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些故事充满了“我要!我要!”的呼喊。一位患者对两个活着的儿子视而不见,只要不断的哭喊“我要死去的女儿回来”;另一位患者的淋巴腺癌细胞已入侵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却坚称“我要和看到的每一个女人上床”;还有一位患者因为无法打开三封信而痛苦不已,他内心祈求的是“给我从来不曾拥有的父母和童年”;另一位老妇人苦恋一个比她年轻三十五岁的男人,她呼喊的是“我要永远年轻”。
这是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所写的十个心理治疗教学小说,也是他的作品中最畅销的一部作品。这本书在美国一出版就登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热销。是难得一见的心理治疗普及读物。它的专业水准和可读性没有任何作品可以匹敌。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是五星。
这部作品也同样受到了中国诸多心理治疗师的赞赏。
作者简介 · · · · · ·
欧文·亚龙,美国当代精神医学界大师级人物,也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和团体治疗的当代权威。目前是斯坦福大学荣誉退职教授。
亚龙不仅在心理治疗领域成就卓著,他写的心理治疗读物也因其既具有专业性又有很强的文学性而蜚声世界上很多国家。
曾出版数本心理治疗的经典作品:《叔本华的治疗》、《诊疗椅上的谎言》、《当尼采哭泣》、《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日益亲近》等,《爱情刽子手》是他的最畅销的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爱情刽子手
第二章 “如果强暴不违法……”
第三章 胖女人
第四章 不该死的人却死了
第五章 “我从来没想到会发生在我身上”
第六章 “切莫悄悄离去”
第七章 两个微笑
第八章 三封未开启的信
第九章 心理治疗的忠实性
第十章 寻找梦的主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Betty, what's the danger in letting me matter to you? I am not sure. It feels scary, like I'll need you too much. I'm not sure you'll be there for me. I'm going to have to leave California in a year, remember?" A year's a long time. So you avoid me now because you won't always have me? I know it doesn't make sense. But I do the same thing with California. I like New York and I don't want to like California. I'm afraid that, if I form friends here and start to like it, I might not want to leave. The other thing is that I start to feel "Why bother?" I'm here for such a short time. Who wants temporary friendships? The problem with that attitude is you end up with an unpeopled life. Maybe that's part of the reason you feel empty inside. One way or another, every relationship must end. Ther...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When I meet a new person whom -
I DO NOT LIKE to work with patients who are in love. Perhaps it is because of envy——I, too, crave enchantment. Perhaps it is because love and psychotherapy are fundamentally incompatible. The good therapist fights darkness and seeks illumination, while romantic love is sustained by mystery and crumbles upon inspection. I hate to be love's executioner.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Love's Executioner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爱情刽子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爱情刽子手"的人也喜欢 · · · · · ·
爱情刽子手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爱情刽子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再難的坎也終究要自己跨過去

看清痛苦,才知道如何快乐

Though the fact, the physicality of death destroy us; the idea of death may save us

对死亡、自由、孤独和无为的恐惧是焦虑抑郁的根源
> 更多书评 37篇
-
给所有陷入迷恋而无法自拔的人 “莎尔玛,我现在要说的话听起来可能不愉快,但我认为很重要。让我试着表达清楚。如果两个人共同拥有某个时刻的回忆或某种感情,如果两个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说,只要两个人还活着,就有可能重建那样珍贵的感情。但那个过程也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人都会变,爱不会永远停驻——但还是不无可能。两个人可以充分沟通,试着建立一种与原来的感情非常近似的真诚关系,因为真诚的爱是一种纯...
2011-08-14 22:57 11人喜欢
给所有陷入迷恋而无法自拔的人 “莎尔玛,我现在要说的话听起来可能不愉快,但我认为很重要。让我试着表达清楚。如果两个人共同拥有某个时刻的回忆或某种感情,如果两个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说,只要两个人还活着,就有可能重建那样珍贵的感情。但那个过程也是很不容易的——毕竟人都会变,爱不会永远停驻——但还是不无可能。两个人可以充分沟通,试着建立一种与原来的感情非常近似的真诚关系,因为真诚的爱是一种纯粹的无条件的情感。” “但如果那根本不是两个人共同的经验怎么办?如果两人的经验完全不同呢?或是其中一人误以为他的经验和对方相同?” “……你的经验却很不同,你无法重建两人深深相爱的状态,因为那个状态从来就不曾存在。”
回应 2011-08-14 22:57 -
1 根本的焦虑源于个人的千方百计---也许是自觉地,也许是不自觉的----要解决生活中难以接受的事,要解决生存的“既定事实”(Givens of Existence) 2 我们生活的四个既定事实与心理治疗息息相关: 我们每一个人和我们所爱的人都会面临死亡。 我们必须按自己的意愿营生的自由。 我们总归是孑然一身的孤独者。 人生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 作者说在心理治疗之初,最妖精的一个步骤是让病人认识到”他必须为自己的人生困境负起... (1回应)
2011-08-16 20:51 9人喜欢
-
任性一下不行吗 (路過而已)
我们要特别留意独钟一个人的感情,那其实并非一般人以为的可以证明爱的多么纯粹。 这种自成一个世界、排他的爱——这份爱再无其他养分,对其他人无法付出也没有关怀,— —最后注定会一夕崩塌。 爱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燃起热情的火花:坠入爱里与留在爱里是非常不同的。 爱是一种状态,是给予,而非坠入;是人对所有人、事、物的态度,而非只是以一人为对象。2016-06-25 10:01 2人喜欢
-
我们都是寻求意义的生物,就生物学观点而言,我们的神经系统的组织适合脑自动分门别类汇聚外来的刺激。意义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小觑:面对杂乱无章的事件,我们感到束手无策,因此设法加以整理,加以组织,从中获得制品外在事物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意义带来的价值观,行为因而有规范可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回到“为何”之类的问题,自然导出“如何”之类的疑问的答案。 寻求意义与寻求欢乐相当类似,的用迂回的技巧,不能单刀直...
2012-07-27 23:04 2人喜欢
我们都是寻求意义的生物,就生物学观点而言,我们的神经系统的组织适合脑自动分门别类汇聚外来的刺激。意义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小觑:面对杂乱无章的事件,我们感到束手无策,因此设法加以整理,加以组织,从中获得制品外在事物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意义带来的价值观,行为因而有规范可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回到“为何”之类的问题,自然导出“如何”之类的疑问的答案。 寻求意义与寻求欢乐相当类似,的用迂回的技巧,不能单刀直入。意义得之于有意义的活动。越是可以追求意义,意义越是飘渺不可得。以正襟危坐唯理是尚的态度探求意义,不啻于缘木求鱼。在心理治疗,一如在现实生活,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则意义不求自来,这也是心理医师戮力以赴是目标。
回应 2012-07-27 23:04
-
yobalcony (2111)
1、“提及二十七天的那一段情缘,马修一概极力回避,自始至终保持着医生与病人的正当关系。只有一次例外:席玛问他,他跟那位他生命中的新人,关系进展如何,马修突然顶了一句:‘你没必要知道!’”P25 2、我的人生一直活在八年前。“你是说八年治疗期间都没有谈到马修”P26 3、“重复病人的话……生汉堡”“你不会故弄玄虚,我看得懂你写的东西;你愿意打开天窗谈死亡的问题。”P26 4、“我来找你尝试最后一次心理治疗,看看...2011-06-27 15:42 2人喜欢
1、“提及二十七天的那一段情缘,马修一概极力回避,自始至终保持着医生与病人的正当关系。只有一次例外:席玛问他,他跟那位他生命中的新人,关系进展如何,马修突然顶了一句:‘你没必要知道!’”P25 2、我的人生一直活在八年前。“你是说八年治疗期间都没有谈到马修”P26 3、“重复病人的话……生汉堡”“你不会故弄玄虚,我看得懂你写的东西;你愿意打开天窗谈死亡的问题。”P26 4、“我来找你尝试最后一次心理治疗,看看能不能找到办法活得快乐一点。如果找不到,我希望你帮我了结残生,帮我找个方法尽量减少我家人的痛苦。”“我思索最后这一句话的语气——不尽然是挖苦,也不尽然是卖俏。”P27 5、“他在探究(或表现)他个人的性心理,因此利用自己的病人(也许不只席玛一个人)做实验”p28——personal therapy,obsession.道德自律委员会。 6、“我不喜欢她讲话的那副德性。这是卖弄风情的前奏?”P29 7、“三年来,自从我知道我到头来还是会自杀以后,我就不想和别人打交道了”“难道她真的相信对哈瑞的要求不假思索一概答应,对自己的愿望与想法讳莫如深,这样就能使哈瑞快乐?再者,对哈瑞而言,他的太太一言不语,以泪洗面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星期,然后撒手人寰,还有什么比这更难挨的?席玛这个女人,自欺欺人堪称一绝。”P31“自欺、缺乏心理意向(phychological mindeness)、抗拒内省以及自杀的冲动,凡此在在是警讯,提醒我要小心。”P34,“病人如果避重就轻,心理治疗不可能有指望。”P35, 8、“遇到根蒂固却又不堪一击的爱情强迫观念,我深感兴味盎然,不禁跃跃欲试……我不信邪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的自信原来就是上古希腊所谓的傲慢“hubris”,“许逆天理”(insubordination to divine law)……忤逆的当然不是天理,而是自然律,也就是在我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之内主司万事顺遂的律则”,P35,“I觉得强迫观念包含更多的生命活力,远非她的现实经验所能相提并论。”P40,“只要他对我有好感,我就不会有事,我就可以活得快乐”P41,“想到他这几年来从答录机听到席玛表面上旧情绵绵的音讯的狼狈相,我是乐在心头。我反击马修的念头从此作罢。这位女士深谙整人之道,我用不着多此一举。”P42,“role-playing,chair-switching,gestalt”P45, 9、“第二次诊疗时,我毫无心机拿给他看我的出生证明、驾驶执照、护照,他居然说我证实了他的想法,因为只有透过联邦调查局才可能那么快就拿到伪造的证件”,paranoid,p47——imprinting。 10、“他们会说那只是痴恋,或是少女情怀,或是移情(transference),‘每一个人都爱上主治的心理大夫’”,P47——为了保护一个人,或者证明一个谎言,要违背自己的初衷,违背誓言。“‘要不然,他们也会把这件事说成——就是心理大夫把某些事情转移到病人身上,这叫什么?’‘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11、“‘傻乎乎站在一旁看’,彼此都不了解对方,却都对对方怀有幻想。……不附带任何条件爱你……不过你得明白:你并没有爱上马修,你压根儿就不认识马修。” 12、“anxiety dream,separateness,identification”P51“她妈的,真是老顽固”,“你不能一直生活在谎言和错觉之中。”P58,“没有经过检讨的生不值得活”P59,“可是,她要求更多,我却无法付出更多。我心刘不宁日甚一日。……幻觉又来了,只好再度入院——这一次住了六个星期。我听到席玛自杀的消息时,出院已经很久了。……”P66,“马修尽管道貌岸然,我相信我比他诚实,尤其是他说到谁引诱谁这件事。”P70“两个人的经验迥不相同,假如其中一个人误以为自己的经验和对方完全一致,结果会怎么样?……他的经验和你的经验不大相同。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可以使你们重新体验当时的心灵状态?你们两个谁也帮不上谁,因为你们无法共享那一个经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他有他处境,你有你的处境。他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不知道自己所为何事。……他不是在享受爱情的经验,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你的经验却不大相同。”P72, 13、metaphor,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我从没听过席玛说话用隐喻。P74,“马修对她很亲切,而且不厌其烦说明分手的原由”。“如果她的错觉长保不散,那么她的牺牲也就毫无意义。”P77 14、《Eugene O'Neill,The Iceman Cometh》the disillusioner,disillusion——幻灭,醒悟。P78——sado-masochistic trends。“操纵搁浅的船只”,P79。 15、self-esteem,hypochondriacal,psychoticism,obsessionalism,symptom-oriented treatment plan,P82——对于席玛,是要在心理上赢得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快感,这个人心思太过于机敏,不满足于常态。
回应 2011-06-27 15:42 -
Sure (十年)
通过这本书,亚龙呈现了对不同的人来说,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及人本来可以怎样活着,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能那样活着。拥有生命的代价,就是要忍受生命的局限性。 有些局限无可避免,有些局限我们可以选择,最遗憾的是你曾经没有意识到其实你是可以做什么样的选择的。2011-08-14 20:49
-
拥有生命的代价,就是要忍受生命的局限性。仔细想来,对每个个体来说,生命就是在一个小小三角形平台上的自由之舞,名为自由之舞,其实却并不自由。构成这个三角舞台的三个点是:出生、死亡和父母。出生之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的终点,也是生命的起点,在任何意义上,也是死亡的起点。连接出生和死亡的那条线,构成了三角舞台不可撼动的那条边,对于寿者(《金刚经》语,意为拥有有限生命才)来说,这条边长一点或短一点,没有什...
2014-10-21 10:34
拥有生命的代价,就是要忍受生命的局限性。仔细想来,对每个个体来说,生命就是在一个小小三角形平台上的自由之舞,名为自由之舞,其实却并不自由。构成这个三角舞台的三个点是:出生、死亡和父母。出生之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的终点,也是生命的起点,在任何意义上,也是死亡的起点。连接出生和死亡的那条线,构成了三角舞台不可撼动的那条边,对于寿者(《金刚经》语,意为拥有有限生命才)来说,这条边长一点或短一点,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它只会是线段,不会是射线。 三角舞台的另一点,即父母,决定了变数最大的另外两条边的长短,也决定了舞台的实际大小。人生的千差万别也基本由此而来。父母对一个人的生物学存在的决定,已经不用说了。父母对精神上或者人格上的决定是心理学或者至少是精神分析学关注的焦点。童年决定人格,而人格就是命运,几乎变成了全人类的知识。从父母往上追溯,几代、甚至十几代,每一代人的性格与生活都不会就那样消失了,都会以某种方式储存在某些地方,影响到当下的个体,影响到他或者她的现实生活。 如果不是受到大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低等动物的童年基本没有什么变数。它们的父母在本能的驱动下养育孩子,孩子也根据老天设计好的程序,成长、繁育然后死去。但是,人类的童年变数就太大了,即使没有大的自然灾难,也可能会有人类自己制造的社会灾难残害每一个个体;即使没有大的社会灾难,但在每一个小型社会——家庭——里,也可能出现让孩子生病甚至毁灭的关系上的灾难。从这一点上来说,人不如低等动物。 童年的经历,会折射到成年的生活之中,所以童年的灾难可能导致整个人生的灾难。如果没有特殊的际遇,灾难就会延续到坟墓的边缘。 心理治疗师应该是“修正父母笔误”的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人生狭小的三角形舞台由父母决定的那个点和那两条边无限地向远处延伸。扩大了的人生舞台,一定会是更加自由也理加幸福的舞台。
回应 2014-10-21 10:34
-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本来就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相守。你的想法就好像因为讨厌看到日落而拒绝观赏日出的美好。 这样听起来是很荒谬,但我真的是这样当我遇到一个喜欢的人,马上就会开始想像道别的情景。” 我知道这个问题很重要,将来必须再回头讨论。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兰克用一句巧妙的比喻形容这种人生态度:“因为怕还债(死亡)而不敢借钱(活着)。” “感觉好像我父亲再也无法保护我了,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仿佛挡在我与坟墓...
2020-11-11 19:45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本来就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相守。你的想法就好像因为讨厌看到日落而拒绝观赏日出的美好。 这样听起来是很荒谬,但我真的是这样当我遇到一个喜欢的人,马上就会开始想像道别的情景。” 我知道这个问题很重要,将来必须再回头讨论。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兰克用一句巧妙的比喻形容这种人生态度:“因为怕还债(死亡)而不敢借钱(活着)。” 引自 第三章 胖女人 “感觉好像我父亲再也无法保护我了,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仿佛挡在我与坟墓之间,没有了他,下一个就要轮到我了。 引自 第三章 胖女人 治疗师不宜太匆健提出解读一一即使像上面这个很不错的解读。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发掘真相才能有最大的收多获,患者也不例外。 依据我个人和专业上的经验,我相信对死亡恐惧最甚的人通常是自己觉得没有充分活过的人。简单地说个人愈是没有真正活过,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死亡的焦虑感便愈强烈。 引自 第三章 胖女人 但这些年来我发现,治疗师要做的不是和患者一起考古。若有任何患者因这种方式获得帮助,也绝不能归因于寻找的过程或最终找到步入歧途的起点人生会出差错不是因为中间步歧途,而是因为原先的路就走错了)。不,治疗师帮助患者的方法不是探究往事,而是用感情专注在那个人身上:让他感觉到你是可以信赖的,你对他感兴趣。治疗师要相信只要两个人共同努力,终究可以让患者得到救赎与治疗。 引自 第九章 心理治疗的忠实性 回应 2020-11-11 19:45 -
九识澪 (为什么密勒日巴可以钻进牛角?)
刚开始,她以为这些瞬间经验再现及伴随而来的巨大情绪起伏只是混乱的偶然事件,几周后贝蒂发现一个一致性的模式:减重过程中她会重新体验特定体重时发生的重大创伤或未解决的事件。因此从一百一十二点五公斤体重下降开始,时间倒转地经历每一个富有情感意义的事件:离开德州来纽约(九十四点五公斤;)大学毕业(八十五点五公斤);决定放弃医学选修课(同时放弃寻找治疗父亲致命癌症的治疗方法,八十一公斤);孤单的高中毕业...2020-07-10 23:06
刚开始,她以为这些瞬间经验再现及伴随而来的巨大情绪起伏只是混乱的偶然事件,几周后贝蒂发现一个一致性的模式:减重过程中她会重新体验特定体重时发生的重大创伤或未解决的事件。因此从一百一十二点五公斤体重下降开始,时间倒转地经历每一个富有情感意义的事件:离开德州来纽约(九十四点五公斤;)大学毕业(八十五点五公斤);决定放弃医学选修课(同时放弃寻找治疗父亲致命癌症的治疗方法,八十一公斤);孤单的高中毕业典礼——羡慕别的父女,没有人邀她参加毕业舞会(七十六点五公斤);初中毕业典礼时非常想念父亲(七十公斤)。多么奇妙,这一切不正是无意识领域存在的证明吗?贝蒂的身体清楚地记得心里早已忘记的事情。 这些瞬间再现充满了对父亲的记忆。我们愈深入探讨,愈发先现这一切都与她的父亲、他的死,以及贝蒂当时的体重(六十七点五公斤)有关。她愈接近那个体重便愈沮丧,心里更充满对父亲的感情与回忆。 引自 第三章 胖女人 回应 2020-07-10 23:06 -
我们共同的宿命-存在问题 我发现有四项基本事实对心理治疗尤其重要:我们及我们所爱的人终将不可避免地会死亡;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人终究是孤单的;最后一点,生命本没有明显的意义或道理。这些基本事实或许表面上看起来很灰暗,但里面其实蕴藏着智慧与救赎的种子。我希望通过这十篇故事说明一点:每个人都有能力面对生存的真相,并据此追求个人的改变与成长。
2020-06-29 15:0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HarpPerenM (2000)9.1分 85人读过
-
海南出版社 (1997)8.7分 339人读过
-
Basic Books (2012)9.5分 60人读过
-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7)9.3分 5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爱情刽子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今天领导死了吗 2013-01-21
漆黑的夜晚里,我独自乘坐着小船飘荡在港湾里,我看见很多其它船只的灯光,我知道我没法到他们那里,也没法加入他们,但是看到这些灯光在海湾里跃动是多么令人安慰。
1 有用 蝉 2014-03-16
: R749.055/1043
1 有用 cheervivian 2012-05-05
没有吕健忠的版好
0 有用 Elact 2015-08-03
10个心理咨询故事,作者亚隆是咨询师行业的大牛,文笔也好。序言的分析精辟的让我五体投地。唯一遗憾的就是晦涩,没有清晰的脉络分析。
23 有用 丫丫 2009-11-29
“她会如此痴迷,部分原因应该是她生命的其他部分太贫瘠。若不先帮助她丰富人生的其他领域,我想恐怕很难让她从痴迷中走出来”
0 有用 No more fears 2021-02-15
写得浅显易懂,案例接地气。全书主要在引导人们思考死亡、孤独、自由和生存的意义四大方面。
0 有用 Lisftm 2021-02-07
因为一体同命,皮囊有别,故无法单刀直入,先是关系,须忍受不确定,客观旁观又参与来访者的人生经验,助人行动,推人向己,面对过去不是陷入,也不是离开,是在无法一劳永逸的存在困境中接受不确定基础上,接受虚空,无可替代,但可凭借一时,而激活意愿,而承担责任,而自我设计,而拥抱真实,而愿意融合,继而言必行行必果方是自由,而意义与确定在此种自由中不求自来。
0 有用 巧克力豆 2021-02-01
非常非常喜欢这一本,尤其是前几篇的咨询故事。看的版本似乎和这个不太一样,不得不承认,翻译对于作品的影响太大了!我看的那本蓝色封皮的翻译简直绝了!富有文采而不觉得堆砌文字,读起来趣味性和文学性兼顾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第二个故事里面“我不是我的鞋子”和第一个故事里关于爱情的顿悟。 我不是我的鞋子,我也不是我的衣服,我的手机我的…,这个故事里来访认清了自己的边界,从而减缓了许多不必要的焦虑 关于爱情的顿... 非常非常喜欢这一本,尤其是前几篇的咨询故事。看的版本似乎和这个不太一样,不得不承认,翻译对于作品的影响太大了!我看的那本蓝色封皮的翻译简直绝了!富有文采而不觉得堆砌文字,读起来趣味性和文学性兼顾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第二个故事里面“我不是我的鞋子”和第一个故事里关于爱情的顿悟。 我不是我的鞋子,我也不是我的衣服,我的手机我的…,这个故事里来访认清了自己的边界,从而减缓了许多不必要的焦虑 关于爱情的顿悟是说 如果两个人在一个情景中的体验本就不同,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复刻的。过去就是过去,人们似乎会觉得过去的快乐可以重演,但也有可能当时也只是自己在快乐,对方并没有,从一开始它就不是你所定义的一段关系,更别提什么复刻了。 就感触蛮深的吧,揪着过去不放确实没有意义,它给你带来快乐,那就记着这些快乐就好 (展开)
0 有用 笑微鸟 2021-02-01
平等视角下的心理治疗。
0 有用 肖 2021-01-27
看了第一个故事,略长。一个体型优雅的老妇爱上了自己的幻想,直到有一天幻想发现事情不可控之后离开了她。老妇无法想象自己的爱只是一场单向的梦,生病的幻想只是因为病症碰巧配合了她的演戏,可是无论如何解释,老妇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残忍的事实,直到这个事实被血淋淋的放在了第三者面前,由第三者反复告知,才算终于走了出来。一直体会到一句话,没有经过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幻想是美好而不存在的泡沫。老妇的空白和匮乏真... 看了第一个故事,略长。一个体型优雅的老妇爱上了自己的幻想,直到有一天幻想发现事情不可控之后离开了她。老妇无法想象自己的爱只是一场单向的梦,生病的幻想只是因为病症碰巧配合了她的演戏,可是无论如何解释,老妇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残忍的事实,直到这个事实被血淋淋的放在了第三者面前,由第三者反复告知,才算终于走了出来。一直体会到一句话,没有经过检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幻想是美好而不存在的泡沫。老妇的空白和匮乏真的给我敲响了警钟,好害怕我也会成为这样的人。人生已经遇到过一次刻骨铭心的幻想了,以后请给我真实的感受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