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何在?奠定于何时?
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赵鼎新以社会学的方法切入中国历史研究,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试图回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著作,拣选的虽是春秋战国的历史,注目的却是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性格和社会结构,并由此推断儒法国家产生的渊源与性质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作者以形塑中国历史模型的关键时期——东周至西汉前叶为研究对象,分析此一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爆发的战争如何驱动国家集权化进程,此后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郡县制、科层制、强国家等特征,皆起源于这个关键时期。
在东周的尽头,一个儒法帝国冉冉升起,至今仍然笼罩着我们对历史的认知。
----------------------
1、大历史观的回归
中国为何是所谓的儒法国家而不是简单的儒学国家?
两千年的中国帝制史...
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何在?奠定于何时?
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赵鼎新以社会学的方法切入中国历史研究,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试图回答:中国何以成为中国。
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著作,拣选的虽是春秋战国的历史,注目的却是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性格和社会结构,并由此推断儒法国家产生的渊源与性质及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作者以形塑中国历史模型的关键时期——东周至西汉前叶为研究对象,分析此一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爆发的战争如何驱动国家集权化进程,此后深刻影响中国历史的郡县制、科层制、强国家等特征,皆起源于这个关键时期。
在东周的尽头,一个儒法帝国冉冉升起,至今仍然笼罩着我们对历史的认知。
----------------------
1、大历史观的回归
中国为何是所谓的儒法国家而不是简单的儒学国家?
两千年的中国帝制史中,为何基本历史模式始终稳固不变?
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著作
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从起源出剖析中国帝制的政治基因。
2、开辟中国历史转型的动力机制
为何中国逐步转型为一个以儒士为主导的科层制帝国?
强国家、弱社会的格局究竟如何形成?
以社会学家的视角切入历史,将战争作为推动中国历史转型的基本动力。
3、建立透视东周历史的新框架
打破传统的春秋—战国二分法,首次提出将东周政治进程分解为三段:霸主期,转型期,全民战争期。
霸主时期(前770—前546年)
转型期(前546—前419年)
全民战争期(前419—前211年)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的创作者
· · · · · ·
-
赵鼎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1953年生
1996年至2011年执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获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现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社会学系主任,长期致力于政治社会学及社会运动方面的研究。
国内出版著作有《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民主的限制》《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引论 ............ 001
第二章 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 007
第三章 相关研究回顾 ............ 013
第四章 本书的理论及其渊源 ............ 023
第五章 西周体制及其衰落 ............ 039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引论 ............ 001
第二章 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 007
第三章 相关研究回顾 ............ 013
第四章 本书的理论及其渊源 ............ 023
第五章 西周体制及其衰落 ............ 039
第六章 东周历史的分期 ............ 051
第七章 霸主期(前770—前546年) ............ 061
四大战争区域的形成与归一 063 / 效率驱动型文化的兴起 074 / 郡县制的产生 079 / 二级封建化 083
第八章 转型期(前546—前419年) ............ 087
封建危机 088 / 封建危机对战争的掣肘 093 / 晋、楚弭兵 094 / 霸主时代的终结 102 / 晋国公室的式微与科层制国家的兴起 106 / 战争驱动型改革 111
第九章 全民战争期(前419—前221年) ............ 117
诸子百家的兴起 118 / 中国哲学的局限 123 / 法家改革 126 / 东方专制主义的问题 130 / 经济权力的兴衰 136 / 全民战争和秦帝国的崛起 149
第十章 儒法国家的形成 ............ 169
秦朝的覆灭 170 / 西汉初年的历史演变 176 / 儒法国家的形成 182
第十一章 中国历史的模式 ............ 189
附录一 本书对东周时期战争信息的计量方法 ............ 211
附录二 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 ............ 213
中文参考文献 ............ 229
英文参考文献 ............ 23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182)只要一个社会能够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剩余产品用于交换,市场关系就一定会在这个社会中自然地发展出来;但是,工业资本主义的形成却需要一系列条件的支持,包括:有利于科学革命的政治环境、资本主义会计方法的出现,以及既有利于培养勇于担当风险的企业家精神又有利于促进关键的集约型技术发明的激励机制的形成。从下述意义上讲,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只是西方特有的一种现象:它极大地受益于希腊-罗马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并且在下面两种平行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态势——战争驱动型工具理性文化的星期,以及国家、自治城市、教会、军事力量在冲突与合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均势格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中国历史的模式 -
所谓儒法国家,这里指的是在西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帝国儒学思想作为官方统治意识形态和合法基础,同时运用法家手段对国家进行实质性管理的国家模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儒法国家 8.2
-
- 正统与华夷 9.3
-
- 追寻“我们”的根源 8.5
-
- 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 8.0
-
- 早期中国 8.3
-
- 传统十论 9.2
-
-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第二版) 9.4
-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与国家 7.7
-
-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9.2
-
- 革命的形成 8.3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3 条 )



中西历史比较的战火又烧到了春秋战国

2014.12.5 赵鼎新复旦讲座:农业政体和草原政体的冲突形成和发展规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笔者按:作为一个读过几乎所有能查阅到的赵鼎新教授的文献和书籍的脑残粉,对这样的一个题目是非常的不陌生的。这个题目所要论及的问题是赵鼎新教授明年要出版的新书《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及中国历史的模式》(暂定名)中的一章(该书的初稿为《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展开)

读书笔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赵鼎新著,夏江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目录: 1、引论 2、本书论点的进一步阐述 3、相关研究回顾 4、本书的理论及其渊源 5、西周体制及其衰落 6、东周历史的分期 7、霸主时期(bc770-bc546) 8、转型期(bc546-bc413) 9、全民战争期(公元前419-公元前211) ... (展开)> 更多书评 53篇
论坛 · · · · · ·
为何一页这版不声不响地拿掉了附录三? | 来自糖虎 | 2023-01-12 18:39:36 | |
p10 | 来自谷子 | 2021-08-26 13:01:4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0分 1089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8.4分 36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与政治学 (王荣欣)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中国思想史研究 (国士)
- 一頁folio出版书目 (一頁)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葫芦娃日 2023-09-10 23:48:07 山东
赵鼎新先生,您想当学术官僚,不必如此明显。太多处直接抄袭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说个废话,不是高姿态地把前人抄一遍后自己就是牛人了,少点这种垃圾吧
1 有用 吕归尘 2024-07-06 18:34:54 广东
奇怪的阅读体验,感觉作者用新奇的术语讲了许多我们看来是常识的东西。思路: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导致各诸侯国的局部战争→战争驱动各国权力集中→封建制瓦解催生科层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国家出现→各国变法以发动更有效率的战争→秦统一中国→秦二世而亡,百姓厌恶战争→汉初吸取教训,崇尚黄老→巩固统治合法性和科层制,形成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合一的外儒内法国家。
3 有用 paper 2020-12-15 08:50:06
逻辑清晰,有一定的说服力,自然有很多重要因素被忽略,但从研究上看为佳作。
2 有用 姜小白 2020-12-10 10:10:04
国家之间的战争愈是频繁且不具有彻底的摧毁性,那么战争就愈能有效地激发参战国家寻求变化以便在军事竞争中取胜。郑国夹在楚晋的中间,计量楚、晋称霸郑国的时间测量楚晋的实际国力;统计对他国主动出击的次数以及出兵距离,有画面感的展示从争霸到全面战争时期的国力升降次序,我这种《春秋》、《左传》都没通读过门外汉都看的津津有味。缺乏城市自治背景,以及诸子百家无法脱离臣服于国家的哲学视野,工业资本主义的确没有机会。... 国家之间的战争愈是频繁且不具有彻底的摧毁性,那么战争就愈能有效地激发参战国家寻求变化以便在军事竞争中取胜。郑国夹在楚晋的中间,计量楚、晋称霸郑国的时间测量楚晋的实际国力;统计对他国主动出击的次数以及出兵距离,有画面感的展示从争霸到全面战争时期的国力升降次序,我这种《春秋》、《左传》都没通读过门外汉都看的津津有味。缺乏城市自治背景,以及诸子百家无法脱离臣服于国家的哲学视野,工业资本主义的确没有机会。人类最终会不会克服民族、国家而走到一起,如果是趋势的话现在又循环回争霸、全面战争的轮回了,希望不会。 (展开)
0 有用 Marlais 2022-04-06 12:53:31
大四读过的书,最近又读了一遍,今天看来还是非常好的历史社会学研究。本书首先精准地把握了中国历史帝制的宏观特征,提炼出“儒法国家”这一制度形态,进而对其起源和发展路径,做了一个全面而逻辑自洽的解释。可以说这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制度演化的历史底色,秦汉以后,即使唐宋变革大体上也没有偏离儒法国家的路径。有时间要再读一下更完善的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