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译者: 李文俊
出版年: 2019-9
页数: 216
定价: 38
装帧: 精装
丛书: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
ISBN: 9787540787097
内容简介 · · · · · ·
★对生存、死亡和疯狂的深度洞察
★重估人对苦难的承受力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福克纳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成就卓著 本书是威廉·福克纳运用多视角叙述及意识流手法的又一部杰作。这部作品在阅读难度和阅读趣味上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使其无愧于文学名著的称号。
▶︎独特价值 这部小说建议与《活着》对照阅读,可以说是重估了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在如何面对生存和死亡、大自然和人的关系、人性的善和恶,如何面对上帝、面对家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等问题上,都有着一流文学作品的深刻探索。
▶︎影响深远 福克纳的作品对博尔赫斯、萨特、加缪、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库切等文学大师影响巨大,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也都受到福克纳作品的滋养。读懂福克纳,对于了解中外现当代文学都有重要的帮助和启迪。
【内容简介】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系列的重...
★对生存、死亡和疯狂的深度洞察
★重估人对苦难的承受力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福克纳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成就卓著 本书是威廉·福克纳运用多视角叙述及意识流手法的又一部杰作。这部作品在阅读难度和阅读趣味上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使其无愧于文学名著的称号。
▶︎独特价值 这部小说建议与《活着》对照阅读,可以说是重估了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在如何面对生存和死亡、大自然和人的关系、人性的善和恶,如何面对上帝、面对家庭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等问题上,都有着一流文学作品的深刻探索。
▶︎影响深远 福克纳的作品对博尔赫斯、萨特、加缪、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库切等文学大师影响巨大,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余华等也都受到福克纳作品的滋养。读懂福克纳,对于了解中外现当代文学都有重要的帮助和启迪。
【内容简介】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系列的重要作品。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仑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尽管每个人怀着各自的目的踏上送葬之路,一路上有许多自私、愚昧、荒诞的行为发生,但这次出殡仍然具有理想主义的光辉,在与水灾、火灾的斗争中,彰显了人的力量,也重估了人对苦难的承受力。
全篇由本德伦一家、众邻居以及相关人员的59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的叙述和意识流手法使其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作家影响巨大,被誉为“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篇”。
【名家评荐】
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端,属于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
——哈罗德•布鲁姆
梅尔维尔之后,还没有一个美国作家像福克纳那样写到受苦。
——阿尔贝·加缪
福克纳运用他出众的艺术来描写一个年老垂死的世界,描写我们这些人在那里喘气和窒息。我喜爱他的艺术。
——萨特
每隔上一段时间,我就翻翻福克纳的书……我总是能从与他的交流中得到教益。
——莫言
成为我师傅的,我想只有威廉•福克纳。我的理由是做师傅的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该手把手传徒弟一招。威廉•福克纳就传给我了一招绝活,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对付心理描写。——余华
福克纳是一位关注人类的苦难命运,竭诚希望与热情地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走向美好未来的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
——李文俊
这里存在着生活中的一些有永恒意义的问题,例如:终止了受挫的一生的死亡、兄弟阋墙、驱使我们走向不同目标的五花八门的动机、庄严地承担下来的诺言引发的后果、家族的骄傲、对家庭的忠诚与背叛、荣誉,以及英雄行为的实质。
——克林斯•布鲁克斯评《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的创作者
· · · · · ·
-
威廉·福克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生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部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代表作品:《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
译者简介
李文俊,当代著名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荣誉学部委员,素以翻译福克纳小说著称,曾多年在《译文》与《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译有《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去吧,摩西》《押沙龙,押沙龙!》以及其他多种美英文学作品。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我弥留之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弥留之际"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弥留之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9 条 )


《我弥留之际》|人类的悲歌回荡在黑沉沉的大地上


李文俊译本与蓝仁哲译本的差异评析(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英语原文(P27 Peabody):that pride, that furious desire to hide that abject nakedness which we bring here with us, carry with us into operating rooms, carry stubbornly and furiously with us into the earth again. 李译(P39 《皮博迪》)... (展开)
读书|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章则有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由于我是第一次接触到“意识流小说”导致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一度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完全理不出个头绪。不得已之下停止了阅读。简单的查询了“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以及它的文体特征。 “意识流”原本是心理学术语,最早由威廉·詹姆士提出。由英国小说家梅·辛克莱把这个名词引入了文... (展开)

论坛 · · · · · ·
有人知道这个版本如何吗? | 来自宁静致遠 | 2022-10-04 18:04: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1 )
-
译林出版社 (2015)8.7分 1969人读过
-
Vintage International (1991)9.1分 30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8.8分 3942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9.0分 159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新思 (森森)
- 外国文学作品 (王总)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2年版) (天蝎小猪)
- 书单|感兴趣的书 (苏南痕)
- X (Charle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弥留之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虎虎看书计划 2023-11-12 23:09:09 重庆
不愧是众大师的偶像!
1 有用 ミセテクレ 2022-05-04 14:15:22
达尔这样一个先知式的人物,被抓去疯人院时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沉默的卡什:“我原来以为你会告诉我的,我从来没有想到你居然一声也不吭”,这里真的太像被背叛和抓捕的耶稣了。他们两个之间彼此理解又互相揣测的关系是兄弟姐妹间最吸引人的。
3 有用 扬奥斯卡 2022-03-04 11:08:18
这种作品最大的挑战性就是要从人物视角中一点点剥离出小说的情节——有时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一些至关重要的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解读的事件。读这本书留下太多遗憾,很多时候一股脑地读下去以至于要通过译者序来知道故事发生了什么,比如点火的是达尔而不是我想象中的杜威或者小弟弟(忘记名字了),而其中的动机我又没在达尔复杂的先知式独白中解读出来。唉!!! 另外,译序对这本书的总结——苦难之旅,是个很好的理解媒介。达尔飘... 这种作品最大的挑战性就是要从人物视角中一点点剥离出小说的情节——有时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一些至关重要的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解读的事件。读这本书留下太多遗憾,很多时候一股脑地读下去以至于要通过译者序来知道故事发生了什么,比如点火的是达尔而不是我想象中的杜威或者小弟弟(忘记名字了),而其中的动机我又没在达尔复杂的先知式独白中解读出来。唉!!! 另外,译序对这本书的总结——苦难之旅,是个很好的理解媒介。达尔飘回的思绪、艾迪的痛诉与忏悔都非常经典,可看作是每个儿子和女人的苦难史了。 (展开)
0 有用 Klisis 2022-07-10 20:51:54
对于罪愆仅仅是言词问题的人来说,得救在他们看来也是只消用言语便可以获取的。 那充满了树木香气和寂静的呼吸,枯叶的倒影,掠过灯的亮闪闪的雨丝。他们在苦熬(They endured)。
0 有用 白开水 2024-02-16 08:20:30 辽宁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