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副标题: 帝国陨落之后的欧洲
原作名: The Restoration of Rome:Barbarian Popes and Imperial Pretenders
译者: 马百亮
出版年: 2020-1-15
页数: 552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罗马史诗三部曲
ISBN: 9787521711691
内容简介 · · · · · ·
帝国陨落之后,还能重生吗?
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被废,数百年的帝国传统宣告终结。然而,帝国的文化、制度、精神仍有存留,与之相伴的利益催动着重建帝国的野心。
在西方,哥特人狄奥多里克几乎恢复帝国的荣光。511年时,他用罗马人的方式指挥着西罗马故地近一半地区的事务,霸权延伸至北非和中欧。可是他一去世,帝国的光环便全然从他以前的领地消失。
在东罗马,527年即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面编纂法典,一面用战事彰显力量,征服北非,夺回意大利,俨然西方帝国的复兴者。但他死后不到两代人,东罗马的疆域仅剩从前的三分之一,再无力量重现辉煌。
800年的圣诞节,来自北方的法兰克人查理曼走进圣彼得大教堂,教宗为他加冕,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以神圣君主之姿启动改革,统一帝国内的基督教文化。然而在他身后,加洛林王朝运气耗尽,继承纷争打破了帝国重现之梦。
西罗马陨落500年后...
帝国陨落之后,还能重生吗?
476年,西罗马末代皇帝被废,数百年的帝国传统宣告终结。然而,帝国的文化、制度、精神仍有存留,与之相伴的利益催动着重建帝国的野心。
在西方,哥特人狄奥多里克几乎恢复帝国的荣光。511年时,他用罗马人的方式指挥着西罗马故地近一半地区的事务,霸权延伸至北非和中欧。可是他一去世,帝国的光环便全然从他以前的领地消失。
在东罗马,527年即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面编纂法典,一面用战事彰显力量,征服北非,夺回意大利,俨然西方帝国的复兴者。但他死后不到两代人,东罗马的疆域仅剩从前的三分之一,再无力量重现辉煌。
800年的圣诞节,来自北方的法兰克人查理曼走进圣彼得大教堂,教宗为他加冕,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以神圣君主之姿启动改革,统一帝国内的基督教文化。然而在他身后,加洛林王朝运气耗尽,继承纷争打破了帝国重现之梦。
西罗马陨落500年后,来自西方、东方、北方的复兴尝试均告失败,亚欧大陆西部的格局早已不复当年,体现罗马精髓的帝国已无可能复生。不过,王权的竞逐争斗使宗教获得了巨大的力量,在无意间创造了教宗的新罗马帝国——拉丁基督教世界,从11世纪开始屹立千年,影响延续至今。
在重建罗马的努力中,帝国渐渐归于乌有,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欧洲从废墟中创生。
罗马的复辟的创作者
· · · · · ·
-
马百亮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伦敦国王学院中世纪史教授,曾执教于伦敦大学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他研究古典时代晚期、中世纪早期欧洲史30余年,尤其关注被罗马人视为蛮族的群体,从这类群体的迁徙、帝国边缘与核心地带的互动出发,提出了诸多学术创见。除“罗马史诗三部曲”外,希瑟还著有《罗马复兴:查士丁尼时代的战争与帝国》《从迁徙时期到7世纪的西哥特人:民族志视角》《4世纪的政治、哲学与帝国》《哥特人》等书。他的作品被翻译为西班牙语、德语、波兰语、意大利语、中文等多种文字,具有国际影响力。
希瑟擅长在学术界与大众、历史与当下间建立联系,这方面尤为突出的代表作是“罗马史诗三部曲”(《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的欧洲》《帝国与蛮族:罗马的陨落与欧洲的创生》)。三部著作融分析于叙事,多角度呈现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的千年欧...
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伦敦国王学院中世纪史教授,曾执教于伦敦大学学院、耶鲁大学、牛津大学。他研究古典时代晚期、中世纪早期欧洲史30余年,尤其关注被罗马人视为蛮族的群体,从这类群体的迁徙、帝国边缘与核心地带的互动出发,提出了诸多学术创见。除“罗马史诗三部曲”外,希瑟还著有《罗马复兴:查士丁尼时代的战争与帝国》《从迁徙时期到7世纪的西哥特人:民族志视角》《4世纪的政治、哲学与帝国》《哥特人》等书。他的作品被翻译为西班牙语、德语、波兰语、意大利语、中文等多种文字,具有国际影响力。
希瑟擅长在学术界与大众、历史与当下间建立联系,这方面尤为突出的代表作是“罗马史诗三部曲”(《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罗马的复辟:帝国陨落之后的欧洲》《帝国与蛮族:罗马的陨落与欧洲的创生》)。三部著作融分析于叙事,多角度呈现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的千年欧洲史,既是汇集半个世纪学术成果的扎实作品,也是历史写作的高峰。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对唯一的帝国的复制”
第 1 章 紫袍家族
《哥特史》
君士坦丁堡
辛吉度努姆
埃庇丹努斯
拉韦纳
第2章 紫袍哲学家
卡西奥多罗斯
作为罗马人的重要性
哥特史两千年
永远的奥古斯都
死在拉韦纳
哥特人的罗马帝国
第二部分“多国的征服者”
第 3 章 “上帝所赐”
《秘史》
《查士丁尼民法大典》
尼卡暴动
到十里城及更远处
第 4 章 驶向拜占庭
哥特人的黄昏
天大的代价?
大象和黄金床
亚洲七城
遗产
第三部分 欧洲之父
第 5 章 公元 800 年的圣诞节
狮子(没有老虎)和熊
法兰克人的铁锤
查理曼的赠予
教宗利奥的危险
第 6 章 “中心无法维系”
教父(上)
“没有比这更惨烈的屠戮”
税收的终结
德意志第一帝国
欧洲的创生和帝国的灭亡
第四部分 复 临
第 7 章 查理大帝和教宗利奥
皇帝和宗主教
国王和主教
教父(中)
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督教?
第 8 章 教宗诞生:教宗的腾飞
打造教宗权威
淫妇政治
蛮族教宗
《不协调法典之协调》
后 记 教父(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正如我们在第3章中看到的,这最初是皇帝虚张声势的说法,目的是掩盖 学说汇纂》项目大走捷径这一事实。然而,从其著名的创始人伊尔内留斯( Imerius)开始,博洛尼亚法学院把这话照单全收、并一代又一代地致力于证明査士丁尼法律体系内实际上没有冲突。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一段一段地通读原文,当遇到明显的盾时、就抓住他们能找到的每一个论据,就像查士丁尼所说的那样、去发现“一些特征……使问题具有不同的面貌,避免被认为前后矛盾”、找到绕过问题的方法。他们采用了不同性质的论据。法学家们通常会密切关注文本的具体措辞,有时通过详细的语法和修辞分析来解决题。然而,他们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将各个段落与法典中可能存在的类似裁决一一对照,当语法和修辞分析被证明无法解决问题时,这种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另一套可能的解释。对于些裁决似乎相互矛盾的案件,他们的解决方式是,认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应归为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允许的例外做法。因此,它们 并不违背他们通过不同的法律来确定的一般规则。事实证明,区分一般”法律和“特殊”法律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手段。整个工程可以说是人类用聪明才智来证实一厢情愿想法的一座丰碑。 他们用来呈现所有这些论据的方法是注释。首先列出要讨论的査士丁尼法典中的段落,然后在随之而来的注释中,充分阐释其意义,并提出对任何明显矛盾的最佳解决方式。在12世纪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做了详细的注释,这一传统的后来者对其前辈所提出的解决方式做出评论,整件事眼看就要失控。在1220年到1240年间,位名叫阿库修斯( Accursius)的法律英雄恢复了秩序,他将100多年来的法律论证整理成了一部200万字的文本,即《标准注释》( Glossa Ordinaria),这部作品很快就成了通行注释,成为所有受训和执业罗马法学者的必备工具书。最后,只剩下12个小矛盾没有解决。100年来极富创造性的学术研究几乎证明了査士丁尼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不协调法典之协调》 -
关于中世纪早期的继承问题,我能想到的最好类比来自《教父》。在这部作品中,维托·柯里昂(Vito Corleone)的主要顾问和独立的二线领导者——如汤姆・黑根(Tom Hagen)、卢卡・布拉西(Luca Brasi)和彼得・克莱门沙( Peter Clemenz)——仔细考察了他各个儿子的能力。我认为尤其值得考虑的是三个儿子中老大桑尼·柯里昂(Sonny Corleone)的优缺点: “他有力量,有勇气,慷慨大方,心胸宽广。然而他没有其父的谦逊,而是恰恰相反,暴躁的脾气会让他做出错误的判断。虽然他对父亲的生意很有帮助,但依然有许多人质疑他是否能成为继承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君士坦丁堡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罗马的复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罗马的复辟"的人也喜欢 · · · · · ·
罗马的复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复辟的是教宗而非君王的罗马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7.9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History,Geography,Map,etc (sinol)
- (2)宪法与与行政法学(博士生阅读书目) (林樾同学)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 授权出版:非虚构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4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罗马的复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知非 2022-03-22 13:20:32
讲述了三位试图复兴罗马的伟大统治者的故事 哥特人狄奥多里克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 和法兰克人查理曼大帝 同时在最后论述了教宗是怎么获得最高地位的。 各位求自保的法兰克主教伪造出的证据反而为教宗的神圣性和统治权提供了依据。
1 有用 暗黑力量大师球 2020-11-23 23:59:20
没想到是一本兼具通俗读物又结合了专业研究成果的好书,作者文笔生动活泼,客观而不抽离,偶尔玩梗也不令人生厌,译者也译得好。
1 有用 停云 2020-04-13 11:47:09
讲述狄奥多里克、查士丁尼、查理曼和教宗这四种势力,试图重建罗马荣光的故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为之。不同的势力结构在罗马帝国的各种意识形态遗产上均有不同的延续和扩展,比如贵族政治、罗马法精神、统一的宗教形态。文本融叙述与分析于一体,甚至夹杂着插科打诨,体现了作者的独特风格。
3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0-01-17 15:09:09
查理曼宗教改革的长期影响产生了这样一个拉丁教会,它有建立在大教堂和大修道院之上的强大制度根基,形成并维持一个持续的宗教认同和改革方案,而不管周围的政治局势如何变化。因此,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情况相比,查理曼帝国的崩溃并没有导致西方基督教世界分裂成多个组成部分。随之加洛林帝国的瓦解和拉丁基督教世界的扩张(这要归功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以及和北部与东部传教工作的成功),越来越明显的是,没有一个统... 查理曼宗教改革的长期影响产生了这样一个拉丁教会,它有建立在大教堂和大修道院之上的强大制度根基,形成并维持一个持续的宗教认同和改革方案,而不管周围的政治局势如何变化。因此,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情况相比,查理曼帝国的崩溃并没有导致西方基督教世界分裂成多个组成部分。随之加洛林帝国的瓦解和拉丁基督教世界的扩张(这要归功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以及和北部与东部传教工作的成功),越来越明显的是,没有一个统治者(即使他被称为皇帝)的优势大到足以有效领导查理曼的制度所催生的基督教社群。因此,拉丁教会人士需要独立于国家兴衰的另一种权威结构,正是这一新的需要从根本上促成了第二个帝国即教宗罗马帝国的诞生,而这与罗马内部发生的一切没有多大关系。尽管在政治和军事上受到限制,但教宗制度依然建立了一个某方面更大的帝国 (展开)
0 有用 蕉下客 2022-04-04 22:30:11
非常好,可读性强、有趣,更能提纲挈领地点出古代晚期向中世纪的若干深层次变化,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