的命运”,成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巴尔干地区作家。
丛书信息
· · · · · ·
波斯尼亚三部曲(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
喜欢读"德里纳河上的桥"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萨拉热窝女人 8.2
-
- 特拉夫尼克纪事 8.9
-
- 莫里亚克精品集 8.6
-
- 沙岸风云 8.1
-
- 保加利亚中短篇小说集 7.9
-
- 挑衅 7.1
-
- 不知疲倦的铃鼓 7.6
-
- H档案 8.3
-
- 果戈理选集(第一卷) 8.6
德里纳河上的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历史的演进——《德里纳河上的桥》的启示精神
从一座大桥勾勒巴尔干地区400多年的历史,前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在他的的长篇史诗《德里纳河上的桥》里完成了这个创举。小说重点讲述大桥最后100年内的历史,前300多年看似浮光掠影,其实只是历史的无为罢了。作者用大桥串联起全书的各个支点,结构看似松散,其实关联绵密,丝...
(展开)

【镜杯阁书札】桥的隐喻
迈赫迈德·帕夏·索科洛维奇石桥,一座德里纳河上的石桥,一座由波斯尼亚血贡儿童出身的土耳其宰相下令建造的桥,一座连通东西方(萨拉热窝的奥斯曼帝国分部和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控制的其他城市的交通要道)、联结过去和现在的桥,自1571年(当时的波黑正处于奥斯曼帝国统...
(展开)

安德里奇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瑞典学院的诺贝尔委员会在执行它所担负的崇高责任时,将今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一项国际性的荣耀——颁给了一位来自一个所谓「蕞尔小国」的作家。在接受这项荣耀之际,我除了希望就这一个国家向诸位说几句话之外,更希望就诸位慨然以此奖加以褒扬的「小说家的工作」,以一种...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余华的《活着》就是伊沃·安德里奇写的《卖柴》的... | 来自* | 2023-11-16 18:46:1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9.0分 537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8.6分 98人读过
-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现代部<1000人】 (爱玛·包法利)
- 欲罢不能的三部曲 (海鹰)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6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德里纳河上的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胡不归 2022-03-01 13:11:31
时代在变,在大桥上发生着的历史就像桥下的河水一样奔流不息,人们抗拒变化却又不知不觉地适应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像是在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观察自己的生活一样,作者的每一笔环境描写都让我有种身临其境之感。难读也是真的难读。
0 有用 深秋 2023-07-16 21:38:53 上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管是疫情,战争还是老百姓对安稳生活最简单的满足,当然,被记住的永远是痛苦、磨难、悲伤
2 有用 Priscilla 2019-11-30 00:12:43
小说非常精彩:整本书时间跨度长,如果了解巴尔干历史阅读起来会顺畅很多;作者应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超强的思辨能力,对于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对事情评判站位高角度广,让人折服;作者的文字掌控能力超强,很多场景描述的栩栩如生;但译者的翻译痕迹过重,很多文字不符合中文的用词造句习惯。
2 有用 泽卡赖亚 2022-11-18 13:50:33 甘肃
书评已经在另一版本写过了,这边主要是发发感慨,其实诺奖的大多数评委观看世界的时候也是狭隘与单调的,所以他们会期待着有足够好的,可以冲击到他们的非英法德意俄北欧波兰作品的出现,于是在巴尔干地区选择了安德里奇,在拉美地区选择了阿斯图里亚斯,在阿拉伯地区选择了马哈福兹 一切的偏见在被打破,只需要一个窗口即可,我们也需要去探索更多民族的史诗型作品,在干巴巴的了解世界历史的同时有一个更加细腻与深沉人文角度补... 书评已经在另一版本写过了,这边主要是发发感慨,其实诺奖的大多数评委观看世界的时候也是狭隘与单调的,所以他们会期待着有足够好的,可以冲击到他们的非英法德意俄北欧波兰作品的出现,于是在巴尔干地区选择了安德里奇,在拉美地区选择了阿斯图里亚斯,在阿拉伯地区选择了马哈福兹 一切的偏见在被打破,只需要一个窗口即可,我们也需要去探索更多民族的史诗型作品,在干巴巴的了解世界历史的同时有一个更加细腻与深沉人文角度补充 (展开)
0 有用 YJX 2023-09-19 00:29:52 北京
巴尔干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