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西线无战事》后雷马克最负盛名的代表作。20世纪德语文学中感人至深的的不朽名篇。经典译本,全新呈现。
★浪漫与残酷,诙谐与深刻,温情与感伤。记忆的灰烬混着苹果白兰地的气味,会碾碎一个人的心,也会重燃他的勇气。
★《凯旋门》出版于1946年雷马克流亡美国期间。1948年即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英格丽·褒曼和查尔斯·博耶出演,轰动一时。2000年又被日本宝冢歌剧团改编为歌舞剧。《纽约时报》称赞《凯旋门》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严肃之作,是“雷马克最成熟、最具思想性、最精巧、最悲伤的作品”。
————————————————
📖内容简介
《凯旋门》的主人公拉维克原是德国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因帮助犹太朋友藏身,他和女友被纳粹逮捕。女友自杀,拉维克从集中营的医院中逃出,流亡巴黎,靠替别人代行外科手术维持生计,因为没有身份证件,随时可能被驱逐出境。
小说开篇,拉维克在...
★《西线无战事》后雷马克最负盛名的代表作。20世纪德语文学中感人至深的的不朽名篇。经典译本,全新呈现。
★浪漫与残酷,诙谐与深刻,温情与感伤。记忆的灰烬混着苹果白兰地的气味,会碾碎一个人的心,也会重燃他的勇气。
★《凯旋门》出版于1946年雷马克流亡美国期间。1948年即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英格丽·褒曼和查尔斯·博耶出演,轰动一时。2000年又被日本宝冢歌剧团改编为歌舞剧。《纽约时报》称赞《凯旋门》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严肃之作,是“雷马克最成熟、最具思想性、最精巧、最悲伤的作品”。
————————————————
📖内容简介
《凯旋门》的主人公拉维克原是德国一家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因帮助犹太朋友藏身,他和女友被纳粹逮捕。女友自杀,拉维克从集中营的医院中逃出,流亡巴黎,靠替别人代行外科手术维持生计,因为没有身份证件,随时可能被驱逐出境。
小说开篇,拉维克在塞纳河畔偶遇失魂落魄的女演员琼。琼的情人因病忽然离世,不知所措的琼从旅馆里跑了出来。拉维克帮她妥善处理了后事。两人在相处中逐渐互生爱意,琼点亮了拉维克原本痛苦晦暗的生活。但流亡生活的现实处境却让他们无法全然坦诚地相恋。不久,拉维克在街头抢救一个受伤的女人时,被警察发现没有身份证件,遭到驱逐。几个月后他偷偷潜回巴黎,可此时琼已经另觅新欢。拉维克在巴黎还遇到了曾经刑讯自己的纳粹头目哈克,决心复仇。
“二战”在即,整个巴黎笼罩在战前的黑暗气息中。拉维克接到了琼打来的电话,声音断断续续,他以为琼又在戏弄他,便挂了电话。不一会儿,琼的情人便来敲门,告诉拉维克自己失手向琼开了一枪。拉维克赶去抢救但已无力回天。诀别时刻,两人用各自的母语倾吐爱意,语言不通却明白彼此的心意。很快,“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拉维克和其他流亡者一起被捕,囚车载着他们穿过了没有灯光的凯旋门。
————————————————
📖评论
一部极佳的作品,一次令人心碎的阅读。拉维克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但他真正需要的不是国籍,而是做一个普通人的机会。整部小说就是那个大人物和小人物都能藏身的颓废巴黎的横截面,是《西线无战事》后雷马克最重要的作品。——《科克斯书评》
悲悯,技巧精湛,以不动声色的冷峻道出巨大的悲伤。——《时代》
雷马克最成熟、最具思想性、最精巧、最悲伤的作品。一部感人至深的严肃之作。——《纽约时报》
节奏轻快,引人入胜。生动刻画出“二战”前巴黎的外表、气味和实质。——《纽约时报书评》
《凯旋门》绝不是有关流亡题材的陈词滥调。那些迷人的角色成就了这本书。——《纽约客》
有力量的文字,令人感动的角色。——《大西洋月刊》
雷马克是伟大的作家。毫无疑问,他有一流的文笔,能自如地驾驭语言。不管是写人还是写物,他的笔触都敏锐、稳重、坚定。——《纽约时报》
我曾经读过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对这本著名的反战作品没有什么特殊感觉。但是偶然发现的一本《凯旋门》的早期译本,厚厚的几百面发黄的书页,却以其主人公的孤独和冷漠深深地触动了我。整部书给我留下的记忆似乎都是夜景:一个战时流亡巴黎的移民在凯旋门的阴影下徘徊,对着一杯苹果白兰地(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词带给我无限的想象空间)沉默无语。——巫鸿
在当时能够找到的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海明威和雷马克的小说,他们的作品有一种难以描述的什么东西强烈地吸引着我。……然而,能够与之(《永别了,武器》)相比的或许是德国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仅就其思想内容而论,这部作品对我基本的人生观的形成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他如《凯旋门》和《里斯本之夜》我认为都是杰作。——陈凯歌
早年流亡一路耽读雷马克。——木心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件事,为什么那么多外国文学名著可以重复出版,而自己一度非常喜欢的《凯旋门》却还没有获得再版机会。后来终于有了再版本,已经是九十年代……很多作家其实也受过雷马克的影响,譬如北岛,然而这种影响显然形成不了什么气候。时至今日,重新回忆这种影响仍然十分有必要,因为它代表着一种逝去的文学记忆,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发展轨迹。——叶兆言
我以为王朔在那时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者,他几乎没有什么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观察角度,基本处在他人风格的影响之下,这在他第二部小说《浮出海面》中同样可以看得很清楚。这是雷马克《凯旋门》和《三伙伴》以及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中国版。——王朔《我看王朔》
作者简介 · · · · · ·
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是德国著名小说家,生于工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战后从事过教师和石匠、记者等多种职业。
20年代,他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小说《扬子江剪影》、《西线无战事》等。1931年移居瑞士。希特勒取得政权后,雷马克的作品被焚毁,并被剥夺德国公民权。1939年他流亡美国,1947年加入美国籍。二战后往返于美国和瑞士之间,1970年在瑞士逝世。
30年代,雷马克写了《归途》、《三个战友》等作品。40年代,他的创作主要反映在法西斯统治下,德国青年一代所遭受的苦难和痛苦的精神 状态。代表作有《流亡曲》、《凯旋门》以及逝世后出版的《天堂里的阴影》。
50年代创作的《生死存亡的年代》和《黑色方尖碑》,以简练深沉的笔调描绘了法西斯给德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青年一代在生活道路上所作的痛苦探索。类似的...
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是德国著名小说家,生于工人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战后从事过教师和石匠、记者等多种职业。
20年代,他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小说《扬子江剪影》、《西线无战事》等。1931年移居瑞士。希特勒取得政权后,雷马克的作品被焚毁,并被剥夺德国公民权。1939年他流亡美国,1947年加入美国籍。二战后往返于美国和瑞士之间,1970年在瑞士逝世。
30年代,雷马克写了《归途》、《三个战友》等作品。40年代,他的创作主要反映在法西斯统治下,德国青年一代所遭受的苦难和痛苦的精神 状态。代表作有《流亡曲》、《凯旋门》以及逝世后出版的《天堂里的阴影》。
50年代创作的《生死存亡的年代》和《黑色方尖碑》,以简练深沉的笔调描绘了法西斯给德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青年一代在生活道路上所作的痛苦探索。类似的作品还有小说《生命的火星》和剧本《最后一站》等。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凯旋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凯旋门"的人也喜欢 · · · · · ·
凯旋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2 条 )
你在一个我所永远不能追随的地方
> 更多书评 5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9分 1044人读过
-
Random House Trade Paperbacks (1998)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9.0分 331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9.0分 10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现代部<1000人】 (爱玛·包法利)
- 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国内出版的德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4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凯旋门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Dolores 2022-03-09 13:59:07
“你也可以拿真实来欺骗自己,那是个更危险的梦。”
1 有用 Kafkaïen 2022-12-04 04:48:20 法国
印象很深是拉维克和琼死前告别那里,两个人一个用德语一个用意语,却觉得比以往更贴近彼此。语言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啊,是交流还是让我们离其他人更远? 还有凯特,拉维克好运的衰弱,拉维克好运的离开,可爱的美国姑娘,即将病死的美国姑娘。
0 有用 Rowan-ind 2021-10-22 09:26:09
标一下读过的另一个版本
0 有用 天地無用 2023-03-18 22:00:45 上海
女主有一些苍白,并且几乎全部是从男主视角的描写,从未直接表现过女主的内心活动,但是不知道雷马克是不是故意这样写。一个并不出色、精神世界也许并无长处的美丽的女主,虽然没有定性甚至可能也没有自我,但是对爱情那种一根筋的追求,依然打动了男主。拯救男主的不是女主,而是爱情本身。爱情和复仇一起拯救了男主,使得他有勇气平静地面对未知的命运和可能到来的死亡。
8 有用 CA iRA 2022-02-17 13:18:00
雷马克的叙事游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生长在阳光惊扰不到的深夜,蔓延着苹果白兰地的醇厚与厌世的通透。但究竟是因为厌世才通透,还是因为通透才厌世呢,怕是只有命运才能说清。故事从巴黎的深夜开始,雷马克文字中淌溢出的悲观深深地吸引着我,但是中后期琼和拉维克感情的纠缠又让我有些厌烦,也是在这里被我扣掉了一星。“我爱过一个人,但她已经离开了我。我恨过一个人,我已经杀死了他。”
0 有用 Momo 2024-11-05 18:01:22 天津
很喜欢 电影般叙述
0 有用 白鸩 2024-10-31 16:58:15 江苏
有不少令我动容的桥段,但都不是关于爱情。一涉及爱情,这本书就令我费解——那么我一定是没有读懂大部分文字的。
0 有用 奇异矩阵 2024-10-26 16:55:25 广东
2024#11 战前巴黎浮世绘,微妙的气氛把握得很好:一面是平静的行文,琐碎的都市日常;另一面是文字背后无处不在的感伤,颓废,孤独,偶现一笔的战争阴影
0 有用 守夜人 2024-10-17 21:01:12 北京
似雨似雾的夜色,微凉的晚风,顺着台阶拾级而上,茫茫众生,战争与和平,都不再重要了,喝一杯苹果白兰地吧,这样银色的血液就会在身体中静静地流淌着,那是蝴蝶的翅膀
0 有用 冷山 2024-10-16 19:56:52 湖南
这个世界,永远有人在被追捕、被监禁、被刑讯、被屠杀,有良心的人永远没办法对此一无所知。但是,我们不要剥夺自己仍然可以幸福生活的权力,不要让自己被痛苦地屏障,我们就是要幸福的生活,用我们努力、艰辛去创造幸福,去对抗这个世界的痛苦。 (在这么一个阴雨天气的日子,读完最后两章,内心如同小冰河期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