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日本考古学家寺泽薰经典力作,见证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政权的形成。考古学家寺泽薰,曾获第十五届滨田青陵奖,在考古学视角下的国家形成史、东亚农业史、比较文化史研究领域拥有重要地位,是日本研究弥生时代出现期古坟的第一人。
★外来移民重塑的列岛文明,中国史书记载的倭人国家。大陆移民将稻作技术带入日本列岛,倭人的生活方式迎来巨大变革,定居农业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倭人建立起早期国家,进而逐步融入东亚政治秩序。考古学家寺泽薰用沟壕环绕的聚落、刺穿人骨的石剑、巨大古坟的密室做拼图,再现了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政权的诞生之路。
★浙江大学教授王勇推荐:本书打破日本学者的惯用框架,也不走西方史学家的既定路线,而是运用大量的考古学成果与文献资料,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前6世纪末至4世纪,日本古代王权由点到线再至面的发展历程。
本书是“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一卷。讲述的是日本弥生时代...
★日本考古学家寺泽薰经典力作,见证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政权的形成。考古学家寺泽薰,曾获第十五届滨田青陵奖,在考古学视角下的国家形成史、东亚农业史、比较文化史研究领域拥有重要地位,是日本研究弥生时代出现期古坟的第一人。
★外来移民重塑的列岛文明,中国史书记载的倭人国家。大陆移民将稻作技术带入日本列岛,倭人的生活方式迎来巨大变革,定居农业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倭人建立起早期国家,进而逐步融入东亚政治秩序。考古学家寺泽薰用沟壕环绕的聚落、刺穿人骨的石剑、巨大古坟的密室做拼图,再现了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政权的诞生之路。
★浙江大学教授王勇推荐:本书打破日本学者的惯用框架,也不走西方史学家的既定路线,而是运用大量的考古学成果与文献资料,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前6世纪末至4世纪,日本古代王权由点到线再至面的发展历程。
本书是“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一卷。讲述的是日本弥生时代至古坟时代的历史,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约公元前 6 世纪末,当乘船而来的移民第一次登上日本列岛,一场巨大的变革席卷而来。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打破,水稻种植技术带来田园牧歌的曙光,也招致部落攻伐兼并、兵戎相见的血光。在诸国林立、此起彼落的变乱中,中国史书记载的早期国家登场,女王治下的王权诞生。
本卷以考古学者手铲下,沟壕环绕的聚落、刺穿人骨的石剑、巨大古坟的密室做拼图,复原了日本列岛文字诞生前惊心动魄的历史篇章。
王权的诞生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寺泽薰,1950 年出生于东京都,同志社大学文学部毕业,古代学研究会顾问,现任奈良县樱井市缠向学研究中心所长,研究领域为日本考古学,以及考古学视角下的国家形成史、东亚农业史、比较文化史。2002 年,获第十五届滨田青陵奖。主要编著有《考古资料大观 10:弥生、古坟时代遗迹、遗址篇》《最新邪马台国情况》《弥生陶器的样式与编年:近畿篇ⅠⅡ》《日本的古代遗迹 5:奈良中部》等。
米彦军,历史学博士(日本史方向),现任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著有《江户时期日语古文文本中的汉典因子研究》《德富苏峰的右翼思想研究》等,译有《江户时代》《过劳时代》《逆说美国的民主》等。
马宏斌,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方向为日本科技史,现任教于山西职业技术学校。
目录 · · · · · ·
第一节 欢迎来到弥生时代
第二节 样式论和时间范围
第一章 水稻种植传入日本
第一节 水稻种植的开始与推广
第二节 水稻传入日本列岛的路径
第三节 金属器的出现和渡来人
第四节 环壕聚落
第二章 稻米和日本文化——日式农业和饮食生活
第一节 弥生人的饮食生活
第二节 水稻种植技术和开发
第三节 弥生时代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
第三章 青铜神和青铜器祭祀
第一节 祭祀的复原
第二节 铜铎绘画的内涵
第四章 《倭人传》中记载的各国
第一节 战争的开端
第二节 战争催生的战争人类学
第三节 九州北部地区的部落联盟与国
第四节 王墓的出现和王中之王
第五节 近畿周边部落联盟的群像
第六节 聚落层面出现权力的苗头
第七节 青铜祭器、部落联盟及国
第八节 在帝国的边缘
第五章 信息争夺与外交
第一节 倭人战乱
第二节 社会分工和流通系统的建立
第三节 跨海开展外交活动
第四节 从祭祀到政治
第六章 倭国大乱——王权胎动
第一节 倭国重组的征兆
第二节 从谷灵到首领灵
第七章 王权的诞生
第一节 拉开新时代的序幕
第二节 诸国共同拥立卑弥呼
第三节 王权建立的过程
第八章 王权的发展
第一节 前方后圆坟体制
第二节 大和王权的祭祀制度
第三节 巨大古坟的世纪
第四节 王权的建立过程——对公元 5 世纪史的展望
终章 从世界史和现代角度看王权诞生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动辄就自以为日本国或日本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文献史学研究的成果显示,倭国正式对外使用“日本”这一国号,是在大宝二年(702)之秋。当时,以粟田真人为首的遣唐使抵达楚州盐城县海岸,县里的官员询问其身份,遣唐使成员回答说,他们来自“日本”。据说,“日本”这一国号的制定可以上溯至日本古代法典《飞鸟净御原令》(公元689年实施)。其后,日本的国家律令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为了能在疆域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日出之国”,日本的统治者们开始南征北战,扩张霸权。 不过在那之前,中国人将居住在日本列岛上的人称作“倭人”。后来,倭人将自己的国家称作“倭”或“倭国”。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倭人”以及“倭国”呢?《汉书》记载说,日本列岛有“百余国”。《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则记载称,日本列岛有“三十国”。至少在此阶段,尚无“倭国”一词出现。“倭国”“倭人”所指之范围也总是摇摆不定。那么我们如何将上述记载与迄今为止丰硕的考古学成果联系起来呢?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探求日本列岛上国家的形成过程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章 弥生时代的定义 -
考古学在仔细研究陶器样式的基础上,采用了以样式名称来置换时间的编年方法。这种方法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套用陶器样式。之所以用陶器样式来代表时期,是因为陶器具有可塑性,它最能反映出制作者的想象和意图。如果我们把地域尽量划分为更小的范围,把大的时间框架尽量细化,编年便会变得越来越精细。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用“某代某样式”来表示某个时代的研究,例如:“近畿第Ⅳ-3样式”等。因此,根据某一样式的陶器,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地方特色以及该时期陶器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或流行元素。 也就是说,陶器样式不仅仅是衡量时间的尺度,我们还可以从陶器样式中了解到某个族群的文化共性及个性。此外,考古学的“样式”思维不仅适用于陶器。考古学把石器、青铜器、住宅、坟墓等所有的文物、遗址都视为研究对象,它们都可以采用样式思维模式进行研究。 这样一来,几种不同的样式集中在一起,在时间上、空间上便会形成一个最小公倍数的集合,我们把这个集合叫作“组合”,或是将其命名为“考古学文化”“亚文化”等。如果我们着眼于时间,就会采取“前期、中期、后期”的划分方法;如果我们着眼于空间,便会采用“某某地区文化”的说法;如果我们侧重复合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那就产生了“水稻种植文化”“青铜器文化”之类的说法。尽管侧重的地方有所不同,但内容却是接近的。如果用一个概念将上述内容总结起来,那就是“文化”。因而“弥生文化”“弥生时代”这些概念原本就有“使用弥生陶器的时代”之意,但若要说弥生时代(文化)使用的陶器就是弥生陶器,则可谓是本末倒置了。 如上所述,考古学采用将陶器的样式名称置换为时间的方法来推算发掘出土的文物、遗址在时间上的新旧、前后关系。我们将其称为相对年代。如果仅研究日本列岛的历史,使用相对年代就足够了。但如果要在东亚史、世界史框架内,或是要在与自然现象有关的框架内给日本列岛的历史定位,仅使用相对年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样式论和时间范围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王权的诞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王权的诞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王权的诞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假想历史和严谨考古的拼凑之作。

天地渡来:稻米、青铜与神授王权

考古学大侦探的弥生-古坟史
> 更多书评 11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講談社 (2000)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講談社 (2008)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近期国内引进的日本史 (東山鹿溪)
- Japan Research (Kogorou)
- 日本的起起落落 (羊的门)
- 日本文化 (豆瓣用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8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王权的诞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张唐 2021-06-06 11:20:43
比岩波系列好。
16 有用 番茄盖饭 2021-06-26 15:55:13
日本的国家诞生三要素:成熟的农业、系统的祭祀、激化的战争。
1 有用 登坂望云 2024-02-08 16:08:22 上海
国家信史出现前的历史,讲述起来往往就是神话传说与考古成就。本书没有涉及神话传说,基本是以考古成就作为讲述推测历史的论据,再与他国史料印证,基本能做到自圆其说。 作者从水稻种植技术的引入与传播对农耕文化的影响作为切入点,通过各期环壕(濠)聚落的分布与差别、青铜器的样式的发展变化等,分析了渡来人带来的东亚大陆文化和技术对日本阶级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通过墓葬中青铜器用途的差异分析,演绎了弥生时代各聚... 国家信史出现前的历史,讲述起来往往就是神话传说与考古成就。本书没有涉及神话传说,基本是以考古成就作为讲述推测历史的论据,再与他国史料印证,基本能做到自圆其说。 作者从水稻种植技术的引入与传播对农耕文化的影响作为切入点,通过各期环壕(濠)聚落的分布与差别、青铜器的样式的发展变化等,分析了渡来人带来的东亚大陆文化和技术对日本阶级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通过墓葬中青铜器用途的差异分析,演绎了弥生时代各聚落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并点出了这种部落联盟的发展成为日本国家与王权形成的雏形;根据墓葬样式与规模,推测祭祀方式与王权传承的关系,并强调这种王权与部落联盟首领的区别。然后以此为基础,得出日本国家的形成标志性事件是联盟共推卑弥呼为王。本书也涉及到了古坟时代的墓葬情况与势力分布。基本上做到了填补历史的空白。 (展开)
10 有用 鮀城書蠹 2021-06-07 20:43:15
考古学中融入了人文关怀,稻米文化是日本的根源,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也罢,历史就是人学,人本身极其丑陋,又有极其光辉的一面,从泥泞走出来人类的文明,非常矛盾的综合体,豆瓣也一样
0 有用 江声走 2024-09-11 14:24:26 浙江
喜欢看王权是如何诞生的,大概前段时间那本《酋长如何掌权》也会好看。作者把远古的巫术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亲历者一般。由于受到大陆文明的刺激,日本的酋邦时代过于短暂了,但正因短暂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让它的文明进程像快进的沙盘推演,很过瘾,也对中国这种多点开花式文明起源的地方很有对照组的意义。