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Adiósardour 2015-06-06 00:14:43
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开头一段导论,略述源流举例材料达40条,并加案语,再继之以附录,选录祢衡。“魏文与汉不同者,盖有四焉:书檄之文,骋词以张势,一也;论说之文,渐事校练名理,二也;奏疏之文,质直而屏华,三也;诗赋之文,益事华靡,多慷慨之音,四也。”脉络清晰,资料翔实,每说皆有本,无字无来处。 在此课的导论中,刘师培概括出魏晋文风有“清峻”、“通脱”、“骋词”、“华靡”四个特点,直接影响了鲁迅。鲁迅... 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开头一段导论,略述源流举例材料达40条,并加案语,再继之以附录,选录祢衡。“魏文与汉不同者,盖有四焉:书檄之文,骋词以张势,一也;论说之文,渐事校练名理,二也;奏疏之文,质直而屏华,三也;诗赋之文,益事华靡,多慷慨之音,四也。”脉络清晰,资料翔实,每说皆有本,无字无来处。 在此课的导论中,刘师培概括出魏晋文风有“清峻”、“通脱”、“骋词”、“华靡”四个特点,直接影响了鲁迅。鲁迅说:“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刘师培考证史实,发现南朝宋文帝时,设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文学馆,而南朝梁代阮孝绪撰《七录》,在书目中首次设立文学之部,这是魏晋以来文学大盛和独立发展的反映。鲁迅“文学的自觉”的理论,显然是受了刘师培的影响。 (展开)
0 有用 清暉 2010-12-29 17:23:49
很久很久以前
0 有用 说剑生 2008-11-23 14:20:58
语简言约,理顺气直。此等著作以详备资料极精深妙理,令人佩服!估计后之来都也多从中启发或发微,可惜现在忘记那些书。刘读书真多,甚至第一篇概论的骈文也没有读懂,真是强!近十年前曾读过一次,茫然无知,是以可知读书深浅与日俱增,有时仅得一言一句而已。另此书还包括罗培常整理的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估计与其它版本不同,需要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