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Knowlesge
译者: 陈真
出版年: 2008.10
页数: 342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哈佛教学用书哲学译丛
ISBN: 978730906148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勾画当代西方认识论的逻辑概貌并为直接实在论进行辩护。西方哲学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一个信念只能通过另一个信念或另一部分信念才能得到辩护或证明。外部世界或知觉本身不能直接给一个信念提供辩护或证明,只有当外部世界或知觉转变为认识主体的信念之后才能为某个信念提供辩护或证明。这个看法被称为“信念假设”。凡承认这个假设的理论都被称为信念理论,如基础主义和连贯主义。凡否认这个假设的则称为非信念理论,如外在主义理论(包括概然主义和可靠主义)和部分内在主义理论。“直接实在论”否认信念假设,认为一个信念不仅可以通过另一部分信念得到辩护,而且也可以通过非信念的知觉印象或记忆状态直接得到辩护。由于这种理论主张从知觉印象到关于外部世界的信念的过渡是直接的,不需要以关于知觉印象的信念为中介,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直接”实在论。作者认为只有直接实在论才能为人类...
本书的主要任务是勾画当代西方认识论的逻辑概貌并为直接实在论进行辩护。西方哲学界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一个信念只能通过另一个信念或另一部分信念才能得到辩护或证明。外部世界或知觉本身不能直接给一个信念提供辩护或证明,只有当外部世界或知觉转变为认识主体的信念之后才能为某个信念提供辩护或证明。这个看法被称为“信念假设”。凡承认这个假设的理论都被称为信念理论,如基础主义和连贯主义。凡否认这个假设的则称为非信念理论,如外在主义理论(包括概然主义和可靠主义)和部分内在主义理论。“直接实在论”否认信念假设,认为一个信念不仅可以通过另一部分信念得到辩护,而且也可以通过非信念的知觉印象或记忆状态直接得到辩护。由于这种理论主张从知觉印象到关于外部世界的信念的过渡是直接的,不需要以关于知觉印象的信念为中介,因此,这种理论被称为“直接”实在论。作者认为只有直接实在论才能为人类的合理认知提供最好的解释,其余的理论都有着各自难以克服的困难。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波洛克(John Pollock)是亚利桑那大学哲学教授和认知科学教授。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有认识论、哲学逻辑和人工智能。他所负责的奥斯卡工程旨在构建一个普遍的合理认知的理论并将其实施于一个人工主体。他的近作包括: 《认知木工》、《怎样建造一个人》、《惯用概率和归纳基础》。约翰也是一个积习成癖的山地自行车和野外活动爱好者。
互联网址: http://www.u.arizona.edu/~pollock。
乔·克拉兹(Joe Cruz)1999年获得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和认知科学的博士学位,目前是汉普郡学院认知科学所的哲学和认知科学的助理教授。他在哲学方面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心理哲学和认识论。他对经验认知科学的兴趣集中在认知发展和推理心理学。乔目前研究的问题有心理解释的本质和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他在《行为和大脑科学》和《心灵和语言》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乔和约翰的...
约翰·波洛克(John Pollock)是亚利桑那大学哲学教授和认知科学教授。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有认识论、哲学逻辑和人工智能。他所负责的奥斯卡工程旨在构建一个普遍的合理认知的理论并将其实施于一个人工主体。他的近作包括: 《认知木工》、《怎样建造一个人》、《惯用概率和归纳基础》。约翰也是一个积习成癖的山地自行车和野外活动爱好者。
互联网址: http://www.u.arizona.edu/~pollock。
乔·克拉兹(Joe Cruz)1999年获得亚利桑那大学哲学和认知科学的博士学位,目前是汉普郡学院认知科学所的哲学和认知科学的助理教授。他在哲学方面研究的主要领域有心理哲学和认识论。他对经验认知科学的兴趣集中在认知发展和推理心理学。乔目前研究的问题有心理解释的本质和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他在《行为和大脑科学》和《心灵和语言》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乔和约翰的兴趣一样,热爱户外活动,即使当他们在穷乡僻壤迷路无助时也是如此。
互联网址: http://hampshire.edu/~jlcCCS。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章 知识问题
1.认知
2.怀疑论的问题
3.知识和辩护
4.知识的区域
4.1 知觉知识
4.2 先验知识
4.3 道德知识
4.4 他人心灵的知识
4.5 记忆
4.6 归纳
5.知识理论
5.1 信念理论
5.1.1 基础理论
5.1.2 连贯理论
5.2 非信念理论
5.3 内在主义
5.4 外在主义
5.5 本书的计划
第二章 基础理论
1.动机
2.基本信念
3.认识提升
3.1 可否定的理由
3.2 得到辩护的信念和没有被否定的论证
3.3 知觉问题
3.3.1 现象主义
3.3.2 运用归纳
3.3.3 寻求最佳解释的推理
3.3.4 科学实在论
3.3.5 可否定的理由
4.推理和记忆
4.1 正在发生的思想
4.2 记忆作为知识的一个来源
4.3 发生论证和动态论证
4.4 有备的搜索
5.重新考虑认识论的基本信念
5.1 无须矫正的现象信念
5.2 无须矫正的现象信念所面临的问题
5.3 得到初始辩护的信念
5.4 得到初始辩护的信念所面临的问题
5.5 基础主义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 连贯理论
1.动机
2.连贯理论的分类
2.1 肯定性的和否定性的连贯理论
2.2 循序的和整体的连贯理论
2.3 回溯论证
2.4 隔离论证
3.整体的肯定性连贯理论
3.1 雷勒的理论
3.2 整体的肯定性连贯理论的问题
4.否定性连贯理论
4.1 哈曼的理论
4.2 否定性连贯理论的问题
5.非信念理论和直接实在论
第四章 外在主义
1.动机
2.概率的种类
2.1 主观概率
2.2 不确定的物理概率
2.3 确定的习性
3.概然主义
3.1 简单规则和贝叶斯主义认识论
3.1.1 认识概率
3.1.2 主观概率
3.1.3 混合的物理/认识概率
3.1.4 习性
3.1.5 一般的困难
3.2 其他形式的概然主义
4.可靠主义
4.1 戈尔德曼的理论
4.2 过程可靠主义的问题
4.3 其他形式的可靠主义
5.其他形式的外在主义
第五章 认识规范
1.复述
2.认识规范
3.认识规范如何管控?
3.1 认识的规范性
3.2 理智主义模式
3.3 认识规范管控我们的推理吗?
3.4 程序知识
3.4.1 能力/表现的区别
3.4.2 规范性语言
3.4.3 认识规范是程序规范
4.驳斥外在主义
4.1 信念外在主义
4.2 重新考虑信念假设
4.3 规范外在主义
4.4 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和概念的个体化
4.4.1 个体化的理论
4.4.2 真值条件
4.4.3 概念的逻辑理论
4.4.4 合理性的作用
5.结论
第六章 认识论和合理性
1.认识论理论
2.人类的合理性
3.认识论的方法论
4.自然化的认识论
4.1 本体论的自然主义
4.2 方法论的自然主义
4.3 自然主义和心理学
4.4 自然主义的内在主义
5.通用的合理性
6.真理和认知结构的评价
7.怎样建造一个人
7.1 奥斯卡一号
7.2 奥斯卡二号
7.3 奥斯卡三号
7.4 思维代式
8.结论
第七章 直接实在论
1.引言
1.1 直接实在论之辩护
1.2 认识论理论化的层面
1.3 直接实在论之充实
2.推理
2.1 理由
2.2 否定者
2.3 得到辩护的信念
3.知觉
4.实施
5.时间上的推断
6.实施时间上的推断
7.关于变化的推理
8.统计三段论
9.归纳
10.结语
参考书目
英汉译名对照表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丛书信息
喜欢读"当代知识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当代知识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当代知识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刚读了第三章。走在路上回忆却想不起来太多东西。。只记得肯定的连贯理论,会面临无穷溯源理由的问题,否定的连贯理论要求所有信念都是初始得到辩护的,而这显然不可能。而诉诸概率的连贯理论似乎无法区分可辩护和得到辩护?所有的信念理论,都无法将知觉信念合理的纳入进去。 我感觉哲学迟早和数学一样(或者已经?),外行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2019-10-22 21:51 1人喜欢
-
刚读了第三章。走在路上回忆却想不起来太多东西。。只记得肯定的连贯理论,会面临无穷溯源理由的问题,否定的连贯理论要求所有信念都是初始得到辩护的,而这显然不可能。而诉诸概率的连贯理论似乎无法区分可辩护和得到辩护?所有的信念理论,都无法将知觉信念合理的纳入进去。 我感觉哲学迟早和数学一样(或者已经?),外行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2019-10-22 21:51 1人喜欢
-
- 您在位置 #27-2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上午9:30:00 我们需要一个关于合理性的一般性的理论——以解释一个理性的认知者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成为一个理性者如何能够使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我们几乎当成是理所当然的知识。 - 您在位置 #34-3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上午9:31:17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理性思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这些日常的认识问题,将大量的日常问题串在一起,我们就能...
2017-01-29 18:31
- 您在位置 #27-29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上午9:30:00 我们需要一个关于合理性的一般性的理论——以解释一个理性的认知者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成为一个理性者如何能够使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我们几乎当成是理所当然的知识。 - 您在位置 #34-36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上午9:31:17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理性思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这些日常的认识问题,将大量的日常问题串在一起,我们就能够理解DNA的发现。人类思考的非凡之处已经呈现在我们解决日常认识问题的能力之中。因此,我们先从平凡的问题开始,希望这将引导我们走向崇高。 - 您在位置 #95-101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下午2:24:28 迈克比绝大多数的瓮中之脑的受害者都要幸运。他至少对他所处的不确定的情景还有线索可寻——玛戈告诉他,他是一个瓮中之脑。当然,这一切可能都是有人故意设计的。也许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瓮中之脑。他无法肯定。想想这件事情,你也许会觉得你自己可能也是一个瓮中之脑。假如你确实是的,你也无法发现事实真相。你似乎也无法肯定你不是一个瓮中之脑,因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对你来说,事情似乎不会有什么两样。但如果你不能肯定你不是一个瓮中之脑,你如何能够相信感官给你提供的证据呢?你无法知道这一切不是一台计算机的虚构。你似乎无法真正知道你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一切都不过是一场幻觉。你无法排除你是瓮中之脑的可能性,而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物质世界的知识就是不可能的。 - 您在位置 #111-113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下午2:30:01 如果我们考虑一种只怀疑某类信念的怀疑论,那么,如果我们能够证明这些被怀疑的信念可以通过诉诸其他不被怀疑的信念而得到可靠的辩护,我们也许可以回答怀疑论的挑战。但对怀疑一切的怀疑论,反驳它原则上是不可能的。任何论证都必须从前提出发,如果怀疑论者同时怀疑所有相关的前提,那么就没有办法和他讲理。反驳怀疑论的整个事业并无确实的根据,因为怀疑论者不让我们有任何可以反驳的起点。 - 您在位置 #185-19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6年12月17日星期六 下午6:08:49 和休谟假设的正好相反,一个论证的前提即使不蕴涵结论,它们也一定有可能支持结论。换句话说,该论证的前提可以提供一个相信其结论的理由,即使这个理由逻辑上并非决定性的。这样的理由是可否定的〔6〕。可否定的意思是,这些理由虽然可以为我们相信它们的结论提供辩护,但这种辩护可以通过获得进一步的相关信息而被“否定”。就归纳而言,如果在我们的样本中,我们观察到所有的A都是B,这可以暂时为我们相信所有的A都是B提供辩护。但如果我们随后遇到另一个A并且发现它不是一个B,这就足以否决原来的辩护,并且使继续相信所有的A都是B变得完全不合情理。
回应 2017-01-29 18:31
-
刚读了第三章。走在路上回忆却想不起来太多东西。。只记得肯定的连贯理论,会面临无穷溯源理由的问题,否定的连贯理论要求所有信念都是初始得到辩护的,而这显然不可能。而诉诸概率的连贯理论似乎无法区分可辩护和得到辩护?所有的信念理论,都无法将知觉信念合理的纳入进去。 我感觉哲学迟早和数学一样(或者已经?),外行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2019-10-22 21:51 1人喜欢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Rowman & Littlefield (199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当代知识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kismet 2019-09-13
全书核心集中在对justification的讨论上,对于真正的当代知识论来说不全面。作者的个人立场也太过鲜明,作为导论并不完美 不过我真的是很喜欢作者给出的自然化认识论规范的进路,最后一章太棒。虽然可预见的疑难还是比较多……
1 有用 兰德尔 2019-08-11
【已存柜】 p20“哥德尔定律”或应改为“哥德尔定理” p292虽然引用了波洛克(1989),但在索引中却没有
0 有用 克内希特 2019-12-11
密度很大,充满论证,又能让我这没有基础的也能差不多看懂,真的不容易。。。这才是教材应该有的样子嘛!
7 有用 [已注销] 2017-10-14
这翻译还差啊,我的妈。
0 有用 土卫六 2015-06-26
观点赞,中文翻译很烂
0 有用 Prometheus 2021-02-15
分析视角的第一部知识论。 作者通过对其他主义的缺陷的雄辩确证了直接实在论的地位。 信念主义恰恰就是基础理论和连贯理论的失败之处是前者的现象信念是无中生有,后者无法成功解释记忆与知觉。外在主义很吸引人,但“概然论”中混合的物理/认识概率不能满足数学计算,且贝叶斯定理也不能解释作为内在信念的知觉与外在概率如何相融的问题。 最终图穷匕见,作者对认识规范justification做了核心剖析,这种“... 分析视角的第一部知识论。 作者通过对其他主义的缺陷的雄辩确证了直接实在论的地位。 信念主义恰恰就是基础理论和连贯理论的失败之处是前者的现象信念是无中生有,后者无法成功解释记忆与知觉。外在主义很吸引人,但“概然论”中混合的物理/认识概率不能满足数学计算,且贝叶斯定理也不能解释作为内在信念的知觉与外在概率如何相融的问题。 最终图穷匕见,作者对认识规范justification做了核心剖析,这种“认识程序”是主观内在的,并能直接访问认识系统,因此它不可能诉诸外在的可靠性考量。这就迫使我们转向自然主义的(非信念)内在主义,而程序规范又非常具体,不可能找出一般公式,所以我们通过后验必然的概念分析,在承认“心理学上的事实”后,最终才能弄清楚程序知识。 (展开)
0 有用 hEzo 2021-02-02
很高兴能看到这么对胃口的书
0 有用 porco 2021-01-07
看了当代神经学研究再看这个,就觉得是在瞎扯。译者纠结于用辩护一词,可当概念无法一对一的时候,不同情况用不同译词才好,有些地方非要用辩护反而让人容易误解。
0 有用 起源自不眠之前 2020-07-06
真好……论证令人信服,只是如果本书的论证是成功的,那么为什么后来的书还是有人表达了对信念理论、外在主义理论的赞同? 本书成功把我扭曲成了一个内在主义者,我接受了作者的诸多论断,但最后的直接实在论我并没有接受,我现在认为,对认识规范的研究更应当是经验科学的内容,本书勾勒出来的一个基础是可信的,但更深层次的东西还是交给科学吧emmm
0 有用 苏晚 2020-06-16
(1)翻译不差,但也称不上极佳。(2)论证密度很大,聚焦于作者自己的主张,就这一点而论更像是专著而非教材。(3)年代太早(英文原著成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无法向读者呈现真正的“当代”认识论。(4)入门不建议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