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先生在难中的书评 (13)

hellohaoyu 2017-03-06 09:25:18

知识分子的苟且——读《潘先生在难中》

(一) 知识分子这个词在中国定义是“士”,是“修齐治平”的人。客观上掌握知识或话语权,主观上,“士不可以不弘义,任重而道远。”是有知识、有理想的一群人。中国古代的文化应该是士人文化,中国古人的精神的也是士人的精神。 西方人的士有俄国人的定义,他们是反对沙皇专...  (展开)
默小花 2021-11-28 01:17:12

浅谈《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在难中》为叶圣陶创作于1924年年底,小说的背景是1924年爆发的江浙军阀混战时期,主人公潘先生为保全一家四口,一个皮包,及继续“向上爬”而发生的种种行为。叶圣陶客观的,写实的描写出主人公的灰色卑琐人生。 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叶绍均,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  (展开)
彼岸花 2016-11-27 15:05:52

读后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篇小说以二十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背景,通过描写学校教员潘先生的逃难过程,塑造了潘先生懦弱自私,屈于强权,苟安享乐,虚伪庸俗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形象,而是许多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形象缩影。 小说描写了潘先生三次的逃难片断。第一次片断...  (展开)
王蹦蹬你个蹦蹬 2020-07-29 11:25:27

小人物的浮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战事临近,潘先生没有英勇抗敌,携家带口逃了,且嘱咐家里的佣人原地不动守好家产 。刚到上海,又被通知复学授课,惧于失职的风险,又留下妻儿回到学校,但因为战事变化,家长们也早已带着孩子们逃的逃,留下的回复“性命还保不定安全,读书的事再说罢”,学校复课变得遥遥无期...  (展开)
英仙座流星雨 2022-10-27 11:19:01

知识分子的苟且

——《潘先生在难中》 读完《潘先生在难中》只觉得五味杂陈,随后上网去寻求他人的书评,但看完后,更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我们对于潘先生身份的定义是什么,是小市民还是知识分子? 如果是小市民,那潘先生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我们实在无可厚非,反而相比当下许多不负责任的...  (展开)
盈昃 2022-09-20 12:53:57

或许他才是普通大众的样子

家人们连一串在逃亡的人潮中行进、怕王妈拿东西回家后急忙查看、多要红十字旗和徽章为自己和家人寻保障、和教育局局长一起躲进红房子、战争初息便不顾战争破坏生活的现实为杜统帅题字“德隆恩溥”等。 胆小求自保,逃命至上海 冒险回学校,不愿人看轻 所为皆利己,也无可厚非 ...  (展开)
LarvatusProdeo 2023-05-20 07:37:04

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在难中》 战争情形下的逃难题材展示出典型的小市民的性格。 表面上写的,是他在家庭当中的那份责任感,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软弱无力,妻儿远隔,思念备至。但细究下来,不难发现对潘先生的批判。战争即将来临,携家带口,为生存逃亡,利己;打听新闻时,不满于报纸“...  (展开)
冬至 2022-03-26 10:53:42

潘先生在难中

对于潘先生这一形象的探讨,有两类,一类认为他作为战争时期的校长只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而全然不顾学校的命运。在逃难中也展现了他谨慎、精明的性格特点,是一个自私卑劣的知识分子。另一类认为他爱妻子儿女,在战争爆发之际,害怕死亡,顾不得他人情有可原,他没有损害其他...  (展开)
Taku 2022-01-18 16:59:10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车站里挤满了人,各有各的心事,都现出异样的神色。脚夫的两手插在号衣的口袋里,睡着一般地站着;他们知道可以得到特别收入的时间距离得还远,也犯不着老早放出精神来。空气沉闷得很,人们略微感到呼吸受压迫,大概快要下雨了。电灯亮了一会了,仿佛比平时昏黄一点,望去好...  (展开)
桃仁活血 2021-03-20 10:22:57

叶圣陶的短篇,问题小说

这个报告现在便同风化了的戏单,没有人再望它一眼。 闷闷的一个车站就一变而为扰扰的境界。 他用黑漆包做前锋,胸腹部用力向前抵。 两臂一前一后,伸得很长,前后的牵引力都很大,似乎快要把胳臂拉了去的样子。 于是对着前面的人的后脑叫喊:你们跟着我!你们跟着我! 承着电灯...  (展开)

订阅潘先生在难中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